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醍醐▪P23

  ..續本文上一頁各種功德。

  具體而言,有智慧的人,不可能不知恩圖報;若有穩重的功德,行爲非常可靠,別人幫助他,肯定也會知恩報恩;有慚愧心的話,不報恩德也不行,必然會遭到良心的譴責;不放逸的人懂得羞恥,而不報恩德會招來衆人譏諷;如果人公平正直,一定會恩怨分明,別人對自己好的話,定會想方設法報答……所以,一個人若不懂得報恩德,那麼其他功德也不具足。

  古人非常重視孝順、感恩等美德,而現在的人卻棄如敝屣,根本不學這些知識,雖然很多人都想做好人,但不知道從何做起。所以,麥彭仁波切根據佛經的教言,將一個人的基本品德歸納起來,希望每個人能以此對照自己。

  說多了也沒用,關鍵看我們自己具不具足,對父母、老師或同行有沒有感恩之心?如果有,世間和出世間功德會自然具足,否則,麥彭仁波切在這裏也講了,什麼樣的功德都不會有。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大家在實際行動中一定要觀察自己。看別人是好人還是壞人,也可以用這個標准衡量,倘若這個人知道報恩德,不說別的,他應該不錯。

  上師如意寶對這方面非常非常重視,我們依止了這麼多年,他老人家對哪些功德重視,這一點非常清楚。在座的傳承弟子,我們不敢說具足法王的所有功德,但是部分功德應該效仿,上師怎麼樣進入光明大道,我們也要盡心盡力地隨學!

  若是知恩報恩者,共稱彼人聚天德,

  以此德行能推知,彼人圓滿余美德。

  一個人若具有知恩報恩的功德,那麼他定會圓滿世間的人天福報及出世間的聖者功德,由此也可推知,智慧、穩重、不放逸、慚愧、正直、誓言堅定等諸般功德,他全部具足,諸天護法也會時時加以保護。

  人如果沒有感恩之心,那連旁生都不如。以前有個人叫薛嵩,他天性仁慈,從不殺生,即便是身上的小虱子,也都慈悲保護。有天晚上,他夢見被子上有很多虱子,對他說:“受你恩惠也不是一天了,今天你有急難,正是我們效命的時機。”于是在他被子上全部死光了。薛嵩驚醒後,見被子上有血迹,橫豎一尺多寬的地方都是死虱子。原來那晚有刺客來,使用一把很鋒利的古劍,不管是什麼,只要接觸就立即斬破。刺客見到血,以爲他必死無疑,就去回報主人了。沒想到他安然無恙,是小虱子替他死了。這是一個真實的公案。

  所以,對父母也好,兒女也好,不管什麼樣的人對自己有恩,一定要想辦法報答。假如實在報不了,也應該把感恩之情告訴他,人與人之間需要溝通,說一聲也能起很大作用。以前法王去美國舊金山時,有一天到了一個花園,我平時接近法王非常害怕,那天有個比較好的機緣,我就上前跟上師說:“您對我的恩德很大,我原來沒有房子,您老人家借我了一個土房,那個房子裏面我住了兩年。”當時我確實是這樣想的,也不是爲了說好話。說完以後,上師顯現上很高興,後來好幾次都說:“你是知恩的人,你是很好的人!”所以,在對自己有恩的人面前,說一聲還是有必要的。不管這個人現在是什麼身份,有沒有高的地位,在他面前說一聲,也算是表達了自己內心中的感激。

  而不知道報恩的人,就像《釋尊廣傳》中日日野獸救的那個人一樣,別人救了他的命,他不但不報答恩德,反而找人殺害它。這是人、

  非人、天尊都會唾棄的對境,我們以後千萬不要變成那種人,一定要學習高僧大德和諸佛菩薩的完美人格。

  八、利 他

  這個內容也非常關鍵。在座的道友,即使你們不懂其他法,那也可以在床頭畫一棵樹,把樹根、樹葉、樹莖等功德一個一個標出來,每天早上起來時,看自己具不具足利他心、具不具足堅定誓言、具不具足正直……每個功德都是非常珍貴的如意寶,對今生來世有不可思議的利益,大家務必要經常串習。

  我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很多功德沒有講清楚,但你們都有發揮能力、理解能力,應該能夠深入體會其中的含義。

  若于他衆勤饒益,此人自臻圓滿因,

  廣大財富勝妙德,皆從利他而出生。

  若對衆生精勤饒益,此人今生來世的功德和事業都會圓滿,因爲廣大財富與勝妙功德皆從利他中産生。

  這也是《入行論》從開頭到結尾的內容。世界上最珍貴的是什麼?是利他心。最貴重的財物是什麼?也是利他心。有了這顆心,就具足了一切功德。世人常說好人壞人不好分,難看的應該是壞人。其實也不一定,有些人表面上很難看,但是利他心完全成熟,所以好壞的界限應該用利他心來分。華智仁波切在《前行》中也說,善知識的法相很多,但只要具足利他的菩提心,那肯定是好上師。

  阿底峽尊者離開任何法友時,都祝願他産生利他心,平時問安也是說:“生起利他心了嗎?”有一次尊者感到手痛,就把手放在弟子仲敦巴的懷裏說:“請給我加持一下,因爲你有一顆利他的心。”所以,不管是什麼樣的身份,只要真正有利他心,就具備了一切功德的來源。這個我不廣說,《入行論》中比較多。

