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几部论典,再加上修建学院大经堂,还有智悲学校的一些建设,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提前看书。这样随随便便讲了以后,自己觉得效果不是很好,但大概的方向,还是有必要给大家指明一下。
这部论典,上师如意宝以前讲过多次,我当年也有很大的信心。尤其是1987年上师在五台山的清凉寺,寺里面有块大石头,据说是文殊菩萨从龙宫里加持到人间的,大石头旁边有个绿色的森林,在那里,我们部分人于上师面前听受了以本论为主的一些教言,(上师哽咽……)当时自己感觉非常殊胜。但是现在上师圆寂了,当年的很多法也没有融入自己相续,只不过口头上给别人宣讲,确实很想大家行持这样的妙法。
好,讲到这里吧,本来还要说一些话,以后再说吧。总而言之,上师如意宝对这部法特别重视,希望你们每个人能好好地行持!
定稿于二OO七年藏历四月十五日
释迦牟尼佛降生之吉日
《二规教言论》思考题
第1节课
1、若想迅速成就圣天与世德这两种功德,唯一的方法是什么?你做到了多少?
2、有些人认为:“上上的功德包括下下,只要好好地修持佛法,世间上的高尚品格自然就会具足。”这种想法对吗?请以比喻具体说明。
3、一个人的好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为什么?
4、有些人不用劳作,就能获得无尽财富;有些人非常努力,却一贫如洗,这是什么原因所致?了知此理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2节课
5、有些人拼命地追求美名,却始终也得不到,这是为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6、什么样的人是诸天护法所厌离的?你具备几条?
7、如果自己遇到诸多不顺,是该怨天尤人,还是应自我检讨?为什么?
第3节课
8、有些人交很多钱让寺院念经,也求了很多护法神,但他的生意还不顺利,是三宝没有加持吗?为什么?
9、怎么样才能获得名声地位、圆满财富?如果别人拥有这些,你是什么心态?
10、什么样的人令诸天护法欢喜,恒时赐予保护?
11、平时若没有时间供护法,护法神是否会不高兴,以后不再保护你了?请说明理由。
12、沙门四法中说对怨敌不能报仇,此处却让我们学会恩怨分明,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第4节课
13、护法神的住处是哪里?怎样做才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和庇护?为什么?
14、若想求福报、求平安,我们应当如何行持?
15、现在世界人口越来越多,但佛经中说人身难得,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16、归纳而言,本论的内容分哪几个方面?请以比喻说明。
17、智者与愚者的区别是什么?你属于哪一种?
18、作为一个修行人,需要了解国际时事、政治局势、各地风俗等吗?为什么?
19、具备什么样的功德,才可以称为真正的人?
第5节课
20、智者遇到问题时会怎么样处理?这跟愚者有什么区别?你属于哪一种?
21、若欲令社会风气日益高尚,什么才是最好的方法?
22、既然我们最爱的是自己,怎么做才是对自己最负责任?为什么?
23、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将会导致什么后果?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点?
24、如果想获得自己的利益,应当如何行持?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25、打开智慧有哪两种途径?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26、什么是稳重的士夫?请举例说明。
第6节课
27、请以比喻说明稳重的功德和不稳重的过失。
28、什么才是有愧者?在家人和出家人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29、为什么说无愧者比裸体奔跑者还值得羞耻?
30、这节课讲了哪些是无愧者?你具备几种?
第7节课
31、无愧者还有哪几种?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多吗?请用你周围的事例进行说明。
32、请以比喻说明,什么叫做不放逸?
33、世间人从小到老是如何被放逸所迷惑的?你也是这样的吗?
34、地位高贵、名声远大的人,是否值得我们羡慕?为什么?
35、我们为什么应当思维来世?
第8节课
36、请以比喻说明怎样才能了知一个人的贤劣?你以前是如何判断的?
37、愚者和智者每日的所作所为有什么差别?
38、名词解释:圆满四德 无义者 失义者
39、在本节课中,作者讲了放逸者的哪些法相?你具备几种?
第9节课
40、放逸者还有什么特点?为了避免这些过失,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
41、什么叫正直,什么叫狡诈?二者在发心、行为、结果上有何差别?你属于哪一种?
42、狡诈者具备哪些法相?与狡诈者交往将有什么危害?
43、有人说:“当今社会上,狡诈者特别吃得开,行为正直的人往往会吃亏,所以应该学狡诈者。”对此你怎么认为?为什么?
第10节课
44、誓言坚定的人具备哪些特点?这样会有什么利益?明白此理之后,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45、有些人说话见风使舵,根据不同的场合变来变去,这将导致什么过患?这种人的修行会成功吗?为什么?
46、劣者与智者在守护誓言方面有何差别?我们在承诺一件事情时,应当遵守什么原则?
47、为什么说不懂知恩图报的人,名义上为人,但实则为鬼?
