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醍醐▪P43

  ..续本文上一页行了。你什么时候把《现观庄严论》讲完?快了了就好,哎呀太累了。”我当时有点不高兴:“我们讲法接近20年了,还是没有厌烦心,你讲经说法没有两三年,现在就开始说这些话,这种态度是不合理的。”真的,有些人的这种说法我不赞叹,不能了了,《现观庄严论》讲完以后,如果我人还活着,还要继续讲《俱舍论》、讲因明,你不想听的话,那你已经成佛了,但没有成佛的肯定大有人在。

  藏地有些人当活佛、当堪布后,闻思的腰带就解下来了,平时只作个说法手印就可以,什么闻思都不精进。汉地有些人举行仪式当方丈、当住持后,从此之后再也不学法了,自己认为自己不起,走路的势都跟以前完全不同。这些行为我觉得没有必要,真正的修行人一定要看内心有没有烦恼,永无止境地去修学。夏绕瓦格西的这句教言,每个人应当牢记于心,没有成佛之前不要说“讲完我就不学了”,这是非常可怕的语言。作为凡夫人,智慧波罗蜜多就是要闻思修行。

  戊二(修学经中所说四法)分四:一、自观自之错误而断除;二、断除谈论菩萨之过;三、于施主断除贪恋;四、断除说粗语。

  己一、自观自之错误而断除:

  若未观察自错误,以法形象行非法,

  是故恒时审自己,断除过患佛子行。

  如果未以正知正念观察自己的身体、语言、起心动念,即使形象上是修行人,看起来真的了不起,但由于法没有融入心,行为也可能与佛法背道而驰。前两天一个评论书上说,合肥某商场里来了两个和尚,在柜台前细心地观看珠宝黄金、首饰项链,这个照片也被拍下来了,题目是“太疯狂了!和尚都到商场买钻戒了”。当然,他们的行为或许是以贪心来摄持,但也有可能是去买一些珠宝供养诸佛菩萨。然而很多人都认为,穿和尚衣服的人这样做,确实非常不如法。

  现在社会真的很复杂,所以佛陀在《因缘品》中说:“应当观察自己合理与非理之事。”假如没有好好观察自己行为是应理还是非理,有时候自认为是修行人,实际上不是的情况非常多。因此,大家应该时时刻刻观察自己,以正知正念来审察:“我到底在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自己的行为不被世人认可,你也不一定能发觉。寂天论师说:“世间所不信,观询而舍弃。”世人不起信心、起邪见的事情,我们应当通过观察或者询问尽量舍弃。

  如今修行人的行为,让人起邪见的恐怕比较多,因此我们要保护众生,经常观察自己的相续。佛陀在《慧海请问经》中说:“涵盖大乘之一法,即是观察自过而护持一切众生。”上师如意宝在接近圆寂时也说:“要经常观察自己的相续,自己要稳重,不损害众生。”这与《慧海请问经》所说的一模一样。我们作为大乘修行人,千经万论都归摄为时刻观察自己、护持一切众生的心,不要让众生生邪见,对佛教产生不好的念头。否则,自己的点滴行为让别人生起不好的念头,一定会摧毁自他相续的。

  有些佛教徒生活太奢侈了,这也能遭来人们的不信或诽谤。现在社会两极分化特别严重,有些人挥金如土,太腐化了;有些人流离失所、饥寒交迫,连吃饭穿衣都成问题。尽管现在提倡人人平等、共同发展,但有些领导吃一顿饭就要几万块钱,就像杜甫所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人的东西吃不完、穿不完,以致酒肉都白白地臭掉了,而在他们的门口上、大街上,冻死饿死的人多不胜数。在这种社会气氛下,修行人若也随学这些人,整天讲究吃喝、行为不如法,确实是消自己的福报。以前台湾有个集团的老总,生活特别奢侈,喝一瓶酒就要几万美金,特别吓人。最后他年轻时就暴死了,正是应验了“禄尽人亡”这句话。

  因此,修行人要尽量惜福,尤其在吃饭上,千万不要随便浪费。听说我们有些部门不节约,经常做各种各样的菜,大家都说好吃好吃,吃饱之后“哗——”全部倒掉,太可惜了。我那天去我们那边一个学校,好多孩子吃午饭时盛特别多,吃了一半就倒在垃圾桶里。当时我的心特别痛,跟那个校长狠狠地说:“你连基本的观念都没有,现在特别富裕的国家,像美国、新加坡,他们吃饭都非常节省,你们凭什么这样浪费?孩子们穿得那么不好,却把这么多食物倒掉,太可惜了!”昨前天那个校长给我打电话:“现在我们特别节省啊,即使一颗米掉在地上,也让孩子们捡起来。”我说:“你也有点过分了,掉在地上不卫生。像新加坡的话,桌子很干净不要紧,一颗米掉在桌子上,可以捡起来吃。但我们这里条件很差,满地都是尘土,掉在地上还强迫孩子们吃的话,恐怕不卫生。”

  我跟居士信徒吃饭时,经常第一句话就是:“不要点太多了,吃不完浪费了。”有时候起到作用,有时候也起不到作用。有些人觉得“今天日子多好啊,千百万年难遭遇”,于是要啊要啊,整个桌子都摆不下。但只有几个人,能吃多少啊,最后剩的特别多。其实如果饭菜太多了,就没有口味了,少一点、基本上够就可以。现在很多人都有冰箱,剩下的还是应该带回去,不过夜尽量地吃掉。但有时候看来,贫穷的人似乎更奢侈,本来包里没有钱,吃饭的时候却剩好多好多。如果你是出家人,应该知道这是信众的钱财,没有用好的话,真的非常令人痛心。

