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失偏颇,在衣着上也应相应,若衣衫褴褛或随顺恶俗,则会遭到别人奚落和凌辱。这样,即便你已内证大圆满,具足菩提心,但别人一见到你就不屑理睬,甚至生起邪见,怎么可能有度化别人的机会呢
当今物质发达的西方国家,有些高官老董,由于内心的空虚,白天西装革履指挥上下,晚上却身着乞丐服,露宿于街头……这种颠倒行为,当然会遭到公共的谴责怀疑。以前某法师不讲究穿着,有个人以讽刺的口吻对他说:“哎,我该怎么称呼你,看上衣应称你为“同志”,看下裙应称你为“师父”……”所以,我们应依照佛陀的教诫,量自己的财力,尽力使自己穿得如法而得体,一位上师曾在众人前严厉呵责喜着破衣的弟子说:“如果你的内心我执未破,外面穿着再破有什么用
”所以内心专注修持,外表尽力随顺高尚者,比较让人容易接受。
喜欢打扮之穷人,身着破衣之富者,
此二世人所笑处,故当适宜用衣饰。
过于喜欢打扮的穷人,故意身穿破烂的富者,这两种人是世人所讥笑处,所以在穿着服饰上应与自己相适合。
在此娑婆世界,众生的业感千差万别。有两种人会遭世人讥笑。一种是往昔没有积累福报,今生贫困,却又喜欢以打扮来满足虚荣心。像有些人把面粉卖了饿肚皮,把换来的香粉涂在黑黝黝的脸上,一看上去,就像冬天早晨牛粪上挂的一层白霜。自己以为很美,别人看了忍不住捂嘴大笑,真是“无财而欲着妙衣,于人乞讨又自慢,此为众人所笑处”。另有一种人虽然财富圆满,对自己很刻薄节衣缩食,完全是个守财奴。世界名剧中的欧也妮·葛朗台与高老头,自己庄园里存放多年的面粉已结成粉块也舍不得吃,竟然跟老鼠抢夺食品,衣着更是一塌糊涂。以前,有个拥有上百头牦牛的富人,装着很穷酸的样子,整天穿着一件上百个补丁的衣服,当地的人都称他“百疱富人”。在修行人中,有些刚出家几天的僧人,为了标榜自己是苦行大德,成天穿一件价值昂贵补丁规则的“百衲衣”。所以在如今看衣不看人的潮流中,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众,既不要过于打扮,也不要过分地显得寒酸,而要适合自己的身份,出家人穿着如法,在家人要随俗随份。否则,对出家人来说则会有损于自己的弘法事业及整个佛教的尊严,对在家人来说,将会影响到自己的前途。
眷属服饰若美丽,则知君主极大方,
如驹佩上胜装饰,亦为主人增光彩。
眷属的衣服装饰如果精美华丽,则可推知其君主非常大方,犹如骏马良驹佩带殊胜的装饰也是为主人增光添彩。
若上级国君慷慨大方,毫不吝啬,其属下也会金玉满堂,锦衣美食。如云:“眷属若得诸圆满,此乃长官之光彩,为马严饰璎珞者,岂非主人之庄严
”像那些藏蒙等民族的人们,对自己的衣食并不太重视,而十分注重马的配饰,若谁家有高头大马,并配以金鞍子、银辔头、铜铃子的装饰,那么周围的人都会觉得马主人富有而另眼相看。
同理,若臣民装束服饰整齐精美,就说明他们的君主肯定极为大方;若是破衣烂衫,衣不蔽体,从眷属的衣饰行为就可以推知其君主心胸狭小。当然对智者来说,虽不会有很大的执著,但可推知作为众人的君主是什么样的胸怀,具有如何的行持。所以,君主应该有大方好施的善行,给他人带来方便也增添自己的光彩!
言说种种其他语,罗刹诸众不满意,
若说罗刹之语言,则令彼等生欢喜。
如是世间浅慧众,不知内在之功德,
外表善于随顺行,则令世人心满意。
对罗刹说种种其他的语言,他们是不会满意的,如果用罗刹语与之交谈,就能令他们生起欢喜心。同样,世间上那些智慧浅薄的众生,不能了知他人相续中的功德,唯有外表上暂时随顺他们去做,才能使他们心满意足。
这里以比喻和道理来说明:度人要观待其根基,善巧方便,才能使自他都满意。罗刹是很恐怖的,看起来与魔鬼没有差别,他有一种特性,如果对他说人天人等语言,他们都不乐意接受,若对他以罗刹语交谈,他就会非常高兴。世人也有这个怪习气,若一见面就用对方的土话方言打招呼,彼此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所以,我们若有语言的天才,对什么人说什么方言,则那些愚昧刚强的人会满心欢喜地接受教言,也就容易调化很多众生。因为他们智慧浅薄,没有修证神通,也没有学过教理,根本不知道敬仰具足内证智慧的大德,只知顺己意则纳之,违己意则舍之。所以应先随顺他们的言行,正像美国乌尔赖博士说:“讲话是一门极高超的艺术。要抓住对方的心理,站在对方的立场,否则开口闭口都是我,让别人很不耐烦,根本不愿意听下去,怎么可能去说服对方呢
”就像我们刚学佛时有很大信心,却不知道世人很愚痴,一味想让别人信佛,若没有说话的技巧是绝对不行的。从前,有一位大法师辞亲割爱,弃尘出家,埋头修学几年,满腹经论返回故里探望昔日亲友,先到挚友家去,想劝其学佛,他的好朋友纯粹是个老顽固,两个人各执己见,寸步不让。结果非但没有劝服老友反而在深更半夜被赶出门外。所以,对待世间的愚人就像对待罗刹一样,先让他们欢喜接纳自己的观点,才能逐渐度化他们。
