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握了主动权,它就是你的主宰。它是你的主宰,那么你就不可能知道它。「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说的就是这个状况。「一切众生,生无慧目」当然啊,在这个状况下他就是没有慧眼。为什么?他的一切都在无明以下,无明是他的能知、控制的主宰;他能够看到的,就是「行」以下的部分,这些才是被他知道的。其实能够知道「行」已经很高明了;很多人的主宰是他的身体,身体在做他的主宰。从能知与被知的界线,就知道谁在做主宰。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这边讲的状况,还是比较高的。这个经典讲的界线是在无明缘行这里,所以无明是主宰。无明是主宰的时候,以下的身、心都是他生出来的。所以才说没有慧目呀!
「譬如有人不自断命」,这里讲的命,就是大家讲的生命;现在大家讲的生命,就是所谓的欲命。这里,这个能知就是他的命,他不要把这个命断掉。不断掉的话,就有一个状况;你的命还在的时候,你就知道,一定有爱我、和不爱我的。有人爱我的话,我就喜欢,「我与随顺」就跟他好;有人跟我不好呢,我就恨他。这个是自然正常的现象,连小孩子一生出来都是这个样子,一有这个命的时候,就是这样子了。这样就生出憎爱;所以你有命的时候,你就会有憎爱。这个憎爱的心,会把无明养得大大的、壮壮的,「相续求道」我们要求解脱、要修行、要学佛,在这样子的状况下,「皆不成就」全部不会成就的,成就不了的。你在这样子的一种循环里面,在一个无明控制的、主宰的状态之下,想要求道、想要解脱,那是修不成的。
「善男子!」现在接下去就要说明这四相。「云何『我相』?」什么是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心所证知的,这个就是我相。「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肢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即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 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 』。」
我相是什么呢?就是众生心所证知的,可以取证、证知的。「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当他身体很舒服的时候,「忽忘我身」不觉得自己有身体。这个大家有经验的,当你身体很舒坦、很舒服的时候,你就不觉得自己有身体啊!「四肢弦缓,摄养乖方」身体不舒服、调养不好了,这个时候「微加针艾」,只要拿这个针灸的针刺你一下,「即知有我」唉哟,就知道我的身体出现了。也可以说,人家打你一棒,你就知道,揍你一拳,你就知道你有身体。「是故证取方现我体。」这样一证,这个身体就出来了。
回到十二因缘来看,我相,就是这个身体,六入就是六根,以下的触受爱取,这就是身体。这里讲「证取」的,就是这个身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体,这个就是我相。我相是你的身体的话,你的能知与被知的界线就在取与有之间,取以上都是能知。所以这个身体就是你的能知,这个身体掌握了主动权。「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在这种状态下,你就算证到如来了、就算证到涅槃了,而且你还认为那是清净的涅槃;全部都还是我相,因为都是从我相生出来的。你的如来也好、你的涅槃也好,都是被你证知、被你知道的;都是从我相生出来的东西,所以还是我相,没有超出我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前面是心所证者,就是祂是证的;这里是悟证者,悟到那个证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悟有我者」,有人就悟「我」是存在的,这个「我」是被我悟到了,也就是被我知道了。那么能够悟到这个我的,那就不是我啦!这个我被悟到了、被知道了,那就有另外一个「人」来知道这个我了嘛!所以那个能够知道、能够悟到这个我相的,他就不是我啦!就「不复认我,所悟非我」,那个所悟,能够悟到我相的那个悟者,他就不是我啦!「悟亦如是」那个悟当然不是我啦,这个「悟已超过一切证者」,这个悟者已经超越了前面那个证者,这个悟者,「悉为人相」就是人相。
我们来实际做一下就知道了。前面已经告诉我们,我相就是这个身体,那人相是什么?我们就把眼睛闭起来,你能不能够感觉你的身体?从头一直感觉到脚。可以吧?既然你的身体可以被你感觉;那个能感觉的,还是这个身体吗?不是。身体是被感觉,那个能感觉,就是这里讲的悟。这个悟不是身体,不是我相,所以那个悟,他不是我相;他超过了我相。他那在哪里呢?在人相!我们眼睛一闭,就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把能知与被知的界线,移到十二因缘的「名色」与「六入」之间了。这个身体被我们感觉了,这个身体就是被知。这个身体一被知,能知就在「六入」以上。所以悟是这个地方在悟,「名色」以上就是人相。
