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下面祂就举例:「如汤销冰」一个冰块,用热水把它溶了。汤是指热水,热水把冰溶了,「无别有冰」就没冰啦。冰不见了,可是你知道冰是溶掉的,冰不见的时候,你心里面是知道的。你有觉呀,冰被溶掉了,冰是不见了、没有了、不存在了,可是你心里存有一个觉,知道那个冰是溶掉的。「存我觉我,亦复如是。」你心里存有什么觉呢?觉有所了,那个「了」你能够觉察到。虽然这个觉本身是不见的,但是你心里会存有那个觉,你存有这个「知冰销者」,你心里存有一个:「啊,这个冰是销掉的、溶掉的,虽然它不见了,但是它是溶掉的呀!」这就是寿命相,就是命根。
用我的方法来说的话,其实满简单的。就是当你的能知与被知的界线,移到无明与行之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这个无明就是寿命相,也就是命根。你要把你的命断掉,也就是欲命要断掉的话,要把这一个能知与被知的界线,再移到本明与无明之间;这样子的话,你就超越了这个寿命相,也就是超越了无明,进入本明。这样才没有在四相中。
说到这里,这四相其实就是一个相,就是我相。从头到尾就是一个我相,只不过愈来愈深的我相。现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都超越了。所以《探究真心》里面,我就说,这才是真我,若只到寿命相这里,还是更深的我相而已。当然这个我相已经深到最深了,到本明这边的话,就没有我相了,而是无我。所以从头到尾都是我相,愈来愈深的我相。寿命相就是最深的我相,我相的最根本,就是在寿命相这里。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如果末法时期的众生,不能够把这四相解决掉;那就是要把寿命相解决掉,光解决一个我相是不够、不行的。当然你说,把最深的我相解决掉了也行,彻底的解决掉了,也是。「虽经多劫勤苦修道」虽然经过很长时间的勤苦修行,「但名有为」这个样子都是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不可能修成的。所谓圣果,从罗汉开始就算圣果,罗汉、辟支佛、菩萨、佛,这都是圣果。最低的圣果就是罗汉,连罗汉都成不了,「是故名为正法末世」,所以这个就在末法时期。
「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为什么呢?因为认一切我做为涅槃,你证到涅槃还是我相,就是你自己。而且你又有证、又有悟,还有所了、还有所觉,都当作自己很有成就,这种成就都没有解脱呀,都没有成功呀。「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这种状况,就像你把贼当作自己的儿子,你家的财产当然被偷光了。你一直在有为,这些有为、这些四相都是贼呀,你把这些贼当作是修行,那当然是修不成啦。
「何以故?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云何当知法不解脱?」为什么呢?因为「有我爱者」因为你对「我」是爱的,你对你的命是爱的;那你就会爱涅槃。你去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你的爱就藏在那个涅槃相里面,你的我相就藏在那里面。所以才说,这个是妄见涅槃。「有憎我者」我心中有恨的,「亦憎生死」对生死也恨,这个生死很可恶。你不知道,这个爱就是生死的根源,你对生死又去恨,那个生死就是爱的成果呀。你又要爱、又要去恨生死,那你这个恨不就是在恨这个爱吗?「别憎生死」所以你这样子的话,去恨这个生死,「名不解脱」。你自己矛盾嘛,怎么叫做解脱呢?「云何当知法不解脱」这样子你就知道,这样子有为的修法是不会解脱的,是解脱不了的。
「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未能尽我相根本。 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
「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要修这个菩提行,要发菩提心来修佛法的、修道的修行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以自己一点点的那个证,证悟,就当作自己清净成就,「犹未能尽我相根本。」尚没有办法把这个我相根本清除,没有办法做到。怎么样就知道他没有做到呢?很简单,就是下面举的这个例子。
