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P28

  ..续本文上一页原因是生了一个不好的念头,自我惩罚,“这个坏蛋刚才已经喝完了,就不用喝了。”看得出真正的噶当派的修行人不着重行为,主要是观察自己的心。我们这里如果发什么东西,可能很多人都喊着:“我!我!我!”手也伸得长长的,实在不行就站起来,跨越很多法本,“来,给我!给我!给我!”奔公甲如果在场根本不会这样,他光是在心里面产生这样的念头也特别难为情,之后自己惩罚自己,连供斋的酸奶都没有喝。所以,我们平时经常有这样观察自心的串习、传统的话,自己的修行一定会变好。

  他将零星物件全部供养了加拉康寺,然后踏上了乞食僧人的修行旅途。

  他把所有零碎财物全部供养加拉康寺 ,然后踏上了乞食僧人的修行旅途。他一生中也是依比较清贫的生活来修持。

  有一段时间,上潘地方的强盗窃贼极为猖獗。听说人们都将值钱的物品藏匿起来,并作好了临行前的准备时。他所有的家当除了一把陈旧的水瓶,一件法衣以外,别无长物。他将法衣举在肩头,以手提着水瓶,得意地说道:“恐怕我不需要打点什么行装吧!”

  当时因为他那里的强盗非常猖狂,人们都害怕,把值钱的珍贵物品,如珊瑚、玛瑙或是牛羊等全部藏匿起来,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

  强盗比较猖狂的地方,人们也都害怕时,奔公甲除了一把水瓶和一件法衣外没有其他的物品。奔公甲这样的修行人,我们非常值得随喜,修行人如果财物特别多也有麻烦。

  华智仁波切在《前行》里面说:“一个人,他拥有多少财产,就会有与之同等的痛苦。例如,拥有一匹马的主人也会担心它被敌抢走、被贼偷走、草料不足等等而整天顾虑重重,虽然只有一匹马,却给自己增添了许许多多的苦恼。同样拥有一只羊也会有一只羊的苦楚,甚至仅仅有一条茶叶也必定会有一条茶叶的痛苦。”现在很多后代的修行人不但不能知足少欲还要希求,真的非常惭愧。

  其他人把所有的财产藏匿起来的时候,他只有一只水瓶,(水瓶是古代倒茶的管子,)还有一件旧的法衣,除了这些以外别无他物。别人忙忙碌碌地打点行装,但是他只要把法衣和水瓶拿着就可以了,他不需要像别人那样忙忙碌碌地藏东西,确实非常快乐。

  对此,博朵瓦尊者深感欣慰,发人深省地感叹道:“既然奔公甲的临行行装如此菲薄简陋,我倒有一块上好的氆氇,可以托人捎给他,以派死后裹尸之用场。

  博朵瓦格西后来听了这个消息以后也非常高兴,他说:奔公甲格西的无常修得特别好,我现在有一块好的氆氇,我准备把这块氆氇捎给他,他死的时候可以裹尸体用,我们这些人根本不用死。他用一种讽刺和讥笑的语气来说不观无常的这些人:我们这些人每天忙碌自己的资具,根本不观无常,氆氇对我们没有什么用处,只有奔公甲整天观修无常,他可能会死,他死的时候可能用得上。

  如果我们把这个东西给别人死的时候裹尸体,人家可能不高兴,所以,噶当派的格西互相间说话的语气、生活习惯跟我们完全是不相同的。我们如果给别人送礼物,“哎,我今天给你一块好的氆氇,你好好地穿着,尤其是你看节目的时候或者是每年过年的时候。”但是博朵瓦给奔公甲东西的时候说其他人不用死了,因此我只有捎给奔公甲。

  我们这些人好像都不需要到死神那里去报道,(但这只不过是白日做梦!)作为修行人都应像他一样,没有必要囤积大量的食物、茶叶以及掺和料之类的物品。”

  掺和料就比如吃糌粑的时候,跟糌粑一起吃的调料,如蔬菜、干肉等等。意思就是说我们作为修行人只要过一种简朴的生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囤积大量的食物、财产、茶叶。

  本来藏人喜欢喝大茶,但前两天给每个人分一长条茶叶,很多人都不要,我们经堂里面放了很多,可能是他们认为修行人不需要大茶,一些老年人特别喜欢喝大茶,也喜欢弄得特别浓。

  扎噶瓦也叮嘱后人:“我们在准备行装之时,也应当像奔公甲一样。”

  扎噶瓦叮嘱我们后人说:我们离开的时候打点行装,就像奔公甲那样只有一个法衣和水瓶就可以了。有些人不是这样,临走的时候东西特别多,这个也要那个也不能扔,还要让一个人看屋子,里面的珍宝也锁在箱子里面。这样不是真正的修行人,真正的修行人过清贫的生活。一般来讲噶当派的很多高僧大德出去的时候不用锁门,因为家里面没有什么可偷的东西,所以也不会出事。

  奔公甲自己也深有体会地说:“我做在家人的时候,总是随身携带着荆棘般的弓箭,腰间插着两三把锋利的刀子,可是我的敌人却多如牛毛,朋友却屈指可数。

  他在家的时候很厉害、很野蛮,因为他带着荆棘般非常锋利的弓箭。

  以前我们学院的一个修行人,现在已经变成了“大活佛”。昨天有个人给我讲:他们住在旅馆里面,那个“活佛”的一个密码箱里面有很多的人民币和一把手枪,他还说这个手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和这些钱财的。所以有些坏出家人也有这样的,拿着手枪来保护钱财有什么用,跟在家人没有什么差别了。但是外面的很多人非常愚笨,一直盲目地依止这样的人。像奔公甲以前那样,在家的时候带着武器,但是出了家以后还要带着手枪,带着荆棘般的弓箭、刀子,就没有必要。

