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现在世界上最胖的人有一千多斤。国外有个人越长越胖,后来没办法出门,就死在家里了。周围的邻居把门砸掉后,才把尸体抬到火化场去。所以有些人身体特别大,可能也是这种业力所致吧。
现在外面有些居士,说过失真的是天才,再难听的语言都说得出来,有时我听都不敢听,更不要说去参与了。佛陀曾说:“像我和我这样的才能了知补特伽罗的相续,一般人无法了知。”你看这个居士特别坏,那个人没有学佛,邪见如何如何严重,但这样说完了以后,你的相续也被染上了。甚至有些人以嫉妒心、嗔恨心等说别人过失,自己看不惯,就永远当作敌人,永远都是另眼看待,这也是不合理的。
希望大家学了大乘佛法之后,自相续应该有进一步的改变,不要随着以前在家的习气,始终喜欢看别人过失。别人脸上有虱子都看得见,自己脸上有牦牛也看不出来;自己的过失像须弥山那么大都看不见,别人的过失像微尘那么小也了了分明。说别人吃饭非常不如法,原因是什么?因为一口一口地吞下去。其实也说不出来什么理由,反正就是对他看不惯。
大家学习大乘佛法后,自相续应该要调柔。尤其是有人讲过失时,最好不要跟他一起说,假如你不是管理人员或法师,也没有必要听这些,听惯了心里会不舒服,好像整个世界都乱糟糟的。自己周围的人,应该像《大圆满前行》所讲的那样,观想上师是邬金莲花生大师,道友全部是莲师的二十五大弟子,这个是布玛莫扎,那个是益西酿波,那个是加纳思扎,我们持明者全是清净的,都是极乐世界的菩萨,菩萨哪里会有过失?没有过失、没有过失,大家阿弥陀佛!
第八节课
己三、于施主断除贪恋:
为求利养相互争,失坏闻思修事业,
故于亲友施主众,根除贪执佛子行。
为追求名声地位、财富利养而发生争执,主要是以贪执亲友或施主所致。现在很多人希求财富恭敬等世间八法,经常与人发生冲突矛盾,失毁自己的闻思修行等正法行为。大家都清楚,佛法就是教法和证法,这要依靠闻思修行来弘扬,如果没有闻思修行,光是修经堂或者作慈善,只是佛教的一种象征而已。倘若整天争名夺利,为了名闻利养而奔波,那绝不可能有闻思修行的机会。所以说,对亲人施主的贪执一定要断掉,断除贪执就是大乘佛子的崇高行为。
现在很多人对施主的执著比较严重,“这是我家的施主”、“这是我的大董事长、大老板娘”,很多人特别喜欢用好听的名称来称呼,修行人整天贪执他们、与他们联系,逐渐相续中的佛法功德会毁坏的。以前的一些禅师,如虚云老和尚及其弟子,终年与世隔绝,在山里精进修行,看了他们的传记,确实非常随喜。噶当派和我们宁玛派的一些高僧大德,也是毕生住在寂静的山洞里,朝拜了他们的修行圣地,也是羡慕得不得了。所以真正的修行人与世人关系不是很密切,不像现在所谓的修行人,整天在电话本上写黄老板、白小姐、苟县长、朱书记……作为一个修行人,除了必需的生活资具和简单的斋饭外,应该像蜜蜂在花中采蜜一样,在不损害施主、也不损害自己的情况下,与施主淡淡相交。以前老堪布给我们讲的时候说:“施主对你非常热情、经常供养,但你以后不联系他的话,可能他觉得你没有良心。世间人的观念就是这样,我对你好,你也应该对我好,需要有一种礼尚往来。可是真正的修行人,如果整天在这上面纠缠不清,修行一定会受到损害的。”
所以我们对施主亲友不要过于贪执,即使不能断掉所有的关系,也不要动不动就打电话。那天我问一个道友:“听说你电话打得比较多,为什么?”他说:“我给施主打电话,他对我恩德很大,买房子都是他给的钱。经常不联系的话,害怕他生气,所以我一个礼拜打一次电话。”这样做真的对修行没有多大意义,小乘律部中云:“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利养和名声是愚者特别喜欢的,它能毁坏自相续中的善法,犹如宝剑斩断人头一样,会彻底断除自己的修行。
古大德最害怕与世人有牵连,而现在的初学者根本不知其中厉害,反而认为供养的施主越来越多,自己修行越来越成功。这个颂词主要是针对精进修行的出家人,但对在家人也同样适用,如果经常被名闻利养所束缚,修行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佛陀在《弥勒请问经》中讲了利养的22种过失,又讲了断除利养的14种功德,最后告诉弥勒菩萨:“若有菩萨,智慧聪敏,于此功德,能如是知。”
放眼整个世界,世人终日奔波忙碌,不外乎是为了名利。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镇江金山寺,他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千帆竞驶,便问寺中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多少年了?”“二十多年了。”“你可知道每天来来往往的船只有多少?”老和尚说:“只有两只,一只为名,一只为利。”乾隆皇帝听后连声称赞:“妙、妙!”
