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切在颂词上讲得很清楚,只不过我给大家解释一下而已。
衡量自己是不是无愧者,既可以同时具备这三种特征,也可以只有其中一种。若是前者,就是这个人既不报恩,对坏人也不追踪,还浑浑噩噩过生活;若是后者,那么三个“裸体”——不报恩的裸体无愧者,不追究坏人的裸体无愧者、心头茫然的裸体无愧者,就出来了!
虽受恶语不顾忌,有利之语不愿闻,
善妙德行无希求,此等亦是无愧者。
有些人虽然受到恶语中伤、诽谤讥毁,但却毫不顾忌,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这种人并不是安忍心修得好,对诽谤和赞叹没有差别,而是人格太差,别人说什么都无所谓,没有一点志气和德行。这种对恶语毫不在乎的人,也是无愧者。
还有些人不愿听从对自己有利的语言。上师道友跟他讲一些温和语,他无动于衷;以严厉的方式来责骂他,他也无所谓。不管讲什么样的语言,他都没有感觉,好像一块石头一样。即使偶尔听进去一两句,第二天马上就忘了。对这种人真的没办法,什么样的世间和出世间的教言传授给他,也是没有用。
或者,有些人对善妙的德行不希求。听到行持善法、慈悲菩提心、高尚人格、闻思修行等话题,就像饿狗面前放草一样,丝毫兴趣也没有,要么打瞌睡,要么乱起妄念,要么闷闷不乐。可是对不好的行为,如看电视、放逸散乱、做坏事,他就兴高采烈、兴致勃勃,又聪明、又会懂、又会说,非常有才干。
菩提学会的有些道友,刚开始我不太了解,现在基本上知道他们了。其实做任何一件事情,最初谁都不了解谁,我们这里的发心人员也是如此,开始时谁是真的发心、谁是假的发心,我根本分不清楚,只有把事情交给他,在做事的过程中才看得出来。同样,前段时间报名时,好多人争先恐后,我当时就说:“他们想报名就让他们报,过段时间会暴露的。假装想学的人,打几堂课瞌睡就退了,慢慢便没有兴趣了,这些人也不是我所化的对象。只有真正具信心的人,才会对佛法的兴趣越来越浓。”
当然,一个人的品行,也跟他的前世有关。有些人对善法一点都不堪能,而在恶法方面,又聪明,又稳重,反方面的功德全部具足。他到非法的场合里去看电视,好几个小时肯定没问题,但让他听课的话,一个小时都呆不住,这种人也叫无愧者。当然,这并不是在说别人的过失,你们应该好好地观察,看自己是不是无愧者?如果是的话,那连“衣服”都没有,在别人面前真有点不好意思了!
泄露极为隐秘语,令诸信赖者灰心,
虽成应供亦不思,此等亦是无愧者。
一般来讲,密宗中的有些教言需要保密,泄露秘密就犯了密乘戒。但此处并不是从密乘戒方面讲的,而是指世间的秘密对任何人都不能讲。如果告诉了一个人,俗话说:“秘密若从口里出来,就已出了大门了,以后会遍于世界的。”所以,保密的语言跟谁都不能讲,假如随便泄露秘密,这个人也是无愧者。
麦彭仁波切、萨迦班智达以及法王如意宝,对保密都相当重视。以前我们去美国时,有一次上师对我说:“你其他的方面算是可以,但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泄露秘密,所以我这次带你来。”事后我翻来覆去地寻思,但也想不明白:“我应该还有其他的功德,比如说我比较聪明,但法王为什么不认可?我们去印度时也没什么要保密的,拜见达赖喇嘛的事情,国际上已经公开了,各大新闻媒体都报道了,回来后我们也把所有的资料全部交给了有关部门,还有什么可保密的?我什么时候好好地保密了?”反正我怎么也想不起来,可能以前有过吧,或者以后有需要保密的,但后来好像也没遇到什么。总之,泄露秘密的人是无愧者。
令信赖自己的人心灰意冷,这也是无愧者。信任一个人不是很容易的,如果别人信任你、依靠你,你却让他彻底失望、彻底伤心,这也不是好人的做法。《广传》中佛陀因地时经常讲:“凡是依靠我的人,我以生命担保不舍弃他。”所以不管是什么人,贫困者还是富裕者,只要一心一意地依靠你,你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他,而不能出卖他、陷害他。否则,这就是没有良心的人。
不仅仅是人,包括依靠自己的旁生,比如有些道友喂的鸽子、鸡鸭(放生的动物),永远都不能欺惑它们,每天应该给吃的东西。它们是很可怜的,觉得你是依靠处,如果你没有用悲心来对待,过失是非常大的。因此,凡是依赖你的任何一个众生,都不能让它灰心。
同时,别人对你恭敬,你成了应供的时候,也应该懂得取舍的道理,不要什么都无所谓。作为一个人,应当有自尊心、自重心,努力让自己变成真正的修行人,若对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一律不在乎,那也是无愧者。
虽闻善理及善语,于此不起欢喜心,
亦不依止善知识,此等亦是无愧者。
虽然已听闻释迦牟尼佛为主的三世诸佛的教言、高僧大德的善妙之语、上师的谆谆教诲,但却不生欢喜心;对世间的传统文化,如孔孟之道等行善积德的道理,也一点兴趣都没有。从来不愿依止有学问的善知识、具法相的上师或前辈长老,平时接触的都是不三不四的人,此等也是无愧者。
一个人若整天依止好的上师、好的道友,看一些善妙的论典,他的德行应该不错。你们方便的时候,可以到有些道友家里看看他身边都放了什么东西。我有时候到在家人的家里,看到处都是世界各地歌星的碟片、杂志,就知道他可能喜欢音乐,成天生活在音乐的世界中;有些人家里尽摆些高僧大德的讲课,就知道他应该喜欢行持善法。通过他经常看的、经常听的、经常做的,便可发现他到底是有愧者还是无愧者,如果对善法一点欢喜心都没有,对不善法却非常有好感,那他绝对是无愧者!
