梁师开示即时摘要稿/周一共修/20060424
主题:谈「我相」层面的「连结」。
初稿完成日:2006.04.26. 执行者:苏莉华
润稿完成日:2006.04.26. 执行者:汪满妹
秘书长审稿日:2006.04.26. 秘书长裁示公告与否:是□;否□
梁师审稿日:2006.04.27. 梁师裁示公告与否:是■;否□
公告日期:2006.05.05.
【摘要前言】
本文稿为「即时摘要稿」,仅能将法会中梁师与师兄们问答的内容,做「要意」的记录,其对话当时所使用的词汇,无法于「摘要稿」中忠实呈现,敬请各位期待编辑小组将全文整理出来。
【梁师开示】
※人际互动即「连结」,「我相」阶段即发生
梁师:「四相」中,第一个会碰到的课题是「我相」。当我们开始注意到自己的「我相」的同时,其实,也可以感觉到别人「我相」的存在。我的「我相」与别人的「我相」相遇时,会产生「接触」、「沟通」,当然也会有「冲突」和「争执」,两者之间会有很复杂的交互作用。
当我的「我相」与别人的「我相」相遇时,有些人只注意到自己的「我相」,而忽略了别人也有「我相」;甚至在彼此交互作用发生碰撞时,也依然没有警觉。如果一个人没有意识到别人的「我相」跟我的「我相」是相当的──每个人的「我相」的性质、特征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大小、位阶、份量应该是差不多的,这样就是只停留在自己一个人的「我相」,还没有跨越「我相」的藩篱。
如果无法跨出这一步,必然会遭遇很多困难,所以,这个门槛是一定要跨出去的。跨出去之后,虽然还不能了解别人,但会注意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就是我最近所谈的「连结」。「众生相」层次的「连结」,是一种「立体性网络」;而「立体性网络」构成的基础,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我相」阶段就已经开始发生了。
古代教育,谈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学洒扫应对进退。「洒扫」就是我们共修结束后的「种福田」啰;「应对进退」,就是在谈怎么与人互动。与人应对,就是「连结」,这个层次的「连结」,还在「我相」阶段,尚未进入「人相」。「我相」阶段,也会有与外界互动连系的关系产生。
※「我」是怎样一个人,决定于人我互动中
一个人的「我相」,是否能被接受、肯定,是要在「我」与他人的互动关系中获得确定的。「我是不是一个好人?」、「我是否和善?」、「我很粗暴、固执吗?」、「我是一个食古不化,难以沟通的人吗?」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要靠人际互动中的「连结」来定位的;这个定位,并不是自己说了就算,而是他人认为怎样,才是怎样。
所以,在「我相」阶段,就有「连结」发生了;我们通常都不太能够注意到这个部份,好像没看到一样。其实,「我相」在外面连结了好多东西,真正重要而且会产生影响的,正是这些「连结」;而我们却往往只会看到一个光溜溜的个体。一个人若能够把「连结」部份照顾、经营、成长得比较好的话,那他就会不一样。
基金会最近有用「小组讨论」做为活动进行的方式,分组讨论时,就是制造一个机会,使人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连结」。可以建立「连结」的活动,「小组讨论」是方式之一;此外,像郊游、露营...等等也是可以建立「连结」的。
「连结」最好是在自然而不刻意的情况下发生。它若能生成,力量便会伴随而生;而「连结」所产生的力量,可以是无穷大的。大家平常都没有注意到这些,但它却是最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部份。
※「连结」绵细如海洋,浸润生命生力量
也可以这样说:每一个人,都是浸泡在「连结的海洋」里面,我们都是靠着它的滋养而产生力量。
「连结」是如此地重要,因此,我们不仅要注意到它的存在,而且还要全面性地、彻底地把它观察清楚。
※决定价值关键因素,乃是「连结」之良窳
「连结」确实是普遍地发生在我们生活中,像人们平常办事情,都知道要找关系、搭上线,事情才能顺利地办好。所谓的关系、牵线就是在建立「连结」。
我再举一个例子。现在,国内博士班的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想要拿到学位,就得要有两三篇的文章在国外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否则就无法毕业了。
一个学生将多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写成文章;而这个成果究竟有没有价值,必须由国外的学术期刊来认定──如果能被接受,那就是有价值;如果不被接受,即使你再怎么辛苦努力,也是没价值。
个人研究得经由学术期刊的审查来判定价值,这样一个审查的历程,不就是一种「连结」吗?你做的东西,不是自己说有价值就有价值;而是要由别人肯定,才算是有价值。学生的研究经由认可后,就被认为是有学问的,可以毕业了;如果被否定,那就是没学问,也不能拿到学位了。能否拿到学位,是学生与裁决者之间连结互动所产生的结果。
我们有一位同修,以在职进修的方式读博士班很多年了,他的研究成果被国外学术期刊刊载了出来;而他的指导教授却说:「真是奇怪,这么一篇没有价值的研究,竟然可以被登载在国外期刊上?」他一怒之下,就跟教授翻脸,不再继续读下去。我对他说:「你的教授说你的文章没有价值,那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国外的期刊肯定你,那就是有价值的啊!你以为自己的研究真的有价值吗?能够决定价值的真正因素,并不是研究本身,而是那个『连结』!」他已经辛苦了七、八年了,就这么一顿脾气,长期的努力便化为乌有,这正是没有了解「连结」的关系。
佛教的修行者,很容易走到这种地步,是「罗汉乘」的格局。所以,他会想不通:「我这么努力、这么辛苦,为什么不能获得应有的成果呢?」我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要那么认真啦!」
若能够对「连结」有所了解,我们在这个有相的世间,日子就会比较好过;如果看不见它,就会有跟自己过不去的麻烦发生。
以上,我将「我相」,又再往上提升一点,又加了一些内容进去;它不是光溜溜的自己一个人,而是有很多的「线」延伸出来的。我讲到这里,各位有没有什么问题?
※护养「我相」之「连结」,健全「我相」入「人相」
杨琇晴:请问师父,懂不懂「连结」,跟「我相」的健全有没有关系?
梁师:有的,有关系。一个健全的「我相」,是要懂得「连结」可能发生的种种互动关系;如果只顾着一个光溜溜的自己,那很难说他的「我相」已经健全。一个人的「我相」是否健全,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要靠许多别人来肯定的。所以,「我相」从进入、健全、成熟到超越这样一段历程走来,会逐渐与「人相」接近的。不同阶梯的「四相」并不是断裂分开的,因为佛法不说…
《关於「四相」之11:谈「我相」层面的「连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