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p align="left">
问:他们好像不用这一套方法。
师:他们不用我们这套方法,只要真正能够启发的话,都是正确的方法。
问:我的意思是他们的那一套,好像是有方法的,是否有包括佛法的成分在?还是说那是另外一个independent 的方法?
师:没有的,这个世间上找不到independent 的;当然会有关系,只是人们喜欢说:跟你无关。
问:因为我们也研究创造心理学,发现里面用的那个rule,好像很多都跟佛法有关,是佛法的运用。
※一切科学皆以原创性而有差别
师:可能啦!他那个方法都是小方法,没有办法创造出一个诸葛亮的。我们这个方法要创造诸葛亮则很快,三个臭皮匠就可以了!赖女士,你对于物理中的这个无学的部分,有什么想法?
凤:我同意原创性很高,对于原创性要非常的尊重;可是我觉得某一方面也会因此变成一种英雄崇拜主义。我讲的是另外一件事:譬如说可能有一些学生表现没那么好的时候,就容易被忽视等等。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啦,还牵涉到其他的现象。
师:当然,在做学生的时候,大概还没有到需要原创性,因为都还在有学阶段。尤其我们的教育也不怎么去教「无学」这种能力,所以关于原创性的分析,到底它的成分有多大?大多少?那一个比那一个高?那一个比那一个低?这个都不是简单一句——「你是原创的,他不是原创的」就可以分辨的,这里面是有差别的。正如同金刚经所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我们也可以说:「一切科学皆以原创性而有差别」。所以,这个原创性本身也不是那么容易一分为二,不能说「不是一就是二,不是零就是一」那样简单的。
问:我刚刚听到三个臭皮匠就可以凑成一个诸葛亮,是以怎么样的方式来创造,能不能进一步说明?
师:喔!我只是引用这个成语嘛,那人家不是已经可以凑成了,那就去凑吧!
※无学的部分包含有学
问:老师刚才谈到有学跟无学的差别,在「有学」里面几乎都有「无学」的成分,所以您刚才讲无学,无学本身按字面来讲是根本不能学习的,既然不能学习,那就完全没有方法了,是不是?我认为可能这只是名词上的一种界定。
师:无学部分要用启发式的方法来培养,无学的培养方式跟有学是不同的。
问:是不是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启发?
师:回到本来面目,就能达到无学。我讲的那个摄心内证的方向就可以让你达到的方法,那是什么呢?那就是自性法门,就是把我们自性的宝藏开发出来的法门。什么叫自性的宝藏?就是我们讲的无学的本事、这种创造力、这种潜力。你回到本来面目,他自动就出来了,像六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也不是一点东西也没学,五祖也教了他一点东西,但是那种教法与学法,跟那些有学的学法、教法是不一样的,是不是?用现在的话来讲,这是一种启发式的,就是把你的潜能,把你本具的智慧启发出来而已。要怎么样子才能够启发,我以前就讲了很多,就是你的心要无住嘛,你心有所住就被扣死了,就被扣住了。譬如说一个企业,看到另一家企业用了一个很好的行销方法,非常成功,就把它抄袭来,抄袭就是有住,因此必败。所以,最丰富的创造力就是无住生心,最丰富的无学就是无住生心,就是用无住的方式来学。反之,有学的部分都是用住心来学的,都要用住心的方式来学,这点我会在八月八日那一天讲。这里我要讲的是佛法对开发人类的智慧有极大贡献,如果一个国家的人都学了佛法,智慧都开发出来,国运就会昌隆。
问:您刚才说现在的教育很多都是把无为、无学的能力扼杀掉,这可能是制度僵化的关系,如果说教育的方式是采用启发式的,不要讲求单一的答案,更有弹性一点的话,可能对无学这方面的能力的引导就更大了。
师:不但是不要单一答案,而且还要没有答案。如果每教一个东西,每做一个习题,都是有答案的,那个是有学,你要学无学的话,就是定一个题目没答案的,那样才学得到。
问:目前中学的学科里头,文学和艺术这两门课,可能在无学的方面比较注重一点,尤其是作文,我们教国文的,都很高兴看到学生的文章是很有创造力的,不是抄袭的,不是剽窃的,是有个人独特风格的,这种作文我们都非常赞美,非常欣赏。至于艺术方面,我看那些美术作品也是一样,在这方面的要求会比较高一点。
师:是这样子。科学方面也应该如此,是我们不会,而且我们的教育也不懂得尊重这一部分,他们所考虑的只是公平、数量化、一体一致性。无学就是没数量的,你没办法比数量,性质有很大的不同。你要越注重它,越了解它,才能够把握,你越偏离它,那个地方就越来越被抹杀掉,所以你刚才提到,我们的文学课里面还比较多一点无学,其实可能也不太多,它常常要人家死背文章,那个都不算的啦。
问:老师,有学是不是可以激发无学?
师:不太可能。
问:脑力激荡,也许还可以激发出来。
师:光靠有学激发不到,虽然创造的时候,是要拿一些有学的素材,但是创造本身是有什么素材就去创造什么,没有限制的。譬如说一堆垃圾也可以拿去创造,艺术家就有这个本事,他拿到什么东西,就可以创造什么。如果一个无学的好坏,是用有学的标准去评判,那就会把那个无学扼杀掉,所以这里面用到的原则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有住,一个是无住,最大的差别在此。
问:请问老师,您从有住的心学科学,到由无住的心来从事科学研究的时候,在心情或思考方面,最关键的差别在那里?
师:就是无住生心啊!
问:您的领域比较广一点,以前有住的时候困难在那里?
师:喔!如果你的思考是有住的话,你就会被那些东西卡死,被什么东西卡死呢?被你遵守的原则。譬如说你一定要靠左边走,不能靠右边走,你就会被这些规定卡死掉了;至于无住生心的人,这些东西他根本视若无睹的,他随时在换一些规定。
问:是自动的吗?
师:自动的,他根本不被预设所限制,像我最常举的这个例子就是欧氏几何和非欧氏几何,只是在前面的假设部分改一改,后面导出来的整个定理体系面貌都不一样了!这个状况就像盖房子,基础不一样,盖出来的房屋的样子就不一样。变化的关键在那里?关键就在不同的公设与预设。还有一些不在理论体系里面的认定:譬如我们认为男主外女主内,有了这个认定,人际关系就不一样了。你有这样子的认定,你的行为就受到这些东西的约制。至于无住的人,他是不受约制的,什么都可以来试一试,譬如平行线无穷远的时候是要相交或者是不相交,他随时都可以换,可以一下子长成这样,一下子又长成那样,调来调去随它成长;但对于一个住心的人来讲,当他一开始莫名其妙的接受了一个东西以后,就不会换了,就要根据那个东西再发展出来,再变也变不了什么,差别就在这里。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问:我们平常在思考的时候,怎么知道自己是在胡思乱想,或是想得比较清楚?老师是否能讲一讲在您的演变过程中,如何感觉自己在无住生心上有进步一点?
师:喔!怎么进步啊?就是你心空了、无了。我们把心空掉、无掉,就是把这些住心和住在上面的那些东西拿掉。那些东西都住的话你心就不空了,你抓住了很多,既要住这个又要住那个。心空的话是空那里?我们修行不就是审查自己的内心,要把内心的东西空掉吗?你这样真正…
《有学和无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