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量子力学与心灵的探讨(陈俊霖)▪P3

  ..续本文上一页图六这些复杂且变化多端的过程,完全是由电子或光子与真空发生交互作用而引起的;甚至于电子或光子可以从真空中突然产生,如图七(a)所示。在某一时刻于A点会突然产生电子和反电子对以及一个光子,随后电子、反电子对和光子又在B点互相湮灭,甚至于如图七(b)这么复杂的结构都可能忽然出现,但一下子又复归于无。在图七(a)和(b)的电子、反电子对和光子都是凭空出现的,真真正正的「无中生有」,因此这个例子可以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无」的威力吧!

  

  

  

  

  

  

图七:(a)最简单的「无中生有」的过程

  (b)更复杂的「无中生有」的过程

  

  

也许大家会认为以上所讲的都只是凭空臆测,根本毫无根据,现在举一个真正由实验所证实的例子,来验证以上所言不假。我们都知道电子就好像是一个小磁铁,具有磁力,我们称为「电子的磁矩」。就某一个单位而言,如果不考虑真空所引起的效应其大小为1,可是实验值都超过1,如果我们考虑图五和图六由真空引起的效应,以下我们列出目前最好的理论值与实验值做比较:

  

  

理论值 = 1.00115965246±0.00000000020

  

实验值 = 1.00115965221±0.00000000003

  

  

理论与实验两者符合的精确度竟然达到小数点以下第九位,相当于只有十亿分之一的误差,所以以上所讲的不是空谈,而是经过很严格的实验所验证过的。

  

  

接着我们来探讨「真空」为什么有这么奇怪的性质呢?原因乃在于「真空」之所以称为「真空」,就是因为它具备了「不可测量」的性质,也正因为「真空」不可测量,也就是思议所不能及,所以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人所说的「没有」或「无」是能够被意识所认定的;但这里所谓的「真空」是思议所不能及,意识在此无法运作。两者之间微妙的差异,值得大家细心的体会。)

  

  

在这里我们发现物理学的「真空」同时具备「妙有」的特性,与佛经的说法相当接近。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剎」。《楞严经》:「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量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剎;坐微尘里,转大*轮」。

  

  

因此如果把量子力学的观念推广到「真空」的情况时,我们将会发现一切的物质竟然可以从「无」中产生,虚无的「真空」居然不是一片死寂,而是活力无穷,变幻莫测,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而这一切竟然与我们的心灵有密切的关连!

  

  

  

五、结语:

  

  

本文由量子力学的观点出发,探讨外在事物与心灵相互间的关连,当我们由感官可以觉察的日常生活的世界中,逐渐走入微观的量子世界时,我们发现原先能够觉察外在事物的能力突然失去作用,这个情形类似禅宗所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换个方式来讲,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感官都有和它相应的对象,以便让我们能够认知,如眼能见色,耳能听声,鼻能嗅香……等等;当外在的这些事物不能被我们的感官所觉察时,我们的意识因失去对象而无法运作,但同时却开展出更广大的另一片天地,就像「没有轨迹」等于「任意的轨迹」、「一无所有」等于「无奇不有」……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会发生一样。

  

  

最后,必须要提醒大家的是:以上所讲的只是一种方便的说法而已,就好像是指着月亮的手指而已,这些说法并不能让我们看见真正的「月亮」。前面所讲的如「电子没有轨迹」和「真空」等等还不是很彻底的「无」,我们仍然具有「电子」和「时间─空间」的概念,就佛法的立场而言,仍然是不了义的,要想真正体会到佛法要讲的「空」,就只有努力修行才可能达到。因此本文只能算是初级介绍性的文章,希望提供不懂科学的人对于「科学」与「心灵」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提醒从事科学的研究工作者,不要忽略「心灵」的重要性。

  

  

  

注一:「全同粒子」的概念,可以由能量的测量中发现多出了「交换能量」的实验结果获得证实。

  

  

  

参考资料:

  1.梁乃崇教授着《圆觉宗 金刚经讲义密解》,圆觉出版社。

  2.梁乃崇教授着《摄心内证的方向》,新竹明星诺那精舍。

  3.梁乃崇教授着《无分别与对称性》(「第一届佛学与科学研讨会」论文集)。

  4.Richard P. Feynman “ The Strange Theory of Lightand Matter”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5。

  5.王守益教授着《物理与佛学》,慧炬出版社。

  6.Gray Zukav 原著,廖世德译《物理之舞》,方智出版社。

  7.Peter Coveney & Roger Highfield 原著,江涛、向守平合 译《时间之箭》,艺文印书馆。

  

《量子力学与心灵的探讨(陈俊霖)》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