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醍醐▪P27

  ..续本文上一页,只因前世对辟支佛供养过一个食团,以此果报而获得了无比胜财,被称为“南赡部洲第二大转轮王”;阿阑律国王也因前世以一把豌豆供养德护如来,从而获得了转轮王等福德。因此,遇到特别殊胜的对境时,哪怕供养一个小小的供品,也能获得生生世世的大福报。

  当然,作为在座的出家人,有些道友长年在山里苦行,连自己的衣食也比较紧张,真要财布施的话,恐怕有一定的困难。但《入中论》里面也说了,在家人以财布施为主,而出家人以法布施为主。有些人可能想:“我不是法师,所以没有法布施的机会。”你不是法师也不要紧,夏天你可以去一片草地,给许多虫类念观音心咒,告诉它们:“所有的眷属请谛听,我今天传授无上密法。”(众笑)真的,我们在这些众生的耳边念一些宝髻如来、阿弥陀佛等圣号,对它们有不可思议的利益。

  法布施不一定非要法师的名号才可以,哪怕你坐车时遇到一个人,给他讲讲佛法的道理,如果他实在不愿意听,在他耳边突然念一声“嗡玛呢巴美吽”,也有很大的功德。尽管他没有听闻的发心,但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对他会有莫大的利益。所以,法布施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能利益众生都可以!

  十一、得 果

  如是具慧稳重者,若以有愧不放逸,

  公平正直誓坚定,了知报恩勤利他,

  及起正信广布施,则于一切今来世,

  寿命长久无疾病,悦意安宁具财富。

  此乃全文的总结:树根是智慧和稳重,树茎是不放逸和知惭有愧,树枝是正直公平和誓言坚定,树叶是知恩报恩和精勤利他,树花是正信和布施。若能行持以上这些法,今生来世都会长寿无病、心情愉悦、财富圆满。

  很多人想积累一些福报,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这里已经讲了藏传佛教中做人和积福的殊胜窍诀,希望大家认认真真、反反复复思考。我们人就像一棵树,如果不具上述十种功德,活在世上也是特别痛苦。但若有了这些功德,表面上跟其他人一模一样,实际上内心的境界完全不同。

  众人恭敬获赞颂,福禄增上威德高,

  超胜四方兴事业,势力盛旺如火燃,

  一切安乐诸福德,如于彼前皆自住,

  荣誉犹如天鼓声,遍满于此世间中。

  具有这些功德的人,众人会对之恭敬有加、交口称赞。我们也看得出来,假如一个人很稳重、有智慧、不放逸、知惭有愧……具足上面所有的功德,他的威德肯定超胜四方。

  我现在确实深深地体会到,当年上师如意

  宝为什么如是重视这部论典。如果当时上师没有重视,大家可能觉得“这部论典就一两百个颂词,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在实际生活当中,倘若没有这些功德,不管你是出家人、在家人,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如果有了这些功德,你痛苦也好、快乐也好,人生的格言和窍诀完全具足了,谁都会赞叹的。自己的福禄也会增上,威德、事业、势力胜于四方,如熊熊烈火般越来越旺。

  有些修行人虽然只是一个人,但他的能力超越千百万人,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跟他出世间超胜的开悟境界有关,另一方面,他对世间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基本人规了如指掌。有了这些,人人都会恭敬他、佩服他。

  我们在学校里读书时,每个同学好像是一样的,分不清谁将来会有什么前途和命运,但是到了社会岗位上以后,彼此的差别非常明显,有些是前世的福报所感,但有些也跟即生中的行为有密切关系。假如有了善妙的行为,一切安乐与福德无需希求便会住于自己面前,唾手可得。名誉和声望犹如天鼓声一样,自然传遍整个世间。

  天鼓不像有些喇嘛念经打鼓,需要一直用椎来敲,而是以天人的福报力,自然会发出妙音。有些人很希望自己的名声遍于世界,于是拼命地自我宣传,自己给自己写传记,拿钱印很多东西到处去发,这样不但没有效果,反而遭到很多人的诽谤。有些人根本不需要自我宣传,他的名声无勤中也会被人和非人传于世间。

  所以,在座的道友,以后最好不要宣传自己,有意地去自我介绍。昨天有些居士给我寄来一封信,里面附了某些上师的自我介绍,我看后有一种不同的感觉。信里首先说:“尊敬的某某居士,你好啊!我是来自美丽雪域的什么什么上师……”其实这对整个藏传佛教有害,假如自己有功德,根本不需要这种方式来宣传。我们看一看国内外的高僧大德,只要他们对众生有一颗纯洁的利他心,众生就像蜜蜂聚集于鲜花一样,自然而然云集其座下。所以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自己应该有做人的原则。现在大多数人的行为和发心是什么样的?我们要观察外面,也要观察内心!

