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君規教言論釋▪P11

  ..續本文上一頁不失偏頗,在衣著上也應相應,若衣衫褴褛或隨順惡俗,則會遭到別人奚落和淩辱。這樣,即便你已內證大圓滿,具足菩提心,但別人一見到你就不屑理睬,甚至生起邪見,怎麼可能有度化別人的機會呢

  當今物質發達的西方國家,有些高官老董,由于內心的空虛,白天西裝革履指揮上下,晚上卻身著乞丐服,露宿于街頭……這種顛倒行爲,當然會遭到公共的譴責懷疑。以前某法師不講究穿著,有個人以諷刺的口吻對他說:“哎,我該怎麼稱呼你,看上衣應稱你爲“同志”,看下裙應稱你爲“師父”……”所以,我們應依照佛陀的教誡,量自己的財力,盡力使自己穿得如法而得體,一位上師曾在衆人前嚴厲呵責喜著破衣的弟子說:“如果你的內心我執未破,外面穿著再破有什麼用

  ”所以內心專注修持,外表盡力隨順高尚者,比較讓人容易接受。

  喜歡打扮之窮人,身著破衣之富者,

  此二世人所笑處,故當適宜用衣飾。

  過于喜歡打扮的窮人,故意身穿破爛的富者,這兩種人是世人所譏笑處,所以在穿著服飾上應與自己相適合。

  在此娑婆世界,衆生的業感千差萬別。有兩種人會遭世人譏笑。一種是往昔沒有積累福報,今生貧困,卻又喜歡以打扮來滿足虛榮心。像有些人把面粉賣了餓肚皮,把換來的香粉塗在黑黝黝的臉上,一看上去,就像冬天早晨牛糞上挂的一層白霜。自己以爲很美,別人看了忍不住捂嘴大笑,真是“無財而欲著妙衣,于人乞討又自慢,此爲衆人所笑處”。另有一種人雖然財富圓滿,對自己很刻薄節衣縮食,完全是個守財奴。世界名劇中的歐也妮·葛朗臺與高老頭,自己莊園裏存放多年的面粉已結成粉塊也舍不得吃,竟然跟老鼠搶奪食品,衣著更是一塌糊塗。以前,有個擁有上百頭牦牛的富人,裝著很窮酸的樣子,整天穿著一件上百個補丁的衣服,當地的人都稱他“百疱富人”。在修行人中,有些剛出家幾天的僧人,爲了標榜自己是苦行大德,成天穿一件價值昂貴補丁規則的“百衲衣”。所以在如今看衣不看人的潮流中,無論是在家還是出家衆,既不要過于打扮,也不要過分地顯得寒酸,而要適合自己的身份,出家人穿著如法,在家人要隨俗隨份。否則,對出家人來說則會有損于自己的弘法事業及整個佛教的尊嚴,對在家人來說,將會影響到自己的前途。

  眷屬服飾若美麗,則知君主極大方,

  如駒佩上勝裝飾,亦爲主人增光彩。

  眷屬的衣服裝飾如果精美華麗,則可推知其君主非常大方,猶如駿馬良駒佩帶殊勝的裝飾也是爲主人增光添彩。

  若上級國君慷慨大方,毫不吝啬,其屬下也會金玉滿堂,錦衣美食。如雲:“眷屬若得諸圓滿,此乃長官之光彩,爲馬嚴飾璎珞者,豈非主人之莊嚴

  ”像那些藏蒙等民族的人們,對自己的衣食並不太重視,而十分注重馬的配飾,若誰家有高頭大馬,並配以金鞍子、銀辔頭、銅鈴子的裝飾,那麼周圍的人都會覺得馬主人富有而另眼相看。

  同理,若臣民裝束服飾整齊精美,就說明他們的君主肯定極爲大方;若是破衣爛衫,衣不蔽體,從眷屬的衣飾行爲就可以推知其君主心胸狹小。當然對智者來說,雖不會有很大的執著,但可推知作爲衆人的君主是什麼樣的胸懷,具有如何的行持。所以,君主應該有大方好施的善行,給他人帶來方便也增添自己的光彩!

