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友家
其家甚大富 具设诸肴膳 以无价宝珠 系着内衣里
默与而舍去 时卧不觉知 是人既已起 游行诣他国
求衣食自济 资生甚艰难 得少便为足 更不愿好者
不觉内衣里 有无价宝珠 与珠之亲友 后见此贫人
苦切责之已 示以所系珠 贫人见此珠 其心大欢喜
富有诸财物 五欲而自恣 我等亦如是 世尊于长夜
常愍见教化 令种无上愿 我等无智故 不觉亦不知
得少涅槃分 自足不求余 今佛觉悟我 言非实灭度
得佛无上慧 尔乃为真灭 我今从佛闻 授记庄严事
及转次受决 身心
欢喜
这一段,就是五百弟子的授记,都授记完了。所以,他们是阿罗汉,但是一样给他授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思就是他们是佛乘,将来一定可以可以成佛的。
我们再看《妙法莲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尔时,阿难、罗
罗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设得授记,不亦快乎!」他们也想如果可以得到授记的话,不是很好吗。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俱白佛言:「世尊!我等于此,亦应有分,」他们两个一起说。我们应该也有授记的份。
「惟有如来,我等所归。又,我等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见知识,阿难常为侍者,护持法藏,罗
罗是佛之子;若佛见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者,我愿既满,众望亦足。」尔时,学、无学声闻弟子二千人,皆从座起,偏袒右肩,到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如阿难、罗
罗所愿,住立一面。
好,这里的「学、无学」,「学」就是要学习才会的。另一种是「无学」,他不用学就会的,那种就叫无学。所以,我们不要以为,一定要有学才行,无学一样也是可以修的。所以,这里指的就是学和无学声闻弟子。祂的声闻弟子里面有两种,一种是好学不倦的,像阿难要学,还有一种是不学的。这样两种方式,总共有二千人,他们也想要得到授记。
尔时,佛告阿难:「汝于来世当得作佛。」佛先跟阿难讲。「号: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应供、正
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供养六十二亿诸佛,护持法藏,然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教化二十千万亿恒河沙诸菩萨等,令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国名常立胜旛,其土清净,琉璃为地。劫名妙音
满,其佛寿命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若人于千万亿无量阿僧祇劫中,算数校计不能得知。正法住世倍于寿命,像法住世复倍正法。阿难!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为十方无量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所共赞叹,称其功德。」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今僧中说 阿难持法者 当供养诸佛 然后成正觉
号曰山海慧 自在通王佛 其国土清净 名常立胜旛
教化诸菩萨 其数如恒沙 佛有大威德 名闻满十方
寿命无有量 以愍众生故 正法倍寿命 像法复倍是
如恒河沙等 无数诸众生 于此佛法中 种佛道因缘
于是学、无学声闻弟子二千人也授记完了。
「尔时,会中新发意菩萨八千人。」就是来参加这个会里面,有刚发心的菩萨八千人,好多哦!「咸作是念:我等尚不闻诸大菩萨得如是记,有何因缘,而诸声闻得如是决?」他们说,怎么没有听到菩萨授记,怎么会是一些声闻先授记呢?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诸菩萨众,其本愿如是,故获斯记。」
所以,祂就说明了。在空王佛所时,阿难跟释迦佛本来是同学,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是,阿难祂就喜欢多学多问,求知欲甚强。而释迦佛喜欢常勤精进,他是求精进的,并不求多闻。所以,祂就精进的成佛了,阿难还没有,还要慢慢来。
阿难面于佛前,自闻授记及国土庄严,所愿具足,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即时忆念过去无量千万亿诸佛法藏通达无碍,如今所闻,亦识本愿。
喔!祂这么一下,就回到祂过去所通的这个法藏了,一下就把过去的那些智慧,统统都用出来了。
尔时,阿难而说偈言:
世尊甚希有 令我念过去 无量诸佛法 如今日所闻
我今无复疑 安住于佛道 方便为侍者 护持诸佛法
所以过去都是有来历的,现在表现出来好像也不怎么样,只是做一个好学多闻者。实际上都有很大的渊源,只不过,现在方便的来扮演不同的角色罢了。
尔时,佛告罗
