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粗堕;二、恶作。
子一、粗堕:
旁生地狱众,饿鬼或天人,
若杀则获得,坠恶趣粗堕。
无论是牦牛等旁生,寒、热、近边、孤独地狱的众生,饿鬼,还是欲界、色界的天人,沙门以杀心杀之,则犯堕入恶趣的粗堕。
子二、恶作:
具戒者想杀,身语作预备,
众生虽存活,亦成三罪业。
持戒身份者心里有想杀他众的动机,身体投抛石头等,口中也说“杀杀”之类的话,如此作了准备,即便那个众生没有死亡仍旧活着,但是此人也已犯了身语意三种罪业。
石棍拳打击,此外他损害,
莫害牦牛等,勿骑马匹等。
虽然没有杀心,但以嗔心用石头、木棍、拳头连连殴打其他众生,此外,打耳光或用鞭子抽打,或者在酷暑之时扔到热的地方、严寒时节扔到冷的地方诸如此类的损害,以及让马牛等驮东西,残暴殴打等凡是损害众生之事都要杜绝。沙门也不应当骑马骑象而行。
庚二(不予取)分三:一、真实与恶作;二、盗取各类财物。
辛一、真实不予取:
沙弥自令他,思盗强暗中,
无误他人处,盗取五玛夏,
或四分之一,嘎夏巴货币,
据己有破戒,加行犯恶作。
昔日,世尊住于王舍城嘎兰达嘎地方时,一位陶师出家,名为具财比丘。这位比丘在王舍城的寺院中搭起一座茅棚居住。当他去城中化缘时,当地的牧童等人将他的茅棚拆毁,并把草木拿走。具财比丘不得不重新建一座茅棚,结果又被拆毁,反复数次,最后他生起烦恼,索性建造了一座十分美观的红色陶瓷茅棚。当时,世尊出游发现了这座茅棚,于是问:“这是谁人的?”答言:“是具财比丘的。”世尊说:“如此一来,诸外道徒必会讥笑于我,将它毁掉。”诸比丘依教奉行拆除了这座茅棚。具财比丘不禁暗自思量:王舍城主管木材的长官与我关系甚密,我应当建一座木房。想好后,他便去对管木材的官员说:“国王已开许,你还是将木料给我吧。”那位官员说:“既然国王已答应,那你就随便用吧。”就这样,具财比丘将王舍城修复破损之处所伐的许多木材都运走。守城的官员看见后禀报波斯匿王。国王招来具财比丘问道:“你怎么可以盗窃呢?”具财回答:“本来是不可以,但国王开许了。”波斯匿王大惑不解地说:“什么时候开许了?”“曾经在你的父王为你举行登基仪式之时说:“在我的境内,若无人给就不敢享用草木、水的比丘、婆罗门可随意使用。那犹如狮吼般的金口玉言难道您不记得了吗?”国王解释道:“那是指非别人所属的,不是指的所属物。”具财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不属于任何人的,那国王还有何必要开许呢?”国王大怒,呵责道:“本来,这个盗窃的比丘应当判决死刑,但是这次就赦免了,从今以后绝不准再做如此之事。”说完将他放了。佛陀听到此事后,以多种方式加以谴责,由此制定了不准偷盗的戒条。
沙弥自己或者盅动别人不是以清净心而是怀着盗取之心以直接强行暴力、暗中偷偷摸摸以及谄诳狡诈等方式毫无错误地从他人处夺取或盗窃五玛夏嘎金子或四分之一嘎夏巴等价值的财物,据为己有,生起得心时,就已从根本上破了戒律,成为他胜罪。嘎夏巴的四分之一相当于五个玛夏嘎,一个玛夏嘎是八十个海贝的量。莲花戒尊者说它的价值量在印度相当于一两银子,也有些人说相当于一两银子的八分之一。从本地盗取则需观待当地当时的价值,如果具足,才是破根本戒。不具足正行而以盗心在加行时事先作准备,则为恶作。
辛二、盗取各类财物:
盗芜菁根果,树茎叶皮水,
水生旱生花,田庄稼地基。
偷盗芜菁等的圆根,香附子等植物的根,诃子等的果,果树等树,苦参等的茎,树等的叶子,桦树等的皮,洗漱、饮用等的水,水生或旱生的花,盗取田地的范围,以争论或围围墙等方式偷田地,干旱时阻断别人田地的水而引到自己的田中,或者在涝灾时,阻断自己田地的水引到别人的田中,从而使自己的庄稼五谷丰登,令别人的庄稼受害遭殃。窃取诸如建房、经商时的地基。
窃船木与税,如是船费用,
无足之含生,两足多足众。
心想偷船,于是顺着水流向上,平着或向下而盗取,将船埋在地下而不被发现。盗窃柴等木材、该交的税收不交。同样,该付的船费不付,偷无足的蛇等、两足的人鸟以及多足的马牛等众生。
持戒者盗心,偷人财宝等,
价值若足量,则失毁戒律。
持戒者以盗心无论窃取别人的金银财宝等任何物品,如果价值已具足,则犯根本戒。“等”字还包括用网罟等捉拿。自己以害对方的心态盗取也犯根本戒。若以对二者均无利无害的心态毁坏或焚烧,则犯粗堕。如果以悲心毁坏,则犯恶作。以不利二者的心态舍弃,则犯粗堕。以悲心舍弃,则犯恶作。价值不足量等也将构成粗堕等。
钵等若被盗,则当讲佛法,
或以应价买,否则成恶作。