  以上是总结全文,下面是本论的简单介绍:

  如是一切天与德,普愿诸众皆获之,

  以此等起所触动,造此简言易解规。

  如是上面所讲到的天与德(即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功德),普愿每个众生都能获得。人需要天德,

  也需要世间道德,若能如此,护法诸天会时时加以护持;自己有了如法的行为之后,世间、出世间的一切事情也会做得非常圆满。因而,以此发心为等起,我(麦彭仁波切)造了这部言简意赅的《二规教言论》。

  我作为凡夫人,平时不可能没有恶分别念,但在传讲本论的过程中,自己的确没有世间八法的念头。只是看见很多佛教徒,尤其是学《入行论》的菩提学会的道友,有些人对佛教的信心很虔诚,但基本的做人不太如法,所以很希望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人格稳重、具有智慧、有惭愧心、正直、有信心、利他,哪怕具足其中的一种功德,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于胜者与佛子,及诸正士之善说,

  精通之故善宣说,如同空谷之回音。

  我因为精通释迦佛为主的十方诸佛的教言,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佛子们的善说,以及印度的龙猛菩萨、月称菩萨、寂天菩萨、圣天菩萨,藏地的莲花生大师、宗喀巴大师等高僧大德的论典,所以能善巧宣说此论。

  怎么样宣说的呢?如同空谷回音一样,他们如何宣说,我也不与之相违而如是宣说。譬如诸佛菩萨说人要稳重,我也说人要稳重;他们说需要智慧,我也说需要智慧。原原本本重复他们的教言,这一点我特别有能力。

  然由无始恶串习,染污自之相续故,

  高尚行为极鲜少,仅只仰慕善妙行。

  但是我因无始以来的恶劣串习染污了相续,极少行持圣者的高尚行为,只是在内心深处对这些行为仰慕不已。

  这是麦彭仁波切的自谦之词,实际上绝对不是这样,他老人家不但精通,而且修得非常圆满。

  我们也非常希望完全精通诸佛菩萨和高僧大德的教言,尽管这在末法时代有一定困难,但也应该尽可能地多学习,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

  若诸众生能行持,殊胜善妙高尚行,

  于此极为随喜故,愿令他众入此道。

  若有众生能行持此殊胜善妙的高尚行为,我在这里非常随喜,并愿所有的人都能行持这一善法,趋入如此殊胜的妙道。

  大家也应该发心,自己以后有机会的话,先不要给人灌顶,传最深的《六中阴》、《文殊大圆满》,因为对方是否堪为法器也不好说,自己没有一定的境界前,讲这些高深莫测的法,可能也没有必要。如果有人向你求法,那可以给他们讲《二规教言论》、《佛子行》,等他们做人非常不错了,再宣讲比较深一点的佛法。

  可是现在的人非常颠倒,我都担心《二规教言论》公布出去时,会不会有人学?尽管很多人非常需要学,且不说世间上没有受过这方面教育的人,我们这里学了这么多年的道友,每年学一次也很有必要。但是有些人特别颠倒,他根本学不懂的东西很有兴趣,应该学、也学得懂的,却置之一旁,所以外面有多少人听受也不好说。但愿大家先从这样的论典入手,具有高尚的行为以后,再进一步修持更深的法。

  如是自心生悲悯,具慧尊者亦劝请,

  故于人规论典中,稍作摄略而宣说。

  麦彭仁波切见到很多人不懂人规,缺乏这些道德和知识,故而油然生起大悲心,希望他们能具足如是胜德。同时,又因具智尊者(嘉靠公确)的多番劝请,他老人家便从圣者所宣说的广大人规教典中,以摄略的方式归纳而作如上宣说。

  讲人规的佛经论典比较多。我最近在翻译《中观宝鬘论释》,作者喇拉曲智仁波切也引用了很多佛经中关于人规方面的教言。每一次校对时我就想:“今年很多人学习了以后,可能会受益匪浅,特别高兴。”但不知道你们会不会有什么感觉。有时候我翻译一部论典,自己认为这么好的论典译出来后,很多人应该非常高兴,给我“发奖”,但结果往往比较失望。当然,我要的不是其他奖品,而是要大家好好学习,从中获得一点利益,闻思起来很有兴趣,这就是对我至高无上的奖品了。

  翻译一部论典,真的花很长时间,费很多心血,它不是自然而然就出来的。有了法本之后,希望你们应该享用。现在的科技人员发明一种产品后,人们没有用上就觉得可惜,其实这并不是很可惜,一部好论典没有学习的话,才是最可惜的。

  人规方面的教言,《格言宝藏论》、《水木格言》、《君规教言论》等中也有很多。古代孔子、孟子、庄子的教言中,虽然有一部分做人的道理,但他们的有些思想仅限于今生,跟来世没有关系,甚至某些教言对来世有损害。现在的一些知识分子分不清楚儒教和佛教,把释道儒全部混为一谈。这样混合,一方面有博采众长的必要,我也不反对,但这些宗教完全混在一起,恐怕佛教承认的有些道理,别的宗教不一定承认,不但不承认,还有抵触的地方。在这些问题上,佛教徒应该头脑清醒。

  以此善根愿诸众,无勤趣入此妙道,

  圆满十种功德相,获得天德诸庄严。

  以此造论之善根,愿所有众生无勤趣入此大乘妙道,圆满上文所宣说的智慧等功德十相,并获得天德诸庄严。

  此论由欢喜行持无垢高尚妙规及具胜缘功德者——嘉靠公确劝请,嘉样杰布让当(麦彭仁波切)造于宗萨扎西拉哲处,愿增吉祥。善哉!善哉!善哉!

  今天《二规教言论》讲完了。在讲的过程当中,我自己非常不满意,因为讲任何一个法,本来需要充分的准备。但我现在一方面要讲《入行论》和翻译…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