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切在頌詞上講得很清楚,只不過我給大家解釋一下而已。
衡量自己是不是無愧者,既可以同時具備這叁種特征,也可以只有其中一種。若是前者,就是這個人既不報恩,對壞人也不追蹤,還渾渾噩噩過生活;若是後者,那麼叁個“裸體”——不報恩的裸體無愧者,不追究壞人的裸體無愧者、心頭茫然的裸體無愧者,就出來了!
雖受惡語不顧忌,有利之語不願聞,
善妙德行無希求,此等亦是無愧者。
有些人雖然受到惡語中傷、誹謗譏毀,但卻毫不顧忌,認爲這是理所當然的。這種人並不是安忍心修得好,對誹謗和贊歎沒有差別,而是人格太差,別人說什麼都無所謂,沒有一點志氣和德行。這種對惡語毫不在乎的人,也是無愧者。
還有些人不願聽從對自己有利的語言。上師道友跟他講一些溫和語,他無動于衷;以嚴厲的方式來責罵他,他也無所謂。不管講什麼樣的語言,他都沒有感覺,好像一塊石頭一樣。即使偶爾聽進去一兩句,第二天馬上就忘了。對這種人真的沒辦法,什麼樣的世間和出世間的教言傳授給他,也是沒有用。
或者,有些人對善妙的德行不希求。聽到行持善法、慈悲菩提心、高尚人格、聞思修行等話題,就像餓狗面前放草一樣,絲毫興趣也沒有,要麼打瞌睡,要麼亂起妄念,要麼悶悶不樂。可是對不好的行爲,如看電視、放逸散亂、做壞事,他就興高采烈、興致勃勃,又聰明、又會懂、又會說,非常有才幹。
菩提學會的有些道友,剛開始我不太了解,現在基本上知道他們了。其實做任何一件事情,最初誰都不了解誰,我們這裏的發心人員也是如此,開始時誰是真的發心、誰是假的發心,我根本分不清楚,只有把事情交給他,在做事的過程中才看得出來。同樣,前段時間報名時,好多人爭先恐後,我當時就說:“他們想報名就讓他們報,過段時間會暴露的。假裝想學的人,打幾堂課瞌睡就退了,慢慢便沒有興趣了,這些人也不是我所化的對象。只有真正具信心的人,才會對佛法的興趣越來越濃。”
當然,一個人的品行,也跟他的前世有關。有些人對善法一點都不堪能,而在惡法方面,又聰明,又穩重,反方面的功德全部具足。他到非法的場合裏去看電視,好幾個小時肯定沒問題,但讓他聽課的話,一個小時都呆不住,這種人也叫無愧者。當然,這並不是在說別人的過失,你們應該好好地觀察,看自己是不是無愧者?如果是的話,那連“衣服”都沒有,在別人面前真有點不好意思了!
泄露極爲隱秘語,令諸信賴者灰心,
雖成應供亦不思,此等亦是無愧者。
一般來講,密宗中的有些教言需要保密,泄露秘密就犯了密乘戒。但此處並不是從密乘戒方面講的,而是指世間的秘密對任何人都不能講。如果告訴了一個人,俗話說:“秘密若從口裏出來,就已出了大門了,以後會遍于世界的。”所以,保密的語言跟誰都不能講,假如隨便泄露秘密,這個人也是無愧者。
麥彭仁波切、薩迦班智達以及法王如意寶,對保密都相當重視。以前我們去美國時,有一次上師對我說:“你其他的方面算是可以,但最大的優點就是不泄露秘密,所以我這次帶你來。”事後我翻來覆去地尋思,但也想不明白:“我應該還有其他的功德,比如說我比較聰明,但法王爲什麼不認可?我們去印度時也沒什麼要保密的,拜見達賴喇嘛的事情,國際上已經公開了,各大新聞媒體都報道了,回來後我們也把所有的資料全部交給了有關部門,還有什麼可保密的?我什麼時候好好地保密了?”反正我怎麼也想不起來,可能以前有過吧,或者以後有需要保密的,但後來好像也沒遇到什麼。總之,泄露秘密的人是無愧者。
令信賴自己的人心灰意冷,這也是無愧者。信任一個人不是很容易的,如果別人信任你、依靠你,你卻讓他徹底失望、徹底傷心,這也不是好人的做法。《廣傳》中佛陀因地時經常講:“凡是依靠我的人,我以生命擔保不舍棄他。”所以不管是什麼人,貧困者還是富裕者,只要一心一意地依靠你,你就要想盡一切辦法來幫助他,而不能出賣他、陷害他。否則,這就是沒有良心的人。
不僅僅是人,包括依靠自己的旁生,比如有些道友喂的鴿子、雞鴨(放生的動物),永遠都不能欺惑它們,每天應該給吃的東西。它們是很可憐的,覺得你是依靠處,如果你沒有用悲心來對待,過失是非常大的。因此,凡是依賴你的任何一個衆生,都不能讓它灰心。
同時,別人對你恭敬,你成了應供的時候,也應該懂得取舍的道理,不要什麼都無所謂。作爲一個人,應當有自尊心、自重心,努力讓自己變成真正的修行人,若對別人的認可和尊重一律不在乎,那也是無愧者。
雖聞善理及善語,于此不起歡喜心,
亦不依止善知識,此等亦是無愧者。
雖然已聽聞釋迦牟尼佛爲主的叁世諸佛的教言、高僧大德的善妙之語、上師的諄諄教誨,但卻不生歡喜心;對世間的傳統文化,如孔孟之道等行善積德的道理,也一點興趣都沒有。從來不願依止有學問的善知識、具法相的上師或前輩長老,平時接觸的都是不叁不四的人,此等也是無愧者。
一個人若整天依止好的上師、好的道友,看一些善妙的論典,他的德行應該不錯。你們方便的時候,可以到有些道友家裏看看他身邊都放了什麼東西。我有時候到在家人的家裏,看到處都是世界各地歌星的碟片、雜志,就知道他可能喜歡音樂,成天生活在音樂的世界中;有些人家裏盡擺些高僧大德的講課,就知道他應該喜歡行持善法。通過他經常看的、經常聽的、經常做的,便可發現他到底是有愧者還是無愧者,如果對善法一點歡喜心都沒有,對不善法卻非常有好感,那他絕對是無愧者!
