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自己承諾下來了,哪怕是叁千大千世界統統毀壞,他的誓言也不會動搖。
藏地和漢地的一些高僧大德,在上師叁寶前曾發誓要受戒或者出家,後來在文革期間,縱然遇到驚天動地的變化,自己的誓言也絕對沒有違背,很多人甚至爲此獻出了最珍貴的生命。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在別人面前所承諾的一切,壞劫也不會改變。前段時間,我在建學校的過程中,有一個老板說:“我本想幫助你一百萬左右,但我先答應別人了,要不我去跟他打個妄語,把這筆錢轉給你。”如果我當時巧言花語,很可能得到那筆錢,但是我說:“既然你對別人承諾在先,遇到再大的困難也千萬不要改變。”他說:“那個人不一定如法。”我告訴他:“如法也好,不如法也好,你好不容易承諾了,承諾完了以後再改變,可能會失去你的良知。算了,你還是做個好人吧,我這邊慢慢想辦法,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有智慧的人違背國家政策不一定害怕,因爲這最多是判死刑或無期徒刑,但他們最怕的就是違背自己的誓言,若是如此,對今生來世都是一個不好的緣起。所以,甯可舍棄生命也不違越誓言,這就是智者的一種選擇。
在座的有些人,在學校裏根本學不到這些知識,因爲不懂人生的關鍵道理,以致很多事情做得非常糟糕。現在懂了這些以後,盡管心態還不是很穩固,誓言也不一定很堅定,但是應該有一種決心——自己答應過的事情不要改變。很多人確實不懂如何做人,所以我一直很想講《二規教言論》,雖然這次講得不廣,但麥彭仁波切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我沒有必要再添枝加葉,有智慧的人一看內容,就會知道今後應當怎麼做。
現在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有些人不穩重,有些人沒有智慧,有些人沒有慚愧和不放逸,有些人不正直,有些是誓言不堅定……所以我經常想:“這些人沒學《二規教言論》好可惜啊!本來人還可以,但誓言一點都不穩固,應該學一學這部論。”可是講完後能不能起到作用,我也不太清楚。大多數人應該可以,我們這裏有些常住道友,剛來時特別差勁,後來通過學這些教言,真正變成了一個非常好的人,而且有了這些功德,佛法功德也會逐漸增上的。
不顧發誓或自語,彼者猶如篩子般,
泄露善妙之精華,僅依此理亦可知。
愚者根本不顧自己所發的誓言,今天以叁寶爲證發誓,明天就全部變完了。按照藏地的傳統,若以《大藏經》、拉薩的覺沃作證,或者以整部論著、神山、某位高僧大德、上師作證,發了誓以後絕對不能改變,也不能用假裝的手段或其他語言來應付。倘若違越了自己的承諾,那麼活在世上也沒有意義了,這種人像是篩子一樣,將精華全部漏光了,只剩下肮髒不堪的糟粕。
且不說別的,只看他今天承諾的明天就變了,今天說一句話,明天一點印象都沒有了,即可推知他是個壞人。若用其他方式來推知他的心,那可能有一定的困難,但是僅憑這一點,也可知道他的人格不好。
此人遠離諸天衆,如同枯樹無涼蔭,
如是不得諸財富,于此勿庸稍置疑。
對于這種人,護持白法的天人均會遠離,人們也不願意與他接觸,最後他自己孤苦伶仃,就像枯樹一樣無有涼蔭,再努力也不會得到財富名聲。
有些人在單位或家庭裏,做什麼都不順,誰都看不慣他,這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修行人也是同樣,有些人得到所有人的愛戴,雖然不是上師,但大家都把他尊爲上師一樣;有些人猶如貓頭鷹,只要他一出現,大家都討厭他、欺負他,原因是什麼呢?也是他自己造成的。如果這個人誓言不堅定,說話不真實,那麼毋庸置疑,他是很可憐的!
