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醍醐▪P42

  ..续本文上一页来,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保持日中一食。记者采访时问:“你们这样的话,身体能不能罩得住啊?”妙详和尚回答说:“可以,生活可充实啦!你看我身体这么好,多年来一直只睡四个小时,日中一食,都很好、都很好!”我在大连也见过他,他们请我到那里去,可惜我当时没有时间。他们的寺院规定不摸金钱,与很多寺院的风格截然不同。当然他们是怎么样调心的,我也不好说,如果内心没有调伏,光是外表上这样行持,也没有多大意义。但我想他们不会的,因为这没有任何必要。

  我以前刚来学院时,大概在十来年当中,一直精进地修行。现在回忆起来,还是对那段黄金岁月非常怀念,可能一生中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我看这里的个别道友,年龄跟我当时也差不多,现在背这部论典、背那部论典,每天都是听辅导、讲考,生活过得很充实。这是人生中最难得、最宝贵的时光了,也许你们在晚年时也会很怀念的。

  有些大城市里的居士,真的也是非常精进,让人很佩服。本来他们跟我们不同,我们星期天可以洗个衣服,稍微放松一下,但他们每天都忙于工作和家庭的事情,好不容易到星期天可以喘口气,也是偷偷跑去一起学习。这种精神很难得,没有一定精进心的话,中间很可能会倒下去。所以,学习佛法的的确确需要精进,一切功德皆依精进而得,这一点大家务必要记住!

  己五、静虑度:

  当知止观双运理,以此摧毁诸烦恼,

  真实超越四无色,修习禅定佛子行。

  我们应当修持寂止和胜观。寂止是心对善法一缘安住,胜观则是对诸法本体证悟空性。具足安住,也了知万法的本性,这样的寂止与胜观双运,能够摧毁轮回的根本——无明烦恼,超离四无色界 而获得解脱。

  我们坐禅时一定要超离四种禅定,千万不要执著“一切都是唯心所造”、“一切都像虚空一样”、“一切都是非有非无”,这些分别念会导致转生于无色界。所以禅修的人一定要具足胜观智慧,了知万法没有任何体性,如《中观根本慧论》所抉择的那样,全部都是空性。以这种空性智慧来摄持禅定,才是非常保险的,否则光是安住于一个寂静,担心到时会出问题。尽管有些大德传下来的禅宗教言非常殊胜,依之修行定会超离三界而趋入涅槃,但如果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窍诀,每天光是无所缘地安住,害怕会堕入寂灭之边——无色界或阿罗汉的境界。因此,我们应该修持超离两边的禅定,以大悲不住寂灭,以智慧不住三有,这就是大乘佛子的行为。

  当然,要修止观的话,需要一个寂静的环境。正如噶当派大德所说,一定要远离嘈杂的红尘,否则禅定是修不出来的。《入行论》云:“心意涣散者,危陷惑牙间。”心若一直散于分别妄念中,那此人已处于烦恼的獠牙之间了。又云:“若纵狂象心,受难无间狱。”放纵自己狂象般的心,最终定会感受无间地狱的痛苦。因此,大家要常以正知正念来观察相续,如果自心一直放纵,很多分别念是永无间断的。

  现在末法时代,真正能入定的人非常罕见,但佛陀在世的时候,这种人却相当多。有一次佛陀面前来了个女的,她一直入定。文殊菩萨走来一看:“哎哟,这个女子不像话,怎么坐在佛前入定了?”就对她弹指,但她不出定。又把她举到三十三天,不出定。再把她打到十八层地狱,还是不出定。佛陀说:“下方有个罔明菩萨能叫她出定。”一呼唤罔明菩萨,他就来了,在女子面前也是一弹指,她就出定了。

  以前虚云老和尚在终南山狮子岩住茅棚,当时是隆冬,下大雪,特别冷,一天老和尚煮芋头,跏趺坐等待芋头煮熟,不知不觉就入定了。他旁边有一个修行人,好久没有看见老和尚了,第二年正月下来一看,茅棚周围全是老虎的足迹,没有人的脚印。他以为老和尚被老虎吃掉了,一进门,才发现老和尚在入定,于是以磬开静,问:“老和尚吃饭没有?”答曰:“没有,我正在煮芋头,大概已经熟了。”打开锅盖一看,芋头早就发霉了,冻得坚硬如石。那个修行人惊讶地说:“你可能入定有半个月了。”

  这种境界真的让人羡慕,我们作为凡夫人,有时候入定是很困难的。这段时间我天天闭关,除了隔天一堂课以外,什么事情都没有,我本想一定要好好坐禅。昨天早上起来打坐有点冷,就用衣服包着身体,后来还是比较冷,我突然生起一个念头:“哎呀,智悲学校的几百个学生可能冷得不得了,怎么办哪?”这个分别念特别猛烈,我用各种对治方法来压,也压不下来。“这么几百人全部依靠我而来的,他们真的冻坏了怎么办?现在外面越来越冷,我得想个办法。”马上拿起线接上,要打个电话。但转念一想:“不能接,现在是坐禅时间。”于是又取掉,打算休息时再打。后来电话也没有打,可是心却无法安住,一直胡思乱想……

