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掉了、除干净了,菩萨大愿就会圆满。「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这样就到了法界的、解脱的清净法殿了。「解脱清净法殿」就是修成了,就是「住佛圆觉」,就是「证大圆觉妙庄严域」,就是证到了大圆觉的、妙庄严的境界,这就是修到了、修成了。
好,下面是偈。「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弥勒汝当知:一切诸众生,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堕落于生死。若能断憎爱,及与贪瞋痴,不因差别性,皆得成佛道,二障永消灭。求师得正悟,随顺菩萨愿,依止大涅槃。十方诸菩萨,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现在修行者,及末世众生,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圆觉。』」
这个偈子是世尊说,弥勒你要知道,一切诸众生,他得不到大解脱,皆由于贪欲的缘故,才堕落于生死轮回之中。若能断憎爱以及贪、瞋、痴,也不论你属于五种差别中的哪一种,「皆得成佛道」都会成佛的。「二障永消灭」理障、事障把它永远消灭了,然后求善知识,得到正确的体悟,再随顺你的菩萨大愿,「依止大涅槃」希望能够达到大涅槃。「十方诸菩萨,皆以大悲愿」十方菩萨皆以这个无始的、清净的大悲愿力,「示现入生死」进入这个生死轮回。「现在修行者,及末世众生,勤断诸爱见,」你勤于把这个对爱的看法断除,「爱见」就是对于爱的见解、看法,把爱见断除了,「便归大圆觉」这样便达到了大圆觉。
好,这一段就讲完了。
下面,我要讲一些这阵子以来我自己修行的心得。我在准备要讲这一品的时候,是非常困惑的。因为按照经文里面所讲的这个部分,是要怎么修呢?就是要把贪欲、爱见,消除、断除,以慈悲心来取代爱心,这样子做的话才对,就能够脱离轮回,入大圆觉,也就是入解脱门。这样子的过程,我完全做到了。
但是经过这段时间,我知道,我现在是要学怎么出菩提路。所谓出菩提路,就是入生死轮回;讲得更清楚一点,就是再来进入这个生死轮回。
就在前几天,我刚刚学会「什么是爱」,喔,原来爱是这样子,我懂了。以前我还不懂的时候,我是不能讲爱的。在《零极限》里面有四句话──「对不起」「原谅我」「谢谢你」「我爱你」;其中,「我爱你」这一句,我一讲就会起鸡皮疙瘩;我可以说慈悲,可以说感恩,但是就是不能说「我爱你」,一说「我爱你」就不对劲。后来,我懂了这个所谓的爱,就发现爱跟慈悲,只是名称上不一样,在最根本的地方,它们是一样的。在外相上面,它们是不一样的,愈有相它们就愈不一样,愈到无相的部分,它们是一样的。我说我懂的,不是指无相的部分,无相的部分我早就懂了。
我现在所懂的是那个有相的爱,知道爱跟慈悲是不一样,有它的独特之处。但是我并不以为那是可恶的相、要舍弃的东西,那不是需要舍弃的。但是我以前真的把它舍弃掉了,因为把它舍弃了,所以现在入到这个世间,常常是格格不入的。
所以以前「我爱你」这话我是不能说的,一说就会不对劲,我也不晓得哪里不对劲,反正就是不对劲。但自从我懂了这个爱以后,再说「我爱你」,一点都没有不对劲,一点都没有。我反而觉得,唉,要把爱去除掉、把它丢掉,怎么是教人这样子的方式来修呢?不但要教人这样修,甚至还有一个天界是专门这样修的,不这样修就是犯天条。怎么会是这样呢!