  言說種種其他語,羅刹諸衆不滿意,

  若說羅刹之語言,則令彼等生歡喜。

  如是世間淺慧衆,不知內在之功德,

  外表善于隨順行,則令世人心滿意。

  對羅刹說種種其他的語言,他們是不會滿意的,如果用羅刹語與之交談,就能令他們生起歡喜心。同樣,世間上那些智慧淺薄的衆生,不能了知他人相續中的功德,唯有外表上暫時隨順他們去做,才能使他們心滿意足。

  這裏以比喻和道理來說明:度人要觀待其根基,善巧方便,才能使自他都滿意。羅刹是很恐怖的,看起來與魔鬼沒有差別,他有一種特性,如果對他說人天人等語言,他們都不樂意接受,若對他以羅刹語交談,他就會非常高興。世人也有這個怪習氣,若一見面就用對方的土話方言打招呼,彼此就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親切感,所以,我們若有語言的天才,對什麼人說什麼方言,則那些愚昧剛強的人會滿心歡喜地接受教言,也就容易調化很多衆生。因爲他們智慧淺薄,沒有修證神通,也沒有學過教理,根本不知道敬仰具足內證智慧的大德,只知順己意則納之,違己意則舍之。所以應先隨順他們的言行,正像美國烏爾賴博士說:“講話是一門極高超的藝術。要抓住對方的心理,站在對方的立場,否則開口閉口都是我,讓別人很不耐煩,根本不願意聽下去,怎麼可能去說服對方呢

  ”就像我們剛學佛時有很大信心,卻不知道世人很愚癡,一味想讓別人信佛,若沒有說話的技巧是絕對不行的。從前,有一位大法師辭親割愛,棄塵出家,埋頭修學幾年,滿腹經論返回故裏探望昔日親友,先到摯友家去,想勸其學佛,他的好朋友純粹是個老頑固,兩個人各執己見,寸步不讓。結果非但沒有勸服老友反而在深更半夜被趕出門外。所以,對待世間的愚人就像對待羅刹一樣,先讓他們歡喜接納自己的觀點,才能逐漸度化他們。

  是故諸勝大菩薩,雖無刻意打扮心,

  然爲引導世間人,故意身著妙裝束。

  是故諸多殊勝的大菩薩,雖然無心刻意打扮一番,然而爲了方便引導世間人,有時候還是故意身著美妙的衣服裝束。

  無論是哪一階層的人,其言行隨合于大衆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學佛的人,對自己的親朋鄰裏一定要和睦相處,而其中的關要便是隨順他人。世間人本來很愚癡,若想勸他轉心學佛,應先順著他們的觀點,再漸漸破析他的邪見,引其向善;行爲也同樣要隨順大家,並與佛法相應,正如月稱菩薩所說:“我雖無承認,隨世說種種。”大菩薩已遠離對自己的身體名聲等執著,根本不像世間凡夫,每天貪執裝飾自身。那些大菩薩只精進于辦道,雖根本不存打扮之心,但爲了引導衆生,在必要時,也會穿上華貴的妙衣,配上昂貴的珍飾。以前,一位老喇嘛每次開法會時,都刻意打扮一番,有些頑皮的僧人故意去跟他饒舌,他便順口說出這首偈子作盾牌。當然我們不能以此作借口特意穿著華麗服飾來引人注目,真正的大德在有甚深密意和必要時,也會身著妙衣。因爲大德精通合理與非理、應時與非時的一切學識,在應時的時候,爲了某種緣起,大德自然會在裝束上有不爲凡夫俗子所理解的各種顯現。所以,對大菩薩的一切顯現不能以分別念執著爲如不如法,而應深信其中必定有密意,當生大信喜心。

