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醍醐▪P28

  ..續本文上一頁幾部論典,再加上修建學院大經堂,還有智悲學校的一些建設,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沒有時間提前看書。這樣隨隨便便講了以後,自己覺得效果不是很好,但大概的方向,還是有必要給大家指明一下。

  這部論典,上師如意寶以前講過多次,我當年也有很大的信心。尤其是1987年上師在五臺山的清涼寺,寺裏面有塊大石頭,據說是文殊菩薩從龍宮裏加持到人間的,大石頭旁邊有個綠色的森林,在那裏,我們部分人于上師面前聽受了以本論爲主的一些教言,(上師哽咽……)當時自己感覺非常殊勝。但是現在上師圓寂了,當年的很多法也沒有融入自己相續,只不過口頭上給別人宣講,確實很想大家行持這樣的妙法。

  好,講到這裏吧,本來還要說一些話,以後再說吧。總而言之,上師如意寶對這部法特別重視,希望你們每個人能好好地行持!

   定稿于二OO七年藏曆四月十五日

  釋迦牟尼佛降生之吉日

  

  《二規教言論》思考題

  第1節課

  1、若想迅速成就聖天與世德這兩種功德,唯一的方法是什麼?你做到了多少?

  2、有些人認爲:“上上的功德包括下下,只要好好地修持佛法,世間上的高尚品格自然就會具足。”這種想法對嗎?請以比喻具體說明。

  3、一個人的好壞是由什麼來決定的?爲什麼?

  4、有些人不用勞作,就能獲得無盡財富;有些人非常努力,卻一貧如洗,這是什麼原因所致?了知此理後,我們應該怎麼做?

  第2節課

  5、有些人拼命地追求美名,卻始終也得不到,這是爲什麼?對此你有什麼感想?

  6、什麼樣的人是諸天護法所厭離的?你具備幾條?

  7、如果自己遇到諸多不順,是該怨天尤人,還是應自我檢討?爲什麼?

  第3節課

  8、有些人交很多錢讓寺院念經,也求了很多護法神,但他的生意還不順利,是叁寶沒有加持嗎?爲什麼?

  9、怎麼樣才能獲得名聲地位、圓滿財富?如果別人擁有這些,你是什麼心態?

  10、什麼樣的人令諸天護法歡喜,恒時賜予保護?

  11、平時若沒有時間供護法,護法神是否會不高興,以後不再保護你了?請說明理由。

  12、沙門四法中說對怨敵不能報仇,此處卻讓我們學會恩怨分明,二者是否矛盾?爲什麼?

  第4節課

  13、護法神的住處是哪裏?怎樣做才能得到他們的幫助和庇護?爲什麼?

  14、若想求福報、求平安,我們應當如何行持?

  15、現在世界人口越來越多,但佛經中說人身難得,二者是否矛盾?爲什麼?

  16、歸納而言,本論的內容分哪幾個方面?請以比喻說明。

  17、智者與愚者的區別是什麼?你屬于哪一種?

  18、作爲一個修行人,需要了解國際時事、政治局勢、各地風俗等嗎?爲什麼?

  19、具備什麼樣的功德,才可以稱爲真正的人?

  第5節課

  20、智者遇到問題時會怎麼樣處理?這跟愚者有什麼區別?你屬于哪一種?

  21、若欲令社會風氣日益高尚,什麼才是最好的方法?

  22、既然我們最愛的是自己,怎麼做才是對自己最負責任?爲什麼?

  23、若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過錯,將會導致什麼後果?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點?

  24、如果想獲得自己的利益,應當如何行持?你今後有什麼打算?

  25、打開智慧有哪兩種途徑?你平時是怎麼做的?

  26、什麼是穩重的士夫?請舉例說明。

  第6節課

  27、請以比喻說明穩重的功德和不穩重的過失。

  28、什麼才是有愧者?在家人和出家人分別體現在哪些方面?

  29、爲什麼說無愧者比裸體奔跑者還值得羞恥?

  30、這節課講了哪些是無愧者?你具備幾種?

  第7節課

  31、無愧者還有哪幾種?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多嗎?請用你周圍的事例進行說明。

  32、請以比喻說明,什麼叫做不放逸?

  33、世間人從小到老是如何被放逸所迷惑的?你也是這樣的嗎?

  34、地位高貴、名聲遠大的人,是否值得我們羨慕?爲什麼?

  35、我們爲什麼應當思維來世?

  第8節課

  36、請以比喻說明怎樣才能了知一個人的賢劣?你以前是如何判斷的?

  37、愚者和智者每日的所作所爲有什麼差別?

  38、名詞解釋:圓滿四德 無義者 失義者

  39、在本節課中,作者講了放逸者的哪些法相?你具備幾種?

  第9節課

  40、放逸者還有什麼特點?爲了避免這些過失,我們平時應該怎麼做?

  41、什麼叫正直,什麼叫狡詐?二者在發心、行爲、結果上有何差別?你屬于哪一種?

  42、狡詐者具備哪些法相?與狡詐者交往將有什麼危害?

  43、有人說:“當今社會上,狡詐者特別吃得開,行爲正直的人往往會吃虧,所以應該學狡詐者。”對此你怎麼認爲?爲什麼?

  第10節課

  44、誓言堅定的人具備哪些特點?這樣會有什麼利益?明白此理之後,你以後有什麼打算?

  45、有些人說話見風使舵,根據不同的場合變來變去,這將導致什麼過患?這種人的修行會成功嗎?爲什麼?

