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君规教言论释▪P29

  ..续本文上一页法道场上高僧大德以闻思修为主,以福德力和智慧力,使整个眷属外不被衣食所困,内不为烦恼所惑,这样如来之家业自然会愈来愈增上圆满。

  一切中等诸君主,着重兴盛福禄法,

  善护自己之眷民,依此国政久稳固。

  所有中等的君主们,着重于兴盛福禄法上下功夫,以福禄善护自己的眷民,依此国政能得以长久稳固。

  中等的君主不能顾及到暂时究竟二利,不以佛法持政,而着重于国民们今生能富强安乐,在政治经济上精进行持。如有些国家改革开放,提倡经济发展,目的都是使人民生活快乐善护眷民,这些能使政治恒久稳固,有关社会稳定、民族未来利益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可施之法。这些是中等君主的做法。

  作为中等的大德,虽然不能致力于闻思修行,但是,道场也能修建的金碧辉煌,眷属团结和合,经常上供下施等做一些培福之善举,在一定程度上让大部分中下根基的人们相应种下福田,生起信心,寺院比较单纯而稳定地维持下去。

  一切下等诸君主,贪财不思民众利,

  犹如烂根之树木,依此国政速毁灭。

  凡是下等的君主们,不为民众着想,唯一贪执财物,就像烂根的树木一样,依此国政会迅速毁灭。

  下等的君主没有智慧,行为不如法,像印度往昔有很多恶劣的国王,根本不考虑民众的利益,贪污国家的财产自己享受。如今某些国家也是因总统贪污闹得很凶,这样犹如根已腐烂的大树,是不可能开花结果一样,居心不良,何谈国政稳固、人民富裕安宁

  同样,一个道场的住持既不注重闻思修行,也没有能力使僧众和合,不顾道场庄严与否,每日都忙碌于贪财贪名,不念一句咒,不观起心动念是善是恶。这样,头羊向山下跑,羊群也只能随之向下,道场也不可能真正兴盛佛法,这样的低僧小德还不如依止上等善知识做个默默的清众,以免造作恶业。

  暴力惩治诸民众,所获之财供君主,

  昏君依此而欢悦,浊世之人诚可悲!

  依靠暴力惩治民众,以掠夺来的财产供养君主,昏庸的君主依此将生起欢悦之心,浊世的众生实在是可怜!

  浊世的恶君对眷属没有善良的心,行为不如法,从来都是以自己的分别念,今日一个主意,明日一个政策,没有一个可依的治国准则,民众动不动就莫名其妙地触犯了君主手下的高官们。他们也是如同君主一样的性情,常以暴力来惩处那些无辜的民众。历来也不乏此例,长官以蛮横的武力掠夺民众的财产牲畜,剥夺他人的信仰权,横征暴敛,为了自己捞个乌纱帽,把那些赃财贡献于君主,昏庸无悲的君主以此生起欢喜心,骑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每当耳闻目睹这些,不得不从内心像作者一样悲哀地叹道:“浊世之人诚可怜!”这些无依无怙的人们,他们满心指望君主护持其应有的权力,给予他们应有的自由,然而昏君们却以践踏来满足他们的期盼,是何等的令人心寒!

  同样,作为道场的执事们,不能经常不加言教便以大骂、拳脚相加,或者对财物贪执心强,应给僧众的财物一个人独吞,或者借花献佛,把那些非理获得的钱财上供大法师等,明智者是不会因此生欢喜心的。而那些伞盖下的上师对此会生起欢喜心,真是让人很悲哀。

  人类佛法极重要,正法利益现后世,

  其次权势名重要,依此今生享安乐。

  对人类来说佛法极为重要,以正法可以利益今生和后世,其次才是权势名位重要,依此今世可以享受安乐。

  无论承认与否,整个人类社会最极重要的就是佛法,它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命动力。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不仅能解决人们今生的精神痛苦财富缺乏,乃至于生活中的大大小小问题,以及来世超离生死苦海的根本也是依赖佛法。

  其次,当是无勤中获得的权势名位极为重要,因为依此能令所辖国土或大小范围内的所有人们积福累德。同样,如果一位发心普利天下有情的僧人,又荣获相应的学位,以此对他利众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如法师的号召力肯定胜过不起眼的僧人,法师只要宣说印经有功德、闻思修是正法、放生为诸功德之最……众人都会因为是法师的金口玉言而奉行。若是普通的僧人,不一定有法师信誉度高。所以,不要认为名声不必要,只不过是不必过于执著。如果无勤中拥有名声,即生可以圆满衣食财宝,同时可以借此行持广大的善法。

  于此二者不注重,看重财富乱王法,

  不适合任众生主,勿置高位授大权。

  如果对佛法和名声两者都不注重,仅仅看重财富,乱施王法,这种人不适合作众生之君主,绝不能封他高位或授予大权。

  浊世的恶君,不仅不懂一点佛法,而且极力反对中等君主的做法,也不以实际言行去设法维护自己尊严,根本不顾自己的名声、地位而肆意妄为,对世出世之善行毫无兴趣,只看重财富,一切向钱看,日日增长自己的贪心,由于贪心的驱使,使王法日趋愈下,这样的人,不是名副其实的君主。