所以用十二因缘的这个图就很清楚,而且你自己就可以做;你眼睛一闭,你可以感觉,你这个身体是被你感觉的;被谁感觉?当然不是这个身体嘛,当然就不是这个我相感觉了,那他是谁?他是什么?是我相之外的、超过了。所以「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这就是人相。「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 这个时候,你的主宰是「名色」和「识」这个部分,你从这个主宰所生出来的涅槃、很多体验、很多证悟……「皆是人相」全部都是人相,没有超过人相。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 刚才那一个所证、以及所悟,不能够达到的部分,就是所谓的众生相。「善男子!譬如有人」,有一个人他说:「我是众生」,意思是什么?「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当他说我是众生,他那个「我」,就不是讲我相、也不是讲人相了;因为我是众生嘛,不是人相也不是我相啊!这里那个人又讲「彼」,彼就是别人。因为当我们闭起眼睛,一下感觉到这个身体了;另有一个能知,能够感觉这一个身体。这个身体叫做我,那这个感觉者、悟者,不就是别人吗?至少是另一个人,所以才称他为彼,称为「彼人」是这样子来的。当一个人说我是众生,「则知彼人」那个在说「我是众生」的就不是我、也不是人相。「云何非我?」为什么讲我的那个就不是我了呢?因为我是众生,「则非是我」当然就不是我了。「云何非彼?」为什么他不是彼、不是人相呢?因为我是众生,当然就不是彼了。
「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当一个人他了解了,前面是证,然后悟,现在是了。他了解那个证是我相,那个悟是人相,他了解了。「而我人相所不及者」,而我相和人相所不及、所达不到的,「存有所了」你有所了解,「名众生相」那就是众生相。我们知道,我们眼睛一闭起来就能够悟;我们可以感觉到、悟到这个身体。这个身体是谁啊?谁在感觉啊?那是我们的心,已经不是我们的身体,是我们的心在感觉。什么是我们的心?我们会想东想西,你知不知道自己在想东想西啊?你知道耶!那个想东想西,你会知道的。那个想东想西的心被你知道了,意思就是,这个能知、被知的界线移到「行」这边来了。这个想东想西的心,他不是身体,他超越了身体;界线一移到这里来,这个地方就是能知,知道原来这个就是人相。
这个时候,能知在行、无明、本明这边。能知与被知的界线划在「行」与「识」之间,「识」这一部分的心被我们知道了,能不能知道?能够呀!当你知道你在想东想西,想东想西就是这个识心呀!这个识心被你知道了,意思就是这个人相被你知道了。当然人相被你知道,我相也被你知道啦。所以「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他了解了那个我相,了解了这个证的、也了解这个悟的,他了解了。这个我相和人相被了解、了知、被知了。被谁知啊?被这个「有所了」的那个「了」知道了。「而我人相所不及者」这个了,是我相和人相达不到的;但是,这个了是存在的呀!你是能了解的,你有这个了解;这个了解是在十二因缘的「行」,也就是所谓的众生相。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 这里「谓诸众生心照清净」他的心在比较清净的状况下,「觉所了者」他对这个了会有所觉。这个时候「一切业智所不自见」,这个觉,他是没有办法被知道的;但是有觉「犹如命根」就好像他的命根子一样。这个时候,能知与被知的界线划在「无明」与「行」之间,你的能知就是无明到本明,你的被知是「行」以下,那么这个「行」被你觉到了,你也就能觉察到那个了者。我们刚才已经知道,当你晓得这一个了者就是众生相的时候,这个众生相就被你知道,被你觉察到了。所以当你能够觉察到这个众生相的时候,这就是命根子;这个命根子就是你有所觉。你会觉、你有觉,这个就是你的觉心,就像命根一样,此即寿命相。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祂特别再说明这个觉,也就是这一个寿命相。祂说:「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果你心照见了这个一切觉者,你就会觉知有「觉」,你会觉得那个「觉」是尘垢。所谓尘垢就是被知,它就是被你知道的。「觉、所觉者」就是觉与被觉,「不离尘故」没有离开尘,都没有离开被知。那个觉还是被你知道、被你所觉的。
…
《《圆觉经》讲座 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