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P47

  ..续本文上一页、轮回的痛苦,让众生的相续中稍微播下一个种子或者是萌生一些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善根,这就是真正的弘法利生,表面上不一定看得出来,但实际上这很重要,别人也容易接受,真正的佛法也是这样。但是我现在所担心的是我们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最好不要回到城市中去,否则或者灌顶或者化缘,除此以外几乎没有,以后藏传佛教在什么地方开始弘扬开来呢?还是很困难吧!藏传佛教真正的精华并不是灌顶和化缘,我是这样认为的。

  纵言讲闻乃为持胜法,必依净戒无违出离心,应为公正求义聪睿者,智士方宣胜藏乃密意。

  既然未调伏自相续就不能摄受弟子,为什么佛经中说讲闻二者是最殊胜的弘扬佛法、受持正法呢?

  其中密意是指此人要在具备清净无垢的戒律和真实无伪的出离心之基础上才有资格堪为讲法者。

  那么为什么佛经中说讲经说法是弘法利生的基础呢?

  讲法者应该具备清净的戒律和无伪的菩提心,听法者也同时应是具有公正性、希求心的聪睿者,对具有这些条件的此等人,具有清净戒和出离心的智者方可以为他宣讲佛法。在讲经说法的过程中,尤其是讲一些甚深的密宗法门,中观、大手印的法门,或是灌顶的时候,你就必须要观察弟子的根器,如果他们不堪法器是很容易舍弃密法的,这就是所谓的讲经说法的密意。

  虽聚追逐今生名利眷,无信无欲纵演殊妙法,亦不实修徒生贪嗔因,此类讲闻实乃轮回绳。”

  对于只追求今生的名闻利养,对法没有信心和欲求心的眷属,虽然给他们宣讲了佛法,但实际上他们不但不实修,反而成了贪嗔之因,也可能会造成泄露甚深教法的过失。所以,诸如此类讲闻全部成为轮回的绳索。还有一些所谓的上师,欲令自己声名远播,就摄受很多眷属,经常为这些眷属灌顶、传法,其实这些眷属对于佛法和上师均无信心。

  就曾有一位上师遇到了一个腰缠万贯的大老板,便想方设法、处心积虑地想为他灌一个顶,他还给知近的人打电话说:“你们给我好好地念经,我很快就可以摄受一个大老板了!”让人啼笑皆非。

  这确实是末法时代的象征,有些弟子既没有信心,也没有欲求心,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灌顶,什么是佛法,可能只知道什么是黄财神,知道黄财神对做生意很有利益,为这样的人即便传无上甚深的大圆满法,他也不会实修,而成了贪、嗔、痴的因,这种讲闻实在是了无实义。

  我自己都不能观察自相续,却在这里说很多人的过失,实际上并不合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沉陷在迷茫之中,但是这些甚深的教言,圣者们曾经讲得很清楚,即便有过失也是大圣者们的过失,因此,我在这里大胆地说,如果没有揭露这些不应理的行径,很多人都不会知道。我们今后如果有讲经说法的机会,首先要观察自相续,是不是为了寻求一些财产和名声,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应该取消这次机会。如果你心里想:我相续中得到的佛法之传承是非常殊胜的,虽然我不具足传法的资格,但很多众生愚笨至极,他们连最基本的佛法道理都不懂,我的发心是令别人的相续中得到一定的利益,自己并没有夹杂自私自利之心。如果是这样清净的发心,无论别人怎样说三道四、妄加评论,你还是应该为别人宣讲一点佛法的道理。

  同理,在上师面前听闻佛法的时候,是不是为获得解脱而听?有些人听闻佛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在世间上“政治和尚”、“经济和尚”等五花八门的名词也层出不穷,学法的人之中也存在听法不为获得解脱,而是在成为某位上师的弟子之后便可以利用上师的名义欺骗很多众生为目的,如果以这样的发心来听闻佛法,也同样成为轮回的绳索,因此,对于讲闻两种人,平时一定要观察自心。所以噶当派真正修行人的教言,是弥足珍贵的。

  藏巴加惹也深有体会地说道:“如果想幸福快乐,就应选择独处。食物丰盛的时候,就可以尽情饕餮,无需与人分享;

  藏巴加惹尊者对幸福快乐的定义是别具一格的,他认为:如果你真正想要获得今生、来世的幸福安乐,就要选择独处。倘若你有充足的食物,完全可以自己享用就是了,无需宴请别人,生活还是非常简单快乐的。在家人却不是这样,当你资财满盈的时候却没有帮助别人,最后所有人都会对你不加理睬,有诸多担忧,出家人却惬意得多,自己好好吃着,不用分……

