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欲住佛道 成就自然智 常当勤供养 受持法华者
其有欲疾得 一切种智慧 当受持是经 并供养持者
若有能受持 妙法华经者 当知佛所使
这个就是佛派来的
愍念诸众生 诸有能受持 妙法华经者 舍于清净土
愍众故生此 当知如是人 自在所欲生 能于此恶世
广说无上法 应以天华香 及天宝衣服 天上妙宝聚
供养说法者 吾灭后恶世 能持是经者 当合掌礼敬
如供养世尊 上馔众甘美 及种种衣服 供养是佛子
冀得须臾闻 若能于后世 受持是经者 我遣在人中
行于如来事 若于一劫中 常怀不善心 作色而骂佛
获无量重罪 其有读诵持 是法华经者 须臾加恶言
其罪复过彼 有人求佛道 而于一劫中 合掌在我前
以无数偈赞 由是赞佛故 得无量功德 叹美持经者
其福复过彼 于八十亿劫 以最妙色声 及与香味触
供养持经者 如是供养已 若得须臾闻 则应自欣庆
我今获大利 药王今告汝 我所说诸经 而于此经中
法华最第一
尔时,佛复告药王菩萨摩诃萨:「我所说经典无量千万亿,已说、今说、当说,而于其中,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药王!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诸佛世尊之所守护,从昔已来未曾显说。而此经者,如来现在,犹多怨嫉,况灭度后?」
那么,当时要说的时候,就有五千比丘退席,所以这个经不容易出现。
「药王,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药王!在在处处,若说、若读、若诵、若书、若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需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盖、幢旛、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若有人得见此塔,礼拜供养,当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这个经典放的地方就有七宝塔;就是七宝塔了。也不需要在那个塔里面,好像还要放进佛舍利什么,祂已经有了佛的全身。所以其他就不用了。你只要恭敬供养祂。有的人能够看见,这个经在的地方的七宝塔,有的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人那更应该供养、礼拜了,因为这个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药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萨道,若不能得见、闻、读、诵、书、持、供养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未善行菩萨道,若有得闻是经典者,乃能善行菩萨之道。其有众生求佛道者,若见、若闻是法华经,闻已信解受持者,当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药王!譬如有人,渴乏需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干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菩萨亦复如是,若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若得闻、解、思惟、修习,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
「药王!若有菩萨闻是法华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新发意菩萨。若声闻人闻是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增上慢者,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欲为四众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着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后以不懈怠心,为诸菩萨及四众广说是法华经。」「药王!我于余国遣化人,为其集听法众,亦遣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其说法;是诸化人闻法信受,随顺不逆。若说法者在空闲处,我时广遣天、龙、鬼神、干闼婆、阿修罗等,听其说法。我虽在异国,时时令说法者得见我身,若于此经忘失句读,我还为说,令得具足。」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欲舍诸懈怠 应当听此经 是经难得闻 信受者亦难
如人渴需水 穿凿于高原 犹见干燥土 知去水尚远
渐见湿土泥 决定知近水 药王汝当知 如是诸人等
不闻法华经 去佛智甚远 若闻是深经 决了声闻法
是诸经之王 闻已谛思惟 当知此人等 近于佛智慧
若人说此经 应入如来室 着于如来衣 而坐如来座
处众无所畏 广为分别说 大慈悲为室 柔和忍辱衣
诸法空为座 处此为说法 若说此经时 有人恶口骂
加刀杖瓦石 念佛故应忍 我千万亿土 现净坚固身
于无量亿劫 为众生说法 若我灭度后 能说此经者
我遣化四众 比丘比丘尼 及清净士女 供养于法师
引导诸众生 集之令听法 若人欲加恶 刀杖及瓦石
则遣变化人 为之作卫护 若说法之人 独在空闲处
寂寞无人声 读诵此经典 我尔时为现 清净光明身
若忘失章句 为说令通利 若人具是德 或为四众说
空处读诵经 皆得见我身 若人在空闲 我遣天龙王
夜叉鬼神等 为作听法众 是人乐说法 分别无罣碍
诸佛护念故 能令大众喜 若亲近法师 速得菩萨道
随顺是师学 得见恒沙佛
好!我们今天就到这里,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好!如果大家没有什么问题,我就稍微补充一下。就是如果有人错过了佛的授记,只要把这个《法华经》读一下,就授记。所以,你们来听,也都授记完了。
【现场问答】
问:佛寿结束了以后,佛到哪里去?
答:所谓佛寿结束了,就是在祂所化的这个世界、这个世间,祂的佛寿结束了。结束了祂去哪里?祂就回到佛世界去了,就不在这个世间了,不在所谓的祂要度化的世间。就像释迦佛,当时在印度成佛,转*轮,然后,圆寂了。意思就是不在这个娑婆世界,不在这个世间了。那祂到哪里了?祂回到佛世界去了。就是这样子而已,就是回到佛世界去了。那么,回到佛世界去了以后,祂会不会再来这个世间呢?所谓世间是很多的,除了娑婆世界,还有别的世界,那么多世界,祂们也会到别的世界去;也可能不去,那也不一定。就像娑婆世界,我们说释迦佛这一次祂来过,事实上,祂在经典里面就已经说了,祂就算来娑婆世界,就已经来过八千次这么多了。
问:学和无学,那个无学,他不学就会了,就在修了,那么,他的 logic 是什么。他的方法是什么?