不过,现在我把这个问题解掉了,因为这是阶段性的问题,在某一个阶段的时候,是要照这样做的。我们世间的修行者,大家是要照这样修的。我是已经做完了,超越了,然后要再修另外一个阶段,才觉得这个地方有矛盾。我也在想,佛菩萨他们为什么不先就讲清楚呢?后来想,也不能讲清楚,因为你还没有到这个程度,讲给你听,你还是不会清楚。所以,这是阶段性的问题,到我现在这个阶段,我自己知道,这个爱,它就不是问题。
为什么不是问题呢?因为到圆觉境界,生死轮回本身不是问题,它不是障碍,它跟大涅槃是融合为一的。我们讲的这个大圆觉,生死轮回跟大涅槃是融成一体的,这才是真正的大圆觉。当你还没有到这样的程度,有的时候就会用一个名词,叫做大涅槃,大涅槃就是跟生死轮回没有融在一起,是分开的。因为修行者在每一个阶段会不一样,要把那些阶段的状况,让人有一个清楚的轮廓上的了解,就必须把一些名词分割出来,这样在说明的时候,你才能够知道,现在是在哪个阶段。
当你们还没有修到我这个阶段,听我这个阶段的人讲的这些话,你会错乱的,会让你们混乱,没有好处,所以我也不可以把我这个阶段的话,讲给你们听。当你们这个阶段做完了,要进入另一个阶段的时候,才会告诉你另外那个阶段需要听的、需要学的东西。只不过我刚刚换到另外一个阶段(出菩提路),又要回到我已经不去做的、但是要教你们进入的阶段(入解脱门),讲你们可以听的话,那么,我心里面就在打架。因为它们在打架,所以我很难过,就觉得我该怎么讲呢?不会讲了。因为对我而言,我是在讲假话,在骗你们。
后来,我知道这不是讲假话,因为我之前也是听这样子的话,照这样子修,而且都把它做到了。做到了就是还有一个缺点,什么缺点呢?《零极限》中的「我爱你」那一句不能讲。不能讲是因为内心对爱的了解有偏颇,才会有那样的反应。这个偏颇,现在我自己把它解掉了,学到了:「啊,原来爱是这样子!」这时再说「我爱你」,就一点偏颇都没有了。
这时候我看到经典里面,正好要讲这一段,我想,唉呀,我以前这样做,以为修得很好,原来还是有偏颇。像增上善果的天界的那些天人,祂们也以为祂们自己很有成就,其实只不过增上善果而已。
现在,我看到这一段,弥勒菩萨要教大家学的这个东西,其实还不究竟,后面还有要修的阶段。当回头来看这一段的时候,这样子的修法,也是我过去完全都做到的,原来还是这么不足。我心里面就会想:那就不要做这些虚工嘛!后来了解了,不是这样的,程度不到做不了,是无法做的,不可能跳过去的,是要真实的修了以后,你才能够做下一步。这也就是今天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讲,是这样子。
本来这个秘密不应该告诉你们的,但我还是讲了。因为我认为,你们知道了也好。像我的话,因为事先没有人教我,我做到了,对于出菩提路就是一个障碍。其实照这个修法这样修下去,入解脱门是OK的,但是要出菩提路的话,它是会变成障碍。但是我现在把这个讲破了,当你们修到了以后,在出菩提路的时候,就不会成为障碍。我把它讲出来,对你们会有帮助。不过,这是我自以为的好处,是不是真的这样,我也不知道。
这一个部分,我自以为这样子讲了出来会对大家很好。不过释迦佛祂认为我是耍小孩子脾气,只喜欢讲自己心里喜欢的东西,对于我不喜欢的东西就不想讲,这样子是耍小孩子脾气。我听听觉得也有点道理,比较成熟一点的话,应该不是这样子,应该是应听者的需要而讲的,不是应自己的喜好而讲,成熟一点应该是这样才对。我很喜欢依自己的喜好而讲,这样子的脾气,还要修练。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现场问答】
问:照〈弥勒品〉的教法去实行,人类是否会灭种?
师:应该不会。因为祂的教法里面还有什么呢,就是要菩萨「假诸贪欲,而入生死」,所以就灭不了种。
问:如何对境不起憎爱?
师:对境心不起憎爱,就是把憎爱断除,就不起了。
问:如何触而不染?
师:你知道的东西,就是去触及了,去碰到了;但是你触及了以后,你对这个触及,所知、所感、没有执着。只要不执着,就不会染上,会染上都是因为执着。
问:为何除事障只能悟入声闻缘觉?
师:这个问题问得不错,因为你除事障,好像我事情都做到了,怎么还只是声闻缘觉?为什么一定要把理障也做到了,才能够进入菩萨境界?因为你做任何事,你所做到的都是局部的;你不管怎么做,你所做的事情都是你身旁的、你面临的局部的事情。所以,你在做到的时候,你的心是没有办法扩散的,没有办法扩大,扩散,渗透出去,是没有办法的。
只有在了解上、在理解上的障碍消除了,你的心才能够扩大出去,才能够渗透出去。所以理障没有消除,只有事障完成了,你只是在局部的小地方做到,它不会扩散出去。要如何把你的事障消除的这个境界扩散出去呢?只有把理障消除,你的心就打开了。这个时候你的心就无量无边的扩散,扩散到法界,渗透到各个层面,这是靠理障的消除才能够达到的。所以除事障只能悟入声闻缘觉,原因在这里。
这个心有多大?心,其实自性就是你的心,这个是小的,你还有一个更大的心,是法性。声闻缘觉他们就是没有办法突破自性,进不了法性,或者进法性只进一点点,没有办法进得无量无边,而且要透彻,透彻到底。
问:什么时候可以遇到「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的修行者?
师:你现在不是遇到了吗!
问:告子曰:「食色性也」如何解释?
师:不需要解释呀,食色性,人的本性呀,贪欲呀,就是你本来就有的嘛,你就是这个样子,这个是一致的呀。
问:有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这个恩是不是感恩的恩?