是故诸胜大菩萨,虽无刻意打扮心,
然为引导世间人,故意身着妙装束。
是故诸多殊胜的大菩萨,虽然无心刻意打扮一番,然而为了方便引导世间人,有时候还是故意身着美妙的衣服装束。
无论是哪一阶层的人,其言行随合于大众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学佛的人,对自己的亲朋邻里一定要和睦相处,而其中的关要便是随顺他人。世间人本来很愚痴,若想劝他转心学佛,应先顺着他们的观点,再渐渐破析他的邪见,引其向善;行为也同样要随顺大家,并与佛法相应,正如月称菩萨所说:“我虽无承认,随世说种种。”大菩萨已远离对自己的身体名声等执著,根本不像世间凡夫,每天贪执装饰自身。那些大菩萨只精进于办道,虽根本不存打扮之心,但为了引导众生,在必要时,也会穿上华贵的妙衣,配上昂贵的珍饰。以前,一位老喇嘛每次开法会时,都刻意打扮一番,有些顽皮的僧人故意去跟他饶舌,他便顺口说出这首偈子作盾牌。当然我们不能以此作借口特意穿着华丽服饰来引人注目,真正的大德在有甚深密意和必要时,也会身着妙衣。因为大德精通合理与非理、应时与非时的一切学识,在应时的时候,为了某种缘起,大德自然会在装束上有不为凡夫俗子所理解的各种显现。所以,对大菩萨的一切显现不能以分别念执著为如不如法,而应深信其中必定有密意,当生大信喜心。
智者地位若升高,则彼行为愈善妙,
如宝若供于幢顶,如意赐予诸所需。
有智慧的人,地位若能高升,则他的行为就会愈加如法,犹如如意宝若能高高地供在幢顶上,必定能如意赐予一切所需。
明智的人,不会因为其地位的晋升而滋生傲慢忘乎所以,而是更进一步地严格要求自己,反观自心,所作所为能与地位相符合,越来越趋于善妙,以谨慎不放逸而行,所承办之事也能因此而圆满。如云:“若立正士为高官,即能成事又得乐。”确实,世间有些人被推选为厂长市长后,对人们的生活经济环境交通等方面,以种种方便极力改善。有些出家人做法师之后,他自身的言行较前更加如法,犹如将如意宝供在高高的幢幡之顶,作祈祷供养,随着我们至诚祈祷赞叹的增上,它对我们的利益会越来越大,乃至赐予我们一切资具和共同悉地。而今我们已幸遇像如意宝一样的善知识,就应三门清净对其恭敬供养承事赞颂,无疑他们会赐予我们今生来世暂时究竟安乐的悉地。
卑者若置高位上,为非作歹更猖狂,
如奉独角鬼为神,怨毒诡计日益盛。
如果把卑劣者高置于官位上,他会更加猖狂地做尽坏事,丧尽天良,如同把独角鬼供奉为神一样,害人之怨毒诡计会日益增盛。
卑劣的人若是身无半职或地位低下时,也许对别人不会有太大的损害,若稍有一点地位名声,则开始滋长各种奢望,积累财富,巩固地位,欺凌眷属,蒙骗主人,随之而来的便是嫉妒烦恼自以为是,骄矜自负。如此之人,今日他做官明日民受苦,只许自己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正如古人云:“恶人当官,众人受苦。”如商纣王之施行暴政,臣民简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一时之乐,这样的恶劣暴君就像独角鬼一样。独角鬼有两个特点:一是心黑,二是易怒,专门损害别人,见到富人没子孙,见到穷人子成群,它特别高兴。它喜怒无常,对待供养它的人第一刹那欢歌跃舞,第二刹那怒目切齿,别人也摸不着头脑,它稍不高兴就加害依止它的人,故凡依止它的人,内心根本无有畅快之时。卑劣的人做官,也与此相同,始终不能使眷属得到快乐。
所以推举官员评选执事时,不能使劣者得位,应用人唯贤;处理人事时应抑恶扬善,不能让小人得势。
举止行为卑劣者,不应摄之为眷属,
恶劣眷仆之过患,使得君主遭讥毁。
举止行为卑下恶劣的人,我们不应该把他摄为自己的眷属,因为往往由于他们的过患而使君主遭到人们的讥讽和嫌弃。
卑劣者由于业力所牵,做损人利己的事非常有兴趣,既聪明又能干,若是谈及断恶行善之事,他也会索然寡味,佯装不知而故意避开话头,这样的人,不应摄为自己的眷属,不能假以慈悲心,一时冲动收留为僧人。慈悲莫过于佛陀,而佛陀教诫我们对劣者不能施以方便,因为方便只能出下流,犹如狮乳不能注劣器,否则,器破乳洒两无益。不仅如此,对僧团中个别不如法的人也必须摈除。往往因为僧团中有极少的劣人而遭到在家人的讥谦,对三宝生不起信心,既损害了僧团,又毁坏了他人相续。如是恶劣者自己之过失,总是染污于他人,如云:“乌鸦自食不净嘴,使劲擦于干净地。”
所以,在摄受眷属时要为长远利益着想,为整个佛教着想,是非分明,好坏分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若不依戒律,无论什么人都摄入佛门,只能对佛教有百害而无一利。若摄受的眷属人品高尚,心地善良堪为佛门栋梁,则会…
《君规教言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