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故事,却隐藏著珍贵的智慧、动人的情节,
让人回味无穷,甚至成为医治心灵的良方。
这就是故事的力量,千古不衰的神秘力量。
文字尚未发明前,
口述故事是传递古老智慧的唯一方法。
他们围坐在火堆旁、大树下,
流传著古老的智慧和故事。
推荐序
人生就像一则故事
海涛法师
这是一本编给老师的书。
身为老师的你,也许有这样的经验:在讲台上利用各种教具,使出浑身解数,口沫横飞地想把一切知识都教给学生,然而底下的孩子不是在打瞌睡,就是在讲悄悄话,或是埋首在自己的课本上画图。这时,如果你说了一句 :“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顿时底下低著的头都抬了起来,一双双骨碌碌的眼睛直盯著你,嘴巴上还不停催促著:“快说!快说!”急切之情溢于言表。
没有孩子不爱听故事的。故事对孩子甚至许多大人而言,充满著神秘的吸引力。在故事中,孩子可以任凭想像力的翅膀四处遨游,从中挖掘许多乐趣,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尽管时空背景或情节不同,故事所描写的不外乎人生的智慧、人间的真情,好的故事能够刺激学生思考,启发孩子的心灵,使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与意义,将故事中的智慧应用于生活。
一件小事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一个充满真情和智慧的小故事,也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海涛法师明白这样的道理,更体认列教育自小扎根的重要,于是从《心,开了窍》、《缘,亮了眼》、《梦,到了家》这三本《心灵列车系列》的书中,挑选出适合给老师当做教材、意义深远的小故事,编成《慈爱手册》,还望老师们善加运用此书,与正式的课程结合,或让学生自行练习阅读,培养学生积极正向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内心满怀慈爱,对人生充满希望。
故事对老师而言,并不光是提升学生学习动机的手段。我们这一生所遇到的事,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但是,在让孩子面对与经历他完整的生命旅程之前,老师可以先帮他做好准备,经由前人累积的智慧、正确的人生观,让孩子顺利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体验人生的美好。在教科书的知识之外,故事是一个最好的入门。
自序
发现故事
自己的人生道路,是旁人无法代替自己走的,同样的,在找寻通往觉醒旅程中,也无人能取代的。智慧、快乐和觉醒是我们的祖先所遗留下来的无形的宝物 ;迷惑、害怕和情感的束缚在我们的生命中撤下了痛苦的种子。
我们这一生所遇到的事,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生命的过程,不需要批判,不需要责难,更不是成功、失败所能评量的。“现在”是一面镜子,经由它的反映,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看,学会如何去正视这面镜子而不轻视自己。
是的,我们必须开始从自身经历中学习,倾听内心的声音,从自己的过去中学习,就可以了解到,什么是必须放弃的,什么又是需要再加把劲的。
我们的故事,虽然表面上不同,但细节却与所有人类相同。没有一个活著的人,不呼喊著自由,也没有人能从恐惧与痛苦中解脱。悲伤依然悲伤,不论你的心如何承受。平静依然平静,尽管你如此欢乐、哭泣过。
本书的故事,是描写在发现之旅中所遇到的痛苦和快乐。只要打开心门,我们就能神游至这些旅人们曾爬过的山,去过的谷,以及到达的山巅。他们帮助我们再一次生动的反应出过去每一天的学习。
开启另一扇门
阿难西的葫芦
从前有一位叫“阿难西”的人,心想:如果可以将世间所有的知识都收集起来并加以保存,所有遇到困难的人都会来请求帮助,我一定能藉此赢得财富和权势。
于是,阿难西开始收集世间所有的知识,并将它们存放在一个很大的葫芦内。
他不断的找寻,有一天,当他发现再也找不到任何知识之后,决定将这个葫芦藏在一棵很高大的树上,不让任何人发现。
阿难西好不容易找到理想中的大树。他用一条绳子把葫芦绑在中间,绳子的两端交叉打了个结。这么一来,绳子便可以圈挂在他的脖子上,葫芦很自然的就垂在腰间。
他开始攀爬这棵高大的树,但由于垂挂在腰间的葫芦变成一个障碍,让他无法顺利、快速的爬到树上。
他努力再努力,突然听到背后传来了一阵笑声—
一位小男孩站在树下说:“这个人怎么这么笨!如果你想正面爬树,为什么不将葫芦挂在背后?”
阿难西听到之后非常生气,这么重要的一个知识,竟然会由乳臭未干的小孩口中说出。再想想自己收集了这些“全世界的知识”,他一怒之下将葫芦摔破,所有的知识都随风散落,分散到世界各地。
如今,每个人只得到了一部分,没有人能拥有全部。
这都是阿难西的杰作!