像有些人有点证,自己认为自己已经修得清净啦,「 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 如果有人说:「啊,你修得好棒!」哇,心里就很高兴,就想要来救他、想要来度人了。「若复诽谤彼所得者,」如果人家不是称赞的,是骂你、毁谤你的,「便生瞋恨」这个人好坏,应该下地狱,这个没有善根。「则知我相坚固」有这个状况你就知道,我相是非常坚固、非常固执的,而且就潜藏在你的心里,在你的六根里面,在那里游走。不曾间断、时时都在出现。所以这个例子、这个现象就告诉你,我相是多么的坚固,藏得多深,你自己都不知道。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这里就回答了净诸业障菩萨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入清净觉?「彼修道者,不除我相」,当然这个我相就包含了四相,那个修道者,他没有把我相真正彻底消除的话,就没有办法入清净觉。就是这样呀,没有办法,我相就在那里控制呀,这个地方交代得非常清楚。
「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有我说法,我未断故;众生、寿命,亦复如是。」 有人证到我空,是不是我相就消除了?证到我空很深了喔,他知道我是空的,我是无的,而且知道这个我是没有办法毁坏的;就像我在讲能知的时候说,真正的能知,你是没有办法毁坏他的。为什么?他不被你知呀,所以他也不被你打、不被你敲,所以你没办法毁他的。他懂到这里了喔,但是「有我说法」现在我要说法了,我懂了这个很深的佛法了,要开始讲了,「我未断故」我还没有断呀,「我」要说法,就是证明我没有断,不需要别人证明啦!也许有人想,我说法怎么不可以?我已经证到空啦,我已经无我啦,所以就大讲无我法。这么一讲,还是有我在讲,我还是没有断。这样入得了清净觉吗?入不了,到这样还入不了。你看看,「众生、寿命,亦复如是。」就是证到众生相、证到寿命相,还是一样。你说证到众生相,空了、无了;你证到寿命相空了、无了;还是一样,还是不行。
「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愍者』。虽勤精进,增益诸病,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在末法时期,众生「说病为法」,这些法都还有病,不是法;还是有为、还是有相,还是有病的,还是有我的。把这些东西当作法来修,「是故名为可怜愍者。」这是很可怜的。当然这是从佛的角度来看的,我们从众生的角度看,这些人也是很高的。「虽勤精进,增益诸病」虽然很努力、很精进,但是只让病增加了,并没有解脱。「是故不能入清净觉」所以不能入清净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 末法时期,众生没有把这四相解掉。要把它解掉,是要用如来的解法来解的,不是你自以为的解法来解。所做的「及所行处」你的作法怎么修呢?也要用如来的作法修法,不是你自以为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你不能这样的话,当然修不成。
「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胜进者,心生嫉妒。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还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认为自己已经修到了,已经证到了;事实上他没有证到、没有得到。但是他自己不知道,他认为他自己得到了、而且证到了。但要怎么观察出来,他是未得、他是未证呢?只要一个状况出现,「见胜进者,心生嫉妒」看到别人修得比你好的时候,你心里生出来的,你的反应是嫉妒,就证明了。「由彼众生未断我爱」,这个众生没有断掉那个爱,对自己的爱没有断掉,也就是我相没有断。很容易检查喔!这边告诉你,是告诉你来自我检查的,不是检查别人。很多人喜欢检查别人,不检查自己;检查别人与你修行何干?一点关系都没有。喜欢检查别人的,那都是我相未除。一直在讲别人怎么样子,批评别人的,也是一个证据;就是我相未除。你看到别人比你好,如果你没有我相的话,就是高兴;有我相在的话就是嫉妒,反应就自然如此,必然这样。所以你就知道,「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末法时期的众生,他们希望成道,可是他们的方法,对他们的悟道没有帮助,只帮助他们怎么样呢?「唯益多闻」让他增长见闻。这个见闻增多了,只是增长我见;还是我相,我见还是我相的东西,就是跳不出来呀。
「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瞋、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人渐次成就,」这就是今天最重要的重点,怎么办呢?我们就要「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这个话讲了也没有用,做不到呀,是不是?下面才是告诉你要点。