师:这个是恩情的恩。
问:有欲助发爱性,欲因爱生,请问是先有欲,还是先有爱?
师:都可能。但是欲和爱是不一样的,是不同的。有人是会把这两个变成一样,爱和欲是一体的,这也可以做到。至于哪一个先、哪一个后,都可能。有些人可能是先有爱才有欲,有的人是先有欲才有爱,不是大家都一样。
问:轮回,爱为根本,博爱可行否?可以结婚吗?
师:可以啊,当然可以。你不结婚,菩萨怎么进来呢?菩萨怎么入诸生死?你们不结婚,祂进不来呀。
博爱可行否?我想你这个里面,对博爱可能有一点邪见。我特别问过耶稣,祂的博爱是什么?因为我体会到爱的时候,我知道那个不是慈悲,也不是感恩,也不是好心肠,通通不是。那它是什么?它就是爱,没有别的东西可以解释,那些解释统统不对。当我知道的时候,喔,原来爱是这样!
那个时候,我觉得我懂了耶稣的博爱;我知道,耶稣的博爱就是这个。当我懂了以后,我就找管道请教耶稣。我说:「我所懂的,是不是就是您说的博爱?」祂说:「是,但是比较高。」我听耶稣说我懂的爱比较高,也不知道是褒奖呢?还是贬抑?我搞不太清楚。
但是我听出一点,喔,原来跟祂还是不一样。那么,我就问祂,我说:「不一样在什么地方?」耶稣没有直接回答,祂说:「你能够做到这样,很不简单了,很好。这样子很厉害了,很不错了。」就这样讲。我还是要问祂,那跟您有什么不一样?被我这样追问,问多了,祂就告诉我,祂一说以后,其实也不能说祂告诉我什么,我一下就懂了很多东西。
我以前懂的那个爱是无分别的爱,是离相的、是无相的。但一有相的时候就不是这回事了。那这一回我说我懂了这个爱,是懂了什么呢?不是无相的,是有相的,所以我才去请教耶稣。祂就说我很高了,很不错了。但是我就觉得,好像还是有一点不同啊,不同在哪里呀?
祂后来告诉我,意思就是,那个相上面是清净的、美好的,我才会有相的爱;如果那个相上面是恶劣的、是污浊的,我就不会爱,那个有相的爱我就没有了。祂这么一讲,啊,我一检查马上就知道了,真的是这样子。那么耶稣呢,祂不是!祂的博爱的意思是:无论好坏祂都爱!
我一听,哪里是我比较高,是祂比较高;祂在有相上面的爱,已经无分别了,这是我还做不到的,我好佩服祂,也感谢祂告诉我。所以这个博爱不是说可以爱好多人,跟好多人结婚,不是,不是这样。祂的博爱的意思是,不会因为你的好坏而有所取舍,祂都一律一样,就是没有分别的爱。
所以祂也会爱恶劣,这一点要我做有困难。你如果是可爱的,我才会爱;你是恶劣的要我爱,我还做不到。在离相的时候、无相的时候,我做得到,但入相的功夫还没有那么解脱自在,还要下功夫的。
问:我们周遭的菩萨,知道他自己是菩萨吗?
师:不知道,很少数知道,绝大部分不知道。
问:梁师我爱你。
师:嗯,好。
问:爱与断爱如何不二?世俗谛与圣义谛如何不二?
师:不二就要做到《金刚经》,要彻底的做到《金刚经》。《金刚经》也是有两种,一种是离相的、无相的《金刚经》,还有一种是有相的《金刚经》。有相的《金刚经》很难做喔。这个无相的《金刚经》,对我来讲完全没有问题;那么有相的《金刚经》,还要努力,部分做到了,部分做不到。这个没有其他办法,就是要做到。如何不二?就是做《金刚经》啊。喔,还有一个办法,专心的念《金刚经真言》,以后就会做到。
问:是否依《金刚经》爱欲即非爱欲,是名爱欲?并不容易实践,所以要先断除爱欲?
师:那个呀,不是照这个句子念的,是要做的。《金刚经》爱欲即非爱欲是名爱欲,光念这个句子没有什么用处,是要去实践的。那么去实践的话,就会有要断除爱这些过程,你就是要有这些过程。这个过程要做到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要实践。所以事障,你要把它消除,做起来是很麻烦的,很琐碎的。
而理障呢,当你一消除了理障,会有奇迹式的效果,咻一下就扩大了。但事障不会,事障就是要努力的,一个一个这样子做出来。所以你在消除事障的时候,就是渐法,其实是在修渐法。你在消除理障的时候,开始会出现渐法,但是它在最后关头会出现顿法,拍一下子,全部就通了,这个是理障才有的。
好,谢谢各位,回答完毕。
《《圆觉经》讲座 五》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