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问答▪P40

  ..续本文上一页有漏法整个生起一个无常、苦、空、无我等的真实定解,证悟。以后不论再见到任何法,任何一个不论什么人,不会再生起贪执、我所执。这样对于四谛之理的现量见到是现证。

  602、 以比喻宣说忍无间道至解脱道的含义。

  答:八种忍是无间道,是对治。因忍断绝所断之得绳而令其无能力障碍证果,如正在将盗者赶出去一样,比喻正在对治烦恼。(无间道能断烦恼,而隔断烦恼得绳令其不再相续。)

  八种智是解脱道,非对治。因八智是从所断中解脱而受持离得之道,犹如关上门一样,比喻烦恼已不存在。(离得即离系得,由无间道断烦恼后而引出,由解脱道受持。)

  603、 根据《自释》详细说明见道为一刹那的合理与不合理性。

  答:《自释》同意见道十六刹那,而评一刹那之说法:

  一、引经证。如契经言:诸圣弟子以苦行相思维于苦;以集行相思维于集;以灭行相思维于灭;以道行相思维于道。无漏作意相应择法。由此经意可知,如果说以见现证的角度来安立一刹那中见四谛竟,这是不应理的。因为经中说,对于四谛的每一谛,各有不同的行相去见,如以无常、苦、空、无我而见苦谛;以因、集、生、缘而见集谛等,而并不会以某一个行相,如以无我而总见四谛之理,若是这样的话,则于契经所说之理相违。

  二、如果说见一谛时,则对于其他三谛获得自在的角度,来安立一刹那见四谛之理,那么也是无有过失的。

  三、如果从事现证的角度安立一刹那见四谛理,即于见苦谛之同时,亦能断集、证灭、修道,这是应理的。

  604、 大小乘阿毗达磨对四向四果八者是否是圣者有何不同说法?什么叫做预流向、一来向、不来向?于见道十五刹那时,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别?

  答:小乘:四向四果八者皆是圣者。

  大乘:预流向是凡夫同世胜法位,余七皆是圣者。钝根者、利根者,即随信、随法二圣者住于见道位十五刹那时安立三向:(指离贪者)

  (1)预流向:趋向于初果预流果立预流向。

  欲界修断九品一品未断,(即先未以世间修道而断)而住于见道位者;

  欲界修断九品先已断一至五品而住于见道位者。

  (2)一来向:趋向于一来果立一来向。

  欲界修断九品先已断六、七、八品住于见道位者。

  (3)不来向:趋向于不来果立不来向。

  欲界修断先已断尽九品,先已断上界乃至无所有处贪,而住于见道位者。

  605、 什么是离贪者、随信行者和随法行者?

  答:离贪者:先以世间修道息粗相方式,如应远离除有顶以外余八地所断后而入见道者,是离贪者。(中间二果:一来果、不来果有离贪者;前后二果无离贪者。)

  随信行者:先前行道时信仰他人的词句进而跟随方证真谛。

  随法行者:不仅仅是诚信于此,而且随从佛经等法义而现证真谛。

  钝根者、利根者在见道十五刹那时,分别安立为随信行与随法行之名称。

  606、 如何安立离贪者的预流果等?为什么有些只是预流果不是一来向?

  答:离贪者于十六刹那时安立果:

  断修惑差别 见道十五刹那 第十六刹那 胜果道

  欲惑一品未断及断一至五品 预流向 预流果 一来向

  欲惑断六至八品 一来向 一来果 不来向

  欲惑断尽至断无所有处惑 不来向 不来果 阿罗汉向

  若预流果者,精进断除属一来果所断之烦恼,便入胜果道,成为预流胜果者。此时是趋向于一来果,所以也称为一来向;若不能精进向前断烦恼,而只是住于预流果,则不入胜果道,不趋向于一来果,也就不是一来向者。

  607、 请总结离贪者有哪些住向者、住果者。

  答:见606题表。

  离贪者依断修惑差别:

  见道十五刹那中分别可住于预流向、一来向、不来向,不住阿罗汉向。

  第十六刹那时分别可住于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不住阿罗汉果。

  胜果道位时分别可住于一来向、不来向、阿罗汉向,不住预流向。

  见道位不住阿罗汉向,第十六刹那位不住阿罗汉果,是因为离贪者之超越证,不能直接证阿罗汉果,所以于见道位阿罗汉向也不存在。

  胜果道位无预流向,因为胜果道在第十六刹那之后,初得预流果精进后方入胜果道,所以于胜果道不会有预流向,预流向在预流果之前故。

  608、 何为离贪者和渐次者?经部以上是否承认离贪者?理由?

  答:离贪者:指以世间修道以息粗相的方式,先已远离除有顶外余八地所断的部分或全部烦恼后入见道者,是离贪者。

  渐次者:见道以前所有修断丝毫未断,而从见道后次第获得四果者,是渐次者。

  经部以上承认渐次者,并不承认离贪者,因为世间修道不是真正的修道。以世俗智断烦恼,唯是伏断而已不是真正断除。大乘中说离贪者,只是随顺小乘而已。

  609、 三界修断和对治怎样分八十一种?如何了知细微烦恼难以断除之理?

