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时,一定要明察自心了知自己,若存在竞争我慢等发心,那是为烦恼心所惑极为愚蠢的,称为“迷茫浅慧者”。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自己的功德确实超胜他人时,要自我警言:自己还没到达成佛的终点,不能浅尝辄止,应该继续努力。
不以我慢凌辱人,功德纵微亦显大,
虽然富足多闻等,若杂慢毒变微小。
有的人生来就具有极为谦虚卑下的优良人品,不曾以我慢凌辱别人,总是给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感觉,他虽然不具有惊天动地的大功德,仅仅是让座于别人或说一句安慰劝勉他人的话,在人们心目中好像也具有很大的功德。像国外有些著名的大德,他相续中的学识境界及其身份地位都高于常人,但他的言行从来都像平凡人一样,挑水做饭没有半点傲态,由此在人们心目中地位威望宛如东升之日愈来愈高。我们在平时为人时,要尽量压制自己的烦恼和我慢,若以我慢抑制侮辱别人,无论有多大的功德,别人也看不惯。就好像有的人,财富圆满,智慧广大,对人们的利益和贡献也非常大,而心杂慢毒,在众人的心目中也就觉得一般。由此二者的差别告诉我们:自相续中有慢毒者,一定要依靠教言对症下药根除它。
贪欲盲人不见罪,天盲不见诸色法,
傲慢之人不见过,自执己见不见性。
贪欲心强的人以贪欲眼翳遮障了慧眼,如盲人一样,根本见不到自身的罪业,像有的人财迷心窍,有的人色牵心魂,整天根本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状态。特别是一些涉世不深、未经历过甜酸苦辣的人,一直有一种贪色贪财之心,身在福中不知福,妄想去成家立业,闯荡一番,若是良师益友不加劝导,待他真的去闯得焦头烂额之时才后悔不及!有些盲者,来到这个世界后,从未见过绚丽的阳光,世间形形色色的事物根本看不到。同样,傲慢的人自命不凡、不察自心,犹如天盲不见色法一样,根本见不到自己的过失。以此类推,我执萨迦耶见非常重的人则根本见不到诸法的真性,以其执法为实有故。因此,大家应认真以教言熏修自相续,除去贪慢执,拨开智慧眼。
具有智慧贵族者,恭敬对境劣者辱,
智者顶礼之佛塔,乌鸦以此为坐垫。
如云:“随何木等雕佛像,诸有智者咸供养。”具有智慧、种姓高贵的人,对上师、佛像、佛塔等应供之处,无论其是优是劣都会非常恭敬,而无智劣慧者对此却无端加以侮辱。比如众人视如真佛的大善知识,常为人们皈依礼拜供养,而无知愚昧的劣者却妄加诽谤侮辱,狂言其过。有人对佛像的分支、经文少许字片也珍藏顶礼,有者却毁坏庄严的佛像,犹如为人共嫌的乌鸦一样,常在佛塔之上撒下粪秽污染践踏,当作坐垫,受人厌弃。劣者就是这么可怜可恶!
如向空中撒脏物,必将落于自己头,
若依低劣傲慢者,则令依者定遭殃。
有些愚者犹如无知的幼童,手持不净粪抛向空中,结果这些脏物自然回落在他自己身上。同理,我们在结交道友的过程中,如果他本身文化素养低又极为傲慢,则不可依止,否则终有一天,他会引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违缘,必然使自己遭殃,失毁自己今生的善业和来世的善根。若不幸遇此,当设法敬而远之,不然最后反目成仇。依止这种慢者是没有什么必要和意义的,大家在尚未成就之前,一定要选择善士交往。
仅依具有胜智慧,相续调柔高尚士,
依者德福名声增,宛如宝珠饰顶上。
如果一心一意仅仅依止具有殊胜智慧、相续调柔的高尚正士,则自己的功德福报名声会犹如上弦月一样越来越增上,宛如如意宝珠装饰在头顶上,会有不共的加持和能力,同样依止胜士者会获得殊胜的功德和财福。我们理应依止一位具相上师,就像一些很不起眼的僧人依止了大德以后,几十个春秋里耳濡目染,依止者本身从生活、智慧和人格等各方面都有很好的转变,全心全意饶益众生,只要他的弘法足迹踏到哪里,就会成为哪里的庄严胜饰,人们欢喜无比。
