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戒论颂

  

  三戒论颂

  

班玛旺嘉尊者 著

  搅拌具德二资之大海,智悲皓月密法妙甘露,

  雪域诸成就者胜顶饰,莲生金刚众生师前礼。

  擅长洗众心垢之仙人,手持智慧蓝宝石妙瓶,

  赐予三戒善说甘露水,求学众士当聚于此处。

  

第一品 总说

  

大圆满智之总相,净身金刚持佛果。

  深广法门虽无量,未依大密能成熟,

  及能解脱殊胜道,不得正觉佛所说。

  乃至心未灭尽前,乘之数量无边际,

  引入一道之阶梯,虽得各果尚有增,

  亦仅离各乘所断,未入一乘怎得果?

  此依大圆满自宗,声闻缘觉菩萨乘,

  称为法相因三乘,事行瑜伽外三续,

  无上父续大瑜伽,随类瑜伽即母续,

  明点瑜伽无二续,称内三续九乘摄。

  五十万续之教证,成立声闻与缘觉,

  以及菩萨分别有,趋入金刚持道者。

  意乐差别入密宗,法门虽多不广说。

  于此上中下根中,曾经修行已究竟,

  具有缘份上根者,得灌顶顿生三戒,

  证悟解脱即同时,犹如恩札布德王。

  中依三戒各仪轨,次第获得如龙树。

  二观察续说下根,劣缘难化次第知,

  长净十戒四宗派,事行瑜伽趋无上。

  此讲中根之方式,橛续时轮金刚言,

  具比丘戒沙弥戒,居士次第为密宗,

  上等中等与下等,然具智慧为主要。

  前译普集续中说,自利利他大利他,

  别解菩萨密乘戒,智者共称若分持,

  声闻菩萨持明名,如是共同下二戒,

  为无上密之分支,依如海续此宣说。

  三戒各有总缘起,初未得戒得受法,

  中得不失护持法,末失恢复方法四。

  

第二品 别解脱戒

  

缘起即于鹿野苑,本师佛为五比丘,

  传律为主四谛法,迦叶等尊作结集。

  圣撰大毗婆沙等,功德释迦光弘扬。

  前译传承静命师,尔后释迦西日弘。

  本体出离意乐引,断除一切害他事,

  身语所生之缘故,承许其为有色法,

  许断心续与种子,自部上下各观点。

  分类八关斋戒者,男女居士在家方。

  男女沙弥近事女,比丘与尼出家方,

  即是八种别解脱,归纳则许四戒体。

  初未得戒得受法:受法分二旧仪轨:

  自然证智传信圆,承认本师许八难,

  善来四白问答等,受者心净圣者师。

  现行轨离五择定,石女等生之障碍,

  国王不允等住障,不能驱乌等胜障,

  以及发为黄色等,庄严障碍皆无有。

  具出离心善缘士,具通善说如海戒,

  一百零一种羯磨,上师前渐受近圆,

  前未曾受圆满戒,亦于经中有明说。

  得戒界限则承许,三念诵之最后次。

  中得不失护戒法,学处不共三皈依,

  不寻皈他断害众,不交外道各恭敬。

  不为命奖舍三宝,何等要事不寻他,

  不断令自他皈依,顶礼所去之方佛。

  阿底峡尊许五种,即是共同之学处。

  四根本戒四支分,戒酒不放逸分支,

  高床歌鬘过午食,禁行分支乃斋戒,

  此八分支非终身,亦非功德所依故,

  别解脱戒唯七种,此八有生之年护,

  居士虽非有部说,世亲许为上座宗。

  断尽杀盗淫妄酒,即是居士之戒律。

  随意承诺依数量,一戒二戒多圆戒,

  戒除一二三五上,梵行居士断非梵。

  智者许此八戒士,非在家亦非出家。

  余六不善同分断,具居士戒持明者,

  除出家相与仪轨,余均实行佛所说。

  为遣怯懦略说十,断除杀盗淫妄酒,

  舞等鬘等高广床,过午进餐触金银。

  开许无罪十三条,持余法衣持双钵,

  触宝触火离法衣,再食攀过高人树,

  不予取食与伐树,青草上撒不净物,

  未许损种食蓄物,此外取舍同比丘。

  持对衣料置一月,离对静处可离钵,

  蓄对积蓄亦开许,失弃俗相取僧相,

  轻侮堪布三失毁,断此沙弥之学处。

  得沙弥上正学女,独行游泳触男身,

  同住撮婚掩伴过,此为根本之六戒。

  取金掘地剃阴毛,食不予食与蓄食,

  刈割青草均断除,即是随顺之六法。

  比丘二百五十三,戒律根本四他胜。

  基支堪能男根入,成熟女人之密处,

  意乐无惭畏贪心,加行之时互摩擦,

  究竟获得乐感受,彼者失毁梵净行。

  盗基即是他人财,意乐为自得生存,

  境时价值已足量,加行之时行盗取,

  究竟自盗令他窃,抑或争论而获得。

  杀生之基识他人,意乐杀心知所杀,

  加行杀始终未退,究竟断绝彼命根。

  妄基知言解意人,意乐转想生说心,

  加行神通等功德,虽无说有上人法,

  究竟他懂彼妄语,则已失毁根本戒。

  犯此四何比丘败,故佛说为四他胜。

  共称十三僧残者,于非行处出精液,

  以贪触女身部位,明说淫语贪女赞,

  撮合男女相互遇,为自过量大小屋,

  无故诽谤假故谤,破僧随顺破僧违,

  污家摈除而诽谤,现堕时劝恶性拒。

  宣说三十舍堕罪:自余衣持过十日,

  离开法衣过一夜,衣料积蓄过一月,

  使比丘尼浣法衣,以及从彼受衣料,

  于非亲属在家人,索要法衣之布料,

  若赠取超上下装,思供养己办衣价,

  提醒衣质价值量,嘱托衣价珍宝取。

  丝棉制作成敷具,罕处黑羊毛具铺,

  制作混合之敷具,六年未过作新具,

  有应量具亦重制,担黑羊毛三由旬,

  令尼掰开涤羊毛,触宝纳质与买卖。

  未加持钵过十日,持有双钵无工钱,

  令纺织成纺织物,予比丘衣复夺回,

  说施时前归己有,畏寺离衣过七日,

  雨衣解制过半月,僧众回向之财物,

  据为自己所拥有,药过七日而积蓄。

  所谓单堕九十整:明知妄说比丘过,

  以离间语分开友,挑起宿怨合亦分,

  为女说法及说罪,与未近圆者同诵,

  实说已得上人法,徇情以及轻学处。

  损坏种子与嫌毁,违恼言教犯堕罪,

  答非所问佯未闻,不收座垫损敷具,

  驱逐比丘恼压制,以座穿漏有虫水,

  引入草中重造房,此等明知故犯罪。

  此下均于比丘尼,未差说法差至暮,

  为食说法做尼衣,施予法衣及同行,

  同船顺行或逆行,静处同坐与忽立,

  使作食物彼享用,此等单堕当舍弃。

  辗转食于外道处,宿过夜食与受钵,

  食用之后复进餐,为令犯罪劝更食,

  未许界内另聚食,非时食与食蓄食,