  前段时间,我听说附近有一个县,十方信施给他们捐来扶贫的衣服。县民政局和扶贫办公会的领导首先自己分,“这是羽绒服,给你”、“这是羊毛衫,给我”,分完了以后,再把最不好的衣服发给穷人。现在上上下下非常糟糕,浪费、奢侈、享受,十方信徒所捐的钱也好、衣服也好,很多都没有用在刀口上。

  不过我可能是悲观主义者吧,看这个也不如法,那个也不如法。按理来讲,依照下面的颂词,不能说别人的过失,我刚才说了那么多,嗡班匝儿萨埵吽!

  己二、断除谈论菩萨之过:

  以惑谈他菩萨过,则将毁坏自功德,

  故于大乘诸士夫,不说过失佛子行。

  假如以烦恼引发,尤其在嫉妒心的驱使下,评论发菩提心的菩萨之过失,则会毁坏自己的功德,相续中的善法也不能增上。因为凡是趋入大乘的士夫,在世间中就像摩尼宝般难得,对他们的细微过失也不能说,谨护语言就是大乘佛子的行为。

  有些人可能认为:“不说大乘菩萨的过失,一般人的过失应该可以说吧。”但那个人到底是不是登地菩萨,我们是很难发现的。所以大家应该尽量顶礼诸佛菩萨,念诵清净的金刚语经典,发誓不说别人的过失,《学集论》也引用教证说:“昼夜中三次,顶礼诸菩萨,恒时依欲行,微错亦不寻。”意即早晚三次顶礼佛菩萨,恒时依清净的所行所想,不寻别人的点滴过失。若能做到这一点,那确实非常了不起。但我们作为凡夫人,心、眼不清净的时候,经常喜欢看别人过失。佛陀在《迦叶请问经》中说:“我于一切有情生本师想。”我们对众生应该像本师那样来看待,他们不会有任何过失,不要今天这个看不惯,明天那个听不惯。

  这方面我确实修得很差。学院里有很多高僧大德,只要听别人在说过失,他就不跟那人继续交谈了。这种修行人比较多,非常了不起。我可能是学过因明或其他原因吧,经常说这个不如法、那个不合理,但从清净的角度来讲,就像佛陀所说,应该尽量不寻他人的过失,而要观察自己的相续。《修心七要》有一句话叫做:“不应说缺陷,切莫思他过。”不应该说别人的缺陷,也不要全力以赴想着别人的过失。否则,一天到晚找别人过失的话,不要说凡夫人,甚至佛菩萨来到你面前,你也会觉得他不如法。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如果没有注意,自相续会毁坏的。有些高僧大德也说,表面上看不出来谁是菩萨、谁是佛陀,因为就外在行为而言,有些人成熟,有些人没有成熟。《亲友书》也讲了四种人,其中一种就是内在成熟、外面不成熟,这种人是真正的大菩萨,但外面的行为不一定如法,因此是最容易被诽谤的。噶当派的教言中说,就好比被灰覆盖的火星,看起来只是一堆灰,没有火,但你坐上去的话,里面会有火燃起来烧你。同样,有些人外表看来很普通,似乎没什么过人之处,但他内在是大菩萨,我们若去说他的过失,这种罪业相当可怕。

  也许你觉得他不可能是菩萨,因为他行为特别不如法。但这也不一定,印度的80位大成就者,行为真正如法的很少。他们或是当屠夫,或是当妓女,或是当下贱者,但内在的成熟和智慧境界远远超过了任何凡夫人。所以我们哪怕在街上看见讨厌的乞丐或者屠宰场里持刀杀牦牛的屠夫,也不要妄生邪见毁谤。原来我去青海那边时,有时候觉得那些屠夫特别可怜,但有时候又想:“也许他是菩萨正在度化众生,我一个凡夫人对他生悲心,我也很可怜。”

  因此,一个人的境界,无法以外在来衡量。喀绕瓦格西曾说:“开示大乘之上师,外表威仪虽不妙,不知内在密意故,切莫观察上师过。”开示大乘佛法的有些上师,就像印度大成就者一样,也许行为言论不一定如法,但千万不要轻易去诽谤,因为他的密意、智慧、悲心、力量,一般凡夫人很难以测度,所以千万不要观察结过法缘的上师们,更不能随意说过失,否则就在阿赖耶上种下了特别不好的种子。

  同样,对金刚道友和其他有情,也不要轻易说过失。以前上师如意宝讲《百业经》时,要求我们大家都发愿,无论对哪一个众生,不能给他取外号,叫什么高个子、大个子、小个子,或者胖子、瞎子、聋子等等。后来我在修行过程中,没有注意的情况下也会说,但说完过后就马上忏悔了。

  希望在座的道友们,也不要讲这个人是恶劣的人、那个人是丑陋的人。当然,如果你是大乘上师,出于慈悲心来调伏弟子的烦恼,以刺耳语来揭露他的过失,阿底峡尊者也是开许的。除此之外,大家说话一定要注意。《极乐愿文大疏》里面有许多说过失的公案,有个人对一尊断了手指的佛像说“断指佛”,话音刚落,他自己的手指即刻断了;还有个人讥讽一座佛塔太大了,结果他于许多世中转生为身体庞大者。据…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