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君规教言论释▪P28

  ..续本文上一页王。

  纵是粗暴之君主,眷属亦应尽力护,

  倘若眼中出现病,不应挖眼当医治。

  纵然君主非常粗暴,眷属也应该尽力护持彼;假设眼中生病,不应挖去眼睛而应尽力医治之,此二者道理相同。

  各个福德因缘不同的君主,他们的性情也是千差万别。有的君主明智果断,性情温和;有的则性情粗暴,放逸易怒,对眷属也是漠不关心,甚至经常侵犯他人的人身权或危害其生命,使他们感受很大的痛苦。但是无论君主如何乖戾,眷属也应尽心尽力保护他,切莫有谋杀驱逐或暗害的念头。因为国无主政必乱,对整个人民决定无益,再者,会遭来像荆轲刺秦王的后果——行刺未遂,反身家性命难保。这个道理如同我们的眼睛有了眼病,不能把整个眼睛都挖掉一样,而是应当就医治疗,好好保护,以免因一时的疼痛难忍挖掉弃之,之后成了盲人。

  那么,寺院的住持大德有时因遇到刚强难调之众生,难免显现忿怒相,大骂或踢打,但不能因此把他罢课,这样只有自己造很严重的恶业。且不说大德内相续从无嗔心害人,即便是无缘无故地嗔怒,我们也不能有非理之妄念。古德尚有“不以一眚奄大德”,何况是白玉上的些许瑕疵呢

  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讲,弟子都应真心敬爱保护大德们。

  一切大臣及法官,应当合法辨善恶,

  若看情面受贿赂,则将摧毁全国家。

  一切大臣及法官们,应当以法合理辨别善恶,如果看情面或接受贿赂,则必将摧毁整个国家。

  对一个国家来说,必须有法可依、依法必严、依法治国、依法处理,如此则关系到大臣及法官们在具体处理国事时,应该合理合法地辨别善恶,再作定案。不能看某人的情面,也不能看高级蛋糕夹着十万元的大红包,而偏袒执事,这样,“上梁不正下梁歪”,层层效仿,整个社会受贿成风,“后门”常开。现在,贿赂者和受贿者都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某人上门拜托某事,法官们托词说“看一看,研究研究再说,过两天再来”,他们就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有数,会意为送“香烟”和请“喝酒”,过两天之后,请法官喝上一顿,酩酊大醉,拿着上千元一包的香烟,要办的事也就妥了。大官们长此以往,恐怕“国将不国矣”!

  同样,寺院的大管家,要遵戒律讲因果,对个别真正犯了根本戒必须摈除者,不能因私下送你很多礼品而盛情难却,拉不开情面,就不了了之。这对整个僧团会有极大的不良影响,一粒老鼠粪会毁坏一锅汤。作为大管家大法师,一定要为僧众着想,辨清善恶,以法惩处,方是应理所为。

  不顾国王重大事,私欲强者若为臣,

  盗贼猎人及娼妓,岂不亦可做大臣

  如果那些不顾及国家大事、私欲极强的人可以做大臣的话,则卑劣的盗贼猎人以及娼妓,岂不是也可以做大臣吗

  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臣理当以国事为重,为人民着想。若将国事置之度外,执意追求自己私欲,全心全意寻求自利,这种心胸狭小鼠目寸光之辈,私囊之徒是不配做大臣的。不然,那些为世人所鄙夷,以邪命而活的盗贼、猎人和妓女做大臣也未尝不可,因为大臣像他们一样卑劣,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真正的大臣若在其位必谋其政,对国事当深谋远虑,对人民样样关心,才是称职的大臣。

  同样,道场的负责人究竟要为一切众生的生死大事着想,负责人要发广大利人之心才能令自他积累资粮。暂时要护持整个道场僧众的身心利益,若仅仅是为名誉、供养、恭敬,倒不如自动辞职让他人取而代之为妙,以免徒增恶业。

  一心为国无私心,平等待人即大臣,

  想方设法令国安,私利自然便圆满。

  一心一意为国家,无有私心利自己,平等善待诸民众,此即具相之大臣。彼仅仅想方设法使国泰民安,则其私利因此自然无求亦能圆满。

  合格的大臣自私自利心鲜少是很重要的,这样他会想尽方法使国家富强、社会稳定,其个人的生活、财富、名声等切身利益也会随之圆满。因为我为人人,人人必会为我,也正如上师如意宝在《胜利道歌》中这样说:“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像我等大师释迦世尊无量劫来为利益无边的众生而发心,以六度等种种方便行给予众生暂时与究竟的安乐,正因为无丝毫的自利而行持利他,平等慈悲众生的广大善行而圆满了自利证得佛果。

  同样,如今的大德也是循此足迹而身体力行,他们成年累月、日日夜夜为法忘躯,为弟众的闻思及调伏心相续而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很少很少考虑自己的衣食财物,乃至法体也全然不顾。然而,自己的一切也都会无勤具足。反之,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人整日为自己的吃穿四处奔波,却未见得能如愿争得财食。所以,无论是大臣还是大德,只要一心利他,则如“燃薪烧水,炭自会有”一样,自己的一切也就自然圆满。

