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只因前世對辟支佛供養過一個食團,以此果報而獲得了無比勝財,被稱爲“南贍部洲第二大轉輪王”;阿闌律國王也因前世以一把豌豆供養德護如來,從而獲得了轉輪王等福德。因此,遇到特別殊勝的對境時,哪怕供養一個小小的供品,也能獲得生生世世的大福報。
當然,作爲在座的出家人,有些道友長年在山裏苦行,連自己的衣食也比較緊張,真要財布施的話,恐怕有一定的困難。但《入中論》裏面也說了,在家人以財布施爲主,而出家人以法布施爲主。有些人可能想:“我不是法師,所以沒有法布施的機會。”你不是法師也不要緊,夏天你可以去一片草地,給許多蟲類念觀音心咒,告訴它們:“所有的眷屬請谛聽,我今天傳授無上密法。”(衆笑)真的,我們在這些衆生的耳邊念一些寶髻如來、阿彌陀佛等聖號,對它們有不可思議的利益。
法布施不一定非要法師的名號才可以,哪怕你坐車時遇到一個人,給他講講佛法的道理,如果他實在不願意聽,在他耳邊突然念一聲“嗡瑪呢巴美吽”,也有很大的功德。盡管他沒有聽聞的發心,但是一曆耳根,永爲道種,對他會有莫大的利益。所以,法布施的方式多種多樣,只要能利益衆生都可以!
十一、得 果
如是具慧穩重者,若以有愧不放逸,
公平正直誓堅定,了知報恩勤利他,
及起正信廣布施,則于一切今來世,
壽命長久無疾病,悅意安甯具財富。
此乃全文的總結:樹根是智慧和穩重,樹莖是不放逸和知慚有愧,樹枝是正直公平和誓言堅定,樹葉是知恩報恩和精勤利他,樹花是正信和布施。若能行持以上這些法,今生來世都會長壽無病、心情愉悅、財富圓滿。
很多人想積累一些福報,但不知道從哪裏開始。這裏已經講了藏傳佛教中做人和積福的殊勝竅訣,希望大家認認真真、反反複複思考。我們人就像一棵樹,如果不具上述十種功德,活在世上也是特別痛苦。但若有了這些功德,表面上跟其他人一模一樣,實際上內心的境界完全不同。
衆人恭敬獲贊頌,福祿增上威德高,
超勝四方興事業,勢力盛旺如火燃,
一切安樂諸福德,如于彼前皆自住,
榮譽猶如天鼓聲,遍滿于此世間中。
具有這些功德的人,衆人會對之恭敬有加、交口稱贊。我們也看得出來,假如一個人很穩重、有智慧、不放逸、知慚有愧……具足上面所有的功德,他的威德肯定超勝四方。
我現在確實深深地體會到,當年上師如意
寶爲什麼如是重視這部論典。如果當時上師沒有重視,大家可能覺得“這部論典就一兩百個頌詞,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但在實際生活當中,倘若沒有這些功德,不管你是出家人、在家人,什麼事情都做不了。如果有了這些功德,你痛苦也好、快樂也好,人生的格言和竅訣完全具足了,誰都會贊歎的。自己的福祿也會增上,威德、事業、勢力勝于四方,如熊熊烈火般越來越旺。
有些修行人雖然只是一個人,但他的能力超越千百萬人,原因是什麼呢?一方面跟他出世間超勝的開悟境界有關,另一方面,他對世間的爲人處世、待人接物等基本人規了如指掌。有了這些,人人都會恭敬他、佩服他。
我們在學校裏讀書時,每個同學好像是一樣的,分不清誰將來會有什麼前途和命運,但是到了社會崗位上以後,彼此的差別非常明顯,有些是前世的福報所感,但有些也跟即生中的行爲有密切關系。假如有了善妙的行爲,一切安樂與福德無需希求便會住于自己面前,唾手可得。名譽和聲望猶如天鼓聲一樣,自然傳遍整個世間。
天鼓不像有些喇嘛念經打鼓,需要一直用椎來敲,而是以天人的福報力,自然會發出妙音。有些人很希望自己的名聲遍于世界,于是拼命地自我宣傳,自己給自己寫傳記,拿錢印很多東西到處去發,這樣不但沒有效果,反而遭到很多人的誹謗。有些人根本不需要自我宣傳,他的名聲無勤中也會被人和非人傳于世間。
所以,在座的道友,以後最好不要宣傳自己,有意地去自我介紹。昨天有些居士給我寄來一封信,裏面附了某些上師的自我介紹,我看後有一種不同的感覺。信裏首先說:“尊敬的某某居士,你好啊!我是來自美麗雪域的什麼什麼上師……”其實這對整個藏傳佛教有害,假如自己有功德,根本不需要這種方式來宣傳。我們看一看國內外的高僧大德,只要他們對衆生有一顆純潔的利他心,衆生就像蜜蜂聚集于鮮花一樣,自然而然雲集其座下。所以在弘法利生的過程中,自己應該有做人的原則。現在大多數人的行爲和發心是什麼樣的?我們要觀察外面,也要觀察內心!