  未与而食咽四药,化缘美味佳肴食。

  享用有含生之水,强坐食家遮静立,

  授裸体者往观军,军中过宿与整军,

  殴打比丘与拟打,覆藏粗重之罪业。

  阻止施与比丘食,触令触火与悔欲,

  与未近圆过两宿,与持恶见者畅谈,

  与持恶见僧同宿,身著未染坏色衣,

  触宝兵器与乐器,非暑随意作沐浴。

  杀害旁生令比丘,已做之事生悔心,

  击枥戏水女同宿,令比丘畏藏彼物,

  前施无准复取用,无根谤与女同行。

  与贼同行盗亦同,未满二十授近圆,

  掘地作客超四月,舍弃所学与窃听,

  无罪不告而离去,不敬饮酒暮入城。

  请僧下午过三户,夜宿国王王妃宫,

  于诵经等言方知,贵重宝物作针筒,

  制作床脚超过量,恶心棉花沾染床,

  敷具以及覆疮衣,雨衣法衣超越量。

  向彼悔罪有四种,于城化缘尼食享,

  俗家尼派未遮食,羯磨戒施主受食,

  森林畏处未察贼,化缘而食此四类。

  裙不齐圆过高下,裙边上翻如象鼻,

  如香囊与蛇头状,上衣不圆高低十。

  未护眼散衣不整,远视缠头与撩衣,

  披单至肩手拊肩,抱项跳行与跨行,

  蹲行举踵以趾行,摇身掉臂手叉腰,

  摇头比肩携手行,不为行走二十聚。

  未请未察纵身猛,伸足交足与翘膝,

  敛足舒足露形坐,断此坐姿之九聚。

  未如法受过满钵,菜饭等量未次第,

  食尚未至即伸钵,以饭覆羹未观钵,

  于他器上伸钵受,此等即八受食聚。

  大小食团相违食,未如量食先张口,

  口中含食而言语,则则食与加加食,

  呼呼食与瀑瀑食,伸舌分米毁过食,

  填颊弹舌啮半食,舐手刮钵振手食,

  振钵食作塔形食,食时断此二十一。

  轻慢观钵污手触,水器未问溅污水,

  残食置于钵中弃,险岸陡坡露地置,

  层级四处置钵盂,险岸陡坡层级洗,

  站立逆流钵取水,断此用钵十四聚。

  二十六种说法聚:听者立卧己低坐,

  前行自行道边缘,覆头手抄披单者,

  拊肩抱项戴顶髻,戴帽冠鬘缠头者,

  乘象马与轿车者,著履拄杖持盖者,

  持兵器剑弓箭者,披甲者前不说法。

  所谓三种奉行聚,不站立解大小便,

  水中以及青草上,不弃粪便唾液涕。

  最后一种攀登聚,即不攀过一人树。

  尼八他胜廿僧残,舍堕罪有三十三,

  单堕一百八十条,向彼悔罪有十一,

  恶作一百一十二,共有三百六十四。

  应守学处圆修法,长净安居与解制,

  衣事皮革舍宅事,药等事于别论知。

  佛说本未开与遮,若近开许离遮止,

  当行此等近遮止,远离开许均断除。

  生戒所依除外道,造无间罪北俱洲,

  黄门两性五黄门,三变性者幻化外,

  生于三洲之男女,承许为戒之所依。

  末说失戒恢复理,舍戒之因还戒死,

  两性同生三次变,无因果见断根重。

  未满二十受后知,则舍比丘之戒律,

  若应许作非梵行,则舍正学女戒律,

  过夜则已舍斋戒,此等各自不共同。

  如若违犯根本戒,及正法灭亦舍戒。

  克什光尔有部师,许若具戒犯他胜,

  则如具财亦欠债,有谓破一均失毁。

  初学失常苦逼者,无能力守无罪业。

  所谓覆藏密不言,覆他胜今不恢复。

  若无覆藏说真实,于僧前忏视戒净,

  复受戒律僧残等,观待轻重次第净。

  总之四力无不摄,前造悔忏如服毒,

  诚心后悔厌患力,如毒依药精进行,

  善法对治现行力,如不服毒后戒罪,

  稳固定解返回力,如依药以猛厉信,

  皈依发心忏罪等,即所依力行四力。

  然若犯一严重罪,得地延迟如目护。

  功德为病国王惩,暂遣违缘救畏戒,

  为后世受善愿戒,得人天乐非解脱。

  若具出离之戒律,获得圣果如难陀。

  三皈等德后殊胜,乃为前后共同道,

  大乘所化与彼同,故为诸德之根本。

  

第三品 菩萨戒

  

贤劫众生导师佛,于鹰鹫山…

《三戒论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