  智者地位若升高,則彼行爲愈善妙,

  如寶若供于幢頂,如意賜予諸所需。

  有智慧的人,地位若能高升,則他的行爲就會愈加如法,猶如如意寶若能高高地供在幢頂上,必定能如意賜予一切所需。

  明智的人,不會因爲其地位的晉升而滋生傲慢忘乎所以,而是更進一步地嚴格要求自己,反觀自心,所作所爲能與地位相符合,越來越趨于善妙,以謹慎不放逸而行,所承辦之事也能因此而圓滿。如雲:“若立正士爲高官,即能成事又得樂。”確實,世間有些人被推選爲廠長市長後,對人們的生活經濟環境交通等方面,以種種方便極力改善。有些出家人做法師之後,他自身的言行較前更加如法,猶如將如意寶供在高高的幢幡之頂,作祈禱供養,隨著我們至誠祈禱贊歎的增上,它對我們的利益會越來越大,乃至賜予我們一切資具和共同悉地。而今我們已幸遇像如意寶一樣的善知識,就應叁門清淨對其恭敬供養承事贊頌,無疑他們會賜予我們今生來世暫時究竟安樂的悉地。

  卑者若置高位上,爲非作歹更猖狂,

  如奉獨角鬼爲神,怨毒詭計日益盛。

  如果把卑劣者高置于官位上,他會更加猖狂地做盡壞事,喪盡天良,如同把獨角鬼供奉爲神一樣,害人之怨毒詭計會日益增盛。

  卑劣的人若是身無半職或地位低下時,也許對別人不會有太大的損害,若稍有一點地位名聲,則開始滋長各種奢望,積累財富,鞏固地位,欺淩眷屬,蒙騙主人,隨之而來的便是嫉妒煩惱自以爲是,驕矜自負。如此之人,今日他做官明日民受苦,只許自己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正如古人雲:“惡人當官,衆人受苦。”如商纣王之施行暴政,臣民簡直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無一時之樂,這樣的惡劣暴君就像獨角鬼一樣。獨角鬼有兩個特點:一是心黑,二是易怒,專門損害別人,見到富人沒子孫,見到窮人子成群,它特別高興。它喜怒無常,對待供養它的人第一刹那歡歌躍舞,第二刹那怒目切齒,別人也摸不著頭腦,它稍不高興就加害依止它的人,故凡依止它的人,內心根本無有暢快之時。卑劣的人做官,也與此相同,始終不能使眷屬得到快樂。

  所以推舉官員評選執事時,不能使劣者得位,應用人唯賢;處理人事時應抑惡揚善,不能讓小人得勢。

  舉止行爲卑劣者,不應攝之爲眷屬,

  惡劣眷仆之過患,使得君主遭譏毀。

  舉止行爲卑下惡劣的人,我們不應該把他攝爲自己的眷屬,因爲往往由于他們的過患而使君主遭到人們的譏諷和嫌棄。

  卑劣者由于業力所牽,做損人利己的事非常有興趣,既聰明又能幹,若是談及斷惡行善之事,他也會索然寡味,佯裝不知而故意避開話頭,這樣的人,不應攝爲自己的眷屬,不能假以慈悲心,一時沖動收留爲僧人。慈悲莫過于佛陀,而佛陀教誡我們對劣者不能施以方便,因爲方便只能出下流,猶如獅乳不能注劣器,否則,器破乳灑兩無益。不僅如此,對僧團中個別不如法的人也必須擯除。往往因爲僧團中有極少的劣人而遭到在家人的譏謙,對叁寶生不起信心,既損害了僧團,又毀壞了他人相續。如是惡劣者自己之過失,總是染汙于他人,如雲:“烏鴉自食不淨嘴,使勁擦于幹淨地。”

  所以,在攝受眷屬時要爲長遠利益著想,爲整個佛教著想,是非分明,好壞分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若不依戒律,無論什麼人都攝入佛門,只能對佛教有百害而無一利。若攝受的眷屬人品高尚,心地善良堪爲佛門棟梁,則會…

《君規教言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般若攝頌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