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从羊毛尘开始,有些说是从象毛尘开始,这之前都是以眼睛不能见的。青稞是从中等大小来讲的,七粒青稞堆在一起就有指节大小。《藏汉大字典》中说:一弓即五尺。“阿兰若”是指寂静处,距离城区有五百弓,也即一闻距。八闻距为一由旬,有些说一闻距是现在的六公里,有的说是七公里,也有说八公里的,按《藏汉大字典》来说,应该是6.664公里。
丁二(时间之量)分二:一、宣说年;二、宣说劫。
戊一、宣说年:
一百二十刹那间,乃为彼之刹那也,
六十彼刹一顷刻,须臾日月三十倍。
不足三十在内月,十二数量为一年。
一百二十个时际刹那为一个彼之刹那,六十个彼之刹那为一顷刻或一须臾,三十须臾为一日,三十日为一月,包括不足三十日的月在内,共十二个月是一年。
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年是从秒开始的:六十秒是一分钟,六十分钟是一小时,二十四小时为一天,三十天为一月,十二个月为一年。在对法论中则以刹那、时际刹那、彼之刹那、须臾、日、月来计算,这里的一个时际刹那也可以根据现在的时间进行换算。
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正常男士一弹指间为六十五个刹那,这样的六十五个刹那即一个时际刹那,一百二十个时际刹那就是一个彼之刹那,六十个彼之刹那为一顷刻,也即一须臾。须臾、日、月均以三十倍递增,在戒律和《时轮金刚》中都有其专门的一种历算方法,在进行推算时会出现一个月不足三十天的情况,但这样的一月也包括在内,如此十二个月就是一年。
戊二(宣说劫)分二:一、真实宣说劫;二、旁述。
己一(真实宣说劫)分三:一、坏劫;二、成劫;三、住劫与大劫。
庚一、坏劫:
多劫坏劫无转狱,直至器世灭尽间。
劫有很多种,其中坏劫是指地狱众生转至他方世界的地狱中而使地狱空无,直到器世界全部毁灭之间。
一般来讲,佛教中经常说成、住、坏、空四个劫,但这里没有单独讲空劫,因为空劫是在坏劫之后、成劫之前的二十个中劫,在此期间一直如同虚空,所以不必详细讲。
首先讲坏劫。通过年年月月的流逝,世界即开始坏灭,那世界的坏灭过程是怎样的呢?
南赡部洲的人寿上升到八万岁时,住劫即已圆满,与此同时,坏劫开始。此时,凡造作恶业的众生不会转到无间地狱之中,而无间地狱众生寿终死亡,如果以其定业应继续感受地狱果报者,则转生到他方世界的地狱中,这样无间地狱首先空无。之后,其他地狱、海居旁生、饿鬼也次第如前无间地狱一样毁灭,它们中间有些转到他方世界的地狱,有些则依靠法性力转为人身,然后逐渐向上转生。人间天界中存在的旁生与饿鬼也是如此。本来南赡部洲的人想获得一禅,必须通过修行力而得,但在坏劫时,不必通过修行,依靠法性力(一种自然规律)可以获得一禅,也即首先有一人获得一禅,他出定后即将此事告诉其他人,别人听到后全部依靠法性力获得一禅。同样,东胜身洲与西牛货洲也是如此。北俱卢洲众生以其异熟障的缘故,即生中无法远离贪欲,所以不能转生色界,他们在死后首先转生到欲天,此时依靠法性力也可转生到一禅中。之后,一禅众生如前一样以法性力获得二禅,有情世界的毁灭需要十九个中劫。
这时,天空中出现第二个太阳,所有的小河、水塘全部干涸,如此,第三个太阳至第七个太阳之间依次出现,所有的江河、海洋全部干涸,四大部洲以及须弥山燃起熊熊火焰,欲界的一切器事万物全部烧毁,一禅所摄之火也将一禅天的无量殿烧毁。器世界的毁灭需要经过一中劫。《前行》中也讲到了器世界的毁灭过程,与本论说法稍有不同,但也并不矛盾,因为《俱舍论》中所描述的是某些经典中的观点,其他经典还有不同观点,均是针对不同业力众生宣说的。现代科学家在认识宇宙方面,每一位科学家也都有不同的理论和学说,我们不能说其中的某一个观点错误,同样,佛经中虽然有多种不同观点,但不能因此而取一舍一,这是不合理的。
器情世间以火毁灭的过程需要二十劫。以水毁灭时,二禅天众依靠法性力获得三禅;以风毁灭时,三禅众生以法性获得四禅,四禅众生不能被地、水、火、风的四大毁灭,而且其寿命是一大劫。
庚二、成劫:
成劫即指从初风,至有地狱众生间。
成劫是指从最初微风吹起至无间地狱出现第一个众生之间。
四禅天以下的情器世界全部毁灭之后,一切皆变成虚空,这样经过二十中劫,之后,世界又开始渐渐地形成,这时首先微风四起,离诤天以上逐渐形成,之后由下至上,风轮、水轮、金轮,直到三十三天之间渐渐形成,器世界的形成需要一中劫。然后,有情世界开始形成,首先是光明天众生的寿命、福德和业力灭尽,转生到一禅天,众生慢慢下堕,从色界到人类之间逐步形成。那时,南赡部洲的人类均是化生且以禅悦为食,身体发光并具足神变,寿命长达无量岁,然后逐渐逐渐众生寿量减为八万岁,人的福报越来越小,这时有众生造作恶业转入无间地狱,成劫结束的同时住劫开始,之间需要十九中劫。
庚三、住劫与大劫:
中劫即从无量岁,直至人寿十岁间。
最终上增为一次,彼等寿即八万间,
如是已成此世间,存住二十中劫也。
成坏空劫亦同等。八十中劫一大劫。
中劫是指人类无量岁直到十岁之间,最终时从人寿十岁上增到八万岁之间算为一中劫,中间人寿的上增下减一次算为一中劫,如是住劫共有二十中劫。成劫、坏劫与空劫的时间均与住劫相同,这样的八十中劫即是一大劫。
住劫总共需要经历二十个中劫。其中第一个中劫与最后一个中劫比较缓慢,中间的十八中劫则过得十分快速,因为第一个中劫是指人寿下降,也即初劫人类的寿量为无量岁,这样下降到八万岁,再从八万岁下降到十岁之间;最终的一个中劫是指人寿的上增过程,即从人寿十岁到八万岁之间;中间则是人寿上增到八万岁,再下减到十岁之间为一中劫,如此往返十八次,也即十八个中劫,住劫共有二十中劫。同样,世间的形成、毁坏、灭空都是二十中劫。这样的八十个中劫即称为一大劫。
一般来说,佛只是在人寿下降时出世,比如现在属于贤劫,佛在人寿八万岁、四万岁、二万岁时各出世一次,释迦牟尼佛属贤劫第四佛,在人寿一百岁时出世。
己二(旁述)分二:一、大劫之旁述;二、坏劫之旁述。
庚一(大劫之旁述)分三:一、佛陀出世情况;二、缘觉出世情况;三、转轮王出世情况。
辛一、佛陀出世情况:
三无数劫现成佛,下减百岁间出世。
佛陀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积累资粮,之后在人寿下减到一百岁时示现成佛。
既然说佛是经过三无数劫成佛的,那么这里的“劫”指的是大劫,还是中劫呢?是指三个大劫。那“无数”是否与“三”相违呢?不相违,此处的“无数”是指六十位数。在佛教中,这六十位数都有专门的名称,《自释》中对这方面也作了阐述,但其中有八位数没有正式的名称,有些说是将慈、悲、喜、舍分上品和下品,以此来称呼。现在有很多数学家也认为,释迦牟尼佛这样给数字下定义非常的清晰。不过,此处的大劫是小乘的一种说法,在全知无垢光尊者的很多书中说:无数并不是指真正的无数劫,而是指众生的界、性、蕴,以无数分别念来对应而说为是无数劫,若真正需要如此漫长的时间才能成佛的话,也许很多人都会丧失信心了。这一点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也有明确宣说。
佛陀在人寿上增以及人寿百岁之后不会出世,因为人寿上增时的人们不会厌离轮回,人寿百岁之后则五浊极为炽盛,在这两个时期,佛即使宣讲佛法,对众生也无有利益。但是,在人寿十岁时,弥勒菩萨的化身会给众生宣讲放生功德,之后,人类开始行持善法,寿量上升到八万岁。
辛二、缘觉出世情况:
缘觉增减皆出世,麟角喻百劫得果。
缘觉不论是人寿上增下降都会出世,麟角喻独觉需要经过一百大劫获得果位。
缘觉主要是为了自利,而不是利他,所以在人寿上增下减时都会出世。缘觉分为部行独觉与麟角喻独觉两种,其中麟角喻独觉不必依止善知识,与其他众生也不接触,自己在寂静处独自修持,一百大劫中积累资粮,之后获得果位。
辛三、转轮王出世情况:
诸转轮王现世间,不越人寿八万间。
金银铜铁转轮王,次统四三二一洲,
二不共存如佛陀,他迎自往布沙场,
预备兵器胜无害,能仁相正明圆胜。
转轮王在人寿八万岁之间出世,可分为金、银、铜、铁四种,他们分别统治四、三、二、一大部洲,其获胜方式分别是他迎、自往、布沙场和预备兵器,此间不会损害任一众生。如佛陀一样,同一世间不会有两个转轮王共存,但能仁佛陀的相好端正、明显、圆满,比转轮王殊胜。
转轮王因为依靠宝轮统治四洲,故而称为转轮王。转轮王分为四种,其中金转轮王统治四大部洲,也即在初十那天受长净戒,此时获得金轮,诸小国亲自前来迎接,以此大获全胜;银转轮王自己前往他们面前,此时获得胜利;铜转轮王来到他们面前摆开战场即可得胜;铁转轮王则在准备降下兵器时,获得胜利。四种转轮王根据各自福报的不同,获胜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因为他们均已断除十不善业,所以在此期间不会伤害任何一个众生。那么,在有些佛经中只讲到了金转轮王,其他转轮王都没有提,这是为什么呢?有些讲义中说,这是从主要而言的,其他转轮王虽然存在但不主要,所以不用提。
转轮王所具足的三十二相与佛陀是否相同呢?不相同。能仁佛陀的妙相庄严、明显,而且非常圆满,转轮王在这些方面远远不如佛陀。
转轮王是具足大福报者,所以不会在同一世间出现两个,这一点与佛陀相同。那为什么在一个世间不能出现两位佛陀呢?《俱舍论大疏》中说:一个娑婆世界是一位殊胜化身的所化世界,所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并且显示十二相成道的佛陀不会在一个娑婆世界中出现两位,但在此世界中,众生通过精进修行而获得佛果是完全可以的。…
《俱舍论讲记 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