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色?
答:不善业道:
杀生、不予取及语四业:
无表色:必定具足;
有表色:自己做则具足;委托他人做不具足;
邪淫具有表色及无表色,必须自己去做才成立故。
善业道:从受别解脱所生七善业道,具有表色及无表色;从禅定戒无漏戒生七善业道,唯是无表色,由入定力所生故。
业道加行均具有表色,发心强则具无表色,发心微弱不具无表色;业道后行必具无表色,若做与正行相同者则具有表色,不做则不具有表色。
454、 请举例说明加行、正行、后行是否具有有表色?加行、正行、后行的界限是怎样分的?
答:如杀牦牛:
加行:先有发心,后买牦牛,举刀或砍或刺,至牦牛未死之前,是杀生加行。加行中必具有表色,由杀心强则具无表,杀心弱则不具无表。
正行:牦牛命终刹那,杀者具有表无表业,是杀生根本业道。
后行:必具无表色。正行圆满刹那之后,杀生无表业随转不绝,即是杀生后行。若继续做与杀生相关之事,如剥皮、烹煮、吃肉等则是具有表色;若不做此等相关事,则不具有表色。
加行、正行、后行的界限:
加行:由发心,乃至举刀、刺杀牦牛至其命终之前,是加行。
正行:牦牛命终之一刹那,是正行。
后行:正行之后无表业随转,或有烹煮等是后行。
455、 请略说善恶业的加行、正行是怎样从三根本中生的?
答:如身三恶业:
一、杀生加行由贪心生,如为了吃肉而杀生;
由嗔心生,如杀害敌人;
由痴心生,如以修福德之心而杀害父母。
二、不予取加行由贪心生,如因贪财而不予取;
由嗔心生,如因怨敌的财物;
由痴心生,如婆罗门将盗窃说为正法由此而不予取。
三、邪淫加行由贪心生,如因贪恋而行邪淫;
由嗔心生,如为了侮辱他人而行邪淫。
由痴心生,如听从外道说法,女人均可享用而行邪淫。
456、 所有十不善业是以什么来究竟的?这四类不善业的对境(基)分别是什么?
答:一、杀生、害心、粗语以嗔心究竟,基是众生。
二、邪淫、贪心、不予取以贪欲究竟,基是受用。
三、邪见以痴心圆满,基是名色。
四、妄语、离间语、绮语以三毒圆满,基是名称。
457、 如杀生者在被杀者之前死去,或同时死亡,则犯不犯业道正行?
答:不犯。因为:
(1)被杀者死时是杀生业道正行,被杀者死亡之前此杀生业道正行还未成立。故杀者先死,杀生业道不成立。
(2)若杀者与被杀者同时死,则杀者之身已转成他身,所转的他身并非罪业的依止处,即此他身并未作杀对方之行,所以杀生业道不成立。
458、 既然说军队里一人杀人,都得杀人罪,那怎么来说明众人共同所造的善业和恶业的功德和罪过?于何种情况下虽然参与集体却无罪过?
答:许多人一起共同发心商量,去做一件善或不善事,若其中一人行此事,如杀生偷盗等,虽然余人未亲自做,但都会具此杀生等业道。因为这是大家共同参与之故。而若共同行善,则亦是同具善业道,如法会中,僧众共同念咒,则每个人皆有念诵总数之功德。但若某人发誓决定不杀等,虽然被他力逼迫在集体中,因其无杀心,故而无罪。
459、 四种根本不善业本体是什么?
答:一、杀生:故意无误杀害他者;
二、不予取:故意无误中以暴力或趁人不备暗中窃取,未被发觉而据为己有;
三、邪淫:故意无误而想去往非应行处行邪淫。有四种,于非基、非处、非境、非时行淫。
四、妄语:故意无误改变他人想法,且所说话语的意义对方真正明白。
460、 杀人时必须由身体,妄语必须以语言造吗?对此诸论师有什么不同观点?
答:有些论师:杀人不必非由身体造,如有仙人以心力观想城市起火而杀害城里之人;妄语亦不必非由语言造,如诵戒时,当询问清净与否时,虽未清净,但不说话,是意妄语。
世亲论师:此意杀生意妄语不应理,若如此,则有于欲界中未依有表业而生无表业之过失。
欲贤论师:仙人杀人并非只是意业,其身体亦有打坐等有表色,所以此杀生亦有有表色;于诵戒时什么话不说,实际上亦是语业有表色。即此二并非只是意业而也有有表业的产生。
461、 什么是凡夫八名言?六种支分罪自本体是什么?并自己发挥详细分析绮语和邪见?