  恒常希求自利者,初時雖能居高位,

  其後逐漸趨衰落,猶如陡山水下瀉。

  恒常自私自利的人,初時因爲偶爾的機會,可能會獲得比較高的地位,但以後定會趨向衰落,就像陡山瀉水一樣勢不可擋。

  天天爲自己奮鬥的人,暫時有點名聲財富,很多方面比較不錯,但好景絕不會持久,他一定會走向衰敗。具備利他心的上師,事業越來越廣大,但如果沒有利他心,雖然暫時會得到一些恭敬供養,最終不一定那麼風光。同樣,任何一個部門、團體的人,乃至高級領導人,利他心比較強的話,人人都會尊重他;如果自私自利心特別重,那遲早會爲了自己的利益而犯錯誤。所以,位置的高低並不重要,關鍵是能否全心全意地想到衆生。倘若一味地想著自己,暫時可能會積聚一些名聞利養,但最後會像陡山瀉水般下墮,根本沒法加以阻擋。

  當然,凡夫人完全斷掉自私自利,這也是不現實的,但這個心可以慢慢轉變,不管在什麼場合中,盡量串習去利益他人。我們有些發心人員,如果自私心非常重,就會經常與人發生矛盾,自己很苦惱,發心也不能圓滿。但若沒有自私自利,那你說的話別人會認可,你講的道理別人也會贊同,即使有人一下子接受不了,逐漸也會承認的。所以,在任何一個場合中,最可怕的就是自私自利,法王如意寶在《勝利道歌》中也講過:“舍棄愛自如毒食。”一定要斷掉毒藥般的自私心,想辦法生起利他心。

  盡管我講了很多次,這部論的文字不多、內容不難,但意義就像黃金一樣,一個偈頌也可以讓我們一生回味無窮。既然得到了這樣的如意寶,大家就應該盡量去享用,不要白白浪費掉了。

  恒時精進利他者,初時雖爲賤奴仆,

  此後逐漸至高位,猶如蒼龍騰空中。

  反過來說,持之以恒精進利他的人,最初可能種姓卑劣、沒有智慧、受人蔑視,但因爲具有珍貴的利他心,日後定會升至高位,猶如蒼龍騰于空中。

  在古代,舜出生于貧困的家庭,雖然是一介農民,但因其常能利益他衆,後來成爲統治天下的帝王。我們周圍也不乏這種人,如果具有利他之心,任何時候都不爲自己,那他所做的事情非常圓滿,地位也會提升起來,猶如蒼龍騰空一樣快速。(據可靠古籍中記載,蒼龍每年春天都會從龍宮裏出來,一躍便直入高空。)

  我們以後應該這樣觀察自己,也觀察別人,如果誰具有利他心,就應該把他用上,否則的話很可惜。然而,現在的社會已經成了金錢社會,許多領導根本不觀察辦事的人有沒有利他心,只是看他有沒有錢、有沒有勢力,有的話,就把他當作君主一樣對待,這種現象非常顛倒。

  按理來說,選人要看對大家有沒有利益。我經常這樣想:“不管別人有什麼看法,我選一個管家或者法師時,首先是看他具不具足利他心,如果具足,智慧等不圓滿也不要緊,倘若不具足的話,能力再大也不行。”當然,我有時候選得對,有時候選得不對,凡夫人的判斷畢竟有限,但總的原則應該是這樣。千萬不能因爲跟我的關系不錯、對我的態度很恭敬,就把他選上。世間上很多人是這樣的,但這對大家都不利。所以,你們以後選人爲集體做事時,應該以利他爲標准。

  當然,跟自己關系好的人,可以用其他方式來幫助,以你私人的角度來報恩,也沒什麼不可以的。但絕對不能以權謀私,給他提供一些方便,這是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

  總之,具足利他心的人,即使原來是低賤的仆人,最後也能成爲了不起的人。像西方國家的某些總統,本是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後來卻能變成整個國家的君主。回顧曆史,這種現象也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愚夫貪圖自利益,唯有精勤謀自利,

  然難成就自利益,即或成就亦微小。

  愚笨的人只貪圖自利,始終都是爲自己而精勤謀利,可是這樣的話,不要說衆生的利益,連自己的利益也很難成辦。

  在賺錢搞生意、做事情的過程中,如果一個人非常自私,結果要麼是事情辦不成,要麼雖然辦得成,但利益非常微小。我們的這個世界,很需要有利他心的人,如果每個人都是爲了自己而奮鬥,整個社會很快就崩潰了。

  當然,百分之百做到利他,除了佛菩薩以外,凡夫人確實有一點困難,但我們畢竟是學習大乘佛法、發了菩提心的人,平時的所作所爲假如都是自私自利,那是值得慚愧的。大家應該反複觀察自己的相續,看一天二十四小時中,爲衆生做了多少事,爲自己做了多少事?大城市裏面的人,二十四小時當中,爲衆生的有沒有一兩個小時?有的話,恐怕這一兩個小時中,也摻有許許多多自我的成分。

  貪圖自己利益的人,什麼事情也辦不成,即使辦了一點,效果也很低劣。因此,大家不要一味都是爲了“我”,爲了我的親朋好友、爲了我的什麼什麼……無始以來就是因爲貪執“我”,我們一直沈溺在輪回中,至今還沒有解脫,而佛陀發心爲利他,早就已經成佛了。這些關鍵的教義,大家務必要掌握,這是任何一個高等院校也學不到的。

  去年我給附近的藏文學校印一些《二規教言論》,免費送給他們,並問老師們可不可以講,現在個別學…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