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然的话就搅和在一起了。
答:这是一种清楚,另外还有一种清楚,就是把那些妄念垃圾弄得很清楚,把障碍本身弄得很清楚;而不是把它丢掉。我学佛以后才知道,数学根本就是末那识的结构,是第七识的结构,是末那识结构当中的一部份,所以不断有新的数学发展出来,那些东西都是末那识的结构。你如果用这样的角度去学东西,根本就不难,你只要把自己的心,厘得够精细,够清楚,那些东西一下子就对应到的时候,你自己就可以发明一套数学。
问:这样说来,在科学界还有所谓原创性的发明吗
答:有啊!只要没有人写出来,没有人讲出来,就是原创性,所以这里也呈现出内在的丰富性,尤其最近讲《华严经》,我觉得《华严经》就是在呈现内心的精细和丰富,当然它是呈现佛性的庄严,其实这就是每一个人的心清净到某个程度,它就可以呈现出那样的庄严与丰富。
※原有的性质来自佛性
问:您说学习等于是唤醒一个人内心里原来已有的认知?
答:已有的性质。
问:那他原有的性质是从哪里来的?
答:那个性质就是从佛性来的。
问:那是人人都有的?
答:会觉得没有,是因为如果没有把它弄得够清楚之故。不明白时,就会看不见。你会觉得没有,那就是有一层不清楚、不明白的障碍,所以我们说清楚明白就是智慧!
问:这个不光适用于所谓的知识,连才艺都是吗
答:都是,全部都是。这些事情一讲,你看柏拉图他们都解不了、觉得很神秘的,我们都可以把它解了,所以大家可以知道我们所站的高度。
问:有些学生很努力的学习,但就是怎么样也学不会,这是什么原因?
答:这就是他不晓得连,有一种情况是他不晓得要在心里面连,他始终想学,以为把外面的东西硬挤进去、塞进去就能学会,可是结果他就是学不会。所以我这样的观念是会牵涉到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如果你要硬挤,用填鸭式的,那是错的!因此这样的学习,其实是启发式的。
问:我有一个学生是国中自学班的,他各科的成绩都不好,学习能力很差,苦不堪言,我自认为教得还可以,全班平均七、八十分,可是他就只考个三、四十分,我也告诉他,学这些东西要有感觉,可就是教不来。
答:没错,这个就是有障碍,譬如说他对自己的心不够清楚,那也是很难连上;另外就是他不晓得要这样子连,那也是很难的。
问: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他是不是要扪心自问一下是不是真的清楚?
答:也不完全是,如果老师懂得我今天讲的这个道理,他有可能被诱导出来,被启发出来,当然还有一个条件,就是不一定要上名校嘛!他也许应该到职业学校,去学习和他性向比较近的课程。
有人看完了《夏山学校》这本书之后告诉我,他得到了四种心得:他现在知道自己很多毛病原来是小时候某某原因造成的;其次也知道他的儿子的什么毛病,原来也是小时候种下的一些错误;第三个他知道他老婆有很多怪毛病,原来是她小时候受到什么影响,才造成现在这个样子;第四个他现在知道,他周围的亲戚朋友大家都有病,他也有病,但是他以前不知道,他说:糟糕了,看这本书发现周围全都是有病的,这怎么办
当然,他现在晓得怎么解除了,但是他周围的人没有办法啊!不能勉强别人,他就问我怎么办?我说这个问题有什么难的呢?很简单,你不要认为你没有病就高人一等,你要对所有的人不管你是否觉得他有病,大家都是平等的,你要尊重人家的病,这个就叫做平等嘛!不然,为什么说众生和佛是平等的?佛是没有病的,众生就是有病的,但是还是平等的,晓得这个样子就什么困难都没有了。喔!他说那我总可以闪开吧!因为懂了就晓得闪,我说当然可以闪,闪开并不是不尊重,还是很尊重,还是平等的,以前不晓得,所以天天去跟他们硬撞,懂得闪开就是有好处的。
问:众生都在受苦,那你又没有办法去救人家、度人家,连你自己也在苦海当中,那不是很难过吗?
答:不会啊,我认为病也是很好的,没有好坏之分。
问:是不是说自己知道,自己闪开就好了?
答:你知道就可以闪开。
问:是不是说就把它给改掉?
答:有能力,你就把它改掉、化掉;没有能力,就闪开,总比你根本都不知道,蒙在那里乱撞好多了。但是绝不会说原来不清楚,现在清楚了,反而觉得痛苦。如果你会痛苦的话,表示你会认为:这是病,而我是健康的,高高在上。那就是不平等,那才会痛苦;如果你清楚了,那就一切平等,没有痛苦,很自由。
※「意识会谈」的启发
问:您这样一讲,我就懂了。我们有一个「意识会谈」的方法,是跟着人的能力在做教学与引导。人有直观的能力,可以看到外在的世界,也有感觉的能力、直觉的能力、权势的能力、创造的能力,种种能力是有阶层的分别,在引导学习过程里,是从最客观的认知开始,看清楚客观的材料里到底有些什么东西?不管是书本也好或是电影也好;看出来了之后,第二个部份是去引发他的翻译跟他的感觉,好比说这件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自己去连结,然后从那个连结过程当中,去体会背后有什么感觉、感情、情绪在里面?感觉引发出来以后,才有可能进到第三个部份,就是让他去诠释,让他举自己实际经验过的例子,来跟这个做对照,接着才会进到第四个部份,他得到什么启示?回去可能下什么决定或做什么用途?我们这样做就是在做连结的部份。觉得那个方法很有效,而且很容易就把原来的心扩大了,团体学习速度会比较快,从那里也会建立共识,今天老师这样一讲,我就更觉得那是连结的步骤,而且那个方法是有效的。
答:很好!很好!可见大家都很聪明,虽然不懂得这个原理,用也用对了。
问:就是说我们人有旧经验,好像又不是旧经验,应该还有更原始的东西在。
答:对,不是旧经验,刚才他讲的是你内心起了什么反应、感觉,你的内心会起反应,其实当你在读书的时候,你不是读那个书,而是读你心里面会起什么反应?你在读你的反应!像我读佛经或者人家写的那些文章,我怎么鉴别它是对的还是错的?我就是看我心里的反应正不正常,如果我读下去心里的反应不正常,那它就是错了。
问:现在的教育常常会提到旧经验,我觉得还不够。
答:不是旧经验。
问:他们认为要学习的话,就要跟旧经验连结,一直有这样一个学习理念。
答:因为他认为那个是旧经验,是我们从外面种进去的东西,但这个观念根本是错误的啊!其实是心里自己就有的,它是可以生生不息地生出来的啊!
问:现在很多教育都是采取概念构图法的训练方式,一个概念就要跟旧的经验概念连接起来,所以它一直还是这种从外面迭加起来的。
答:但都还是从外面硬种进去的。
问:现在在国策会里,还是有满多论文都是在谈跟旧经验的连结,而我们现在是跟佛性连结。
答:所以大家可以知道我说的概念有多先进。好啦!时间也差不多了,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学习即修心》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