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有情如色界,尔后渐次贪执味,
懈怠者作积蓄后,具执著者封地主,
复次以造恶业道,寿命短暂为十岁,
劫以兵疾饥荒尽,次第七日月年止。
初劫众生与色界众生相同,但后来逐渐产生贪欲的执著,而且懈怠者开始积累财产,之后为了平息争斗,选出一位国王统治众人。之后,人们开始造作恶业,寿命逐渐减到十岁,最后此住劫以刀兵劫、疾疫劫、饥荒劫来灭尽,此三劫次第经过七日七月七年的时间。
初劫的人类与色界众生无有差别,但后来由于对地味产生了贪执,人们的身体逐渐变得坚固沉重,身体的光芒也消失了,此时空中自然而然出现太阳和月亮。由于享用地味多少不同,使人们出现好坏之分,于是互相之间开始侮辱,这时地味消失。随后,依次出现了地脂,早上割晚上显现、晚上割早上显现的苗圃,但也都如前一样消失了。后来又出现自然稻,人们享用之后便出现男女根,此时,众生无始以来的贪欲习气开始萌发而作非梵行,他人见到后,即开始诽谤这种恶行,为了隐蔽这种行为,人们便建造房屋。这时的人们不需要劳作,早晨需要粮食早晨取,晚上享用晚上拿,但是有一个懒惰的人取了一份明天吃的粮食,众人开始纷纷学着他的样子,取了七天的粮食积蓄起来,结果这些粮食开始具有皮壳、糠秕,并且早上收割晚上不现、晚上收割早上不现,于是人们将粮食进行分配,各自堆积如山,之后出现了偷盗。这时,人们便选了一位相貌端严的人做田地长官,也就是众敬王,在《释迦牟尼佛广传》中讲到,众敬王是释迦牟尼佛因地时的一个化身。之后,便出现了光严王、善王、善胜王、顶生王,他们就是五先王,也即统治四大部洲的转轮王。
中劫在经过七日的刀兵劫、七个月零七日的疾疫劫、七年七个月零七天的饥馑劫之后结束。这三个劫如何出现呢?人寿十岁时,以众生的业力所感,手中所拿的物品全部变成兵器,如同野兽一样相互残杀,死后全部堕入地狱,这就是所谓的刀兵劫。七天结束后,人们在城中相见均十分欢喜,开始断除杀业并且行持十善,之后人寿逐渐上增到八万岁。之后又下减到人寿十岁,因为人们造不善业,而导致非天不悦,于是出现瘟疫,大多数人死后转生地狱,此即所谓的疾疫劫。这时有一位弥勒菩萨的化身为存活的人们宣讲不杀生的功德,人们开始守持戒杀的一分戒,他们子女的寿量又上增到八万岁。之后,人寿再度开始下减,直到人寿十岁时,由于造作不善业,天人开始不降雨水,于是出现饥馑劫。饥馑劫可分为箧盒、木条、白骨三种,人们好不容易获得一点点粮食,便把它装在盒子当中,然后把其中的一颗,比如一粒青稞拿来做汤,认为对身体特别有营养,这就是箧盒饥荒;木条饥荒则是在得到少量食物后,母子用木条来吃;白骨饥荒是因为饥饿的缘故,死人的骨头粗糙没有光彩而得名的,还有一种说法是,他们将人寿一百岁时的人骨挖出来熬汤喝,认为这种骨头非常有营养,所以称之为白骨饥荒。饥荒劫过后,死去的人均转生为饿鬼,余下的人们聚集后又开始奉行十善,人寿上增到八万岁。有些佛经中说,若对僧众供养药物则不会转生到瘟疫劫中;如果不杀生,就不会转生于刀兵劫中;若对僧众仅供养一口粮食,也不会转生到饥荒劫中。
那么,这三个劫难是在一个中劫结束时三个灾难同时出现,还是一个中劫结束时,只出现一个灾难呢?无著菩萨说:每一个中劫结束时,三个灾难都会出现。在《自释》中说到了两种观点,但世亲论师自己的观点并不明显。甲智论师认为,一个劫应该用一个灾难来结束,这样三个灾难轮流出现,而且甲智论师说,世亲论师应该也是如此承认的。
庚二(坏劫之旁述)分三:一、坏劫之类别;二、身体之顶;三、坏灭之次第。
辛一、坏劫之类别:
坏劫有以火毁坏,与以水风毁三种。
坏劫有以火、水、风毁坏三种。
器世界毁灭时,没有以地来毁坏的,因为众生的心相续与器世界有着密切关系,在《时轮金刚》中,成住坏空四个劫全部安立在众生的身体上,比如一个人降生,即开始了他的成住坏空,他的死亡即是其身体的毁灭。同样,在入定、睡梦时均可如此安立,《大幻化网》当中,专门讲到器世界的成住坏空如何对应到众生的风脉明点及众生的心相续当中,这都是一些具体修法,此处不必广讲。
辛二、身体之顶:
第二静虑等三者,次第乃为彼等顶,
与彼过患相同故,四禅毫不动摇故。
无常彼之无量殿,与众生同生灭故。
第二禅、三禅、四禅次第为火灾、水灾、风灾之顶,因为此三灾分别与一、二、三禅内在的过患相同,而四禅无有这些过患故无有动摇。但四禅也并非常有,因其无量殿与众生一同生灭之故。
麦彭仁波切在注释中将“彼等顶”解释为“彼等身体之顶”,也即一禅、二禅、三禅各有不同的分别念过患,比如初禅有寻伺,其如火;二禅有喜乐,此如水;三禅呼吸如风。在一禅以火毁灭时,二禅不被火所毁;二禅以水毁灭时,三禅不为水所毁;以风毁灭三禅时,四禅则不会被风毁。所以,分别将二禅、三禅、四禅称为身体之顶。四禅因为已经远离了八种过患,所以不会被四大毁灭,但是,四禅也并非常有存在,因以众生业力所感,四禅众生出现时,无量殿也会随之出现,四禅众生死殁时,其无量殿也随之毁灭。
这里主要讲到器世界的毁灭与众生的分别念有关,因此,《俱舍论》虽是小乘法,但大乘唯识“万法唯心”的道理在此处已经讲述得非常清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本颂已经讲到,一禅、二禅、三禅的毁灭分别与各自众生相续中的分别念相关联,由于这些分别念而导致了外器世间以不同的灾难毁灭。在日常的行住坐卧中,心均占主导地位,如果白天生起某一种分别念,晚上就会出现这种梦境,由于每一个众生心境的不同,也就导致了所见外境的不同。
辛三、坏灭之次第:
以火七毁水一毁,如是七水毁灭后,
亦复以火毁七次,最终以风而毁灭。
连续出现七次火灾后,出现一次水灾,之后又如前一样七火一水,如是反复七次,再出现七次连续的火灾,最后出现一次风灾,三禅以下全部毁灭。
现在的贤劫共有八十中劫,那它最后以什么方式毁灭呢?首先以火来毁灭,之后又形成一个大劫,还是以火毁灭,如是共以火毁灭七次后,即由水毁灭一次,这样七火一水重复七次后,又被火毁灭七次,最终以风来毁灭。如此一来,经过五十六次火、七次水、一次风之后,三禅在六十四大劫当中毁灭。
阿毗达磨俱舍论,第三分别世间品释终
《俱舍论讲记 上》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