  假如不能入定,是很难证悟佛陀密意的。《学集论》云:“真实而入定,方知佛所说。”不管人身难得也好、菩提心也好,光是讲得天花乱坠没有用,只有安住下来去思维,才能品尝到它的真味。无著菩萨在其他教言书里也说:“没有禅定则不能见法性,所以要修无念相的等持。”

  总之,我们应该压制自己的分别念,若整天随着起心动念跑,证悟法性真的有点困难。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如果外面做的事情特别多,心是很难静下来的。今年是我入定最差的一年,因为办学校等事情很多,分别念动不动就会冒出来。按照高僧大德们的教言,修禅定的话,第一要舍弃一切琐事,第二要观修死亡无常。倘若你从事弘法事业,今天忙这个、明天忙那个,同时还想安住的话,像我这样的人确实有点困难。

  当然,获得自在的人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法王的有些教言中也说,这种人弘法利生时犹如格萨尔王出兵势不可挡,行持入定时就像仙人坐禅如如不动。对于真正的修行人来讲,不管到哪里去弘法利生,都不离以禅定摄持,有时间就马上坐禅,什么都不想,安住于法界中。然而,有些人也许有点困难,记者采访海外的大德时,有些大德就说:“我现在很少修禅定,尽量地弘法利生。”这番话可能也有甚深的密意。

  在座各位现在的任务主要是闻思,但在放假或者有空时,也应该抽出一个礼拜或一个月,稍微安住一下。在家人同样也要尽量空出一部分时间,稍微观一下自心,把所学修的佛法慢慢消化。思维和修持的力量非常非常大,这一点我确有深深的体会,倘若做不到这一点,整天随着分别念、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奔波,什么时候能了生死啊?

  己六、智慧度:

  若无智慧以五度,不得圆满菩提果,

  故以方便三轮空,修持智慧佛子行。

  若没有将万法抉择为空性的智慧,光靠布施、持戒、安忍、精进、静虑这五度,是无法圆满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入中论》里面提过,没有智慧度,就没办法获得圆满佛果。《智慧品》也说:“此等一切支,佛为智慧说。”布施等一切支,佛陀是为了现前智慧波罗蜜多而宣说的。如果没有智慧度,六度就无法圆满,佛果也不可能获得。

  智慧有几种,世俗智慧是了知世间万法的智慧;胜义智慧是通达万法空性的智慧,如《解义慧剑》所说,它又分相似胜义和真实胜义两种智慧;还有一种是饶益有情的智慧,即自己哪怕懂得一点点学问,也全部用于利益众生。

  饶益有情的智慧,每个人应该都会具足。最高深的智慧是佛菩萨具足,一般的智慧很多人都有。比如你是木匠的话,无条件地帮助别人作木工;你会修电脑的话,整天帮别人修电脑,这都是一种饶益有情的智慧。所以,饶益有情智慧的范围非常广。

  胜义智慧,又叫做三轮体空,这种智慧是佛和菩萨的境界,凡夫人还是比较难了解的。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说:“由谁于谁断何事,若彼三轮有可得,名世间波罗蜜多。”能修、所修、修法,或者能断、所断、断法,对这三者都有执著的话是世间波罗蜜,也是我们凡夫人的境界。“三著皆空乃出世”,三种执著全部证悟为空性,即出世的智慧波罗蜜多。这样的境界没有所修、没有能修、也没有修法,比如修金刚萨埵时,所修的法没有,能修的我没有,所净除的罪障也不存在,这种修行超越了寻思分别念,世间上很多智者都是没有的。

  许多人认为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他的智商高达160左右,但他对空性法门有没有领悟呢?绝对是没有的。最近英国有一个两岁的小孩,智商是152,有些英国物理学家才是140以上,所以她还是蛮聪明的。以这种年龄拥有这么高的智商非常少有,所以大家认为她是最有智慧的人。

  对于智商方面的评价,有些人认为爱因斯坦最高,有些认为德国的歌德最高,智商是188。刚才那个两岁的小孩,一岁就可以跟别人交流,说:“你好,我是乔治娅,我一岁。”但她长大后会给人类作贡献还是毁灭也不好说,假如她制造一些毁灭人类的武器,那她的智慧一点也没有用处。

  世人所谓的智慧,并不是智慧波罗蜜多。智慧波罗蜜多是调整自己的相续,对今生来世都有利,对世间万物都有帮助。这种远离一切、三轮体空的智慧,在世间中非常非常难得,虽然凡夫人不可能进入,但很多高僧大德都说过,通过闻思修行来修习佛法,也是智慧波罗蜜多。

  所以大家没有证悟之前,一定要听闻佛法,这就是智慧波罗蜜多。我们学院的闻思风气确实很好,每个人都有闻法的兴趣和信心,这就是希求智慧波罗蜜多。阿底峡尊者说:“未证悟实相之前需要闻法,因而听受上师之窍诀。”我非常喜欢这句话,还没有证悟一地之前,需要在不同的上师面前闻受佛法,听受上师们的窍诀,这对自相续会有好处的。夏绕瓦格西也说:“未成佛之前,学无止境。成佛之时,方可完结。”没有成佛之前,学习佛法永无止境,成佛了以后,闻思才算圆满了。

  外面有些人说:“《入行论》还讲没完啊?什么时候学完,我就再也不学了。”这里有些道友也说:“五部大论什么时候学完?学完了以后,我要开始修行。”那天有个法师开会时抱怨:“唉,现在太累了,年龄已经不…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