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n="left">答:每个人都不同的。
问:是不是我比较迟钝?
答:你只是比较不会观想。
问:老师说超越就是指最后「无明」的部分?
答:对的。
问:有时我会觉得那个「无明」是一个我。
答:也可以。
问:那个「我」就是一切因果业力的源头?
答:也可以。
问:那超越还有很长的距离?
答:超越,跟什么地方还有很长的距离?
问:离那个,就是老师刚才说的超越之后的那个。
答:超越之后怎么样?
问:从那边到超越还有很长的距离?
答:从那边到那边?
问:超越需要能量的累积吗?
答:这当然是要下工夫的。我不知能量代表什么,可以累积的是功德。功德可以累积,智慧也会增长,定力也会增长,但我就不知道什么是能量。很多人把功德、智慧、定力,类比成能量,如果是这样,这个能量的意思我还可以懂;如果这个能量是物理定义的能量,我就搞不清楚在讲什么了。
问:请问「返闻闻自性」或「返观观自性」,最后那个「观」都要拿掉?都要放下?
答:对,你观成功了,就没观了,没有所谓观不观。
问:那我们一直坚持那个「观」?
答:你现在还有观,就要坚持,一直坚持下去,以后就破掉,连观也没有。
问:所谓「修福修慧」,假设我学了很多英日语或电脑,这算不算是「修慧」的一部分?
答:我们常讲「智慧」,但是「智」与「慧」是不同的。「智」主要讲的是明白、理解、了解;「慧」指的是有一个困难或事情,我有一个很巧妙的方法可以把它解掉。
问:我是问专业知识的累积,是不是可算「慧」的一部分?
答:可以算。专业知识就是解问题的能力,可以算。事情怎么去解、怎么去做,有些人不会,有些人就会,会的人就是有「慧」。
问:现在有很多上瘾症,如嗑药、吸毒,或有一些轻的,比如有一些坏习惯,会重复去做,改不过来,以佛法来讲,这是属于那种状况?
答:执着。
问:如果他又放不下这些东西,要如何以佛法来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
答:这就要看清楚那都是被知的。
问:如果不修佛法的话,要如何帮助他们?
答:不修佛,就教他修佛。
问:像嗑药的那种……
答:嗑药的就是要他不要嗑药,问题是他听不进去,怎么办?听不进去,我们也没办法,因为他是独立自主的。
问:有些人不是听不进去,他是听不懂。
答:听不懂,就想办法让他听懂。
问:对我们学佛的修行人来讲,就要清楚那是被知的?
答:我们很清楚那是被知的,被知就不是真正的自己呀!被知就好像衣服一样,我要换件衣服,就脱掉。通常人都会把那个执着,那个瘾,认为是他自己,所以他就放不掉,因为他不晓得那是被知的,不是他自己。有人有烟瘾,十几二十年的烟瘾,他自己曾经要戒烟,但怎么戒都戒不掉。后来学佛了以后,很清楚知道这个「瘾」是被知的东西,一秒钟就戒掉了。
问:老师您说那个「瘾」不是我?
答:那是一个被我知的东西。
问:那不是我的意思,就是进入一个真我的时候,就能把那个假我分开?
答:对。一秒钟就放开,而且人家在旁怎么抽,对他都没影响。
问:就是你在剎那间,进入了能知的状态?
答:对。
问:老师常讲说:被知的不是我,能知才是真正的我。我一直还不能理解后面那一句。在那时候,能知就是一个观察者了,他不是一个被知的状态。
答:对。他是一个当事者。他有主权,他决定不要这个瘾,就不要这个瘾了;他要丢掉,就丢掉了。
问:会再复发吗?
答:他没有再复发过。如果他再复发的话,表示它不能在觉察的状态。
问:如何保持在觉察的状态?
答:那就有待修炼了,没别的办法。
问:修炼是照着法本修?还是24小时提醒?
答:一旦做到了,就不需要提醒,他就是这样。
问:我觉得不太容易耶。
答:迷的时候,就不容易;悟的时候,就非常容易。这是要下工夫的,当你能做到的时候,就会知道我讲的非常容易,比喝白开水还容易,天下找不到比这个更容易的事了。
问:刚才有位师兄问「返闻闻自性」那个能听,那个过程我没有听得很清楚。请问是不是能听的过程里,当我们听到声音是被听?
答:那个声音是被听。
问:老师说能听要超越被听。
答:不是超越,是你要放掉这个被听。
问:可是他仍然有听到这个声音?
答:没有,先要做到没有听。
问:完全听不到声音?
答:就是完全不注意去听那个声音。
问:可是还是有声音吗?
答:声音还在那里,可是你听而不闻呀!
问:然后再下去就是……
答:再进一步,那就要等了,那讲不出来,没有任何理由,就要等了,等到一瞬间或一超越,你会听到所有的声音,这宇宙里所有的声音你都可听到,但等于没有声音。
问:都清楚吗?
答:你想要它多清楚就多清楚。你不要听它就没有,是有自主权的。所以观音菩萨要到达这个状况下,才能听所有众生向祂求救的声音,那个时候听到跟没有听到是一样的。
问:那分辨得出来是怎样的状况吗?
答:可以呀!不然祂怎么马上去救?你也可以说祂没有听到,祂那个听,就好像自动反应一样,因为那个不是祂的识心在作用;当识心作用了,才会知道有听到这个、没有听到那个,好像很清楚。观音菩萨已经不在识心层次了,很多人求观音菩萨救我,一求祂就来了,你去问观音菩萨,祂也不知道,但祂的不知道,就是知道。
《耳闻声心中无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