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心朋友,他就倾囊而出,甚至将缺点都告诉你,所以这时候根本不假我们的力量,就可获得一些很真实的资料,对我们来说很需要。
当我们做事情要判断、要收集讯息时,这是非常好的方式,但一定要有耐心。刚开始时,也许你会做得很勉强,但是多做几次,就会很自然,不知不觉地就很少有人真的跟你对立下去,因为他找到的是一个柔软的东西,和他一样的东西,所以根本无从对立起。
梁乃崇教授:
我想加一句话,刚才陈教授教了我们一个上乘的武功——隔空点穴。
陈国镇教授:
有时与人谈话,才三两句话就和人家对上了,我们会觉得很烦、很难过。而你要隔离一个人也很简单,只要挑他和你不同的意见,稍微坚持一下,两人就隔离了,所以也很容易。
当然要即也可以,要离也可以,无论如何,就是要把持得住,不要离了之后就仇恨对待。若有些事不想招惹的话,你可用更简单的方式,只要将心完全收回来,一个念头都没有,话也不讲,心也不想,结果你会发现在这个团体中自己几乎都不存在,没人会发觉你,像「隐身法」一样,完全没有了。
我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做例子:我到现在都没有加入过任何政党,读师大时,系主任是一个一个点,没点到我;在成功岭上,辅导长也一个一个点,仍然没点到我;而服役时上级也会找人入党,也没找到我——因为我心里面一个念头也没有,他们就好像没发现这个人似的。
这是个很简单的方式,只要把心全收回来,自然就没有瓜葛。
而一旦你想要入世间,就要起关怀众生的心,那就会和这个世界慢慢连起来,事情自动就会来。如果碰到对立的人,只要用刚才的方式,一下子就可以切入他的世界。因为他很活跃,到处跟人对立,现在他觉得和你同体,就会自动收集很多资料、讯息,反而变成像你的护法一样,是很容易就可破解的。
另外刚才梁教授在讲「上接诸佛,下化众生」时,我才了解到原来我修行就是用这种方法。一般人修行常常是只有自己在修,这不是很好的状况;我们若和诸佛一同修,那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因为若能和佛相连通,我们原本小小的心量一下子就变得无限量,无形中变大了,所以很多东西就源源不绝而来。
和人相处时,能和对方认同,两人的认知领域相通后变成是相加的,所以他的心智在活动,就等于是你的心智在活动,结果我们所察觉到的东西远比自己一个人去察觉到的要多很多。总之,和人心灵相通,就容易了解别人,而且省时省力;如果拿这种方法来修行,就更容易了。
所以修行时不要忘了,我们要和诸佛以及所有的众生相通,这一相通之后修行自然而然就像潮水一样慢慢地游散开来,很多事情自然而然就来了。这不是努力去求就求得来的,而是自动来的,因为你是通的,它就来了;就像电灯一样,打开开关,它就亮了,所以我们的心一定要和诸佛连通才会亮。提供以上两点给各位参考。
梁乃崇教授:
我们若和诸佛以及所有的众生都相连通,就是有了整体的生命,整体的生命就复活了;如果没有连通,就没有整体的生命,你只有个人个别的生命,你修行也只是个人灵性上面的修行,我想大、小乘这样子来划分就更清楚、更明显了。
某先生:
请问要如何才能和诸佛、众生相连通?
陈国镇教授:
不要一下讲太大,你先试着体会你太太心里想什么,你能感觉得到吗?如果能,就是从小、从最近的做起,这叫「将心比心」。其实这话还不好,仍是两颗心,应要连成一条心,即是「心心相印」、「心心相通」——心有灵犀一点通。
她的喜、怒、哀、乐在你心中也是相同的感觉,并不是刻意地去感觉她,而是两人的感觉越来越分不出来。你不妨到幼稚园看看小孩,他们心里没有隐藏,是很纯真的,从眼神、脸庞上好好看,看看能否看到什么,能不能感觉他们赤子之心所表现出来的赤子之情;然后再扩散,慢慢延伸,看看自己能否表现出来;再看看能否和亲近的人沟通,再慢慢看自己的朋友,一点一滴慢慢地就可以做到了。我是很喜欢看小孩的。
梁乃崇教授:
这些都很宝贵,今天讲的都很宝贵。
某先生:
请问如何与诸佛相通?
陈国镇教授:
其实梁教授已经讲了很多了,不通的话还是很难通。我们照法本修时,不要用推理、想象,这些思惟都不要,而要将身心——身、口、意全部的感觉整合起来。
不要口是口、心是心、身是身,整合起来就是一体,这已经是相通了;不通的话就没办法,自己要把它连通起来,然后再去感觉修法时身、口、意整体有什么变化。越没有拘束的变化就越接近自己的本性,越接近佛性,但这其间有很多层次,实在讲不完。
当然没有像开关一样,一开灯就亮那么快,但总要学着做,把心中所有的都反省到,要让拘束变小变少,到最后还要把它去除。为什么要去除呢?因为那些都是被知的,你一定要把它去除。很多人锁在「被知的范畴」里面已经锁了很多重,如果不一重重解开,你那「知觉者」一下子会感觉不出来;但你一直做,到最后当你把被知的东西一放,那时候的感觉
梁乃崇教授:
你把被知的部分通通放掉了,你感觉到你的「知觉者」,那就是相通了。
陈国镇教授:
那时就是相通,但那个相通不能讲,如果一讲,就落在「被知的范畴」里。
梁乃崇教授:
有人不懂这些,以为师父修法时有什么动作,他自己修时也有这样的动作,就认为和师父相通了,其实还差得很远,说他和附身的灵魂相通还差不多。
说到这里,我想到上星期六晚上有人来问我,他认同我把「气」最高定义在「名色」这部份,他想研究气有没有可能用我们的仪器或什么东西来测。我说不可能,因为从「十二因缘」的结构来看,必须要反过来说,要测「名色」这层面的气,必须在它上一层「识」的阶段,在「识」的阶段才可以测「名色」的部份。所以要与「知觉者」、诸佛相通不是从下面来,而是要把「十二因缘」从「无明」以下的通通放掉,才会相通。
同时我们要注意和诸佛相通不是和对象相通,不要弄错了。我们讲时不得不讲出来,说成和诸佛相通,好像是相对的关系,其实不是的,这没办法讲,所谓「言语道断」是也。至于所谓「同体」就是无分别。《圆觉经》说:「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汪满妹居士记录
【编者的话】
当今之世,人类文明虽称进步,然举世各种纷扰不断,战争从不曾稍歇,究其根本,皆肇因世人心中斗争对立的习气太强,不能平等待人。本篇系梁乃崇教授有感而发,特就此问题深入探讨,找出吾人心中另有与诸佛及众生同体无二的清净平等本性,若能善自发挥,则社会定能祥和,世界定能和平。本文因能切中时弊,深具价值,「佛教新闻杂志」曾将此篇选为该刊第一四五期专栏文章。
附表:《十二因缘》
无明
行
识
名色
六入
触
受
爱恶
取舍
有
生(忧悲苦恼)
老死
《「斗争对立」与「同体平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