  我讲课的时候,你们不要笑,现在有些人太开心了,但我想今年我们不开心,大家也不要过年,不要放音乐,像今年这样的痛苦和损失在我们一生中恐怕再难以遇到了。对我来说,我所有的家人在一天当中全部去世,我也不会这样伤心。但如果一直沉溺在悲痛欲绝的心情中不能自拔,不能振作地颓废下去,那也不是智者的行为。可是有一些个别的金刚道友下课后仍然像表演相声一样地大声说笑,可能这些人真的是没有心脏了。

  从前我一直认为上师离开后我肯定会伤心得痛不欲生,在这个世界可能无法正常地生活下去,但是当事情真的发生了,我似乎也不是那么痛苦,一直没有掉眼泪,我想我是不是着魔了,直到前天我看了上师的一个大圆满道歌中的一段教言:“当我深陷在恐怖的轮回深渊里的时候,上师您老人家举起慈悲的手将我安置在持明的行列中,这份恩德,我无以回报!”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伤心到了极点,关上门,自己在屋子里面哭了很久,我想我可能没有着魔,心里会有痛苦,也有眼泪。虽然大家心里都很空白,可能今后的全部生活都不会有乐趣了,即便有这种感觉,但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也经常放声大哭,可能有些心脏病人是无法承受这种情绪的,因此我也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你们也不要过于忘却伤痛而欢喜得不能自已了!

  下面我们接着讲课。

  如果(食物)匮乏,也怡然自得,不必担忧有谁需要养活,当然快乐无比。即使挨冻受饿,也由独自承担,所以十分幸福。”这种说法实在是确凿不虚啊!

  以上讲的是衣食无忧的情况,那如果是缺衣乏食的情况呢?其实仍然是无所挂忧,快乐无比,不要赡养别人,而世间人并非如此,你的孩子、父母等都是你生活上的负担,如若坐视不管,于人于己都不合乎情理,所以,世间上无论是富裕的人还是贫穷的人各有各的痛苦,富裕的人对一切都是高标准,痛苦也许更胜一筹。

  我们出家修行人,自己拥有什么,独自享用就是了,不需要考虑别人,即便贫穷,也没有诸多负担。曾有道友说:“我生活费用完的时候,因为朋友比较多的缘故,所以我轮番着去别人那里吃几顿,可能五六天后又开始发生活费了。”一个人的生活还是很简单。曾经我也举过这样的例子:有人说:“我们家里的孩子都在读书,有许多的烦恼,而你们喇荣里的每一位出家人都是自由自在的,只管自己的碗就可以了,我看到你们的生活是非常羡慕的。”真正仔细观察起来就是这样,只有心存邪见的人才不一定接受。

  有的人将所有的幸福安立于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实在是愚鲁至极。我们可以推想,)孑然一身的僧人,却债台高筑,可谓绝无仅有;而作为众人投靠的首领,却没有负债累累的,也只能间或觅之。

  一个负债累累的出家人几乎是没有的,除非有一些不如理如法修行的出家人忙于经营生意,这样的人也可能有一些负债的现象,但绝大多数的出家人,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自己如理如法地安住,会有人对你供养的,在家人对此也只能是望尘莫及。世间上所谓拥有一千万、两千万的大老板,实际上他又会对外投资,或者去银行里面贷款,总之他仍然是债台高筑的人,详细观察他们,这些在家人也是非常可怜。出家僧众中如此这般的人是非常少的,互相告上法庭等各种的事情更是极为少有,这也是佛陀的加持。

  喀 巴格西也感慨地谈及这一点:“敬信眷属之外无寺院,无有苦于恶人首领者。切莫耽执贤善长官位,恒时处于低劣卑位也!”

  喀 巴格西也对此问题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除了具有清净信心和清净恭敬心的“眷属”以外,没有寺院也未尝不可,他认为清净的信心和菩提心就是他的眷属,除此之外,没有必要一定拥有寺院。有些人担心今后学院不存在的时候去哪里,其实无有寺院也无关紧要,只要你自己具有清净的信心和清净的恭敬心,这就是你的寺院。

  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差事苦于作恶之人的首领了。

  但也千万不要与现在的世间人一样耽执一些贤善长官的地位,恒时处于穿简朴衣服的低劣之位,就是高僧大德的行为,许多菩萨正是显示为低劣的乞丐、清扫者的身份来度化众生的。

  “顽冥粗暴易怒自利者,增长有漏眷仆无则妙。吾之眷属乃智慧精进,成办一切所需无疲厌。”

  希求一些非常顽固、粗暴、嗔怒、自利的有漏眷仆,没有任何必要,这些眷属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不高兴,整日里追求自私自利之事,这些眷属有不如没有好。

  我的眷属就是智慧和精进,有了智慧便不需要其他的人,有了精进则可成办事务,除智慧和精进外不需要眷属,除信心和恭敬外不需要寺院。如此才能成办一切。

  因此,尤其我们作为一个平凡的修行人,不随便摄受眷仆还是很必要的,否则最初自己想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却摄受了许多没有智慧、没有信心、没有精进心的愚笨之徒,他们经常会做不如法的事情,我们也认为自己在这些愚笨者之中是首屈一指的,却不知道凡夫人中是没有什么值得吹嘘的,自己最清楚自己的相续,一经观察,自相续中的烦恼泛滥成河,还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吗?