  一切如理大臣宝,即使仅仅有一人,

  亦利君主事业故,于彼国家尤为重。

  一切行为如理如法像如意宝般的大臣,即使仅仅有一个,也能有利于君主事业,故而对其国家来说彼尤为重要。

  真正懂得法律法规、一切行为皆依世理国法行持的大臣,就像如意宝一样,这样的大臣纵使仅只一人,也足以辅佐其君主的事业。像一人的才智,对国内的政治军事等各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际上也会备受世界各国人士的由衷敬佩,这样的重臣宛若君主的臂膀,对国家的存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同样,弘扬佛法的高僧大德,座下只要有一个出类拔萃的高徒,他的弘法事业就会如烈火熊燃燎原之势,能蓬勃发展起来。如印度大法王座下因为有一位德才福慧兼备的堪布,他处理世事时,以世规安排得极为得当,在僧团内,他讲经说法是一绝,戒律的行持遮止又娴熟,无论什么事,他都是法王的得力助手,使其事业就在世界各地宏展兴旺。像这样具智慧能力的如意宝,对国家和道场来说,是无可代替必不可缺的顶梁柱。

  形形色色贤劣人,尽管口中言种种,

  然从行动可确知,内在具有功与过。

  各种各样的贤者劣人,尽管他们口中能说出各种巧言与恶语,然而从他们的行动中可以确切地了知,彼等各自内相续中所具有的功德或者过失。

  在这个业感世界中,人有贤有劣有智有愚,形形色色,尤其是如今的世人,虽然口诵如流,却是口不应心,智者是不会随便听信其花言巧语的,而会通过实际行动来观察其内在究竟如何。正是依古人所说的“说一百遍,不如做一件事”能让人了知。譬如一个人自吹如何乐于布施,忍辱修得好,但是看到圣者和乞丐时,会闭门或绕道而行,别人对他说“你偷了很多东西”,马上跳起来去找人质对……人的内相续有真实的功德或过患不在于口头上说的如何,而从他的实际行动中可推知。正像《十轮经》中有一个推理说:衡量一个修行人修证如何,一个人品行好坏,不要听他所说的话,只听说话是没有很大意义的。因此,我们平时听到别人的话,不能信以为真,先看说者的行为是否可靠,否则会后悔莫及的。故应从所作所为中得出切实的功过结论,不应听信空口之言。

  是故君主选大臣,应看此人适合否,

  全面观察再抉择,草率任用损国政。

  所以,君主在选任大臣时,应先看这个人是否适合做大臣,通过全面观察后再抉择,若是草率任用一个人,则必将有损于国政。

  古人说:“君主随大臣转,丈夫随妻子转。”因为对君主来说,大臣是他事业的助弼,处理主要的事情还是依靠他。因此君主在选大臣时应观察他的法相,具不具备担任大臣的条件,是否适合做大臣,全面观察后再决定,千万不能不加细致观察随便重用一个人,不然必定有损于国政。

  同样,对弘法道场中主要负责的上师来说也一定要全面观察。若不认真挑选,顺手指使一个人承担重任,自己以后会后悔的。若仔细观察之后再任命,一般是不会出问题的,一旦有某些不足之处,自己也不后悔,毕竟自己尽心尽力了。若因智慧有限,业力现前,也无愧于三宝和僧众,这一点至关重要。

  欲使国泰民安乐,君主如是了知后,

  应当授权予善士,切莫予权与劣者。

  为了使国家泰顺人民安乐,君主在了知如是之理后,应当授权予正直贤善之士,切不可将主权授予卑劣者。

  如是国王真正想利益国家,使之稳定发展,人民能生活安乐,就应先以智慧观察国泰民安的根本所在,之后把大臣法官等各种权力授予行为如法品德高尚的人。因为人有好坏贤劣之别,正如“山有高低不一”一样。若从人中选拔善士担任重大职务,他们能如愿成办君主之事业。千万不要把权力给予那些卑劣愚痴不懂二规的人,这样的人为了某种不良目的,他可能暂时伪装如法的行为,但狗终究改不了吃屎的本性,劣者也是很难改掉他不良的根性,其行为是不稳固的。人的秉性有很大的差别,有些善良的人,虽然暂时会显出忿怒相或一些不如法的行为,但实际上,他的本质如纯金一样,无论如何是根本变不了的。但是劣者呢

  除了极少数由高僧大德强力加持转善以外,一般来说弃恶从善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君主平时一定要注意,依据《格言宝藏论》等教规来衡量各人,授权善士对君主来说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一切上等之君主,主要虔信行佛法,

  亦勤治国安邦策,令国政如上弦月。

  一切上等的贤明君主,主要是能够虔信行持佛法,精勤于国家安宁之决策,使国政像上弦月一样,不断增上圆满。

  若以君主法规衡量的话,上等君主与一般的君主具有不共的智慧,他会主要以至诚的信心信仰行持佛法,以佛法治国,就像泰国五世国王于宪法上明确规定:从此以后,本国的所有国王总理,必须先皈依佛门,受短期的出家戒,尔后才有资格担任国王总理之职。这样的上等君主昔日有松赞干布、赤松德赞等,以佛法令国家安宁,从现世与来世两方面利益着想,而精勤于依此制定政策法律,使得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素质等方面犹如上弦月一样,增上圆满。像佛在因地为君王时,以佛法统领天下,所有人民暂时得到安乐,来世也不离正法,真是“往昔诸善王,护世如爱子”。

  同样,佛…

《君规教言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般若摄颂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