「贪瞋、爱慢、谄曲、嫉妒」贪心、瞋恨、爱就是爱心,慢就是骄傲我慢;谄就是谄媚,曲就是计较这些曲啊、直啊,计较曲直当然也包括了对错、是非这一类的问题,以上这些都是心理反应,都是心里面的意业。
「对境不生」一个让你贪的境出来了,你看到那个境,贪心不起。一个让你瞋恨的境界在你面前出现,你的瞋恨、仇恨心生不起来。一个让你爱的境出来了,你的爱心生不出来。一个让你会骄傲的境来了,你看到人家都比你差,你会有骄傲的心,觉得我比你高明,那个心生不出来。ㄧ个可以巴结,可以谄媚的状况出来了,你也生不出谄媚的心。是非曲折,那些是是非非、对对错错,那个境出来了,你也没有计较的心。人家比你好,你不会产生嫉妒;嫉妒的心也生不出来。这叫做对境不生。这些境出来了,就在你面前,可是你这些心全部都生不出来。
「彼我恩爱一切寂灭。」就是你你、我我,爱恨情仇都没有了。这样子的对境不生,才是真的无念三昧。如果我们一定要把环境弄得很安静,要闭关,要在那里打坐,然后才能达到无念,这个没有用。外境一来你就生心,是没有用的。境来了不会生心,才是真正的功夫。佛说这样的人,「渐次成就」就会成就。怎么做呢?这个才是真正的要点。
「求善知识,不堕邪见。」这样子的人,你要去找你的善知识,不要堕入错误的作法、看法里面去。「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这又是要点了。你找到了一个善知识,「若于所求,别生憎爱」你对你找到的善知识,心里面又想说,他好像不够好耶,挑三捡四的。你的憎爱心出来了,代表我爱未除,「则不能入清净觉海」就进不去了、就修不成了。所以你们啊,对你们的师父不要挑三捡四,挑三捡四就完蛋了;就证明了我爱未除、我相未除。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净业汝当知;一切诸众生,皆由执我爱,无始妄流转。未除四种相,不得成菩提。爱憎生于心,谄曲存诸念,是故多迷闷,不能入觉城。若能归悟剎,先去贪瞋痴,法爱不存心,渐次可成就。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此人求善友,终不堕邪见。所求别生心,究竟非成就。』」
我想这个偈就不用解释了,前面都已经解释得够清楚了。好,我们今天讲到这里,谢谢各位。现在大家可以问问题,
【现场问答】
问: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请问要得什么?要断什么?
师:断我相。断我相根本呀!
问:是故证取,方现我体。这个证取,是指被针刺到时,还是出现明点时?
师:指被针刺到时;跟明点无关。
问:有我说法,我未断故。以此类推,有我吃饭,我未断故。请问吃饭要如何吃才无我?
师:唉呀!你不要问这个问题就无我了。
问:对于已经结婚多年,和老婆已经恩爱习惯了,现在要彼我恩爱一切寂灭,觉得好难,请问师父要如何做?
师:继续恩爱。继续恩爱,但是要明白,不要着相。当你明白这个道理,你继续恩爱,就可以做到不恩爱,最终达到是名恩爱。你就可以尝到「彼我恩爱一切寂灭」的况味了。所以这个跟你是不是继续恩爱,还是开始要不恩爱了,没有太大关系。你说不恩爱还是恩爱呀!你那样做是没有办法达到的。真正达到的话,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
问:在笛卡儿「心物二元论」的影响下,今日的物理学与心理学成为分立,而无交集的两门学科,是否因为西洋人二分法的思维模式,使我们不易了解业力的本质?
师:没错!你用二分法,用思维的这种方式,不可能了解业力的。因为你是被业力推着转的,那个业力是你的主宰呀,你根本就动不到他。他是你的能知,你根本就动不到他,所以你不会了解的。
问:行善得福报,作恶得祸报,如何在物理学与心理学上理解这种现象?
师:不需要。你从物理学去理解它干什么?从心理学上理解它干什么?不需要。这个叫做有为法,修了没有用。
问:空指的是觉性,色指的是一切法吗?
师:不对,空就是空啊,并不见得是指觉性。色是指相,是一种相的代表。尘相就是色尘,相的代表。所以你以下的问题就不用问了,也不用答了,前面一开始就错了。
问:「有相世界所有一切相,都与觉性同体平等。」这句话敬请师父开示一遍。
师:这是一个体证。有相世界这些相,也就是这些幻相、这些虚幻,他是从哪里生出来的?他还是要从觉性生出来。也就是说,所有的一切相,就十二因缘来看,就是从本明一直这么生下来的。本明就代表觉性,觉性就是这个本明,所有一切就是这么生出来的。既然这些有相的、这个世界的一切,十二因缘以下,有相的所有一切,都是从本明生出来的,所以你说他跟本明是同体,OK的,因为他就是从他生出来的。所以这句话是当然的。
好,谢谢各位。
《《圆觉经》讲座 九》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