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醍醐▪P41

  ..续本文上一页说过:“人生应该以服务为目的,不应该以夺取为目的。”这句话说得非常好,假如一个人从小就想:“我长大以后怎么样为社会服务,怎么样反馈社会,怎么样利益众生?”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一定会变成有用的人的。

  可是我以前在中学有一个班主任,他经常召集我们几个学生叮嘱:“你们要好好地读书啊,这样以后就可以买房子、娶老婆……”当时我觉得老师真是苦口婆心、语重心长,他的教育相当深奥。但现在回想起来,他的目标已经搞错了,如果当时说“你们长大后要为社会服务,帮助那些可怜的众生”,可能很多人的未来会另有打算。所以现在的教育还是有一些问题。

  总之,我们出家人讲经也好,居士们学法也好,不要一味地贪执“我”快乐、“我”解脱、“我”平安、“我”健康,如果一天到晚都这样求,那是没有意义的。很多人学了大乘佛法以后,真的还是有些帮助,不管他有没有发起菩提心,至少口头上常说“我要发菩提心”。这种话以前在很多城市里根本听不到,学佛都是为了治病、搞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因此,讲经说法和听经闻法还是有必要的。

  己三、安忍度:

  于求妙果之佛子,一切损害如宝藏,

  故于诸众无怨恨,修持安忍佛子行。

  对于希求菩提妙果的佛子而言,一切损害、怨敌、邪魔等不悦意的对境,就像如意宝般难得,他不会加以遮遣,反而会乐于接受。试想,穷人如果在家里发现赐予一切所欲的如意宝,那肯定是喜出望外,同样,大乘菩萨若遇到了怨恨的敌人,也是求之不得、欢喜异常。

  大家都知道,所有的罪业当中,嗔恨是最可怕的,所有的修行里面,安忍是最有功德的。寂天菩萨也说:“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所以大家一定要通过各种方法修持安忍波罗蜜多。在修持的过程中,一旦遇到了嗔恨的对境,比如同事、道友对你诽谤,那个时候一定要乐于接受,不要觉得:“他是坏人,这是干嘛?!”眼色也好,口气也好,什么都变得特别凶。以前有这种习气毛病的人,应该尽量地改过来,我们的本质具有如来藏,是善良的,应该是可以改变的。牦牛、大象通过训练都能变得温顺,那何况是我们人了?不要总觉得自己是个坏人、没有希望变好,只要经过长期的闻思修行,暴躁的心性是可以调柔的。

  我们对任何一个众生,最好不要有怨恨,证严法师说过:“天下没有一个我的敌人。”这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修行人,自己的生活也会过得非常圆满。否则这个看不惯、那个听不惯,整天活在愤世嫉俗当中,真的特别累。大乘菩萨的心是快快乐乐的,没有什么看不惯。当然,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也不能一概而论,该说的还是要说,该做的还是要做。但平时与人交往时,自己毕竟学过大乘佛法,心态应该有调整的能力。有次我给一个道友打电话,她一边哭一边说:“没事没事,我有调整的能力,我有调整的办法,没事没事!”她气得哭得不行了,但还是说自己有能力。其实她说得也对,学过大乘佛法的人,应该有控制的能力、有调整的办法。

  可是话虽如此,一旦违缘降临时,真正能转为道用也不容易。日本有位白隐禅师,以修安忍而著称于世。曾有个姑娘与男人有染而生下一子,怕虔信佛法的父母谴责,就说乃白隐禅师所为。不明真相的父母特别不满,把孩子扔给禅师说:“你这个败坏佛门清规的假和尚,以前我们没有看清你的丑恶面目,没想到你竟做出如此禽兽不如的勾当。这是你的孩子,拿去吧!”禅师淡淡地说了声:“是这样吗?”就默默地接过孩子。

  一个和尚带着一个孩子,路人当然是白眼相视。以前他很出名,但后来就连给孩子喂奶都得不到。有个刚生过孩子的母亲说:“哼!要不是看在可怜孩子的份上,才不会给你呢。你这个假和尚,我理都不愿理!”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姑娘的良心备受折磨,她看到人们对白隐禅师的不公正待遇后,终于向父母坦白了一切。当父母万分羞愧地来到白隐禅师面前忏悔时,他仍然是那句话:“是这样吗?”试想,如果换作是我们,会这样淡而化之吗?

  还有布袋和尚的传记中说,别人用粗恶的语言来骂他,他就笑眯眯地说:“骂得好,骂得好!”别人用棍棒来打他,他说:“你们不用打了,我自己倒下去,省得你们费力气。”别人把口水吐到他脸上,“没事没事,不用擦,口水自然会干的。”我们很多人可能不是这样,不要说口水吐到脸上,就连洗脸水倒到鞋上,也是气得要命。

  憨山大师曾说:“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在茫茫的红尘中,忍辱柔和实际上是为人处世的一剂良方。有了这样的修行教言,我们随时都可以调整自己,处处修持安忍波罗蜜多,随缘度过一生的时光。

  

  

  

  

  第七节课

  六波罗蜜多中的布施、持戒、安忍这三个已经讲完了,现在是讲精进波罗蜜多。

  己四、精进度:

  唯成自利小乘士,勤如扑灭燃头火,

  饶益众生功德源,具足精进佛子行。

  小乘与大乘在发心上、精进上、行为上有很大差别,许多人认为小乘修行不是很精进,获得的果位也不那么殊胜,其实这是错误的。小乘行人不管是声闻也好、缘觉也好,都想远离轮回、离开烦恼,独自趋入寂静的涅槃。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们要经过长期的勤奋努力。从佛陀在世时的公案可以看出,小乘修行者特别精进,即使是现在,缅甸、斯里兰卡、泰国等国的小乘学人,也是日日夜夜相当勤奋。为了希求自己的利益,他们就像头上、衣服着火了,迅速要去扑灭一样,一生中以最大的精进来修行。

  小乘行人尚且如此,我们发了无上菩提心、发誓度化无量众生的大乘修行人,为什么不需要精进呢?我们的责任更重,任重道远,如果每天不精进,反而一直睡懒觉,那是不合理的。就好比一个企业家接了很多工程和项目,但他整天都是睡觉,别人会不会讥笑他啊?小乘为了自己解脱都要如是精进,我们不但要自己解脱,还要度化无边众生,天天懈怠是不合理的。菩萨是饶益一切有情的功德源泉,不具足精进的话,饶益众生和求证菩提只是纸上谈兵,所以具足精进就是佛子行。

  精进分为盔甲精进、摄持善法精进、饶益有情精进。觉得自己太懒惰了,从今天开始一定要精进,披上这种誓愿的盔甲,叫做盔甲精进;凡是行持善法的行为,自己就要取受,这样的发心叫摄持善法精进;一切力量全部用于饶益有情方面,这叫饶益有情精进。不管我们有没有得地,只要是为了众生,白天不休息、晚上不睡觉,宁愿生病或者操劳,一切行为皆随利他而转,这就是饶益有情精进。

  在座的道友当中,我希望培养出一批真正利益众生的人。现在的众生特别可怜,每天迷迷迷糊糊地忙着琐事,没有受过佛法教育,也没有善知识来引导。所以我们非常需要舍弃自己、利益他众,这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

  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倘若没有精进、没有勤奋努力,那是不能成功的。《入行论》也讲过:“精进证菩提,若无风不动,无勤福不生。”没有精进的话,根本得不到菩提圣果,就像没有风的吹动,万物不会动摇一样,世出世间的一切善根功德,全部依靠精进而产生。月称论师在《入中论》里也说:“功德皆随精进行。”

  因此大家修持善法时,一定要具足精进。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他认为天才是不存在的,完全依靠精进而来。但这种说法可能偏向于唯物论。利根和钝根在界性中是有的,但是通过精进,成功与失败也有差别。假如没有精进,一切功德和智慧都无法获得,佛陀在《正法念住经》中云:“诸惑一根源,即是懈怠也,何有一懈怠,彼无一切法。”任何人如果非常懈怠,到了九十点钟还像猪八戒一样呼呼大睡,那他的闻思修行也好、禅定也好,是没办法增上的。

  心的力量非常强大,只要精进的话,学问或菩提心都会不断增上,很多事情也可以成办。有些人认为:“我现在不行了,人已经老了,不用闻思了,只要好好地闭关、念念咒语就可以了。”也不能这样,国家还没有退休,家里还没有退休,佛教团体中也没有退休,你自己就把自己退休了,打上一个老人的记号,这是不合理的。前段时间的新闻中说,印度上任了六十年来第一位女总统,她今年是72岁。我当时看了大吃一惊,有些人到72岁时,不要说国家总统,连“家庭主任”都当不上了。心的力量确实不可思议,有些人五六十岁的时候,“不行了、不行了,我该死了”,最后心也没有力量了,身体也没有力量了,因此,一切皆随自己的心态而转。

  尤其在闻思佛法、行持善法方面,大家一定要精进。古人有很多精进的公案,“凿壁偷光”就是一例:有个人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故晚上无法看书。他隔壁家里有灯光,他就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里的光透过来,他就把书对着光看,最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还有晋代的车胤,也是看书没钱买灯油。(我当年刚来学院时,也没有买煤油的钱,点蜡烛就更不用说了。自己经常在月光下看书,有了月亮的晚上,心里非常舒服。)夏天的时候,他在院子里看见很多萤火虫,一闪一闪的。于是就把萤火虫抓来,放在一个口袋里,虽然不怎么明亮,但也可勉强用来看书。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很大的官。

  世间人尚且如是精进,我们修行人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很多人条件非常优越,但是就不愿意修行,每天要么散乱,要么昏沉,要么随着烦恼转,情绪不稳定是最大一个毛病,今天还想好好地学习、背几个颂词,明天就像子弹打中心脏一样倒下去了,再也没有爬起来的念头了。学习佛法应该持之以恒,博朵瓦格西说过:“未成佛之前,我们要持久地精进、勇猛地精进、不断地精进。”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勇猛精进能不能长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叫不叫不断精进?

  有些老和尚从小到晚年一直非常精进,我们真的特别随喜。前段时间也讲过,海城大悲寺的一些出家人,晚上十点睡觉,早上两点钟起…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