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自己承诺下来了,哪怕是三千大千世界统统毁坏,他的誓言也不会动摇。
藏地和汉地的一些高僧大德,在上师三宝前曾发誓要受戒或者出家,后来在文革期间,纵然遇到惊天动地的变化,自己的誓言也绝对没有违背,很多人甚至为此献出了最珍贵的生命。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在别人面前所承诺的一切,坏劫也不会改变。前段时间,我在建学校的过程中,有一个老板说:“我本想帮助你一百万左右,但我先答应别人了,要不我去跟他打个妄语,把这笔钱转给你。”如果我当时巧言花语,很可能得到那笔钱,但是我说:“既然你对别人承诺在先,遇到再大的困难也千万不要改变。”他说:“那个人不一定如法。”我告诉他:“如法也好,不如法也好,你好不容易承诺了,承诺完了以后再改变,可能会失去你的良知。算了,你还是做个好人吧,我这边慢慢想办法,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有智慧的人违背国家政策不一定害怕,因为这最多是判死刑或无期徒刑,但他们最怕的就是违背自己的誓言,若是如此,对今生来世都是一个不好的缘起。所以,宁可舍弃生命也不违越誓言,这就是智者的一种选择。
在座的有些人,在学校里根本学不到这些知识,因为不懂人生的关键道理,以致很多事情做得非常糟糕。现在懂了这些以后,尽管心态还不是很稳固,誓言也不一定很坚定,但是应该有一种决心——自己答应过的事情不要改变。很多人确实不懂如何做人,所以我一直很想讲《二规教言论》,虽然这次讲得不广,但麦彭仁波切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我没有必要再添枝加叶,有智慧的人一看内容,就会知道今后应当怎么做。
现在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有些人不稳重,有些人没有智慧,有些人没有惭愧和不放逸,有些人不正直,有些是誓言不坚定……所以我经常想:“这些人没学《二规教言论》好可惜啊!本来人还可以,但誓言一点都不稳固,应该学一学这部论。”可是讲完后能不能起到作用,我也不太清楚。大多数人应该可以,我们这里有些常住道友,刚来时特别差劲,后来通过学这些教言,真正变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人,而且有了这些功德,佛法功德也会逐渐增上的。
不顾发誓或自语,彼者犹如筛子般,
泄露善妙之精华,仅依此理亦可知。
愚者根本不顾自己所发的誓言,今天以三宝为证发誓,明天就全部变完了。按照藏地的传统,若以《大藏经》、拉萨的觉沃作证,或者以整部论著、神山、某位高僧大德、上师作证,发了誓以后绝对不能改变,也不能用假装的手段或其他语言来应付。倘若违越了自己的承诺,那么活在世上也没有意义了,这种人像是筛子一样,将精华全部漏光了,只剩下肮脏不堪的糟粕。
且不说别的,只看他今天承诺的明天就变了,今天说一句话,明天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即可推知他是个坏人。若用其他方式来推知他的心,那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仅凭这一点,也可知道他的人格不好。
此人远离诸天众,如同枯树无凉荫,
如是不得诸财富,于此勿庸稍置疑。
对于这种人,护持白法的天人均会远离,人们也不愿意与他接触,最后他自己孤苦伶仃,就像枯树一样无有凉荫,再努力也不会得到财富名声。
有些人在单位或家庭里,做什么都不顺,谁都看不惯他,这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修行人也是同样,有些人得到所有人的爱戴,虽然不是上师,但大家都把他尊为上师一样;有些人犹如猫头鹰,只要他一出现,大家都讨厌他、欺负他,原因是什么呢?也是他自己造成的。如果这个人誓言不坚定,说话不真实,那么毋庸置疑,他是很可怜的!
