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各种功德。
具体而言,有智慧的人,不可能不知恩图报;若有稳重的功德,行为非常可靠,别人帮助他,肯定也会知恩报恩;有惭愧心的话,不报恩德也不行,必然会遭到良心的谴责;不放逸的人懂得羞耻,而不报恩德会招来众人讥讽;如果人公平正直,一定会恩怨分明,别人对自己好的话,定会想方设法报答……所以,一个人若不懂得报恩德,那么其他功德也不具足。
古人非常重视孝顺、感恩等美德,而现在的人却弃如敝屣,根本不学这些知识,虽然很多人都想做好人,但不知道从何做起。所以,麦彭仁波切根据佛经的教言,将一个人的基本品德归纳起来,希望每个人能以此对照自己。
说多了也没用,关键看我们自己具不具足,对父母、老师或同行有没有感恩之心?如果有,世间和出世间功德会自然具足,否则,麦彭仁波切在这里也讲了,什么样的功德都不会有。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大家在实际行动中一定要观察自己。看别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也可以用这个标准衡量,倘若这个人知道报恩德,不说别的,他应该不错。
上师如意宝对这方面非常非常重视,我们依止了这么多年,他老人家对哪些功德重视,这一点非常清楚。在座的传承弟子,我们不敢说具足法王的所有功德,但是部分功德应该效仿,上师怎么样进入光明大道,我们也要尽心尽力地随学!
若是知恩报恩者,共称彼人聚天德,
以此德行能推知,彼人圆满余美德。
一个人若具有知恩报恩的功德,那么他定会圆满世间的人天福报及出世间的圣者功德,由此也可推知,智慧、稳重、不放逸、惭愧、正直、誓言坚定等诸般功德,他全部具足,诸天护法也会时时加以保护。
人如果没有感恩之心,那连旁生都不如。以前有个人叫薛嵩,他天性仁慈,从不杀生,即便是身上的小虱子,也都慈悲保护。有天晚上,他梦见被子上有很多虱子,对他说:“受你恩惠也不是一天了,今天你有急难,正是我们效命的时机。”于是在他被子上全部死光了。薛嵩惊醒后,见被子上有血迹,横竖一尺多宽的地方都是死虱子。原来那晚有刺客来,使用一把很锋利的古剑,不管是什么,只要接触就立即斩破。刺客见到血,以为他必死无疑,就去回报主人了。没想到他安然无恙,是小虱子替他死了。这是一个真实的公案。
所以,对父母也好,儿女也好,不管什么样的人对自己有恩,一定要想办法报答。假如实在报不了,也应该把感恩之情告诉他,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说一声也能起很大作用。以前法王去美国旧金山时,有一天到了一个花园,我平时接近法王非常害怕,那天有个比较好的机缘,我就上前跟上师说:“您对我的恩德很大,我原来没有房子,您老人家借我了一个土房,那个房子里面我住了两年。”当时我确实是这样想的,也不是为了说好话。说完以后,上师显现上很高兴,后来好几次都说:“你是知恩的人,你是很好的人!”所以,在对自己有恩的人面前,说一声还是有必要的。不管这个人现在是什么身份,有没有高的地位,在他面前说一声,也算是表达了自己内心中的感激。
而不知道报恩的人,就像《释尊广传》中日日野兽救的那个人一样,别人救了他的命,他不但不报答恩德,反而找人杀害它。这是人、
非人、天尊都会唾弃的对境,我们以后千万不要变成那种人,一定要学习高僧大德和诸佛菩萨的完美人格。
八、利 他
这个内容也非常关键。在座的道友,即使你们不懂其他法,那也可以在床头画一棵树,把树根、树叶、树茎等功德一个一个标出来,每天早上起来时,看自己具不具足利他心、具不具足坚定誓言、具不具足正直……每个功德都是非常珍贵的如意宝,对今生来世有不可思议的利益,大家务必要经常串习。
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很多功德没有讲清楚,但你们都有发挥能力、理解能力,应该能够深入体会其中的含义。
若于他众勤饶益,此人自臻圆满因,
广大财富胜妙德,皆从利他而出生。
若对众生精勤饶益,此人今生来世的功德和事业都会圆满,因为广大财富与胜妙功德皆从利他中产生。
这也是《入行论》从开头到结尾的内容。世界上最珍贵的是什么?是利他心。最贵重的财物是什么?也是利他心。有了这颗心,就具足了一切功德。世人常说好人坏人不好分,难看的应该是坏人。其实也不一定,有些人表面上很难看,但是利他心完全成熟,所以好坏的界限应该用利他心来分。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也说,善知识的法相很多,但只要具足利他的菩提心,那肯定是好上师。
阿底峡尊者离开任何法友时,都祝愿他产生利他心,平时问安也是说:“生起利他心了吗?”有一次尊者感到手痛,就把手放在弟子仲敦巴的怀里说:“请给我加持一下,因为你有一颗利他的心。”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身份,只要真正有利他心,就具备了一切功德的来源。这个我不广说,《入行论》中比较多。
恒常希求自利者,初时虽能居高位,
其后逐渐趋衰落,犹如陡山水下泻。
恒常自私自利的人,初时因为偶尔的机会,可能会获得比较高的地位,但以后定会趋向衰落,就像陡山泻水一样势不可挡。