  就曾有人将他的管家、账房先生、厨师……分配得一清二楚。但如果你是真正具有智慧和菩提心的人,那么有成千上万的眷属来侍奉你也不足为过,暂且不谈密宗中等净无二的境界,相续中显宗起码的出离心和菩提心都不具足,自己装着大人物,身体本来也蛮好的,却左边一个人扶着,右边一个人搀着,前面一个人带路,有那么多人侍奉和恭敬,那么你真的是债台高筑了,何时能还得上债?

  如果是病人,即便有很多人帮助,在佛教的戒律中也是开许的。不是病人,也不是什么大人物,周围却有许多人侍奉,是不合情理的。有人认为有很多人在自己的身边恭敬自己会对弘法利生起到很大的作用,其实不然。如果你的心相续中没有骄慢心而真正有一颗菩提心或许会有少数人诽谤你,但大多数的人会自然而然对你恭敬,否则自相续中无有丝毫的功德却高高在上的自以为了不起,又摄受很多愚笨的眷属,就如同《札嘎山法》里面说的,弟子说上师老人家是佛陀菩萨,他自己也自以为是,认为任何事都可以做,所以就无恶不作,如此自欺欺人无有意义。今后我们这里的有些道友会成为声名远播的高僧大德,也会有很多人侍奉的,取舍之处大家应该清楚。

  从前阿底峡尊者来到藏地的时候,他也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来度化众生,本是印度观世音菩萨化身的大德,做任何一种善事都是自己去做的。

  现在在座的道友中,很容易找到眷属,不要说你们,我都可以找得到很多眷属,如果我说:“你跪在地上,我骑着你,你有功德。”一定就会有一些随声附和的人赞同并照做,但是这些行为只不过是长养傲慢心之温床。自己无论安住还是离开,除了病人以外,没有必要摄受很多人为自己做事,自己做一个普通人,相续中具有智慧、精进和悲心,就是所有眷属已经具足的标志。倘若这些都不具备:十点钟的时候,还在像猪八戒一样睡懒觉,智慧方面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悲心方面一个众生要被砍杀脖子,你也是无所谓,外表上即便与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无二无别也无有意义。

  也许我的话会起到一些作用,也许不会,我们有机缘在一起的时候,我苦口婆心说给大家听,以后这种讲闻的机会肯定会很难得的,所以,希望大家要将我的好言相劝领纳于心,有时候一句教言还是会对众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巴 瓦格西也说:“具有财富名望之时,唯命是从随声附和;无力损害利益之时,以恩护养也相轻凌。

  一个人具有财富和名望的时候,他下任何命令,大家都随声附和,而当你对他无有利益之时,你当初如何护养的人还是会轻凌你的。

  人就是这样难以取悦,眷属也不例外,比如我现在有名声,有财富,而且我的话也有一定的威力,想要开除谁还是帮助谁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时我说什么,所有的人都会随声附和地说:“对,对,对,堪布您老人家说得对。”但是当我年迈体衰,也失去了对别人帮助和损害的能力,住在洛若乡贫困潦倒之时,谁都不会理睬的,同时还会有人前来轻辱,这就是一种传统,一种规律。这是巴 瓦给我们的教言。

  恶时眷属极难有利,独自烹调世人皆知,不离亲眷乃自妙手,无需欺诳诈现威仪。

  在末法时代利益这些眷属是非常困难的,最好不要依止这些人。排除一些病人,大家都应该自己烹调食物,自己提水,否则自己认为了不起,指使别人为自己做事就不大好。应该学习噶当派修行人的传统,不要让自己的相续慢慢老化……

  永远也不会离开的最好的眷属就是自己的双手,我们都拥有最好的眷属。如果某个人做我的眷属,为使他不对我产生邪见,可能我会不敢睡懒觉而马上起来念诵等做这些诈现威仪的事宜,但是在自己的双手面前不用如此敷衍。

  独自享乐悠闲舒畅,苦行饮食无穷无尽。独自生计何处皆觅,独自衣衫怎样皆暖,绝地妙火炽热十分。独自安住何等亦胜,无我茅棚逸然温馨。”

  苦行的饮食是无穷无尽的,独自享受也是很舒畅的。一个人的衣服怎样都会穿得温暖,一个人的生计怎样也可以得到。修绝地火会很温暖,就不必点火取暖了。一个人安住多么殊胜快乐,对破烂的房子驻留和舍弃都可以随心所欲,若是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离开之时就必然执著,所以说无我执的茅棚是最温馨、最温暖的了。这是巴 瓦尊者给我们的教言。

  第三抛弃眷仆品释终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