若人誓愿愈坚定,则于彼人愈可信,
若愈成为可信者,则天与德亦会集。
倘若誓言坚定,人人都会信任、推崇他,如果信任他的人越来越多,天人也会予以保护,他的功德、名声、财富等世出世间的德行也将自然积聚。
这个意思很简单,但做到并不是那么容易。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尽量不要违背誓言,当然作为凡夫人,今天想这个,明天想那个,心态不一定很稳固,但若通过一些教育,依靠自己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在想要违背承诺时,立即用上师的教言来提醒自己,认识到这种行为值得惭愧,如是经常纠正自己的习气,久而久之,一定会坚定誓言的。
当今社会中,大家也应该非常清楚,如果一个人誓言坚定、人格稳重,承诺的永远也不会变,大家都会觉得他是非常好的人,人们都对他有信心,他的福德也会自然圆满。有时候同样是两个人,学问上基本差不多,但一个受到无数人的尊敬,一个不但不受尊敬,反而处处碰壁遭殃,这是为什么呢?大家也应该详细观察。
直士自己所述语,虽无大义亦不舍,
若具大义或发誓,永不违越何须说。
公平正直、具有智慧的人,凡是自己所承诺的,就算没有大意义,只是一个区区小事,也不会轻易舍弃。比如跟别人交谈时,说以后会帮帮他,到时候借他一点钱,甚至给一支笔、帮他房子打扫卫生,这些小事即使没有兑现,给对方带来的损害也不大,但既然已经承诺了,就不会随便食言。
很多人说自己性格很直,如果你真的是正士,那不管在什么人面前,答应过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违背。有些人在上级面前承诺的尽量不改变,而在其他人前说的话,往往都靠不住。尤其是一些搞生意的人,看到东边说一个,看到西边说另一个,什么话都根据情况和场合变来变去,有时候真的看不惯他们的某些行为。
有智慧的人决不会这样,即便是非常小的事情,他也不会出尔反尔,何况是具有重大意义、解决今生来世的事情,或在上师三宝等严厉对境前发过的誓言,永远也不会违越,即使到了生死关头也决不舍弃,这就是智者与愚者的差别。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实际操作起来,有时候也不是特别容易。不管怎么样,大家务必要尽心尽力地坚定誓言,有了这个功德的话,很多境界自然而然会出现的。
现在的修行人,大多缺乏这一人格基础,所以更上一层的境界无从谈起。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曾在不同人的面前承诺过,也在上师三宝前发过誓,但很多都已经违越了,所以应该尽量忏悔,猛厉地自我谴责:“我真的很坏,跟旁生没有什么差别!”应该这样来痛斥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跟没有头脑的人一样,现在遇到了这么好的教言,应该知道以后怎么做。
在座的道友当中,相当一部分人愿意修行,既然如此,修行的取舍方法必须搞懂。如果没有搞懂,表面上看来誓言不坚定没有太大关系,但它对解脱生死轮回所起的作用,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样简单。
劣者爱惜自生命,智者珍视自誓愿,
劣者背弃誓愿时,智者对此感稀有。
劣者对自己的生命特别重视,而智者认为生命不过是生死流转中的暂时一站,这不是很重要,一个人受到良心谴责,违背自己所承诺的誓言,才是值得惭愧的。劣者今天发一个誓言,明天就彻底违背,看到这种情景,智者没有一个不为他惋惜的,觉得这种人非常可怜,随意舍弃誓言是非常可耻的事情。
对智者而言,凡是承诺过的事情,都不容易改变。不像有些人发心,开始时一定要报名,又是签字,又是盖手印,没过两三天,尝尝味道不是很美,马上就改变主意了。不仅是学习佛法,世间中的失败,很多也源于誓言不坚定。倘若誓言坚定,虽然在做事情的时候,因为众生业感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但自己毕竟承诺过,已经发下了誓言,不改变只会对自己有好处。所以,誓言坚定对修行人和世间人都非常重要。
智者宁可舍生命,而不背弃自誓愿,
劣者对此虽生奇,不思守誓之胜德。
智者宁可舍弃最宝贵的生命,生生世世也不愿背弃自己的誓言。譬如入密宗后有要守护的誓言,显宗受别解脱戒、菩萨戒时也有誓言,甚至世间上当总统,也需要在大众面前宣誓。真正有智慧的人,身体生命、受用财富等都可以舍弃,而不愿舍弃自己的誓言。
就像金色比丘尼和迦叶尊者,他们均出生于婆罗门家庭,迫于父母的压力,二人不得不成亲。虽在十二年中朝夕相处,但彼此之间非常清净,连贪爱心也从未生过。后来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迦叶尊者和金色比丘尼都成为阿罗汉,是佛陀所有弟子中的佼佼者。以前有些高僧大德,遇到文革那样的违缘时,也是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或者遭受惨无人道的虐待,也决不会舍弃上师三宝。
而愚者不需要那样的折磨,就像《亲友书》中所言,他们如水中花纹一样,无缘无故、随随便便就会背弃承诺。这种誓言不坚定的人,今天想出家,明天想还俗,还俗三四天后又想出家;今天到这个公司打工,明天去那个企业做事,后天不适应又要跳槽。这样的人不要说修行成就,连最基本的生存也成问题。他们见到智者宁舍生命也不舍誓言之后,觉得这种行为很稀奇、很愚笨,他们从来不思维守誓言的殊胜功德,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愚者。
故当断除劣相续,恒住正士之相续,
所谓坚守誓愿德,是诸世间之庄严。
所以,我们应尽量断除不好的习气,过去自己誓言不稳固,没有智慧,许多行为带有狡诈性,现在明白了这些道理后,要将恶劣的习性完全改掉,恒时住于智者的相续中。他们相续是什么样的呢?断除无惭无愧、无正知正念、无有智慧等等,时时处于具有惭愧、正直、妙慧、稳重、守誓言、布施、利他的心态中。
其实,很多人若认认真真学习,应该会变成一个好人。以前自己比较糟糕,每天都是飘来飘去,性格不稳定,行为不如法,但是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懂得这些道理以后,就不会东奔西跑了,应该找一条适合自己修行的道路,踏踏实实去修学,恒时安住在正士的相续中。
坚守誓愿的功德,是一切世间的庄严。如果一个人誓言坚定,不管他住在哪里,诸天都会予以保护,他的美德始终闪烁着光芒,吸引无数人云集旗下。所以,世间上有些高僧大德和智者,自有其不共特点,你们不要认为“这个人名气很大,其实没有功德”,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人人对他非常恭敬的话,他必定有…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