—牙买加故事
◎知识是用学的,智慧是用悟的。
◎绝对不要把知识与智慧混为一谈,知识可以帮助你谋生,智慧可以令你不枉此生。
◎知识是成功之钥,沉思是领悟完美幸福的良器,而道德则为二者所需。
◎接受各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的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吓人的蛇
村庄外,住著一只又大又危险的毒蛇。它咬死了一个村里的人,并且用毒液伤了很多村民。
一位慈悲的流浪圣者来到了这个村庄,每一个村民都向他抱怨毒蛇的恶行恶状,以及它如何伤害很多无辜的人。
圣者问:“在哪里可以找到这只毒蛇?”他立即动身前往毒蛇出没之地。
圣者以其弘大的慈悲心将毒蛇唤到面前,他说 :“现在,你将自食恶果,很多村民都想捕杀你。如果你愿意向我保证今后不再做伤天害理的事、不再咬人,我会力劝村民们放弃捕杀你。”
几个月以后,这位圣者再度造访该村,这只快被打扁、遍体鳞伤的毒蛇,爬行到圣者居住的茅屋内,抱怨说:“你看,我不咬人之后,村民便开始欺负我,即使我不反应,小孩子们依然拿木棍和石头丢我。看看我这一身,都是你要我不咬人的结果。”
这名圣者很有智慧的回答:“朋友,我要你不咬人,并没有禁止你发出嘶嘶的吓唬声。”
—印度故事
◎有智慧的忍辱,是一种甘露;无智慧的忍辱,却是一种压抑。
◎有智慧的人,是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避免受苦。
◎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有了也不会发光。
学者与水手
一位博学多闻、满腹经纶的学者,踏上漫长又艰辛的航海之旅。为了让船上的水手了解自己的才学,每当水手休息完毕,准备工作之前,他总是不忘开口问:“我的好兄弟!告诉我,你读过哲学吗?”
水手回答:“喔!从来没有,先生。我只是个单纯的水手,只知道如何将一艘船由这个港口航向另一个港口。”
学者听了之后回答:“可怜人,你浪费了半个人生。”
第二天,学者再问:“兄弟,你学过几何学吗?”
水手依然回答:“没有,先生。我只会安装船具和掌舵。”
学者听到答案,失望的摇摇头说:“可怜的家伙!一辈子与无知相伴,你浪费了大半的人生啊!”
日复一日,学者每天都不断的问:“你读过几何学、人类学、动物学和心理学吗?”
水手摇头以对。
有一天,船遇上了暴风雨,这名学者焦虑的望著汹涌的波涛,紧握住船身。
此时,水手靠近他,问道:“兄弟,你曾经学过游泳吗?”
学者不解的摇摇头。
水手回答:“你枉费了全部的人生,因为船就要沉了。”
—佛教故事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自己有多高的学问,而在于自己有多少的“涵养”,可以安顿自己,也可以清醒别人。
◎人的生命要不断发挥它的功能,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
争端与和平
有一只八哥在村中找到一大块食物,便用喙叼起食物飞向空中。
八哥的同类见到之后,拚命的追逐、攻击它,想要夺取它口中的美食。
最后这只八哥松开鸟喙,放弃口中最后一片食物,而它的同类也不再攻击。
它在空中展翅翱翔、来回俯冲,心想:“我失去一块食物,却重新拾回这片天空的宁静。”
—回教苏非教派
◎生命的幸福是一种无欲与奉献,它是一种超越欲望后的安稳与宁静。
◎时间总会过去,安住于当下,宁静祥和,才有永恒的生命。
◎人往往祈求祥和,然而,只有在内心的冲突解决后,世上才有和平呈现。
看见疑心
有一个人的斧头不见了,他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因为他无论走路或说话的样子,都像个小偷。
但在找到斧头后,再看见那男孩时,不论是走路或说话,都觉得他和一般小孩没两样了。
—传统德国故事
◎要深入真理的核心,我们首先要先深入自已的内心。
◎能够舍离,才能深入真理的核心。要远离执著,就不应该和任何人或事有所牵扯。这样既不会有爱恋也不会有憎恨,只有平等,对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对待。
◎心如工厂,有严格的品管、正常的作业流程、良好的环保观念,必定能制造出上好的产品。生活里,拥有一颗经过品管的“不动之心”、没有是非的污水、没有烦恼的黑烟,如此清净,人人才欢喜亲近“放光的人”。
◎一个人的感情、人格、品行、气质、面貌、命运,皆是由心理作用和一切行为举止变化所累积出来。
迷路
有一个商人要到远地去参加会议,他决定不走公路,改走乡间小路,享受田园风光。…
《慈爱手册 ~爱与智慧的心灵小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