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法王还特意将自己的头发上缀上大片的绸缎,顶礼时铺于地面,请僧人在上面来往和安住;如今的一些大德,虽然自己于三乘佛法二规教理任用自如,但行为从来都是如千瓣白莲一样的寂静调柔……正是这样完美无缺的大君主,犹如无云虚空中的满月安住在人间,为人们所仰止,凡是他们所在之处都有一种祥和愉悦难以言表的快乐。
学问鲜少我慢高,具胜功德极谦逊,
如穗成长头高昂,成熟硕果垂头住。
一般来说世间学问未臻圆满者,虽然略知一二却非常傲慢,相反,那些具有殊胜功德的圣贤极为谦逊。犹如谷物正在成长、尚未饱满之时,一直是高昂着头,而到谷穗成熟粒粒饱满之时,硕果累累却是垂头弯腰。如是谦逊的正士功德愈具足则愈谦虚,如全知无垢光尊者在他的著作中自谦道:“除我以外的所有传承上师都是大成就者……”世间名人亦有如是名言:“越学越觉得自己才学浅薄……”真正德才兼备、功德具足者都极其谦逊,只有那些一知半解不知天高地厚的井底之蛙才会自满,显出昂首阔步之态。
自己于己作赞叹,纵是帝释亦不佳,
应当深沉如大海,不为碎语所动摇。
凡夫做一点善事恐为天下人所不晓,直接间接对人宣说赞叹,以芝麻许的功德而矜慢自喜,逢人便说,自赞不绝。而三界中神通神变自由自在者莫过帝释天了,但是帝释天如果目中无人自我赞叹不已,也不会被人们视为妙行佳处。因此,在没有必要之时,还是要遵守“未问不说自经历”的教言,护持自己的妄语根本戒。如今的人们却并非如此,信口胡言子虚乌有之事,好像自己的境界比佛还高,此类语言是极不可靠极不如法的。即使真有利益众生的善心、智慧和能力,也应如深沉的大海,无论他人如何抬举自己是某某佛菩萨也不为所动,以无声的言行,虽不自我矜夸,自然会誉满三千。
慢于德者尤成敌,令位高者成卑下,
彼不见自诸过患,无有与慢相比罪。
具功德者最大的敌人就是傲慢。没有任何特长和功德的人,没有傲慢的资本,不易生起傲慢,只会常处卑位,傲不起来。但稍有功德者最易生起摧毁一切功德的慢心,往往因此自觉高人一等,不愿与众人平起平坐,自我抬举,众人也就看不顺眼,很难对彼生起欢喜心,他纵居高位也不能持久,必会渐转卑位。因此,纵然方方面面超人,但外表上也不要显出傲慢相,常言道:“只可有傲骨,不可有傲态。”傲慢之人不易发现自己的过失,也看不到他人的功德,甚至自己上师的鸿恩巨德也不见,而妄自尊大,这样,上师相续中的加持点滴都得不到,此乃过失中无与伦比的大过,谁愿“得享”,既不愿得,那么就必须力争断除我慢。
慢魔入于慢者心,他人一见即生厌,
众人不满其福德,遭受种种凌与蔑。
傲慢的人,别人一见到他就会生起厌烦心,连他走路吃饭都看不惯,很多人会在背后悄悄说他的坏话。若是他福报现前,获得钱财名利,得到高升重用,别人也都睨眼视之,不随喜不言为妙,内心极不欢喜,不愿理他。他自己不易察觉自己的慢过,仍是在众人前趾高气扬,所言所行也无所顾忌,自然就难免遭到别人的轻蔑诋毁。自命不凡,认为自己胜过任何人,而不知回头改悔者,这就是慢魔入了慢者的心,着外魔以咒可降魔,慢魔纵使密咒也难调伏。
余魔以咒能降伏,若于慢者说美语,
如以牛奶喂毒蛇,此法不能息灭之。
除慢魔之外的余魔,用咒语是能够降伏的,但若是慢魔入心者,念咒不管用,好言美语相劝更不行,即使是大上师善言劝导,他也是火冒三丈,反教训上师一番。犹如给毒蛇喂食牛奶一样,本来人饮用牛奶会生起甜美感恩之想,于蛇则反增嗔毒,如是喜言于慢者,不仅不生欢喜心反而会起反作用,就像得了绝症的患者一样,不可救药。
虽薰檀麝冰片香,大蒜臭味不能除,
纵学诸多圣者论,恶劣秉性难舍弃。
如云:纵经年月洗黑炭,终不能使变成白。此其本性使然。犹如秉性恶劣者无论学习多少圣者的论典,也如水泡石,纵经百年不见其改变,以其恶性难舍之故。世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样的人,犹如臭气冲天的大蒜,无论你用栴檀香、麝香、冰片怎么薰染它,仍然不能根除其臭味。以前,一位僧人拜了明师教其参禅静坐,他从命静坐一支香,下来后兴冲冲地对老禅师说:“坐禅真好,今天在静坐中助我回忆起以前的邻居借我一千元钱,还没还我……”这就是典型的世俗陋习。虽然如此,我们仍要持续不断地以教言熏习改变自相续中对三毒的串习,日久必见真功。
了知善说敬应理,轻蔑一切非理时,
气魄高如山王巅,彼士我慢如装饰。
如上所述,凡夫人起自相慢心本不该有,但圣者因某种必要,有时是很需要显现傲慢的。对圣者来说,配上傲慢之饰品,反成一种庄严,表面上看起来很傲慢,但实际上却会摧毁很多人的邪见。因为,他们了知佛经论典善说之密意,并且恭敬一切应理处,无论是出世高僧还是世间具德凡夫,凡有一定人品功德者,都能非常恭敬。但他面对一切非理,所显的威望气魄应如山王一般。“以文殊室利理智火,烧尽邪说之密林”的无垢光尊者,常于善论后跋小字中注有“精通显密之胜乘大瑜伽士”及“修习无上法乘,戒法如空离垢,慧日无量光显,能启众生慧莲”,看上去好似尊者毫不谦虚地自夸,实际上,他是为了清除及震慑世间的邪说邪见者,在他们的面前就要如实地显示出自己的智慧神通等,这对众生有很大的利益,犹如盛装严饰一样,是极为得体的佩饰。