  46、劣者與智者在守護誓言方面有何差別?我們在承諾一件事情時,應當遵守什麼原則?

  47、爲什麼說不懂知恩圖報的人,名義上爲人,但實則爲鬼?

  第11節課

  48、爲什麼說忘恩負義的人,絕不會有穩重、智慧等其他功德?

  49、希求自利者和希求他利者,其結果會有哪些差別?

  50、若欲獲得廣大自利,最好的方法是什麼?爲什麼?

  51、什麼叫做四谛?佛陀在初轉*輪時,如何通過因緣、本體、果位叁方面來宣說四谛的?

  52、請具體說明真正的信心是什麼樣的?你具有這種信心嗎?

  53、爲什麼要謹慎取舍因果?對此,你怎樣生起堅定的信解?

  第12節課

  54、我們爲什麼要布施?布施以後自己變窮了怎麼辦?不布施會有哪些過患?

  55、本論所講的十種功德、兩種果是指什麼?與一棵樹怎麼對應?假如具備了這十種功德,將會産生哪些果報?

  56、你學習了《二規教言論》之後有哪些改變?今後有何打算?

  

  《佛子行》講記

  著:無著菩薩

  譯講:索達吉堪布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第一節課

  今天開始講《佛子行叁十七頌》。

  本論是藏傳修心法門中非常殊勝的竅訣,以前我也講過很多次,有些道友應該非常熟悉。上師如意寶在世時著重強調這部法,他老人家自己也在一些上師面前先後聽過一百五十多次。有些道友覺得自己以前聽過、背過,就不那麼重視了,其實它的詞句雖然簡單,裏面的內容卻相當殊勝,也很深奧,希望你們不要輕視,應該反反複複思維。

  這部法是藏傳佛教大乘法門的修行精要,懂得它之後,內心的改變會相當大,菩提心也會自然增長。即使對內容不太明白,僅僅是耳邊聽到這種教言,大悲菩提心也會逐漸增長。因此,大家在學習《入行論》的同時,還是要修習這部法,尤其是今年要求一定要背誦,叁十七頌都背不來的話,那沒必要讀佛學院了,你一個月吃多少頓哪?肯定不止叁十七頓吧。所以除了極個別的老年人以外,希望你們一定要背誦,不僅是在座各位,包括以菩提學會爲主的十方信衆也一定要背《佛子行》。以前上師如意寶建立學院時就說過,最低也要背誦《佛子行》、《叁主要道論》、《修心八頌》等簡單的竅訣,所以大家應當在諸佛菩薩面前進行法供養。

  其實背誦的利益和功德相當大,因爲花了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對法義的理解跟平時看書完全不相同,在一生中印象也很深刻,乃至生生世世在阿賴耶上都種下了極爲堅固的菩提種子。所以背誦非常重要,大家務必要重視。

  上師如意寶經常講,無著菩薩造《佛子行》時有個殊勝的緣起(傳記中也有):尊者造完《佛子行》以後,把稿子拿到房頂上校對,就在此刻,一陣狂風平地刮起,瞬間就把法本席卷而去,飛揚十方,一張紙都沒有留下來。(但尊者並不灰心,又重新依照心中所憶,將其整理了出來。)如今,《佛子行》已傳遍諸方,藏傳佛教中不管是甯瑪派、噶舉派、格魯派、薩迦派,都在大力弘揚學習;漢傳佛教的各大城市和寺院,也對《佛子行》贊不絕口;美國、加拿大、法國等地的信徒,將其譯成不同的文字,紛紛效仿行持……本論影響力如此深廣,其緣起還應追溯至那場大風吧。

  可見,遇到狂風也不是不好的現象。早期上師講《釋量論》時,我們每天輔導沒有房子,就是坐在院子裏面。當時是冬天,起狂風,好多道友的書到處亂飛,在後面追半天,拿回來後看一會兒,又起一陣狂風……其實當時沒有想到這是弘揚十方的象征,開玩笑!有次無著菩薩生了重病,弟子們請他留下遺囑,他則毫不遲疑地回答說:“我的遺囑就是《佛子行》!”

  這部論典,上師如意寶一生中聽過很多次,像上師那麼具有智慧的人,爲什麼還要再再聽受呢?應該說是有殊勝的密意。因此,在座的道友一方面要經常聞思,另一方面也要再叁輔導,好好地聽,希望法師也輔導這部論典,修學時盡量將裏面的法義融入于內心。

  我個人而言,對這部論典不敢說修得好,但是信心很大,從開始一直到現在,光是在上師如意寶面前,包括聽傳承,肯定也有一百次以上了。因爲上師每到國內外任何一處,有時間的話,就詳細傳一遍,沒有時間就念一遍傳承,這樣全部加起來,肯定有一百多次了。學院的很多老道友也知道,上師在講法的過程中經常傳《佛子行》。

  其實,《佛子行》對我也是個特殊的緣起,二十年前,也就是在1987年,法王如意寶偕同一萬多藏族信徒朝拜五臺山。當時我們對漢傳佛教一點也不了解,漢傳佛教對藏傳佛教更是一無所知。朝山期間,我受上師之命,初次將《佛子行》翻譯成漢語,在五臺山菩薩頂爲廣大漢族僧俗傳講。在此過程中,捉襟見肘的漢語水平使我費盡周折,特別是前所未見的漢地佛教專用詞彙,我更是一竅不通。…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