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场合,他们用各种方式来颁奖给第一名,或者设各种第一、第二、第三的竞赛。显然这第一的产生是来自于各种竞赛,那为什么人类社会要设这些竞赛?我的想法是:竞赛其实是在鼓励人类发挥潜在的能力。譬如奥林匹克运动赛,是在体能上鼓励这些人,不管是赛跑、丢铅球、丢铁饼、游泳各种技艺,鼓励大家把潜能发挥出来,学校里头的考试科目也是一样……
答:当然,这是大家都了解的。
※肯定第一名所创造出来的成就
问:我想说的是,那些得第一名、很优秀的人,他们把人类的智慧、各种能力发挥到极点,这些方面我觉得还是要肯定。
答:对啊,是这样的。
问:其实他们的成功让我们知道:还要做多少努力,然后才能达到这些境界,等于是在给大家做示范、鼓励大家。所以我觉得可以从正面来思考这个问题,肯定这些最好的、这些优秀的第一名所创造出来的成就,让我们社会更丰富。
答:对的。
问:我觉得如果了解了第一的正面意义和其背后的精神,大家就不必为拿不到第一而难过!反而要鼓励自己和别人好好去发挥潜能,把生命的价值发挥到极致!那么即使拿不到第一,甚至得到最后一名都无所谓,因为已经尽了全力!大家看,在马拉松的竞赛里,那跑最后一名的人常得到很大的掌声鼓励,因为那位汗流浃背的选手仍然坚持努力跑完全程,精神真令人感动啊!大家没有因为他落在最后而瞧不起他,就是基于这一点了解吧!
答: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现在不必重提。今天是有人因追求第一,而产生了负面作用,这才是我要解的问题。
问:我都没有拿过第一。
答:你没有拿过第一,你自己可以创造一个第一给自己啊!
问:刚刚梁先生在讲的时候,我就想到日本的冠军赛,吃饼干也可以第一,泡温泉也可以第一,有非常多的第一,所以日本在这地方做得是满出色的。
答:对啊!人家不给你第一,你自己给自己一个第一就好了嘛!
问:所以把自己某一部份的德行作最好的呈现,那就是第一了。
答:但是不是自己乱找第一,是这一方面真的很好,你就给自己一个第一,第一当然就是说你这个地方做得最好。譬如说:起初奥林匹克运动只有几种竞赛项目,以前像棒球都不在里面,乒乓球也没有,是后来才慢慢增加项目,所以我们自己也可以创一个竞赛,像是中国武术的竞赛,那是要自己去创造的,并不是一定要人家规定好的那个才算。有的时候我喜欢看日本的相扑,就是两个大胖子在那里推来推去,不是很精彩,但是满好玩的,我觉得也满好看的,这个就是他们自己弄出来的竞赛,他们自己发明的一个奥林匹克运动。
如果你去看〈二十五圆通〉那真可笑,洗澡也可以得第一,穿衣服、仪容也有第一,还可以成道;像多力檀陀他是清扫第一,你们看连清扫也可以修行成道哪!当中还有一个数息第一,那个人为什么数息,因为他脑筋之差,教他念一个咒他都念不完,念了第一个字就忘掉后面那一个字,是这样一个愚笨的人,释迦牟尼佛就教他:「你数息就好了。」所以后来他数息还数到修成,这就是数息第一。这样子的话,只要修成了就好,管你用什么方法,你用聪明的方法也可以,你用笨的方法也可以,像那个用数息的是一个笨人,笨人也有第一啊!如果我们把第一限定成要聪明才行,那数息的笨蛋怎么可能参加比赛?这样的话我们的心就太狭窄了,那么追求第一会变成痛苦,因为有的人他就是不聪明啊,你教他怎么变聪明,他就是变不过来,但是他还是可以成道,为什么一定要用聪明的方法才可以成佛呢?如果是用笨办法修成佛不是更有本事吗?别人要用聪明的办法才会成佛,而我用笨方法就成佛了,那不是比别人更高明吗?
由此我们也可以想到,很多人都认为一定要有钱、要大富大贵才可以有所作为,那也不尽然,我根本不需要花钱,我也一样可以做成事情,和别人要花很多钱才可以做成事情,哪一个高明呢?所以这些比较都是你的心态,看你要怎么看这个问题?佛法专门教人不住相、无所住的,就是不要坚持一定要用哪一个方法,什么方法都可以,这也就叫解脱自在;如果认定一定要某个方法,那就是一种拘束,就变成不自在,就是所谓的住心,就是有所住。
问:您刚刚说的general case 是不是就是比较抽象的,而special case 是比较具体的?
答:可以这么说。
问:我们的问题尽量要具体化一点吗?
答:大家最好问实际的问题,你真的面对了这样的问题你才来问,而不是你想象的问题,因为general常常是推测的问题,而不是实际的,回答那个推测的问题就比较不切实际,像佛陀遇到抽象的问题都沈默不言,因为他不做戏论,他要解决的是实际问题。事实上他沈默不语也是回答,那个沈默本身就是回答。
问:一般佛教徒对于六字大明咒有两种不同的诵法,一种是唵。嘛呢。啤咩。吽。一种是唵。嘛呢。吧咩。吽。这两种有甚么不同?我们在诵咒的时候,如果念的声音不是很准确,有没有影响?
答:没有关系,不是声音的频率问题,是念的时候你的心是不是专注的、是不是清净的?重点是在这里,是心的问题不是声音的问题。只要你的心是一个专注的、稳定的、清净的就可以了。
所有的不平等都居于平等的基础,不平等就是有差异,当你一入世的时候,必然有差异,只有出世到佛性世界,那就没有差异了。因为入世有差异,才会有五花八门的东西出来,才会丰富,我们需要丰富、差异、多样化;同时我们又需要单一、平等、不变,这是很矛盾的。
修行就是要把这个矛盾超越化解,这也就是金刚经要做的事情。并不是佛法本身有矛盾,而是还没有修好,还没有超越,所以才有这个矛盾,修好了就没有矛盾,所以我们需要修行。
问:持咒如何持到专一,达到持咒的状态?
答:喔,这不是用讲的,我怎么讲都没用的,这个是要自己做的。
问:唵。嘛呢。啤咩。吽。六个字是从上到下顺着脉轮下来?
答:有没有这样子下来都没关系,可以下来也可以不下来。
问:光是守在一个境界?
答:也可以。
《以菩提心看第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