安乐富足气焰高,拒谏于众贱如草,
出现畏怖极怯弱,此士显露下劣相。
世间有一种下劣的愚者,在安乐富足、事事顺利、称心如意时,便气焰嚣张、忘乎所以,显露出一副傲气十足的姿态,在别人面前高声厉吼,任何人的良言善谏都不屑一顾,拒之千里。在他的心目中,别人都卑贱得犹如人畜所践踏之路边草一般。而一旦自身遇到危险畏怖,生活上稍有不顺时,却怯弱得如秋草一样,以鸵鸟式的逃避不敢面对,甚至连活下去的勇气也没有了,这就是愚劣之相。所以,我再次奉劝各位:当你感受快乐时应当稳重,当你遇到痛苦时一定要坚强。
依赖他人求美食,以乞维生傲慢高,
不晓论典欲辩论,此三世间耻笑因。
萨迦班智达亦如是云:“无财而欲着妙衣,于人乞讨又自慢,不懂经论想辩论,此三世人所笑处。”有些人衣食住用唯一依靠他人恩赐,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还挑三拣四,求食美餐。有者虽以乞讨维生,还于施主及余人前生起傲慢。有者根本不通晓经论,却跃跃欲试,欲大展辩才雄风,实际上佛法的基本常识不了知,辩论的方式规矩也不晓,说是辩论,其实是以贪嗔心去吵架,确实是非常可笑!总之,凡为人处世皆应相合自己的身份处境等,才不至于成为众人的笑料!
恭敬供养诸愚者,令生傲慢遮诸过,
犹如母骡怀骡子,劣者将为承侍毁。
愚者在没有名位、不被人尊崇承侍供养时,他的人格还显不出那么恶劣。一旦以某种因缘受人恭敬供养、倍为推崇时,马上生起傲慢,好像已跳出三界不受因果轮回的束缚,浑然超脱一般的自由自在。这种傲慢生起后,会遮障自己所有的过失,使自己不会现见,不能省察,为一时的外缘迷失方向,在人格言行方面都只是向下转变。犹如母骡一旦怀上子骡,必死无疑,愚者会因受人敬养而彻底毁坏自己。所以,我们在受人恭敬供养时,应马上反问自己是否德行具足,堪受人恭敬供养否
以免一时的得意,而致使无穷的后患,那是很赔本的行当,稍有理智者不应如此自欺欺人。
圣者地位愈升高,愈加调柔勤利他,
各处人们均宣扬,令彼声誉遍诸方。
有智慧的人,地位晋升得越来越高时,他的心则更加调柔,言行上也越来越精勤于利他,较以前利他心更强。利他心非常重要,如云:“唯大公方能无私,唯无私方能无畏。”不自私者做事会比较顺当,无所畏惧,众人对自己的评价也很高,各处人们一定会宣扬自己的功德。即使自己无有希求,他人的赞叹之声也会不胫而走,令声誉美名遍满十方。
花香仅散风飘处,胜士芳香遍十方,
自己调柔虽隐德,他众辗转作宣扬。
满山遍野盛开的鲜花,悄悄地送给人们沁人心脾的芬馥芳香,但只有风吹到的地方才有香味,无风吹处绝无馥香。而具有戒慧芳香的胜士,他的美德馨香远远胜过山花之芬芳,自然遍满十方。相续如融酥般的调柔者,虽然极为隐藏自己的功德,不愿宣扬自己,但以其福德力的感召,人们甚至天人也是从未停止争传其德行。
愚笨贡高我慢士,以种貌闻等微德,
犹如井蛙起傲慢,虽尤詈骂诸圣者,
然不遮止圣者德,灭尽自之后世德,
如同火炬向下持,火焰将会烧自手。
世上贡高我慢的愚笨士夫,常以自己的出身种姓、端严相貌、少少闻法等微小功德而生起傲慢,犹如井底之蛙,孤陋寡闻,并没有真实的功德却生傲慢。因为愚慢者看不惯智者的行为,使尽浑身解数詈骂毁谤诸具智圣者,虽然如此,但这根本不能遮止诸圣者的功德。本来有福报的人,死后仍有很大的阴德,于后世能继续享受,但以烦恼心辱骂大圣者,这些福报全都被口业葬送了。就如同向下倒拿火炬,向上的火焰必然会烧痛自己的手,同样,愚者想诽谤人,找别人的过失,其实丝毫损害不了他人,只有毁坏自己的今生来世。因此有智慧的人,尽量不要障碍他人利生的事业,不要诽谤詈骂他人,对他人功德应生起随喜心,并以种种方法,使自己具足功德,如是方能得到真正的安乐。
种姓色财闻等德,蒸蒸日上圆满者,
于诸浅慧种等者,竞争我慢极迷惑。
有的人天生种姓高贵、容貌端严、拥有财富、具足多闻多学等各方面的功德,并且稳步上升渐趋圆满,在这样“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切不可生起我慢心,睥睨他人,与人竞争,因为这是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嫉妒胜己者,鄙视不如己者,竞争不相上下者。在自己具足一些功德时,最忌讳这些不如法的心态和行为,在自己大有进步之…
《君规教言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