天天为自己奋斗的人,暂时有点名声财富,很多方面比较不错,但好景绝不会持久,他一定会走向衰败。具备利他心的上师,事业越来越广大,但如果没有利他心,虽然暂时会得到一些恭敬供养,最终不一定那么风光。同样,任何一个部门、团体的人,乃至高级领导人,利他心比较强的话,人人都会尊重他;如果自私自利心特别重,那迟早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犯错误。所以,位置的高低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全心全意地想到众生。倘若一味地想着自己,暂时可能会积聚一些名闻利养,但最后会像陡山泻水般下堕,根本没法加以阻挡。
当然,凡夫人完全断掉自私自利,这也是不现实的,但这个心可以慢慢转变,不管在什么场合中,尽量串习去利益他人。我们有些发心人员,如果自私心非常重,就会经常与人发生矛盾,自己很苦恼,发心也不能圆满。但若没有自私自利,那你说的话别人会认可,你讲的道理别人也会赞同,即使有人一下子接受不了,逐渐也会承认的。所以,在任何一个场合中,最可怕的就是自私自利,法王如意宝在《胜利道歌》中也讲过:“舍弃爱自如毒食。”一定要断掉毒药般的自私心,想办法生起利他心。
尽管我讲了很多次,这部论的文字不多、内容不难,但意义就像黄金一样,一个偈颂也可以让我们一生回味无穷。既然得到了这样的如意宝,大家就应该尽量去享用,不要白白浪费掉了。
恒时精进利他者,初时虽为贱奴仆,
此后逐渐至高位,犹如苍龙腾空中。
反过来说,持之以恒精进利他的人,最初可能种姓卑劣、没有智慧、受人蔑视,但因为具有珍贵的利他心,日后定会升至高位,犹如苍龙腾于空中。
在古代,舜出生于贫困的家庭,虽然是一介农民,但因其常能利益他众,后来成为统治天下的帝王。我们周围也不乏这种人,如果具有利他之心,任何时候都不为自己,那他所做的事情非常圆满,地位也会提升起来,犹如苍龙腾空一样快速。(据可靠古籍中记载,苍龙每年春天都会从龙宫里出来,一跃便直入高空。)
我们以后应该这样观察自己,也观察别人,如果谁具有利他心,就应该把他用上,否则的话很可惜。然而,现在的社会已经成了金钱社会,许多领导根本不观察办事的人有没有利他心,只是看他有没有钱、有没有势力,有的话,就把他当作君主一样对待,这种现象非常颠倒。
按理来说,选人要看对大家有没有利益。我经常这样想:“不管别人有什么看法,我选一个管家或者法师时,首先是看他具不具足利他心,如果具足,智慧等不圆满也不要紧,倘若不具足的话,能力再大也不行。”当然,我有时候选得对,有时候选得不对,凡夫人的判断毕竟有限,但总的原则应该是这样。千万不能因为跟我的关系不错、对我的态度很恭敬,就把他选上。世间上很多人是这样的,但这对大家都不利。所以,你们以后选人为集体做事时,应该以利他为标准。
当然,跟自己关系好的人,可以用其他方式来帮助,以你私人的角度来报恩,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绝对不能以权谋私,给他提供一些方便,这是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
总之,具足利他心的人,即使原来是低贱的仆人,最后也能成为了不起的人。像西方国家的某些总统,本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后来却能变成整个国家的君主。回顾历史,这种现象也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愚夫贪图自利益,唯有精勤谋自利,
然难成就自利益,即或成就亦微小。
愚笨的人只贪图自利,始终都是为自己而精勤谋利,可是这样的话,不要说众生的利益,连自己的利益也很难成办。
在赚钱搞生意、做事情的过程中,如果一个人非常自私,结果要么是事情办不成,要么虽然办得成,但利益非常微小。我们的这个世界,很需要有利他心的人,如果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而奋斗,整个社会很快就崩溃了。
当然,百分之百做到利他,除了佛菩萨以外,凡夫人确实有一点困难,但我们毕竟是学习大乘佛法、发了菩提心的人,平时的所作所为假如都是自私自利,那是值得惭愧的。大家应该反复观察自己的相续,看一天二十四小时中,为众生做了多少事,为自己做了多少事?大城市里面的人,二十四小时当中,为众生的有没有一两个小时?有的话,恐怕这一两个小时中,也掺有许许多多自我的成分。
贪图自己利益的人,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即使办了一点,效果也很低劣。因此,大家不要一味都是为了“我”,为了我的亲朋好友、为了我的什么什么……无始以来就是因为贪执“我”,我们一直沉溺在轮回中,至今还没有解脱,而佛陀发心为利他,早就已经成佛了。这些关键的教义,大家务必要掌握,这是任何一个高等院校也学不到的。
去年我给附近的藏文学校印一些《二规教言论》,免费送给他们,并问老师们可不可以讲,现在个别学…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