  同样,作为法师管家,首先以佛法为重,次要的是自己的名声地位。否则,既与世间人无别,又对道场弘法无益,这种人无论其他方面如何出众,也不能让他大权在握,否则尽管一时道场兴隆,但不能恒久,究竟对众无有利益。因此,我们选举未来的法师时,首先衡量他是否重视此二者,再册封权位。

  无论国王或大臣,抑或地方之长官,

  应当接受合理财,切莫贪图非法财。

  无论是国王大臣抑或地方的长官,理所应当接受合理的财产,千万不要贪图那些非法之财。

  常言道“无功不受禄”,意为没有贡献而接受报酬是不合理的。一国之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一村一落之长官,不管他是何种身份,一定要付出一定的体力或心血,才能接受钱财,不能坐享其成、不劳而获,或依权强取豪夺,假公济私,同流合污。若是大官大贪、中官中贪、小官小贪,所得的赃财则都属于非法之财,是不能享用的。

  同样,作为道场的住持乃至大小执事,不合理的财物更是不能受用。“合理”即是为常住发心付出体力或脑力劳动及用功办道闻思等方面,如云:“食存五观,斗金易化;散心杂话,滴水难消。”否则,每天吃的是信财,每月用的是十方来的财物,都是不如法的。所以,若是自己身语意三门没有闻思修或未为僧众发心,千万不要借助名位而额外受人供养,这是戒律上也遮止的。

  人中显赫之高位,纵以黄金亦难买,

  任何身居显位者,皆是君主所恩赐。

  凡是名声显赫的高位,纵然是黄金也是难以买到的,不过,任何一个身居显位者,都是君主的恩赐。

  对提拔自己为高官的君主应该作感恩戴德想。因为世间很多富豪,财富犹如多闻天子,而难以买到一官半职;再者说明是君主对自己的信任,同时对提高自己素质有一定的利益。如有的道友被大法师选为法嗣或管家,很多人会赞叹羡慕,别人拿珍宝黄金也求不得,并且以此对自己在各方面有很大促进,自己在言行中会严以律己,反观自心。若是借此名誉行讲经说法放生等一切善法,将是一个很大的助缘,借此能救护很多众生的宝贵生命和延续很多佛子的慧命。若是想到这些功德,内心就不由自主对此生起极大的欢喜心和感恩心,正如俗语中所说的“乞丐念观音心咒——一举两得”,自己得到钱财,积累资粮,施主也得到功德,同理,身居高位者借此自己能积功累德,他人同沾利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应该感谢君主。同样,古来世人有许多君臣之情胜过父子,就是大臣始终鸣谢国君对自己的提拔之恩而肝胆相照,相敬犹如父子。一些没有智慧的人,不要只看到为众人做事是一种压力和负担,而应心存报恩,以认真负责回报君主之鸿恩。

  于饥饿者食为重,于富裕人宝为重,

  于高尚士地位重,故当维护彼地位。

  对饥饿者来说饮食至为重要,富裕的人则是以宝为重,而高尚之士以地位为要,所以应当维护自己的地位。

  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各人的业感不同,故而各自的所需皆有差异。如有的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一见到饮食,就饥不择食,饮食对他来说十分需要。就像有些年长的老人在饥荒年景,吃白土啃树皮,甚至看见糠糟之食也不顾一切地饱餐一顿。我们读中学时,中午的最后一堂课,肚子在咕噜咕噜地叫,心里一直意幻饮食,放学后,迫不及待地往回跑去吃饭,这是饥饿者最迫切的头等大事。

  而富裕的人虽不为饥渴所困,但他对财富非常重视,对珍宝特别贪执,有一种多多益善的不共心态。正如藏族谚语云:“富人财越多越贪,牦牛草越多越贪。”然而高尚士对前两者都不那么重视,却对自己的地位极为注重。有了地位必定要处理很多人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棘手的事情,自己能从中渐渐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见贤思齐,见劣戒己,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积累资粮。可是很多人没有依止过善知识,根本不明白这个道理,恰恰与此相反,非常讨厌地位,持这种观点的人,要么是真正的修行人,像噶当派的格西一样,终身修持四依法;要么是低劣的种姓,希望自己不当权,这不是高尚行。

  获得职位当思维,如何方能利他众,

  应当生起布施心,切莫产生掠夺意。

  如果获得职位时应当思维,究竟怎样做才能利益他人,应当生起布施之心,切忌生起掠夺之意。

  如云“若在其位必谋其政”,也就是说获得了任何一个职位,必须要负起职权范围内的责任,始终保持一颗利益他人牺牲自己的大布施心,不能借权掠夺他人的衣食钱财,剥夺他人信仰自由等人身权利。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对于世间人来说大权在握之际,应该想方设法直接或间接给予自己属下钱财、食物、乘骑,如世尊在因地为义成王子,布施钱财妻子儿女。对出家人来说,获得法师位之后,应尽自己之能力对众生传讲相应的教法,乃至救护有情之生命,满一切众生之愿,作其怙主。发起无上悲心,以忘我的精神饶益众生,若是依仗大权,贪污豪夺他人的所得,那是极为不人道的。

  一切处于高位者,倘若如理护他人,

  不拢食财自然集,即使无财位亦稳。

  凡是身居高位者,假若能如理护持他人,虽然不刻意聚拢财食,财食亦能自然聚…

《君规教言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般若摄颂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