如持密主之名号,可护一切诸魔众,
结缘贵族具慧者,亦将受到众人敬。
此处“密主”是指金刚手菩萨,如果谁人持诵彼名号,则一切魔众外道避之不及,这样可以防护魔众危害自己。持大菩萨大君主的名号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和功德,甚至一些十分野蛮、不明事理的人,只要听到他们的名号也都变得规规矩矩。如果能和贵族具慧者结上缘,也会受到众人恭敬。如有的人为大君王做饭、看病、译经等,周围的人对他也是非常敬重,甚至像如同恭敬君王一样的敬重,从人格和因果方面来衡量都是极为应理的。
大士傲慢何必要
无有我慢更庄严,
劣者傲慢有何用
若有我慢更受辱。
作为大士智者本来戒定慧各方面非常圆满,众人都非常钦佩仰慕,根本没有必要生起我慢,这样更为庄严。而劣者呢
自己相续中本来没有少许的功德,即使有冲天的傲慢又有何用
任何人绝不会因生起傲慢而增上少许功德,反而遭到别人的欺辱毁谤。本来劣者默默不言也没有太大利害,不是很讨人嫌,若自己却无惭愧反生慢心,以此别人会更加嫌弃。
具有我慢嫉妒心,狡诈三过诸愚者,
若亲近之增痛苦,若远离之得安乐。
若自己有傲慢等烦恼,不仅有莫大的损害,而且具有傲慢、嫉妒、狡诈三种过失的愚者,自己若去亲近,则必定会增加自己的痛苦,若能远离,则能获得安乐。由此看来,傲慢、嫉妒、狡诈这些过失,不仅会自害,而且会害他,若要成为智者善士,诚应远离这一切。
宁愿与贤士结怨,若善调解可饶益,
切莫亲近较毒蛇,更为厉害之劣士。
如若慈爱反生嗔,诚心饶益反报仇,
若说实语反相讥,此野蛮者不可救。
具有傲慢等过失的劣者,是不可亲近的。作为凡夫宁愿与贤善正直之士结怨,也不能与这些劣士交友,因为与贤善之士结怨后,若能如法善为调解,贤士必会以他高尚的人格与智慧使你获得饶益,可是劣士,却是比毒蛇更为可怕的有害对境。如果你去以慈爱之心帮助对待劣士,他们反而会生起嗔恚;你诚心诚意去饶益他,他会恩将仇报;以实语相劝告,他们定会反唇相讥。这样野蛮刚强愚痴的有情,实是不可救药之人。
智者了知此理后,莫以温和式招引,
如胆病需粗疗法,当以善巧粗暴行。
智者君主以智慧了知如上所说的道理后,对那些恶劣的人便不应用温和的方式去接引度化;而应像胆病患者需用粗猛的药方去医疗一样,采取善巧的粗暴刚猛方法,以强力使劣者得以制服。无论是世间或出世间的君主,在治理国家眷属时,针对不同的众生,或要粗猛或要柔和,即使针对同一众生,刚柔相济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要不然,唯以柔和的方式,许多劣者自己不仅要越来越堕落,而且要影响更多的有情。
摧灭多数正直者,侮辱多数温柔者,
是故和蔼正直士,亦应适宜制愚人。
世上有一种愚人,耍小聪明、用歪心眼,摧灭打击很多正直的人,散布种种谣言,借助一些无头脑人的嘴巴,侮辱很多温柔者。他们知道正直的人,不屑以小人的暗箭射人伎俩报复对方,温柔者一向与人为善,不会给人颜色看,所以这种人乘虚而入,欺负正直温柔者。因此那些和蔼正直之善士,在一定程度和某种必要时,不能一味地让步,若任他们为所欲为,猖狂无度,会影响到一个团体的风气向不良方向发展。鉴于利弊,应适宜地给予制伏,不能让这号人物高抬头盛气凌人,要压下他,把真正的正士抬起来,才能使众人舒心信服。
劣士黄金及与鼓,傲慢女人及野马,
若打五者可调顺,柔和治彼不合理。
世间有五种应打击的对境。像恶劣的人,“不打则不成才”,要狠狠地锤炼改造,才能趋入正途。黄金要经过十六次的提炼才出真金,即便是纯金要成器,也必须由匠师的锤打方可成形。鼓不打不响,不知其声音是圆润还是粗破,也没什么用。傲慢的女人,对上不孝对下不顺,不打则不温顺,谁都会远离这种人,只有狠狠地打,她才调顺。未驯服的野马,桀骜不驯,任意狂奔,只有鞭子才是它的上师,才能使它驯服。这五种对境若以柔和方式对待则是不合乎道理的,只有以与彼等相应的方式才能调顺彼者。
贵族面上无莲花,劣种头上未长角,
依靠行为之差别,娼妓子姓可明显。