第11节课
48、为什么说忘恩负义的人,绝不会有稳重、智慧等其他功德?
49、希求自利者和希求他利者,其结果会有哪些差别?
50、若欲获得广大自利,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
51、什么叫做四谛?佛陀在初转*轮时,如何通过因缘、本体、果位三方面来宣说四谛的?
52、请具体说明真正的信心是什么样的?你具有这种信心吗?
53、为什么要谨慎取舍因果?对此,你怎样生起坚定的信解?
第12节课
54、我们为什么要布施?布施以后自己变穷了怎么办?不布施会有哪些过患?
55、本论所讲的十种功德、两种果是指什么?与一棵树怎么对应?假如具备了这十种功德,将会产生哪些果报?
56、你学习了《二规教言论》之后有哪些改变?今后有何打算?
《佛子行》讲记
著:无著菩萨
译讲:索达吉堪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一节课
今天开始讲《佛子行三十七颂》。
本论是藏传修心法门中非常殊胜的窍诀,以前我也讲过很多次,有些道友应该非常熟悉。上师如意宝在世时着重强调这部法,他老人家自己也在一些上师面前先后听过一百五十多次。有些道友觉得自己以前听过、背过,就不那么重视了,其实它的词句虽然简单,里面的内容却相当殊胜,也很深奥,希望你们不要轻视,应该反反复复思维。
这部法是藏传佛教大乘法门的修行精要,懂得它之后,内心的改变会相当大,菩提心也会自然增长。即使对内容不太明白,仅仅是耳边听到这种教言,大悲菩提心也会逐渐增长。因此,大家在学习《入行论》的同时,还是要修习这部法,尤其是今年要求一定要背诵,三十七颂都背不来的话,那没必要读佛学院了,你一个月吃多少顿哪?肯定不止三十七顿吧。所以除了极个别的老年人以外,希望你们一定要背诵,不仅是在座各位,包括以菩提学会为主的十方信众也一定要背《佛子行》。以前上师如意宝建立学院时就说过,最低也要背诵《佛子行》、《三主要道论》、《修心八颂》等简单的窍诀,所以大家应当在诸佛菩萨面前进行法供养。
其实背诵的利益和功德相当大,因为花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法义的理解跟平时看书完全不相同,在一生中印象也很深刻,乃至生生世世在阿赖耶上都种下了极为坚固的菩提种子。所以背诵非常重要,大家务必要重视。
上师如意宝经常讲,无著菩萨造《佛子行》时有个殊胜的缘起(传记中也有):尊者造完《佛子行》以后,把稿子拿到房顶上校对,就在此刻,一阵狂风平地刮起,瞬间就把法本席卷而去,飞扬十方,一张纸都没有留下来。(但尊者并不灰心,又重新依照心中所忆,将其整理了出来。)如今,《佛子行》已传遍诸方,藏传佛教中不管是宁玛派、噶举派、格鲁派、萨迦派,都在大力弘扬学习;汉传佛教的各大城市和寺院,也对《佛子行》赞不绝口;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地的信徒,将其译成不同的文字,纷纷效仿行持……本论影响力如此深广,其缘起还应追溯至那场大风吧。
可见,遇到狂风也不是不好的现象。早期上师讲《释量论》时,我们每天辅导没有房子,就是坐在院子里面。当时是冬天,起狂风,好多道友的书到处乱飞,在后面追半天,拿回来后看一会儿,又起一阵狂风……其实当时没有想到这是弘扬十方的象征,开玩笑!有次无著菩萨生了重病,弟子们请他留下遗嘱,他则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我的遗嘱就是《佛子行》!”
这部论典,上师如意宝一生中听过很多次,像上师那么具有智慧的人,为什么还要再再听受呢?应该说是有殊胜的密意。因此,在座的道友一方面要经常闻思,另一方面也要再三辅导,好好地听,希望法师也辅导这部论典,修学时尽量将里面的法义融入于内心。
我个人而言,对这部论典不敢说修得好,但是信心很大,从开始一直到现在,光是在上师如意宝面前,包括听传承,肯定也有一百次以上了。因为上师每到国内外任何一处,有时间的话,就详细传一遍,没有时间就念一遍传承,这样全部加起来,肯定有一百多次了。学院的很多老道友也知道,上师在讲法的过程中经常传《佛子行》。
其实,《佛子行》对我也是个特殊的缘起,二十年前,也就是在1987年,法王如意宝偕同一万多藏族信徒朝拜五台山。当时我们对汉传佛教一点也不了解,汉传佛教对藏传佛教更是一无所知。朝山期间,我受上师之命,初次将《佛子行》翻译成汉语,在五台山菩萨顶为广大汉族僧俗传讲。在此过程中,捉襟见肘的汉语水平使我费尽周折,特别是前所未见的汉地佛教专用词汇,我更是一窍不通。…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