确实,站在四通八达的城市街头,行人车辆川流不息,人们无非是为了地位名利而奔波。其实世界如此广大,一个人吃得也不是很多,想生存并不需要那么劳累。但现在的世人就像蚯蚓一样,即使大地非常广袤,它也害怕没有吃的,成天在地里钻来钻去。究其原因就是自己的贪欲无法控制,所以接连不断地在忙碌。
在如今的末法时代,修行的违缘比较大,尤其是出家人,能从名闻利养中解脱出来的少之又少,犹如火中红莲般罕见。阿底峡尊者说:“紧紧缚出家,利养与恭敬,彼中得解脱,犹如火中莲。”外境的诱惑特别强,在这样的氛围中,无论汉地还是藏地,出家人不顾利养,一心一意地忆佛念佛,精进修证,希求菩提正道,真的是寥寥无几。
现在已经入秋了,藏地会变得越来越冷,过一段时间,很多“高僧大德”就会纷纷跟汉地联系,每天都要翻日历,考虑什么时候出发才吉祥。虽不能排除个别大德是去利益众生,但相当一部分是为了利养。因此阿底峡尊者的那句话,希望大家能牢牢记住。现在外面很多违缘自然具足,修行的顺缘极其微弱,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以知足少欲的心态,修持传承上师留下来的甘露教言,对一切财物名声都不贪求,才有机会获得解脱。无著菩萨云:“知足具慧最富裕,不贪一切最快乐。”这句话讲得非常好,一个人若具有知足少欲的智慧,那他已经成了第一富翁了,什么都不贪执是最快乐的。否则始终贪得无厌,纵然拥有世间上的一切,心里仍会觉得不快乐。比如一个家庭里的人,倘若没有严重的贪心嗔心,纵然不是很富裕,每个人也会有安全感,过得特别开心;如果一个人贪心特别大,嗔心特别厉害,就算他有几百万的财富,全家也会不快乐。
所以调整自心非常重要,假如整天都希求名闻利养,那就不叫修行人了。不管是居士、出家人,大家应该看看外面的世界在追什么?不断去追会不会很累?自己能不能真正厌离这些?只有经常以传承上师的教言来调整相续,生活才会过得比较充实、有意义。
本论若结合噶当派的教言来讲,每个颂词应该可以发挥很多内容,但是鉴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只是作个简单介绍。
己四、断除说粗语:
恶言刺伤他人心,亦失菩萨品行故,
莫说他人不悦词,杜绝粗语佛子行。
如果不经观察随便揭露别人过失,说特别难听的粗语,将会扰乱他人的心,对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来讲,则失毁了菩萨的高尚行为 。因此,不管在什么场合中,与什么样的人交往,都应该说温和悦意、具有实义、吐词清楚的语言,千万不能说让人不欢喜、刺伤人心的话,杜绝粗语是大乘佛子的行为。
大乘行人的三门当中,语言戒律至关重要。佛经云:“故当说柔语,莫言不悦语。若说悦耳语,成善无罪业。”一定要说柔和的语言,千万不能说刺伤人心的话,如果说了悦耳的语言,说者不会染上罪业,且生生世世都会种下善妙菩提的因缘。现在有些人可能是道德修养不够吧,说一些有意义、慈悲菩提心方面的语言,怎么样也憋不出来,而说些乱七八糟,尤其是骂人的脏话就非常有能力,嘴巴也特别会说。有些佛友也是如此,让他讲个简单的显密教言,好像嘴里含了石头一样,一个字也吐不出来,然后若说别人的过失,那时候石头已经拿出来了,口才相当好。
现在的社会特别颠倒,网上尽是教你骂人的窍诀,什么骂人网站、骂人大全、骂人的精彩故事、骂人的片段等等,造恶业的话,一个比一个厉害。有些人写书也是让人怎么样锻炼口才、怎么样骂人,那些没有道德、修养不高的人,对于这些一学就会。以前我们在读书时,开始时什么汉语都不懂,但是汉族骂人的话,我现在还记得非常清楚,这种教言在肚子里很丰富。可能你们很多人也是这样,跟素质比较低的人接触久了,对高尚的知识一无所知,但那些不堪入耳的话,随随便便就能说得出来。
其实说话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如果自己为人处世、道德教养不错,那么跟别人交谈时,语言柔和悦耳,所讲的内容也处处是道。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别人说特别刺耳的语言,好长时间都没办法恢复过来。我们藏人有些说法是:“虽无箭尖利刃语,亦能刺入人心间。”“用刀砍的伤口有愈合的机会,恶言的创伤很难以愈合。”
我们应该经常观察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没有这种机会,也没有这样的学习环境,甚至学校里的有些老师,也无法给他带来正面影响。然而若从小就呆在善知识身边,这方面会培养得很好,根本不会说那些话。《亲友书》用蜂蜜、鲜花、不净粪,分别比喻了悦耳语、真实语、肮脏语这三种语言。我们修行人应该接受前两者,尽量说具有实义的悦耳语、断除妄语的真实语,不然的话,一开口就说妄语,说话水分很重,这样是不合理的。
有些人认为说粗语比较有力量,说粗语容易承办事情,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这么一个寓言:北风和南风比武,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首先施展威力,猛厉地刮起来,那人为了抵…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