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沙弥五十颂释▪P3

  ..续本文上一页言绮语,以及粗恶语。

  以嗔恨等方式令相互情投意合的密友分道扬镳的所有离间语,无论是真是假,都不能互相传扬,也不应说无稽之谈等毫无必要的绮语以及刺伤他人心的粗语。

  子二、旁述当行沙门四法:

  他骂不还骂,他怒不还怒,

  他打不还打,寻过不还报。

  对于别人出言不逊所说的“吃你父亲的肉、种姓下贱”等恶语,不反唇相讥;对于粗言相骂,也不还口;别人轻侮或揭露过失,也不报复;遭到他人用石头、木棍等殴打,也不还手。作为沙门必须行持此四法。

  子三、未说之其它语罪亦须断除:

  欲守戒智者,勤断诸语过,

  了知此理后,当护诸言语。

  想珍重戒律、守护学处的智者,应当尽心尽力杜绝说国王、强盗、经商等类闲言碎语,断除一切语言的过患,懂得这一道理后,就应当严谨守护所有语言。

  己二(细微戒)分四:一、不放逸支;二、禁行支;三、断受金银;四、宣说不摄于彼中之其它取舍。

  庚一(不放逸支)分二:一、分说所断之酒;二、戒酒之必要。

  辛一、分说所断之酒:

  磨粮与酵母,所配粮食酒,

  根花及果实,配成汁酒粉。

  酒有许多种类,青稞等粮食磨碎,与酵母配合而成的粮食酒,青稞等制成的青稞酒,甘蔗等根所酿的蜜酒,那累给等花所制的酒,用葡萄等果汁做的酒粉。

  辛二、戒酒之必要:

  知依彼能醉,利己者不饮,

  若饮失正念,具戒成放逸。

  知道其中粮食酒与酒粉两种能迷醉人后,想利益自己的持戒者丝毫也不能饮用。如果饮酒,则会丧失念念不忘取舍学处的正念,依此持戒之人会变得放逸无度。

  放逸失戒律,故当忆佛言,

  酒能增罪业,不饮草尖许。

  如果放逸,则会失毁戒律。例如,从前,有人为了捉弄一位小居士而带来一壶酒、一只羊、一个女人对他说:你要么喝酒、要么杀生、要么与女人作不净行,这三件事必须做一件。那位居士心想,相比之下,饮酒要比其它两件事好些,于是喝了酒,结果烂醉如泥,放荡不羁,既杀了羊,又与女人作了不净行,从根本上失毁了戒律,成了他胜罪。因此,应当时刻忆念佛陀所说的教言。佛曾说:“凡皈依我者草尖露珠许酒亦不饮不灌,设若饮用,则彼非我声闻,我亦非彼本师。”饮酒不仅只是恶业,而且还是增上许多罪业之因,戒酒后连草尖许的酒也不能饮。如果是具足色、香、味、迷醉能力的酒,则必须断除,如果病人不喝酒就会危及生命,也要将酒熬开,使其不具酒味、失去醉人能力再饮。

  庚二(禁行支)分三:一、舞鬘等;二、高广大床;三、过午进餐。

  辛一、舞鬘等:

  歌舞与乐器,持戒者莫为,

  不以香涂身,不敷旃檀等。

  世尊住在王舍城,波斯匿王为高山龙王与悦意龙王建造经堂,在举行开光仪式之时,从南方来了一些舞蹈家。六位恶行比丘做什么,他们就模仿,最后六恶行比丘怒不可遏,在另一时,为了加害表演的舞蹈家,他们居然跳起舞来。所有的人不看舞蹈家而去观看六群比丘,结果舞蹈家得不到钱财而断了生活来源,于是诽谤起僧众来,以此因缘佛制定了断除舞蹈的戒条。因此,纵情高声、手足舞蹈、弹奏吹打铙钹等乐器,持戒者在非时之际均不可做。

  世尊住在王舍城竹园嘎兰嘎地方。当时,正值经堂开光,六群比丘化妆饰鬘,以此因缘佛制定了不准佩戴花鬘的戒条。

  沙门不能为了香气扑鼻而在身体上涂沉香等香水,也不能敷旃檀等妙香。

  姜黄红花等,画妆不应当,

  花鬘与头饰,持戒者莫系。

  姜黄、藏红花以及朱砂等化妆品不可涂抹在身上,额前也不能画红点。各种花穿成朵的花束头饰以及颈鬘的装饰品,持戒者一律不能系戴。

  莫以金等饰,装饰于自己,

  冰片等眼药,目不痛不涂。

  对于金银、珍珠、珠宝、松石、珊瑚等人们共称是漂亮的装饰品,持戒沙弥不能用来庄饰自己的头部、手足等。朱砂、藏红花、冰片等配制的所有眼药,自己的双目不痛时,不能涂在眼睛上。为了身色美丽、生起贪爱而照镜子,照玻璃门以及沐浴水中加妙香等都不应为。

  辛二(高广大床)分二:一、断除两种高广大床;二、旁述舞鬘等之必要。

  子一、断除两种高广大床:

  一尺高木床,象牙等饰床,

  虽低妙床榻,不应睡卧等。

  不应在木质等高过一尺的大床上以及象牙、砗确等制成或者以这些装饰即便是很低的美观床榻上睡坐等。讲经说法坐在珍宝床上也是开许的。坐在上面时,应当无有贪心而具足无常观。在边地以及严寒地带用皮革做睡衣与座垫也有开许。

  子二、旁述舞鬘等之必要:

  歌舞等表演,生起傲慢境,

  断除骄傲支,称为持戒者。

  贪求歌舞、乐器、卧具、座垫以及花鬘等,依之会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如果断除歌舞等傲慢支,则可堪为守持清净戒律的具戒者。

  辛三(过午进餐)分三:一、宣说非时;二、宣说应时;三、宣说是否成恶作。

  子一、宣说非时:

  正午已过后,至次黎明前,

  佛说为非时,具戒者不食。

  南赡部洲正午过后,直至黎明之间佛陀说非为进餐的时间。黎明分为破晓、将晓、拂晓三时,这里的黎明是以未到将晓为准。

  子二、宣说应时:

  黎明至中午,期间可进餐,

  利己持戒者,应时当用餐。

  除非时以外,黎明至本洲正午之前,未过午期间可以进食。以利益自己的正知而成为能守护戒律之因,沙门需在可用餐之应时享用饮食。

  子三、宣说是否成恶作:

  非时想应时,何时亦不食,

  若遵医生嘱,患者无罪业。

  本来不是用餐之时而作用餐之时想,如此任何时候也不能享用饮食。如果医生嘱咐患者等说:你若不吃饭就活不了或者会倍感痛苦,所以一定要吃饭。病人遵照医属而吃无有罪业。此外,前往一由旬距离的途中以及饥荒逼迫时得到饮食而享用是开许的。

  庚三(断受金银)分三:一、真实宣说;二、可受情况;三、真实可受者。

  辛一、真实宣说:

  纯净金即金,所谓银纯银,

  若诸施主施,持戒者不受。

  纯净的金子是经过锤炼的黄金。所谓的银子是指纯银,其中“纯”字已排除了假的金银。施主们如果奉送这些,持戒者不应接受。若接触铅、锡等,则犯恶作。

  辛二、可受情况:

  想我不可纳,寻觅可受者,

  如是深思后,令他人取受。

  假设正值无有衣物等生活窘迫之时,施主们给予金银,心想自己不能持受,但此物品可以作为缺少的衣物、断绝生活的食物、病人的药物的资本,应当寻找一位可接受的人,的的确确如是考虑后,可让其他居士或在家人接受。

  辛三、真实可受者:

  若为三宝尊,梵行诸道友,

  虽然触金银,亦无诸罪业。

  如果以塑佛像、写经典、供僧众的想法为了三宝与同持梵行的诸位道友,沙门自己接触金银也不犯粗堕或恶作。因此,以供养我我也是供养三宝上师的心态接受也无罪业。如果为了三宝,为了积累福德,需要经商谋利,自己也不能亲身去做,应当寻找其他在家人来做。

  庚四(宣说不摄于彼中之其它取舍)分二:一、断除自相续罪业等;二、恭敬他人等。

  辛一、断除自相续罪业等:

  所谓贪为障,此是佛所说,

  声称不障碍,沙弥莫愚说。

  像尼嘎的弟子沙门策玛坚与供施二人一样的任何沙弥,如果对于圆满正等觉佛陀所说的享受五欲妙障碍善趣与解脱的言教不以为然,反而说“不会障碍,我明白他的意思”,对此应当以温和语谴责,如果起不到作用,则以白四羯磨制止说:沙弥,你不要说这样愚蠢的话语。

  倘若仍言说,当断其僧财,

  摈出经堂外,尔后如尸体。

  如果依旧无法制止,沙弥仍然这么说,则应当断其享用属于僧众的法财资具,摈出经堂。从此以后,彼沙门甚至连同室过夜的其他沙门都没有,更何况说与行为、资具与见解相同的梵行道友了,因此成了尸体一般。此外,尸体无有任何功德,同样,如是之人失毁善法,故如尸体。

  放逸大笑等,思死而不为,

  打呵欠手等,捂口当慎重。

  出家人应当寂静调柔,恒时思维死亡无常,对于不雅观的行为跳跑等,心不放在善法方面,放逸散漫,开怀大笑等行,一概不为。打呵欠、打呃时,由于形相极不庄严并会发出臭气,因而要用手或衣服等捂口,必须谨慎注意,

  辛二、恭敬他人等:

  老打喷嚏礼,幼说愿无病,

  俗人打喷嚏,应当祝长寿。

  戒腊与智慧都远远胜过自己的年老僧人打喷嚏时,自己口中一边说顶礼一边躬身礼拜。戒腊不如自己的年轻僧人打喷嚏时,则应当说,愿您健康无病。在家人打喷嚏时,则应当说:祝您长命百岁。