一个人是贵族还是贱种,不需要任何标志或自我标榜,只要根据他的行为、体态这无声的语言,便足以表明。因为高尚的贵族种姓者,他的脸面上并没有鲜美怡人的莲花而受人喜爱,乐于让人见闻称道;而劣姓贱种者,其头上也未长有不能相合的牛角,还有可能像白面书生一样的清秀。然而二者的行为却截然不同:世间高尚士及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佛子,他的行为符合二规,所作所为适合众人之意,如“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样高尚的人谁都会投以崇敬的良言和微笑。相反,那些劣姓之辈,行为不道德,作为不如法,谁人见了就如见了不净粪一样,想法绕道避开,犹如见到牦牛尽量躲开。他不需表白自己,别人都会心中有数,一清二楚,犹如娼妓的儿子,不必追究他的父亲是谁,久之从其行为上便能确知他是贵还是贱。同样,各种各样的修行人共聚一处,只要观察其各自的行为,便可了知各自所依止的上师如何,以及各人在同一座下闻思时领悟的如何。每位为了不愧于如佛一样的恩师,应该广学立行。
诸善良士未布施,慢者亦未夺他财,
然以各自功或过,令人欢喜或嗔恨。
一个人赢得众人的欢喜绝非仅仅是以财施人,同样被他人嗔恨也绝非是因强夺他人之财,而是以各自的功过所致。心地贤善、人格优良者,处处为众人着想,身口为大众所欢喜,天上地上都回响着他的美名,为人天所称道。而目空一切的慢者,虽然没有明抢暗偷他人的财产,然而他的相续中唯我独尊,唯我至上,任何有益之语注不进他的心田,众人个个弃之如不净。这就是二者所引起的迥异反响,有鉴于此,诸位首当除慢,调柔自心。
若交谦逊温和者,安乐友爱极稳固,
如于果树浓荫处,休憩之人得安乐。
世人常言“大树下面好乘凉”,当炎炎的烈日暴晒、酷暑炎热难忍之时,若躲在大树下的浓荫凉处,自然是很惬意的。而如大树之大君主,在他的福德威力浓荫庇护下,也能得种种安乐。这样的大君主,他具有谦虚的美德,温和的品性,与他同参共处,总是处在法乐中,甚至是默默无言静坐,也有一种舒心的快慰。他以友爱待人,性格稳重,人人都与他如水与盐,相合无隔,他的功德犹如硕果累累的大树,枝叶茂密,凉荫浓浓,凡是有烦恼热痛者,若前来其功德树下乘凉,乃至过路小憩之人,都能享受浓荫下的一片清凉,皆能感受到无上法味。自古至今,历来的前辈大德们都如浓荫大树,使热恼众生得到清凉安乐。
慢大不调之诸士,虽生贵族于依者,
如微云影无利益,故当依止谦逊士。
烈日当空酷暑炎炎之时,空中仅飘有一丝白云,以此想解除酷热是绝不可能的,那些傲慢自大相续不调柔的人士也是如此,虽然他生于贵族名门,但对依止他的道友眷属绝不会有任何利益。所以,应当依止谦逊善士,方对自他有利。傲慢的人,很难依止,所作所为也很难使他称心如意。他自身对上不敬,对中不合,对下不利,相续中很难具足功德,依止他也如空瓶,最终一无所获,故何时何地依止谦逊者才是保险的选择。
调柔正士虽非月,亦令三界众生乐,
纵然非为甘露池,若依极乐胜津梁。
虽非天人之乐园,亦为有情喜往处,
纵然非为无量宫,亦启现来百乐门。
这里以藏文诗学中所不共的修饰方法,共称同赞了相续调柔的大德正士,虽然不是虚空中的皓月,但他的功德圆满无缺与满月无别,能赐予三界众生以清凉,能遣除六道之痴暗。纵然他不是具八功德水之甘露莲池,然而他能以佛法的甘美玉露滋润热恼众生的心田,他是能令含灵踏向解脱的殊胜津梁。虽然,他身居凡尘浊世,非为天人之乐园,但他仅以相续调柔之胜德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有缘人,冲破重重障难,不远万里与之欢聚一堂。纵然其处非为无尽庄严的无量宫殿,但他却能大摆法宴以飨异生,令其各解其苦,并以显密正法,启迪人们心性本具的百乐之门,通向究竟安乐的大乐宫。如是调柔胜士之德,言不能尽,除愚不可及者,谁不愿意亲近彼
重校于2007年5月8日
《君规教言论释》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