答:凡夫八名言:见言未见、未见言见、闻言未闻、未闻言闻、
知言未知、未知言知、觉言未觉、未觉言觉。
圣者八名言:见言已见、未见言未见、闻言已闻、未闻言未闻、知言已知、未知言未知、觉言已觉、未觉言未觉。
六支分罪本体:
(1)离间语:故意无误中为分开他人之间亲密关系而以染污心所说的词义对方已懂。
(2)粗语:故意无误说的不悦耳之词义对方已完全理解。
(3)绮语:染污性的所有话语;另有论师说:除前三种语业以外的烦恼性语言皆是绮语。如比丘为邪命而说妄语,由贪心引发而唱歌,演员为使别人欢喜讲故事,贪外道恶论而念诵等皆是绮语。
(4)贪心:颠倒非理地贪执他人的财物而想据为己有。
(5)害心:指以嗔心想害众生。
(6)邪见:认为善不善业不存在。
绮语:
如比丘为资具及受用等,以种种迎合施主的话语谈论琐事或赞叹功德等;以贪心而唱歌或谈论一些情感经历等,表面上说是修厌离心,实际上是难以割舍或深感兴趣,内心深深的推动者即是贪心,甚或是因慢心的推动而想表现一些不俗等;再有就是愿意谈论一些国际国家间的事件,战争或一些世间头面人物的风采,其手段的狠辣却用智慧高超来描述,战争中杀伤的人数成了衡量其胜利的标准。凡此种种,不但易令心散乱,而且还极可能以语言而造了罪业。所以说绮语既令增长烦恼,又可能造下恶业;相反,同样的时间若用来讨论佛法或念诵咒语,则会避免绮语的过患,更会增长功德,为解脱积累资粮。
邪见:
不相信四谛三宝,说没有因果是邪见。世间人为了个人或者集体的利益肆意的杀戮其他群体,为了口腹之欲,以种种方式吞吃众生的血肉等等,这些都是邪见的结果。世间人是这样,即使入了佛门的人也有不信因果的,因为没有现量见到地狱等,而不相信轮回等。作为修行人,见解是极其重要的,若正见在,即使烦恼粗重或破了戒,最多这一世痛苦,后世堕地狱受苦,出来以后仍有机会解脱,但若是起了大邪见——诽谤三宝等,则是万劫不复。
462、 为何这十种不善业称为业道?对此有部、经部有何不同观点?
答:有部:意三贪嗔痴是道不是业。业体是思,贪嗔痴是业所行之道,称为业。既然不是业,又称业道,是因为与彼三相应之思是业故。身三语四既是业又是道,称业道。
经部:意三贪嗔痴是意业,
(1)因为此三是趋入恶趣之道,而称业道;
(2)因为这贪嗔痴互相引起,互相为道,而称为业道。
463、 以什么邪见断除哪些善根?
答:认为无有业果的邪见能断绝欲界所有俱生善根。
邪见:
能断俱生善根
不能断加行善根,因为微小邪见已令其断除故
不断上二界善根
诽谤圣者邪见:不能断善根
464、 什么样的众生有断善根?所断之善根能否今生恢复?怎样分断善根和造五无间罪方面的四类别?
答:除北俱卢洲外的三大洲人类有断善根,余众生不断。
恶趣众生不断:其染污性智慧不稳固;
北俱卢洲众生不断:其恶意乐不稳固;
欲色天人不断:其转生后立即现前业果;
人中二黄门不断:其恶意乐不稳固;
人中爱行者不断而断见行者:因见行者染污性智慧稳固之故。
所断善根于今生中若生起可能有业果的怀疑或必有业果的正见便可恢复,造无间罪者即生不能恢复。
断善根和造五无间罪方面的四种类别:
(1)以邪见断了善根,但未造五无间罪,如外道六大本师;
(2)未以邪见断善根,但造了五无间罪,如未生怨王;
(3)既以邪见断善根,又造了五无间罪,如提婆达多;
(4)既未断善根,又未造五无间罪。
465、 什么叫见行者?爱行者?
答:见行者:不依靠他人,唯靠自己的智慧对诸法理于自相续生起稳固的定解。
爱行者:只是有某种爱好而随顺别人自相续并无稳固的定解。
466、 十善不善业中多少业思同时产生?不能俱生的有多少?
答:不善业:思可与一至八个不善业一起产生。
(1)思与一不善业俱生:即处于意之三不善业中任何一种;
(2)思与二不善业俱生:诸如处于贪心状态而不予取;
(3)思与三不善业俱生:诸如以害心抢夺、杀生;
(4)思与四不善业俱生:诸如以害心为离间对方而说妄语、粗语;
(5)思与五、六、七不善业俱生:诸如自己处于意之三不善业其一之中而委托他人作四、五、六不善业;
(6)思与八不善业俱生:如以贪心在行邪淫时委托别人造其他六种不善业。
善业:思可与一至十之间的善业一起产生。(然其中无思,与一、五、八善业一起生。)
(1)思不会与一善业一起生:因为无贪与无害心不可单独生;
(2)思与二善业俱生:思与无贪无害俱生;
(3)思与三善业俱生:如处于意识善正见中,有无贪无害无痴(有正见故,则具无痴);
(4)思与四善业同生:彼时等起处于无记状态中受沙弥戒,断身三与妄语(于无记中无贪、无嗔二善不俱,受沙弥戒唯断身三与妄语四善);
(5)思与五善业同生是没有的,不善无记心受沙弥戒唯是具四善,于善心中受戒,要么具六,要么具七;
(6)思与六善业同生:彼时等起处于根识善中而受沙弥戒,具无贪、无嗔及身语四断善业;
(7)思与七善业同生:彼时等起处于无记状态受比丘戒,则有身语七断(无贪无嗔二不具);
(8)思与八善业同生是没有的,以不善心受戒,则七种,以善则九或十种;
(9)思与九善业同生:彼时等起处于根识善中受比丘戒(无贪、无害及身语七断);
(10)思与十善业同生:彼时等起处于意识善正见中受比丘戒(有正见故,则…
《俱舍问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