答:无学是没有 logic,没有逻辑的事,有逻辑的话,那个都是学来的,都是要学的东西。所以无学本身没有逻辑。他的方法是什么?他的方法就是直觉。他要学会的就是如来本身,菩提心本身,就是自己的智慧自然的流出,就学这个。也可以说,就是心性的流露;他只是心性的流露。他的方法就是这样子而已,这就是无学。我们大部分的人都以为要学才会,这里特别告诉你,不学也会,不是说一定要学才会的。其实,展现这个特质,很明显的就是六祖惠能。他的师兄,什么事展现出来就是有学,那他连字都不识呀!但是,他就是会。所以,那就是所谓的开悟,他自己的智慧就流露出来了。所以,他还帮人家讲经、解经,他自己不会读,是不是。那个《涅槃经》他是不会念的,旁人就念《涅槃经》给他听,念的人是不懂的,然后,他就解释给念的人听。念的人是有学问的,而他是不识字、没学问的;可是他就是有智慧呀!所以,他就能解给别人听。光解给他听不稀奇呀!听的人听到以后,就肉身坐化了,这个都是书上面记载的。所以,六祖就是现出那个无学的特质,他是无学的。
问:我们在140页有说到,如果有人一读这个《法华经》,就会惊疑布畏。那么如果这个,「若声闻人闻是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增上慢者。」这边的问题是什么意思?
答:他前面就说,如果这个人是菩萨乘的,看到《法华经》就会惊疑布畏的话。那么就知道,这样子的菩萨是新发意的,就是刚刚才来的;刚刚才来做菩萨的。如果是声闻乘的人,一看到这个《法华经》就惊疑怖畏的话,那么,他是增上慢者。增上慢者就是贡高我慢的人;自以为是的人,是这个意思。他不是好像刚开始学菩萨乘的,他也不是刚开始才学声闻乘的,他们一读到《法华经》、一看到《法华经》或一听《法华经》,心里面就不舒服,就开始有一点好像惊吓到的样子,又疑东疑西,那么,这样子都是增上慢者,就是贡高我慢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法华经》就特别说,你们声闻乘是不行的,你们的涅槃,也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像上一次也说,声闻乘、辟支佛乘都只是化城,因为把大的法直接讲给你们听,你们会受不了,所以,就化一个中间阶段的化城,让你们在里面可以安息。他们会产生的疑问是:我们这个才是真实,这是我们亲自修来的涅槃,可证的,怎么说我们这个是不行的?再怎么说,我们这个可都是一步一脚印把它证出来的耶!涅槃是他们都可以证到的,那证到了以后,你又说他们证到的都不行,他们就不高兴了,什么嘛!说我们不行。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因为他认为自己很好,怎么是不行呢!而且,佛开始教他们的时候也说,要努力修这个很好,那他们已经修到了,却说他们不行,所以就不能接受了。原因是什么呢,就是贡高我慢啦!
问:《妙法莲华经》中说到,有佛土中如女人,我记得《地藏经》中也说,修好以后,女身可转为男身。请问佛经中为何对女人有这些特别的看法?
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大家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心里在想,是不是佛对女人有偏见;或者这个女人在佛的世界里面是属于不好的,会这么推测。不是这样子,佛经都是见男人说男人话,见女人说女人话;就是见鬼说鬼话,见人说人话。因为祂讲这部经的那个时候,这个经典出现的那个时候,我们的世界,是男人主导的社会,祂才这么说的;不是祂自己要说什么的。如果祂到一个世界,那个世界都是女人当家的、掌权的,祂一定说,女人好,男人不好。
所以,祂自己没有特别的主见、特别的看法,祂会这么说,都是相应于那个时候的世界、包括相应的社会、相应的这些众生的观念。是因为在当时这个世界,有重男轻女的观念,不是说只有男人才重男轻女,最重男轻女的就是女人。你想想看,在我们这个世界,做母亲的就是女人啊,她怎么样就是要生个男儿,她要保护她的儿子,她不会去保护、重视她的女儿。当这个世界是这个样子的时候,男人、女人都重视男人,都重男轻女。
那么,祂到一个重男轻女的世界,如果自己是女人,好痛苦,大家都希望下辈子最好要转成男生。你就是有这个愿望嘛,你有这个愿望,祂就会这样讲。还有呢,祂知道你们这边的人,重视清净的愿望,淫欲是很龌龊的呀!祂就会变出来,这个世界都没有女人,都没有淫欲。那人怎么生出来呢?喔!可以化生出来呀!所以,我会觉得祂就是见什么样的人,需要听什么样子的话,祂就说甚么样子的话给你听。祂根本是回应给你的,祂只不过是你的镜子,你自己长成这个样子嘛,那个镜子里面就显出这个样子来。佛经只不过是镜子而已,不要以为佛是重男轻女的,祂根本都不是,祂什么都不是。因为你重男轻女,所以祂就现出重男轻女的说法来。如果你是重女轻男,祂会现出重女轻男女的说法给你。
这一点,譬如有的经典里面就出现这个状况,就像《华严经》。《华严经》里面,喔!女生地位都是好高的,像是童女的地位就很高的。并没有说一定要童男才比较好,童女就不行。甚至有一段有一个妓女,也是一个善知识,就是那个善财童子要去参拜的,她就是个妓女呀!妓女也可以做善知识呀!像《法华经》里面也有,有一段是龙女成佛。为什么不现出龙子成佛,而要变成龙女成佛呢?这是因应各种不同的世界里面的东西。所以,佛经里面有些地方,也透露出祂的丰富性和复杂度。当然,如果你要把整个都拿来对照、比较的话,彼此也有很多矛盾处。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法华经》讲座 七》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