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行笔记▪P7

  ..续本文上一页藉由内观自己的心而得。

  ◎思想“法”→了解“法”→实践“法”→见到“法”→你就是“法”了→佛陀的喜悦。

  ◎要明了“法”,你必须去阅读自己的经验。

  ◎我们的烦恼才是真正的障碍!

  ◎佛陀教什么科目?

  “诸比丘,我只教苦和苦的熄灭。”

  ◎佛教的简单讯息是什么?

  “一切都不可以攀缘执著。”

  ◎佛陀特别教什么?

  ( 1)他教我们行中道。

  ( 2)他教我们要自助。

  ( 3)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明了因果。

  ( 4)实践的修行原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 5)世间的一切都是持续在流动之中,都是永远在毁坏之中,一切皆无常,我们必须谨慎!

  ◎那里可以学习、研究佛法?

  我们要在这个有觉知作用和心理活动的六尺之躯学习。

  我们要在体内重新发现四圣谛。

  ◎如何修持不执著?

  看的时候,只是看;听的时候,只是听,嗅的时候,只是嗅;尝的时候,只是尝;触的时候,只是触;想的当下,只知想;不加入任何自我观念,分别心。“我”不存在就是苦的熄灭。

  守卫六根——佛法的核心!

  ◎法可以比喻作什么?

  “法可以比喻作筏”——渡河的工具。

  ◎在家人如何研究佛法?

  “研究经,就是如来有关空的一切教法。”

  ◎什么是不死法?

  “熄灭贪嗔痴是不死法。”

  ※节录《学佛释疑》一书,佛使尊者讲,郑振煌译。

  

  慈悲与智慧(五)

  ◎“十来偈”

  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

  高位者礼拜中来,下贱者憍慢中来,

  喑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

  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

  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六根具足者持戒中来。

  ◎以佛法讲,世界人类之所以黑暗、纷乱,真正的问题就是自己。

  佛法就是要在这黑暗中指出我们一条光明之路。

  ◎现在大家所念的“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明的意思。而佛救济人类有两种光明,大智慧光与大慈悲光。

  ◎随顺佛的大智慧光去了解人生真正的意义。

  ◎有了绝对的信心,就会得到佛的大慈悲光,心理就会非常平安,没有忧郁和苦恼的感觉。

  ◎佛法能使我们生活在光明当中,得到两种好处:飗成就事业;飘充满希望。

  ◎佛法为救世之光,释尊是为救度我们而来。

  ◎悲心殷重的佛陀,来这苦难的人间,拯救众生的方法是什么?( 1)带来“光明”;(2)带来“温暖”;(3)成为我们的“皈依处”,使心中即增长了“力量”--不可思议的加持力。

  ◎慈悲,是佛的特殊功德。慈是给与众生的快乐,悲是拔除众生的痛苦。

  ( 1)佛的慈悲,不受阶级的限制。

  ( 2)佛的慈悲,没有狭隘的偏私性。

  ( 3)佛的慈悲,不是情感的爱,而是通过理智而发动的。

  ( 4)佛的慈悲,著重于彻底的救济。

  ◎佛救护众生,决不抹煞世间的因果律,这是慈悲中的理性表现。此外,佛的慈悲是有理智配合的慈悲行,不但不违反世间的因果事理,在佛陀的心境中,即出世间的真理也完全吻合。

  所以佛的慈悲,是悲智平等的,慈悲而能体验真理,智慧而又能救护众生。

  ◎佛把感情与理智,能合成一体,不偏向任何一边,而到达悲智平等与究竟的最高峰,这是佛教慈悲的尊贵处。

  ◎唯有证悟法性了脱生死的佛陀,才是万德圆具的幸福者。

  ◎佛法虽方便主张布施救济等,而根本却重在自身的努力,自己的苦痛,要由自己努力解决。

  所以一个真正的修学佛法者,每能从佛法中,照著实行而获得痛苦的究竟解脱。

  ◎学佛应注重如实的依法奉行,能切实的奉行佛法,自会得到佛力的加被,一切困难自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在家佛弟子,怎么也一样的可以远离烦恼欲呢?要知道,系缚生死的根源是爱(不单是淫欲),而出离烦恼,解脱的主力是智慧。在家佛弟子,经一期的精勤修持,暂离淫欲,可能达到见道悟入的地位。见道,只是断除自行的烦恼,彻了法性,不再会犯重戒,如非法行淫等。而淫欲是爱行烦恼,见道的也还不能断以此彻悟法性的智慧,数数修习,以智化情,断尽了欲界修惑,证不还果,才不会再以染污心行淫。

  ◎佛法的重心,在乎以智化情而离烦恼欲。

  

  慈悲与智慧(六)

  取自印顺导师“佛法为救世之光”

  放下你的忧苦

  ◎“环境不顺”、“思家心切”、“心情低沉”,弄得“身体日坏”;这些苦痛,不单是个人的悲哀,是共业所感的时代苦难。

  ◎身经从共业而来的时代苦难,首先不应该专为个人打算。

  ◎身体的健康恶化,是果,是从环境不顺,心情不开而引起的;这是无义利的忧思。

  ◎学佛,应从高处看,大处想,从佛法的信解中将这“徒自忧苦”的无意义事,彻底放下。运用慧眼,在三宝的恩威中,得到光明与安慰。

  ◎“顾恋过去”,是众生的烦恼--爱缚,使我们在过去的回忆中,增加了失望与悲哀,低落了克难精进的努力。

  ◎从业缘而成的当前境遇,应该随遇而安,渐求进步,自求多福。生活的艰苦,可从淡泊中度过。人事的不安,可从勤劳与谦退中改善。佛法有“少欲”、“知足”法门,“随缘而住”法门,可以修学。

