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八▪P3

  ..续本文上一页则》吗?这句话没有人不知道吧?只要读过书的人都知道。不过大家可能不会当真,认为《青年守则》,好像是鼓励失败的人,不要垂头丧气,要发愤图强,以为只是这样的目的。不是哦!它是真的。大家只要看最近很红的一本书──《富爸爸穷爸爸》,那位作者说,他的富爸爸在他十岁的时候,就跟他讲;以后你们要经营企业一定会失败三次,第四次才会成功。他以后还真的失败了三次,第四次才成功。

  

  书上说最好在年轻的时候先失败,不要等到老了以后才失败,否则会很辛苦;更不要先成功后失败,那就变成「成功是失败之母」的范例,那也很辛苦了。他还特别讲了,为什么要失败三次?他说:「经营企业的诀窍,你去上什么MBA、什么课程,都学不到。真正在什么时候才学到?失败的时候。」因为你失败的时候,才会痛定思痛,彻底的反省,把问题找出来、改正过来。也把自己的优、缺点弄清楚,这样才会有后面的成功。如果你没有找出自己的缺点,或者经营企业的诀窍,方法没有学到,那是不会真正成功的。

  

  有人少年得志,一开始就一帆风顺;但是这样成功的人,后果都很危险。为什么呢?他成功可能是运气。就像上次,美国不是有所谓的科技泡沫、网路泡沫;在那之前,科技业是随便做随便赚,好多人发财;后来泡沫一破,全都惨了。当中有一个人,少年得志,白手起家,起先赚了四亿美金;泡沫一破,赔了四亿美金,赔的时候,他四十岁。四十岁之前一帆风顺,而且到处跟人家讲述成功之道。后来人家就问他:「你这么成功的人,怎么后来会失败?」他说:「就是因为太成功。」所以「成功为失败之母」,这句话也是真的。这不就是《金刚经》吗?这就是《金刚经》。

  

  还有一个例子,孔明对孟获七擒七纵,擒就是抓起来,纵就是放掉嘛!所以「擒就是纵,是名擒」,七擒七纵之后,那个「是名擒」可厉害了,从此孟获对孔明服服贴贴,不再作乱;不只如此,苗族对整个汉族,从此就没有作乱过,到现在一千多年,一擒就擒了一千多年啊!这是什么?《金刚经》呀!这样的东西,是不是只有中国才有?现在看起来,西方也有;也许西方是从中国学去的也不一定,那就不知道了。

  

  企业管理有一位大师Michael Hammer,他本来是学物理的,后来成了企管大师;他写的《企业改造》一系列书,里面就讲到:「最好的管理,就是管即不管。」什么叫做「管即不管」?就是你能让你的员工和干部,他们自我管理,那就是管即不管。管即不管的是名状态,就是自我管理。这个「自我管理」有没有人做到?有人做到呀!部属及员工都能够自我管理,那就不用管了;但是有办法让员工和干部能够自我管理,这才是本事,才是最高明的!这个「管即不管」是什么?是《金刚经》!可见得西方也有。

  

  这些事例可说俯拾皆是。佛经里面有、中国古典的书里面有、日常生活里面有,当然禅宗里面也都有,那我们就可以知道,到处都有《金刚经》的。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信即不信,是名信」,你要信到不信,才是真正的信。这也是《金刚经》,这个《金刚经》其实大家都在用。我举一个例子,就显现大家都在用。就举我自己好了,譬如说,我姓梁,我到底要不要相信我姓梁?哪一天,我说:「我要相信我姓梁。」那就糟糕了,我的身世有问题了嘛!对不对?我现在没有这个问题,对于我姓梁,我已经信到不用信了。我还需要相信我姓梁吗?我不需要相信,没有要相信的需要呀!当你有「要相信」的需要时,其实是有问题的。

  

  这个状况大家都有,你们对自己姓什么,会觉得有需要:「唉!我要相信我姓X」,有这个需要吗?没有嘛!所以你们都已经处在「信即不信是名信」的经验里面。你们对这件事情,是有经验的呀!你对这个事情有经验,就是对《金刚经》有经验、对《金刚经》的「是名」状态有经验。所以大家不是没有经验,只是你没有注意到而已。

  

  对于要相信、不相信,我们常常会有这个问题的。尤其在你的一些亲戚、或朋友要向你借钱。你心里想:「唉哟!他到底会不会还?借了以后,他到底会不会还?」但是又有朋友、亲情的压力,不借不行;可是借又不放心。这个时候,你自己就会下一个决定:「啊!我先相信他会还好了。」对不对?有这个状况嘛!不得不借的时候,心里面其实是有疑虑的。这种状况借出去的钱,多半是不会还的。只有在你根本就想:「我借你,还不还无所谓。」这样,还的机率才高。因为你没有疑虑呀!所以我们什么时候才要信?都是有疑虑的时候,才需要用到信。

  

  什么时候是信呢?就是你能够信到不需要信了,那个时候,就是没有疑虑;没有疑虑的时候,就是「是名信」的状态。日常生活的这些事情,在在都显现《金刚经》是无所不在的;事实上你也在用,你也处在《金刚经》的「是名」状态。比如说,你看芭蕾舞时,「乐舞合韵」那种美感生出来,那就是《金刚经》的状态;那种滋味,大家都尝过呀,所以这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预告:十二月份要讲《金刚经》与《金刚经》中的四相,以及让大家学《金刚经》真言。十二月份的讲座讲完以后,有关《金刚经》的部分就算结束了。

  

  

  【现场问答】

  

  问:我对《金刚经》略有研究,但是这样子,如何能够透彻生死,了解生命究竟呢?

  

  师:如果你能够透彻去体验《金刚经》的话,那么你对生死就会透彻了解,生命就会究竟。这是要实践的,实践了就会;没有实践,是不会有作用的。

  

  

  问:对小孩的管教问题很烦,如何要管即不管,可否举实例说明。

  

  师:你能够促使小孩或学生能够自我管理,那就不用管了;如果促不成,你还是要管他。或者你还没有促成,在促成的过程中,还是要管、要教导。

  

  但是我觉得,你自己本身有个问题;你觉得管教问题很烦,你先要面对你自己的烦恼。把你自己的烦恼解了,你才有办法去面对小孩的管教问题;如果你对自己的烦恼解不了,这个问题是解不了的。

  

  

  问:请问古代中国几位圣人,是否也是佛菩萨来示现的?

  

  师:是,是佛菩萨来示现。

  

  问:感谢梁师精辟的开示,真是让人耳目一新,而且佛教与中国的渊源是这么的深,这是否就是佛法将会在中国大兴的原因?

  

  师:对,这是原因之一。

  

  

  问:请问,依老子的《道德经》来看,老子是否有悟自性?是否跟佛教是相同的?

  

  师:老子有悟自性,但是不见得完全的悟法性;所以跟佛教是相似,还不到相同。

  

  

  问:微尘非微尘是名微尘,福德即非福德是名福德,等等,由各种名相进入是名状态,都是一样的吗?

  

  师:不一样,只是句型一样。念这样子的句型,光是念不够,是要实践的;做到才能进入「是名」状态,没有做到只是文字而已。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八》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