亲近劣种恶行友,愚人群中欢欣游,
背弃世法二规行,此等亦是无愧者。
有些人不愿亲近行持善法的善知识,却喜欢跟屠夫、妓女、渔夫等种姓下劣者打交道,或者与偷东西、邪淫、黑社会的人交朋友。他在愚人的群体中极为开心,常去卡拉OK厅、歌厅、舞厅中乱唱乱跳,整天泡在那里过生活。
现在的社会中,智者几乎没有一席之地,而愚人集聚的场所特别多。那些地方,不要说我们佛教徒,就算从世间的角度来讲,也是没水平、没德行的人才去的。尤其是出家人,如果喜欢去那里,不如干脆脱掉法衣,把头发留起来。麦彭仁波切说过:“假如你觉得自己缘分不够,实在是无法守持戒律,那还俗当个在家人比较好,这样对佛教也少一份危害。”出家人理应如此,而作为在家居士,也当以善心、菩提心来充实生活,千万不能跟这些愚人同流合污,每天游逛闲聊、喝酒抽烟,做各种疯狂下劣的行为。
可是现在的世间完全颠倒了,很多人认为趋入这样的群体中,生活才有味道。大城市里诱惑人心的环境非常多,有些人早已经习惯了,若没有去这样的场合,就觉得生活平平淡淡,没有趣味。甚至有些佛教徒也是这样,星期天学一学《入行论》,平时就到这种地方打发时光。太可怜了!学习这部论典,没有用到心上,那真是白学了。要知道,学佛不能离开世间和出世间的基本轨道,否则,修行的火车不会到达目的地,而且一定会出事的。
每个人都不愿当裸体无愧者,但自己没有学佛时,也许在世人面前裸体表演过很多次,现在想起来仍觉得汗颜。为了断掉相续中的这种习气,永远不发生这种事情,我们内心要多祈祷上师三宝,这样即使自己的修行没有成就,也不会堕落到跟牦牛、饿狗没什么差别的境地中。
佛教是非常文明的教育,虽然我们不一定有机会安住在寂静处闭关,一个引导一个引导地修,也不一定能完全通达因明中的道理,但最基本的做人应该明白。如果去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那是非常遗憾的,学了法也绝对没有用上。当然,出家人一般不会这样,若有的话,则是末法时代败坏佛教的象征,也是毁灭佛法的败类,这种人根本不属于释迦佛的追随者。
在这些问题上,大家应该观察自己,以前假如做错了,还是应该默默地忏悔,听了这个教言之后,发誓不再重蹈覆辙。我听说有些居士,今天到按摩房,明天去洗桑拿(这些我也不是特别懂,反正就是有很多散乱的地方),如果是治病,那倒可以,但除此以外,到这些愚者的群体中去浪费光阴,这是非常愚痴的行为,根本不能入于大乘佛教当中,甚至连小乘的佛教徒也非常厌恶。
大家皈依佛门之后,身份是完全不同的,纵然自己不能即生成就,对佛教、对众生做出非常大的贡献,但自己住在家里,好好地看书、思维法义,这一点应该是可以的。不要与疯狂人一起唱歌跳舞了,再这样下去,今生来世都毁坏了。因此,大家值得注意,别再表演裸体节目了!
第七节课
白昼饮酒赌博等,沉迷损害名誉法,
夜间唯作不净行,此等亦是无愧者。
世间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取舍,白天做没有意义的事,如喝酒、赌博、看戏 ,晚上唯作不净行,这种人也是无愧者。
喝酒的过失,佛陀在佛经中讲得非常多 ,如《毗奈耶经》中云:“草尖露珠许酒亦切莫饮,倘若饮用,则彼非我声闻,我非彼本师也。”有人以会供为借口而饮酒,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有时候为了表示一下,只开许用一滴酒的百分之一。从世间的角度来讲,喝酒也有损于健康,一个人本来很有智慧,但喝完酒以后,一切行为都变了。
以前有一个修行人,原来非常精进。一天来了一位妇女,牵着一只山羊,并拿了一瓶酒,对修行者说:“你或者与我作不净行,或者杀了这只羊,或者喝酒,三者必选其一。”他想:“杀生和邪淫的过失太大,饮酒可能没有大问题。”于是他喝下了那瓶酒,谁料饮酒后神志不清,他不仅杀了羊,且与女人做下了不净行,最终,这三样罪业都造下了。
饮酒还能令人威力丧尽。佛陀时代,有位弟子非常了不起,可以用神通降伏恶龙,人们对他十分称赞。有一次他口渴了,误把白酒当水喝下,之后烂醉如泥,倒在路边,很多癞蛤蟆爬在他身上。佛陀和阿难正好路过,佛陀指着他对阿难说:“这就是酒的过患,现…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