  ◎经上说:“(财物)积聚皆销散,(名位)崇高必堕落,(眷属友好)合会要当离,有生无不死。”这是有名的“四非常偈”,也正是迷梦中的晨钟。

  ◎佛说:“爱生则苦生”,忧思是于事无补的,应该老实放下来!这不是无情,而是不为愚痴的情爱所迷。

  ◎为个人的家庭的情爱所系缚,是苦痛的主要根源。学佛,首先应扩大心胸去我去私。

  ◎儒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佛法是更彻底的推而大之,慈悲心由此激发;个己的爱缚,便可从此开脱。

  ◎不要说你没有力量!力量只有大小,决非有无问题。那怕是一点一滴,都是无比的功德。

  ◎共业所感的苦难,要从共同努力中去改变!佛法是从因果中去解决一切的!

  ◎佛法的一贯精神,是以智化情。在这转化的过程中,有两点可以日常修习,这是以清净情而代替染情的方法--

  ( 1)忏悔:应该早晚在佛菩萨前,痛切忏悔自己的业障。一种深切的忏悔,充满信愿而恳切的忏悔,是走向新生的无比力量。

  ( 2)称念佛菩萨圣号:以清净心称念清净的圣号,将杂念排挤出去,杂念自会停息下来。心地一清净,顿觉无边光明,喜乐充满。那么情绪、身体,都会不求好转而自然好转过来!

  总之,忧思是愚昧的、无益的!学佛应为众生--人类的苦难而发心,不可拘蔽于狭隘的私我!

  祝大家生活于佛法的光明之中,洋溢著正法的喜乐!

  

  慈悲与智慧(七)--从心不苦做到身不苦

  ◎佛说:“人生是苦”,这是大家所能深切体会的。佛说:“人身如病、如痈、如疠”,佛说何等彻底!一切生死众生,是从来不曾离得了病苦的。

  ◎切勿对照别人,渴想那无苦的快乐,无病的健康,因而增加无谓的痛苦。

  ◎在这无边苦迫的世界,唯有佛法是我们的安慰,是我们的光明,是我们的依怙!除了佛法,我们还指望什么?

  ◎大家一向在病苦中,而现在的病苦更深。这唯有彻底放下,向解脱生死的大道迈进,向不病不死的境地迈进!

  ◎说到苦痛,有身苦、有心苦。所以从过去业报,或现在违缘所招来的身苦,我们固然要谋求相对的救治,而从现缘或宿习而来的心苦,我们在佛法的修持中,更应充分的控制他,解除他,做到“无有恐怖”,“忧悲苦恼灭”。

  ◎既染上重病,那唯有安命,切勿愚痴而增重心苦。反之,心苦的解除,却是自己作得主的。

  ◎了生脱死的阿罗汉,还免不了身体的病苦,但却能没有心苦。佛曾说“身苦心不苦”,是佛陀最慈悲、最方便的教授!我们应特别的顶戴奉行!

  ◎身与心--精神与物质,本是互相影响的,所以身苦会引起心苦,心苦也会引发身苦。

  ◎从心不苦而做到身不苦,这才是佛陀最彻底的救济!可作为我们的理想而努力去实现。

  ◎了解佛法,依佛法而行的智者,身苦不会引起心苦,决不因心苦而引起身苦,小苦不会变成大苦,反而大苦化小苦,小苦成无苦。这主要的关键在———

  ( 1)通达因果事理,深信业报,不为苦痛所扰乱,不颠颠倒倒的自作疮疣。

  ( 2)忏悔罪业,求佛菩萨加被,多集善根来减轻苦恼。

  ( 3)修习禅观,这是由心转身的有力方法。

  ◎禅观的力量--有位出身富贵的某女郎,美丽、聪慧,嫁得一位如意才郎,婚姻美满,不料却染上疠疾--麻疯,不得不隔离关在小屋里,有如闭关。她在屋里整天想她的病相,对自己一幅丑恶不净的身相越看越丑恶,越看越可厌!丑恶不净的身相,时刻的不离心念,连饮食便利时也如此。后来,她见不净丑恶的病体脱落,仅剩一付雪白的骨骸,不再有秽浊。忽而从白骨中放射光明,照满小室,她的恶病也就从此完全好了!她厌离这世间的色身不净,就一直住在这小屋中,过她的自由生活。--这一传说的故事,吻合佛法中从修不净观到净观的过程。由于心得定慧力而引起色身的转变,是可能的!

  ◎念佛,是求得身心清净而往生净土的法门。这必须厌离此世间,彻底的看为丑恶不净,这才有可能。古人说:娑婆的厌心不切,难于舍娑婆而生净土。娑婆是五浊恶世,色身是五蕴毒聚,如彻底的观为不净,自有从不净转为清净的可能。

  ◎佛是人间导师,是大医王!信佛、学佛、走向光明的前途!不要太看重现在,还有无限的未来,不要太执著色身,还有自在的精神。

  …

《修行笔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