  上师所在前,不应丢鼻涕,

  唾液用牙木,如是不坐垫。

  此外,在堪布等具足功德的上师与佛塔等前,不能擤鼻涕,吐痰,吐口水,丢牙木,也不能用完牙木丢弃,如果这样丢,则成了呵责处,是不恭敬、傲慢的表现。若用牙木,也要用袖子遮掩自己的口而用。同样,上师起身,来去时,也不能坐在垫子上。

  师前不来去,亦莫脱衣装,

  老等持戒者,恭敬说敬语。

  在上师面前,无缘无故不可来来去去,也不能只穿下装,不著上衣或者脱掉上衣,只穿下装。对于比自己年长、同龄以及年轻等有智慧的持戒者,身心应当恭恭敬敬,口中言说敬语。

  丁三、下午所做:

  洗手清净后,瓶等不染尘,

  滤器过滤水,观察可取受。

  自己手洗净后,还要将水瓶、瓷罐等清尘除垢,做到无有含生。清晨使用的水也应如前所说一样经过认真过滤,观察无有含生方可受用。

  不依师莫住,僧众座垫等,

  无正念勿坐,具正念无过。

  出家后五年或十年之前不依止上师不可随便居住,即便在无有任何沙门的地方住一日,也无有开许。因此,在无有堪布等上师的地方,不得居住。假设自己所来到的地方无有堪布等上师,那么也要依止具有功德的比丘或者精通戒律、能对治烦恼的沙门才可居住。僧众的卧具座垫床与法座等不可随便使用,无有敷具,不具备无常、痛苦、无我、寂灭的正念不能坐,否则,罪业十分严重。具足如是正念者坐等使用,则无罪业。

  刷牙与饮水,去解大小便,

  界内礼佛像,不请示无过。

  此外,用牙木刷牙、洗手洗脚、喝水饮料、解大小便、在界限内顶礼佛像等事不请示堪布上师,也无罪业。

  持戒者其它,所有一切事,

  若不请示师,为则犯恶作。

  除此之外,持戒者裁剪法衣、念诵经典以及修行等其它事宜都应当请示上师,倘若诸如此类的所有事未请示堪布等上师,随意而为,则做一件,犯一个恶作。

  已礼佛塔等,持戒者禀师,

  不睡于其后,清洗上师足。

  傍晚,沙门已顶礼完佛塔、佛像,便到堪布等上师前禀报说:我初夜与黎明不睡。之后用净水为上师洗脚。

  自洗双足后,于上下夜时,

  勤奋不睡眠,彼为实语者。

  请示上师自己初夜黎明不睡若得到开许,则用水洗双脚,一夜三时中上夜与下夜精进而行善,不睡眠。上师吩咐说做这件事,便依教奉行,毫不违越,应当知道他是诚实语者,如果不依教奉行,则成了明知故犯妄语。

  起床光明想,作狮子卧式,

  具正念善心,如是速清醒。

  中夜时分,不要无所忆念而睡,应当作意迅速起床之想以及光明普照之想,右侧狮子卧戒而入眠。如是具足速起与光明之想等正念,在临睡时也具备观想三宝等善心,这样入睡,梦境也会善妙并且可以很快醒来。如是很快醒来后,下夜黎明时起床到天亮之前做上面所说的诵经等法行。

  丁四、结尾:

  依此所说行,烦恼速灭尽,

  获得胜菩提,精进而奉行。

  如果如理行持以上所说的一切取舍,则能现见缘起性,如此一来,自相续的所有烦恼迅速可断除、灭尽,获得三菩提中无上殊胜菩提。想到将获得如是之果,便要具足恭敬精进与恒常精进恒时勤守取舍学处。

  甲四(末义)分二:一、作者;二、译者。

  乙一、作者:

  一切有部沙弥五十颂,阿阇黎龙树撰著圆满。

  承认一切所知具足五事的一切有部沙弥取舍学处的沙弥五十颂是由大阿阇黎龙树菩萨撰著圆满。

  乙二、译者:

  印度堪布莫讷瓦玛与译师智部翻译校正而抉择。

  本文是由印度堪布莫讷瓦玛与译师智部翻译、校正并抉择。

  青春年少树苗上,智慧青莲初开你,

  无垢戒律甘露润,愿其芳香飘十方。

  利乐善资增上缘,一切功德之根本,

  善说别解脱戒律,佛说乃佛与教法。

  是故欲解脱诸众,希求正道善缘者,

  首先精进学此文,尔后深入如海戒。

  愿此为主三世善,得传承师之密意,

  法盛大德久住世,众生一同获佛果。

  经至尊全知嘉灿活佛之待者、恭敬上师与佛法之智者、释迦比丘扬炯尊者依师吩咐而劝请,释迦形相比丘曼达达玛歌德于火虎年在吉祥增善静处根据文殊麦彭仁波切所造科判与注解而写成文字,释迦比丘钦则罗珠记录。以此愿满具德师徒之意愿,并成为广泛、持久弘法利生之因。芒嘎朗!

  

  

《沙弥五十颂释》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三戒论颂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