  答:三界修断共八十一品:欲界一地分上、中、下三品,上中下三又各分为三,烦恼由粗至细分别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上二界有八地,每一地各九品。

  三界共八十一品;三界对治亦共分八十一:

  欲界一地分下、中、上三品,下中上又各分为三,对治智慧由劣至胜为下下、下中、下上,中下、中中、中上,上下、上中、上上。

  粗大烦恼容易断,而细微烦恼不易断,如浣洗衣服时粗大污垢容易洗净,而细微污垢却难除;浓厚黑暗以少光明可驱除,而以强光明才能遣除轻微部分。同样,上上品烦恼(即粗大烦恼)只要以下下品智慧(即劣智)即可对治,而下下品烦恼(即细微烦恼)则需上上品智慧(即胜智)才可断除。

  610、 离贪者与渐次者之一来果、无来果是否相同?

  答:离贪者是于见道前已断除相应的修断烦恼,于修道第一刹那即第十六刹那道类智时住于一来果与无来果;渐次者则于见道未断一品修惑,而是于见道后第十六刹那得预流果,之后断欲界六品惑得一来果,断九品惑时得无来果。

  二者之不同处有:

  (1)离贪者之一来果与无来果唯是在修道第一刹那上安立;渐次者之一来果与无来果是在之后的胜进道上渐次安立的;

  (2)离贪者得一来果、无来果时所应断之修断是于见道前以世间修道而断的;而渐次者得二果时所应断之修断是于见道后以无漏智而断的。

  611、 四果四向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以渐次者说:

  预流向:见道十五刹那;预流果:第十六刹那道类智位。一来向:断欲界修断一品至五品;一来果:断第六品修断。不来向:断欲界修断七八品;不来果:断第九品修断。

  阿罗汉向:断初禅一品修断乃至有顶第九品之无间道;

  阿罗汉果:有顶地第九品解脱道。

  离贪者见606题。

  612、 什么叫做极七返和家家者,其所断、所证和投生方面有何差别?

  答:极七返:住预流果者以前丝毫也未断除修断,此住果者最多需投生七次,称为极七返 。

  家家者:住预流果者,先已断三品欲界修断,是三生家家;先已断四品欲界修断,是二生家家。

  (所断、所证和投生方面差别见下表:)

  差别 所断欲界修断 所证 投生次数

  极七返 一品未断 预流果 欲天七次;人间七次。

  家家者 三生家家 天家家 已断三品 预流果 欲天三次,人间二次,人间得道,天中圆寂。

   人家家 已断三品 预流果 人间三次,欲天二次,欲天得道,人间圆寂。

   二生家家 天家家 已断四品 预流果 欲天二次,人间一次,人间得道,欲天圆寂。

   人家家 已断四品 预流果 人间二次,欲天一次,天中得道,人间圆寂。

  613、 什么是不来果中的行色界者、行无色界者和其他者?

  答:行色界不来果者:是指不来果者经色界而最终得阿罗汉果。有五种: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有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涅槃。

  行无色界不来果者:是指不来果者欲界殁,不经色界、直接转生无色界而最终得阿罗汉果。有四种:生般涅槃、有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涅槃。(无中般涅槃)

  其他者:指于欲界直接获阿罗汉果。(现般涅槃)

  614、 什么叫做行色界中的中般、生般、有行般、无行般、上流涅槃?

  答:行色界不来果者分五种:

  一、中般涅槃:于欲界得不来果而殁、转生色界除大梵天以外的十六处天任何一处,于中有起时获得阿罗汉果;

  二、生般涅槃:不能中般涅槃,在色界生后立即获得阿罗汉果;

  三、有行般涅槃:出生以后稍稍成长,经过励力精进修道而获得阿罗汉果;(有行即是有勤作)

  四、无行般涅槃:虽然未经精进,却自然而然生起诸道,因此无大勤作而获得阿罗汉果;

  五、上流涅槃:依靠转生的所依身份不能获得阿罗汉果,往生到上界后才获得阿罗汉果。

  615、 什么是上流涅槃中的全超、半超和遍殁?

  答:全超:于欲界中已轮番修第四静虑者,以一禅烦恼而从无热天(四禅定)中退失,死后转生到梵众天等处,在那里又通过轮番修第四静虑而大幅度完全超越四禅十五处天,转生到色究竟天后得阿罗汉果。

  半超:由欲界没而生梵众天等处,由梵众天等处不能全超而生色究竟天,而是通过修行只能中小幅度超越,先转生到无热天或无烦天等处,后转生到色究竟天而得阿罗汉果。

  遍殁:除大梵天外,依次投生到色界其余一切处,最终在色究竟天获阿罗汉果。

  616、 什么叫喜胜观者和喜寂止者?

  答:喜胜观者:通过因之途径轮番修持禅定,通过果之途径行往色究竟天,在那里涅槃,这是喜胜观者。

  喜寂止者:非以轮番修持禅定,而是次第转生色界初禅乃至一切处,不包括净居五天,再去往无色诸处,最后于有顶获得阿罗汉果。

  617、 喜欢寂止者为什么不叫行无色界者?

  答:喜欢寂止之不来果者,经色界乃至无色界诸处,最后于有顶涅槃,虽然转生无色界,但其必须经过色界,是行色界所摄,所以不叫行无色界者。(若行无色界,则于欲界殁而直接转生无色界,并以四种方式得般涅槃。)

  …

《俱舍问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遣疑明炬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