以上是總結全文,下面是本論的簡單介紹:
如是一切天與德,普願諸衆皆獲之,
以此等起所觸動,造此簡言易解規。
如是上面所講到的天與德(即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功德),普願每個衆生都能獲得。人需要天德,
也需要世間道德,若能如此,護法諸天會時時加以護持;自己有了如法的行爲之後,世間、出世間的一切事情也會做得非常圓滿。因而,以此發心爲等起,我(麥彭仁波切)造了這部言簡意赅的《二規教言論》。
我作爲凡夫人,平時不可能沒有惡分別念,但在傳講本論的過程中,自己的確沒有世間八法的念頭。只是看見很多佛教徒,尤其是學《入行論》的菩提學會的道友,有些人對佛教的信心很虔誠,但基本的做人不太如法,所以很希望大家都懂得這個道理。人格穩重、具有智慧、有慚愧心、正直、有信心、利他,哪怕具足其中的一種功德,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于勝者與佛子,及諸正士之善說,
精通之故善宣說,如同空谷之回音。
我因爲精通釋迦佛爲主的十方諸佛的教言,文殊菩薩、彌勒菩薩等佛子們的善說,以及印度的龍猛菩薩、月稱菩薩、寂天菩薩、聖天菩薩,藏地的蓮花生大師、宗喀巴大師等高僧大德的論典,所以能善巧宣說此論。
怎麼樣宣說的呢?如同空谷回音一樣,他們如何宣說,我也不與之相違而如是宣說。譬如諸佛菩薩說人要穩重,我也說人要穩重;他們說需要智慧,我也說需要智慧。原原本本重複他們的教言,這一點我特別有能力。
然由無始惡串習,染汙自之相續故,
高尚行爲極鮮少,僅只仰慕善妙行。
但是我因無始以來的惡劣串習染汙了相續,極少行持聖者的高尚行爲,只是在內心深處對這些行爲仰慕不已。
這是麥彭仁波切的自謙之詞,實際上絕對不是這樣,他老人家不但精通,而且修得非常圓滿。
我們也非常希望完全精通諸佛菩薩和高僧大德的教言,盡管這在末法時代有一定困難,但也應該盡可能地多學習,並將所學的知識用于實踐。
若諸衆生能行持,殊勝善妙高尚行,
于此極爲隨喜故,願令他衆入此道。
若有衆生能行持此殊勝善妙的高尚行爲,我在這裏非常隨喜,並願所有的人都能行持這一善法,趨入如此殊勝的妙道。
大家也應該發心,自己以後有機會的話,先不要給人灌頂,傳最深的《六中陰》、《文殊大圓滿》,因爲對方是否堪爲法器也不好說,自己沒有一定的境界前,講這些高深莫測的法,可能也沒有必要。如果有人向你求法,那可以給他們講《二規教言論》、《佛子行》,等他們做人非常不錯了,再宣講比較深一點的佛法。
可是現在的人非常顛倒,我都擔心《二規教言論》公布出去時,會不會有人學?盡管很多人非常需要學,且不說世間上沒有受過這方面教育的人,我們這裏學了這麼多年的道友,每年學一次也很有必要。但是有些人特別顛倒,他根本學不懂的東西很有興趣,應該學、也學得懂的,卻置之一旁,所以外面有多少人聽受也不好說。但願大家先從這樣的論典入手,具有高尚的行爲以後,再進一步修持更深的法。
如是自心生悲憫,具慧尊者亦勸請,
故于人規論典中,稍作攝略而宣說。
麥彭仁波切見到很多人不懂人規,缺乏這些道德和知識,故而油然生起大悲心,希望他們能具足如是勝德。同時,又因具智尊者(嘉靠公確)的多番勸請,他老人家便從聖者所宣說的廣大人規教典中,以攝略的方式歸納而作如上宣說。
講人規的佛經論典比較多。我最近在翻譯《中觀寶鬘論釋》,作者喇拉曲智仁波切也引用了很多佛經中關于人規方面的教言。每一次校對時我就想:“今年很多人學習了以後,可能會受益匪淺,特別高興。”但不知道你們會不會有什麼感覺。有時候我翻譯一部論典,自己認爲這麼好的論典譯出來後,很多人應該非常高興,給我“發獎”,但結果往往比較失望。當然,我要的不是其他獎品,而是要大家好好學習,從中獲得一點利益,聞思起來很有興趣,這就是對我至高無上的獎品了。
翻譯一部論典,真的花很長時間,費很多心血,它不是自然而然就出來的。有了法本之後,希望你們應該享用。現在的科技人員發明一種産品後,人們沒有用上就覺得可惜,其實這並不是很可惜,一部好論典沒有學習的話,才是最可惜的。
人規方面的教言,《格言寶藏論》、《水木格言》、《君規教言論》等中也有很多。古代孔子、孟子、莊子的教言中,雖然有一部分做人的道理,但他們的有些思想僅限于今生,跟來世沒有關系,甚至某些教言對來世有損害。現在的一些知識分子分不清楚儒教和佛教,把釋道儒全部混爲一談。這樣混合,一方面有博采衆長的必要,我也不反對,但這些宗教完全混在一起,恐怕佛教承認的有些道理,別的宗教不一定承認,不但不承認,還有抵觸的地方。在這些問題上,佛教徒應該頭腦清醒。
以此善根願諸衆,無勤趣入此妙道,
圓滿十種功德相,獲得天德諸莊嚴。
以此造論之善根,願所有衆生無勤趣入此大乘妙道,圓滿上文所宣說的智慧等功德十相,並獲得天德諸莊嚴。
此論由歡喜行持無垢高尚妙規及具勝緣功德者——嘉靠公確勸請,嘉樣傑布讓當(麥彭仁波切)造于宗薩紮西拉哲處,願增吉祥。善哉!善哉!善哉!
今天《二規教言論》講完了。在講的過程當中,我自己非常不滿意,因爲講任何一個法,本來需要充分的准備。但我現在一方面要講《入行論》和翻譯…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