若人誓願愈堅定,則于彼人愈可信,
若愈成爲可信者,則天與德亦會集。
倘若誓言堅定,人人都會信任、推崇他,如果信任他的人越來越多,天人也會予以保護,他的功德、名聲、財富等世出世間的德行也將自然積聚。
這個意思很簡單,但做到並不是那麼容易。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盡量不要違背誓言,當然作爲凡夫人,今天想這個,明天想那個,心態不一定很穩固,但若通過一些教育,依靠自己對上師叁寶的信心,在想要違背承諾時,立即用上師的教言來提醒自己,認識到這種行爲值得慚愧,如是經常糾正自己的習氣,久而久之,一定會堅定誓言的。
當今社會中,大家也應該非常清楚,如果一個人誓言堅定、人格穩重,承諾的永遠也不會變,大家都會覺得他是非常好的人,人們都對他有信心,他的福德也會自然圓滿。有時候同樣是兩個人,學問上基本差不多,但一個受到無數人的尊敬,一個不但不受尊敬,反而處處碰壁遭殃,這是爲什麼呢?大家也應該詳細觀察。
直士自己所述語,雖無大義亦不舍,
若具大義或發誓,永不違越何須說。
公平正直、具有智慧的人,凡是自己所承諾的,就算沒有大意義,只是一個區區小事,也不會輕易舍棄。比如跟別人交談時,說以後會幫幫他,到時候借他一點錢,甚至給一支筆、幫他房子打掃衛生,這些小事即使沒有兌現,給對方帶來的損害也不大,但既然已經承諾了,就不會隨便食言。
很多人說自己性格很直,如果你真的是正士,那不管在什麼人面前,答應過什麼事情,都不要輕易違背。有些人在上級面前承諾的盡量不改變,而在其他人前說的話,往往都靠不住。尤其是一些搞生意的人,看到東邊說一個,看到西邊說另一個,什麼話都根據情況和場合變來變去,有時候真的看不慣他們的某些行爲。
有智慧的人決不會這樣,即便是非常小的事情,他也不會出爾反爾,何況是具有重大意義、解決今生來世的事情,或在上師叁寶等嚴厲對境前發過的誓言,永遠也不會違越,即使到了生死關頭也決不舍棄,這就是智者與愚者的差別。
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實際操作起來,有時候也不是特別容易。不管怎麼樣,大家務必要盡心盡力地堅定誓言,有了這個功德的話,很多境界自然而然會出現的。
現在的修行人,大多缺乏這一人格基礎,所以更上一層的境界無從談起。我們在人生旅途中,曾在不同人的面前承諾過,也在上師叁寶前發過誓,但很多都已經違越了,所以應該盡量忏悔,猛厲地自我譴責:“我真的很壞,跟旁生沒有什麼差別!”應該這樣來痛斥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爲,跟沒有頭腦的人一樣,現在遇到了這麼好的教言,應該知道以後怎麼做。
在座的道友當中,相當一部分人願意修行,既然如此,修行的取舍方法必須搞懂。如果沒有搞懂,表面上看來誓言不堅定沒有太大關系,但它對解脫生死輪回所起的作用,並不是我們想象得那樣簡單。
劣者愛惜自生命,智者珍視自誓願,
劣者背棄誓願時,智者對此感稀有。
劣者對自己的生命特別重視,而智者認爲生命不過是生死流轉中的暫時一站,這不是很重要,一個人受到良心譴責,違背自己所承諾的誓言,才是值得慚愧的。劣者今天發一個誓言,明天就徹底違背,看到這種情景,智者沒有一個不爲他惋惜的,覺得這種人非常可憐,隨意舍棄誓言是非常可恥的事情。
對智者而言,凡是承諾過的事情,都不容易改變。不像有些人發心,開始時一定要報名,又是簽字,又是蓋手印,沒過兩叁天,嘗嘗味道不是很美,馬上就改變主意了。不僅是學習佛法,世間中的失敗,很多也源于誓言不堅定。倘若誓言堅定,雖然在做事情的時候,因爲衆生業感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感覺,但自己畢竟承諾過,已經發下了誓言,不改變只會對自己有好處。所以,誓言堅定對修行人和世間人都非常重要。
智者甯可舍生命,而不背棄自誓願,
劣者對此雖生奇,不思守誓之勝德。
智者甯可舍棄最寶貴的生命,生生世世也不願背棄自己的誓言。譬如入密宗後有要守護的誓言,顯宗受別解脫戒、菩薩戒時也有誓言,甚至世間上當總統,也需要在大衆面前宣誓。真正有智慧的人,身體生命、受用財富等都可以舍棄,而不願舍棄自己的誓言。
就像金色比丘尼和迦葉尊者,他們均出生于婆羅門家庭,迫于父母的壓力,二人不得不成親。雖在十二年中朝夕相處,但彼此之間非常清淨,連貪愛心也從未生過。後來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迦葉尊者和金色比丘尼都成爲阿羅漢,是佛陀所有弟子中的佼佼者。以前有些高僧大德,遇到文革那樣的違緣時,也是甯願獻出自己的生命,或者遭受慘無人道的虐待,也決不會舍棄上師叁寶。
而愚者不需要那樣的折磨,就像《親友書》中所言,他們如水中花紋一樣,無緣無故、隨隨便便就會背棄承諾。這種誓言不堅定的人,今天想出家,明天想還俗,還俗叁四天後又想出家;今天到這個公司打工,明天去那個企業做事,後天不適應又要跳槽。這樣的人不要說修行成就,連最基本的生存也成問題。他們見到智者甯舍生命也不舍誓言之後,覺得這種行爲很稀奇、很愚笨,他們從來不思維守誓言的殊勝功德,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愚者。
故當斷除劣相續,恒住正士之相續,
所謂堅守誓願德,是諸世間之莊嚴。
所以,我們應盡量斷除不好的習氣,過去自己誓言不穩固,沒有智慧,許多行爲帶有狡詐性,現在明白了這些道理後,要將惡劣的習性完全改掉,恒時住于智者的相續中。他們相續是什麼樣的呢?斷除無慚無愧、無正知正念、無有智慧等等,時時處于具有慚愧、正直、妙慧、穩重、守誓言、布施、利他的心態中。
其實,很多人若認認真真學習,應該會變成一個好人。以前自己比較糟糕,每天都是飄來飄去,性格不穩定,行爲不如法,但是依靠上師叁寶的加持,懂得這些道理以後,就不會東奔西跑了,應該找一條適合自己修行的道路,踏踏實實去修學,恒時安住在正士的相續中。
堅守誓願的功德,是一切世間的莊嚴。如果一個人誓言堅定,不管他住在哪裏,諸天都會予以保護,他的美德始終閃爍著光芒,吸引無數人雲集旗下。所以,世間上有些高僧大德和智者,自有其不共特點,你們不要認爲“這個人名氣很大,其實沒有功德”,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人人對他非常恭敬的話,他必定有…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