罗:「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蹈七宝华如来、应供、正
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供养十世界微尘等数诸佛如来,常为诸佛而作长子,犹如今也。是蹈七宝华佛国土庄严、寿命劫数、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无异,亦为此佛而作长子。过是已后,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为太子时 罗
为长子 我今成佛道 受法为法子
于未来世中 见无量亿佛 皆为其长子
喔!所有佛祂都做长子。
一心求佛道 罗
罗密行 惟我能知之 现为我长子
以示诸众生 无量亿千万 功德不可数 安住于佛法
以求无上道
尔时,世尊见学、无学二千人,其意柔
,寂然清净,一心观佛。佛告阿难:「汝见是学、无学二千人否?」「唯然。已见。」「阿难!是诸人等,当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恭敬尊重,护持法藏。末后,同时于十方国各得成佛,皆同一号,名曰:宝相如来、应供、正
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寿命一劫,国土庄严、声闻菩萨、正法、像法皆悉同等。」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二千声闻 今于我前住 悉皆与授记 未来当成佛
所供养诸佛 如上说尘数 护持其法藏 后当成正觉
各于十方国 悉同一名号 俱时坐道场 以证无上慧
皆名为宝相 国土及弟子 正法与像法 悉等无有异
咸以诸神通 度十方众生 名闻普周
渐入于涅槃
尔时,学、无学二千人闻佛授记,欢喜踊跃,而说偈言:
世尊慧灯明 我闻授记音 心欢喜充满 如甘露见灌
好,这一品也念完了。再看一下品。《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
尔时,世尊因药王菩萨告八万大士:
这个时候,世尊是因为药王菩萨的关系,就对八万大士祂们说,八万大士就是菩萨。
「药王!汝见是大众中,无量诸天、龙王、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
罗伽、人与非人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类,咸于佛前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喔,祂就开始说,不管他们求什么,求声闻也好,不管他们是什么,求什么,他只要在佛前听了法华经的一偈一句,或者一念就随喜,就高兴的,我就给他授记。那祂不全都授记光了吗?
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喔!我看到这里,就想到日本的那个「日莲正宗」,他们什么都不念,只念那个经名「南无妙法莲华经」,祂这里说念一偈一句,随喜就授记了,所以,他们这样一念就授了记了。
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旛、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世间。」
喔,只要对这个经,有这么一点点供养,多一点也可以;小一点也可以,都行。那他们都是因为已曾供养十万亿佛,才有这个因缘的。那么,祂们会在这里,都是因为这样子,悲悯众生来生到这个世界的。当我看到这一段,再去看日莲正宗,我就不得不敬佩了。
「药王,若有人问:何等众生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应示是诸人等于未来世必得作佛。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旛、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愍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何况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广演此经。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
祂说祂灭度了以后,有能够为一个人说一句法华经,这个人都是如来使。如来使,就是如来派出来的使者,那就像基督教他们讲的派出来的天使。咦!那我就是如来使。你们也一样,你们只要读一读讲一讲也是。
「药王!若有恶人以不善心,于一劫中现于佛前,常毁骂佛,其罪尚轻。若人以一恶言,毁訾在家、出家读诵法华经者,其罪甚重。」
喔!只要一读法华经的人,你就不能对他们乱讲话了。骂佛,罪还比较轻;骂他们,罪还比较重耶!
「药王!其有读诵法华经者,当知是人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则为如来肩所荷担,其所至方,应随向礼,一心合掌,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旛、衣服、肴馔、作诸伎乐,人中上供而供养之;应持天宝而以散之,天上宝聚应以奉献。所以者何?是人欢喜说法,须臾闻之,即得…
《《法华经》讲座 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