不予取的同分,钵盂与法衣等生活资具被盗贼窃取走时,如果通过讲经说法能使对方归还,则当传法。或者以该付的价钱买回。否则,如果强行取回,则犯恶作。
庚三(非梵行)分二:一、真实学处;二、护持方法。
辛一、真实学处:
正常具戒者,以贪男根入,
无损三门中,乐受则失戒。
世尊住于嘎兰嘎地方城中。当时,施主贤施出家为僧,母亲对他说:“孩子,在你的家中父母有丰厚的财产,我们都已年迈,如果我们二人离开人世,国王将没收全部家产,你即使不能还俗,也要留下种子。”他以前的妻子在月经期间,梳妆打扮,与其作了不净行。不久,佛陀宣说三毒的过患,贤施回想起所造的罪业,十分懊悔,闷闷不乐,诸比丘问其原由,他将事情的原尾一五一十坦白地讲了。有人向佛陀启白,世尊以多种方式严厉地谴责了贤施,之后制定了断非梵行的戒条。
心态正常未失理智的具戒者,以贪欲心驱使将堪能的男根放入无有腐烂、昆虫进入等损害伤口、可以享用的三门中任何一门中,最终身心感受到触乐时,则失毁戒律,犯根本戒。
男女或石女,强迫压制中,
感受安乐者,彼将失戒律。
男人、女人或石女压迫软弱无力的沙门,强行将其男根放入他们三门中的任意一门中,当他得到乐受时,则犯根本戒。
辛二、护持方法
以欲乐男根,宁入毒蛇口,
莫毁身戒律,此乃佛所说。
贪图乐受者宁可将堪能的男根放入极其凶残的毒蛇的口中,也不能舍弃护身的戒律,这是圆满正等觉佛陀所教诲的。
纵为蛇所杀,具戒成利益,
破戒则痛苦,亦障获佛果。
假设被毒蛇所害而死,但对持清净戒律者来说也会有利,因为以此阻止了自己破戒之门,后世将转生到善趣中。失毁戒律者则痛苦不堪,因为后世要投生到三恶趣中,并且也将障碍获得佛果,无有成佛之机会。
庚四(妄语)分二:一、真实妄语罪;二、其它语罪。
辛一、真实妄语罪:
言说见本尊,听彼声交谈,
本尊至我处,我亦往彼前。
世尊住在广严城猴池岸边。当时,该地出现了严重的饥荒,甚至到了父母也不给孩子食物的地步。此时,具有神变的诸位比丘及长老们便前往北俱卢洲等富饶昌盛的其它地方取来食物,不仅自己享用也供养他人。尔时渔夫出家的五百比丘没有获得神变,并且孤陋寡闻,因而无法做到这样。他们想出宣扬各自功德以得利养的主意。于是互相宣传功德,说什么“这位比丘已得预流果等四果,这位比丘已成就世间道果,这位能讲三藏”以诸如此类的欺人之谈得到饮食,身体也变得强壮起来。夏季过后回来,前去顶礼世尊,首先遇到了阿难。阿难满腹怀疑地问他们:“其他比丘都因缺乏食物而体力衰弱,你们为何如此身强力壮?”这些比丘也如实说了。阿难又问:“你们是有这样的功德而说的还是没有而说的?”他们回答:“没有而说的。”诸比丘都说他们这种作法不应理。佛陀听到此事后,以多种方式加以呵责,并制定了断妄语的戒条。
所谓的妄语是指言说已亲眼见到了本尊的身相,已亲耳听到了那位本尊所说的话语,我与本尊相互交谈,无论说这三者中的任何一种都犯根本戒。此外,妄说诸位本尊来到了我所住的地方,我也到那位本尊跟前去了。
说见寻香龙,瓶腹大腹行,
夜叉食肉鬼,人非人耶等。
再有,说见到了寻香、瓶腹等鬼、螺护等龙王、多闻天子等夜叉、大腹行、食肉鬼以及饿鬼、人非人耶各种形相,“等”字还包括听到声音,与之交谈,他们来到了我的面前,我也去了他们的跟前。无论说其中任何一种都犯根本戒。
若言我已得,禅通四无量,
预流等四果,已经趋入道。
如果口口声声地说,我已经获得了一禅等四禅、天眼等六通,慈心等四无量,无漏预流果等四果,已经趋入加行道等涅槃之道,诸如此类的所有功德。
他知为妄言,获得胜功德,
正常无我慢,若说失戒律。
妄说上述的谎言,他人已懂得其义,则犯妄语罪。分别而言,心态正常、无有增上慢者如果说获得这类功德的话语,则失毁戒律,犯根本戒。
从前,一位沙门住在静处,结果依靠世间道摧毁了烦恼,后来加以观察,觉得未生烦恼,于是心里认为我已断除了烦恼口中也如是言说。当他再度返回城里时,见到女人、怨敌等又生起烦恼,于是便去请问佛陀:“我是否说了上人法妄语?”因此佛陀教诫言:“除增上慢者外,今后即便已得如是功德也不应言说。”沙门如果以隐晦的方式说“有人见到了天龙等,不是我”,则犯粗堕。如果说“非人不能加害诸位圣者,也不能害我”,则犯根本戒。
辛二(其它语罪)分三:一、宣说当断妄语等语不善业;二、旁述当行沙门四法;三、未说之其它语罪亦须断除。
子一、宣说当断妄语等语不善业:
除得胜功德,此外诸妄语,
均成多罪业,依之向下堕。
除了说如上所述的获得如是殊胜功德以外,无论说任何妄语,均不是福德,反而会增上许多罪业,依之将下堕三恶趣感受痛苦。
勿说离间语,分开亲密友,
切莫…
《沙弥五十颂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