親近劣種惡行友,愚人群中歡欣遊,
背棄世法二規行,此等亦是無愧者。
有些人不願親近行持善法的善知識,卻喜歡跟屠夫、妓女、漁夫等種姓下劣者打交道,或者與偷東西、邪淫、黑社會的人交朋友。他在愚人的群體中極爲開心,常去卡拉OK廳、歌廳、舞廳中亂唱亂跳,整天泡在那裏過生活。
現在的社會中,智者幾乎沒有一席之地,而愚人集聚的場所特別多。那些地方,不要說我們佛教徒,就算從世間的角度來講,也是沒水平、沒德行的人才去的。尤其是出家人,如果喜歡去那裏,不如幹脆脫掉法衣,把頭發留起來。麥彭仁波切說過:“假如你覺得自己緣分不夠,實在是無法守持戒律,那還俗當個在家人比較好,這樣對佛教也少一份危害。”出家人理應如此,而作爲在家居士,也當以善心、菩提心來充實生活,千萬不能跟這些愚人同流合汙,每天遊逛閑聊、喝酒抽煙,做各種瘋狂下劣的行爲。
可是現在的世間完全顛倒了,很多人認爲趨入這樣的群體中,生活才有味道。大城市裏誘惑人心的環境非常多,有些人早已經習慣了,若沒有去這樣的場合,就覺得生活平平淡淡,沒有趣味。甚至有些佛教徒也是這樣,星期天學一學《入行論》,平時就到這種地方打發時光。太可憐了!學習這部論典,沒有用到心上,那真是白學了。要知道,學佛不能離開世間和出世間的基本軌道,否則,修行的火車不會到達目的地,而且一定會出事的。
每個人都不願當裸體無愧者,但自己沒有學佛時,也許在世人面前裸體表演過很多次,現在想起來仍覺得汗顔。爲了斷掉相續中的這種習氣,永遠不發生這種事情,我們內心要多祈禱上師叁寶,這樣即使自己的修行沒有成就,也不會墮落到跟牦牛、餓狗沒什麼差別的境地中。
佛教是非常文明的教育,雖然我們不一定有機會安住在寂靜處閉關,一個引導一個引導地修,也不一定能完全通達因明中的道理,但最基本的做人應該明白。如果去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那是非常遺憾的,學了法也絕對沒有用上。當然,出家人一般不會這樣,若有的話,則是末法時代敗壞佛教的象征,也是毀滅佛法的敗類,這種人根本不屬于釋迦佛的追隨者。
在這些問題上,大家應該觀察自己,以前假如做錯了,還是應該默默地忏悔,聽了這個教言之後,發誓不再重蹈覆轍。我聽說有些居士,今天到按摩房,明天去洗桑拿(這些我也不是特別懂,反正就是有很多散亂的地方),如果是治病,那倒可以,但除此以外,到這些愚者的群體中去浪費光陰,這是非常愚癡的行爲,根本不能入于大乘佛教當中,甚至連小乘的佛教徒也非常厭惡。
大家皈依佛門之後,身份是完全不同的,縱然自己不能即生成就,對佛教、對衆生做出非常大的貢獻,但自己住在家裏,好好地看書、思維法義,這一點應該是可以的。不要與瘋狂人一起唱歌跳舞了,再這樣下去,今生來世都毀壞了。因此,大家值得注意,別再表演裸體節目了!
第七節課
白晝飲酒賭博等,沈迷損害名譽法,
夜間唯作不淨行,此等亦是無愧者。
世間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不知取舍,白天做沒有意義的事,如喝酒、賭博、看戲 ,晚上唯作不淨行,這種人也是無愧者。
喝酒的過失,佛陀在佛經中講得非常多 ,如《毗奈耶經》中雲:“草尖露珠許酒亦切莫飲,倘若飲用,則彼非我聲聞,我非彼本師也。”有人以會供爲借口而飲酒,這是絕對不允許的,有時候爲了表示一下,只開許用一滴酒的百分之一。從世間的角度來講,喝酒也有損于健康,一個人本來很有智慧,但喝完酒以後,一切行爲都變了。
以前有一個修行人,原來非常精進。一天來了一位婦女,牽著一只山羊,並拿了一瓶酒,對修行者說:“你或者與我作不淨行,或者殺了這只羊,或者喝酒,叁者必選其一。”他想:“殺生和邪淫的過失太大,飲酒可能沒有大問題。”于是他喝下了那瓶酒,誰料飲酒後神志不清,他不僅殺了羊,且與女人做下了不淨行,最終,這叁樣罪業都造下了。
飲酒還能令人威力喪盡。佛陀時代,有位弟子非常了不起,可以用神通降伏惡龍,人們對他十分稱贊。有一次他口渴了,誤把白酒當水喝下,之後爛醉如泥,倒在路邊,很多癞蛤蟆爬在他身上。佛陀和阿難正好路過,佛陀指著他對阿難說:“這就是酒的過患,現…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