  我们学院有很好的传统,身上不佩带刀子和其他的武器,但是外面有个别人装作修行人,身上还带着手枪,这样不好。希望大家以后不要延续这种传统,我们已经出了家,别人想杀就杀吧,但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还带着武器,说明这个人肯定不是修行人,为了保护钱财就更不用说了。

  奔公甲原来在家的时候身上带着荆棘般的弓箭,腰间也插着两三把刀。一般藏人有一把刀是比较正常的,但是身上有两三把刀,我们说这个人是很厉害的。比如说与别人打架用一把刀子打不赢的话,又抽出另一把刀子,如果这个又打不赢,第三把刀子抽出来还可以打,所以说这个人比较野蛮,比较凶。但是奔公甲的敌人仍然多如牛毛,而他的朋友却少之又少。

  我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拥有四十亩庄稼的收成,被乡邻称为“四十蝎”。白天在山口当强盗,晚上到村落里当盗贼,即便如此,却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因为他有四十亩的庄稼,可能他的行为也像蝎虫一样,所以人们也都那样称呼他。他以前的生活,身上佩有那么多刀子,白天晚上日日夜夜地做明抢暗盗的事情,但是他的生活还是很拮据,甚至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他以前是这样的。

  如今我放下武器,结果却连一个敌人也不复存在,连口水吐在石头上的事也不用做却丰衣足食,即使出现饥馑,也如同与富人的脖子连在一起一般,无需考虑吃喝。

  如今奔公甲已经出了家,虽然身上什么兵器、武器都没有,但是从此以后敌人也都销声匿迹。我想我们在座的人也是同样,如果你还在家,每一个人还是会有一些仇人,可能还想报仇,出门的时候也是提心吊胆的非常害怕。我们出家修行以后,所有的失败和亏损就由自己取受,所有的胜利和利益奉献给他人,这样一来我们没有什么可保护的,所以出去的时候会很放松、很自由、很快乐,别人要抢就抢、别人要偷就偷吧,也无所谓,作为修行人这样的心态是非常快乐的。

  所以,奔公甲也是如此,他现在一个敌人也没有,口水吐在石头上的事情也不用做。这个比喻可能很多人不懂,这是藏地的传统术语,也是噶当派的一种传统说法,因为口水吐在石头上并不用怎样勤作,但是连这一点也不用做。所以说这是一般民间的传统说法,譬如某某家里的媳妇非常快乐,她家里的人对她非常好,她整天什么也不用做,连口水吐在石头上那样的事情也不用做,意思就是她很自由,整天就像庄严的佛像一样坐在那里。奔公甲的意思就是说现在非常快乐。

  我们在座的人也是这样,除了提一点水之外什么事情都不用做,如果是在家里的话,要养孩子或者照顾父母,还有护亲伏怨等等的事情非常多。但是现在你出了家以后,整天闻思修行,除照顾自己的吃喝以外什么都不用管,因此,我们在座的人在生活上就是口水吐在石头上的事情也不用做。

  所以他说:即便遇到饥荒,我就像是跟富人的脖子连在一起一样。为什么这样讲呢?比如说两头牦牛用绳子把脖子连在一起,一头如果堕入深渊,另一头也不得不堕入。同样的道理,我如果是很好的出家人,富人一定会供养我、照顾我,既然他们不会饿死我们也不会饿死,虽然我们从表面上看来很穷,但是我们有大老板的帮助,就像释迦牟尼佛在佛经里面说的:“纵诸在家者,指甲上耕田,吾之出家众,生活无贫穷。”

  因此,我们这里成千上万的人,如果没有佛陀的加持,大家不要说还顾及别人的事情,连自己的生活也会每天忙忙碌碌。但是在三宝的加持下,已经很好了,只不过是个别人稍微穷一点,但是也基本上过得去。如果我们不是出家人、不是修行人,像外面的多少人每天都在工作,如果有一个月不上班,那所有的收入全部断尽。但是我们在座的这么多修行人也是跟富人的脖子连在一起,生活上不会有很大困难。奔公甲的教言,大家应该亲身感受、体会。

  以前我为了糊口四处寻觅食物,却不见踪迹。而今食物却主动送上嘴来,有吃不完的佳肴、喝不尽的甘饮。我不止一次地提醒自己,这一切,都是仰仗佛法的力量啊!

  如同奔公甲一样,我们这里很多人以前在家的时候特别苦,我个人来讲也是这样,很痛苦,如今我们很多修行人有这么自在的生活都是仰仗佛法的力量,否则我们什么劳动都不做,坐在这里谁会照顾你呢。

  克什米尔班智达释迦西日大驾光临之时,藏地的法师们为了印证自己的见解,给马装上蹄铁,翻山越岭、不辞辛劳、摩肩接踵地前往阿里。

  现在印度附近的克什米尔地方有个非常了不起的班智达叫释迦西日,他是萨迦班智达的上师,他当时来到藏地阿里地方的时候,藏地的很多高僧大德都围绕着想印证自己的见解,因为路程比较远,在马的蹄上要加一块蹄铁,蒙古人应该比较清楚。

  看到那些博学多闻的…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