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区别,那修习无上瑜伽的行者也应如事续、行续般精进行持,不应行持无上瑜伽当中常人难以想象的禁行行为。如果无上瑜伽在见解上与下续部完全相同,具有一切贪执取舍——好不好、清净不清净等一切都未抉择为等性,而行为上却行持等性无取舍的行为,如双运、降伏、享用五肉五甘露等等,如此岂不是一种疯狂行为!
一般来说,萨迦派、格鲁派等修持到一定阶段,都会有双运、降伏等修法,尤其《时轮金刚》、《密集金刚》当中讲得相当多。若说各续部的见解相同,则如上所述的密宗行为绝对不合理。因事续、行续中对清净不清净分析得非常清楚,他们只会将清净的供品供养诸佛菩萨。如果见解上认为五肉五甘露等都是清净的,与鲜花等没有丝毫差别,没有垢染、清净的分别,那享用五肉五甘露也是可以开许的。但是,你们说见解与下续部相同,认为五肉五甘露不清净,却仍然将它们作为供品供养,这种行为不是完全颠倒了嘛!
现在有很多人,不要说无上瑜伽续的见解,甚至连事续的见解也不具足,却享用五肉五甘露,做双运、降伏等种种疯狂行为。这在密宗任何一个续部当中也没有开许,历代高僧大德及诸佛菩萨都会对此种行为严厉谴责。
诸如双运、降伏、享用五肉五甘露等无上行为,在密宗的最高境界中,不论誓言还是行为上确实有此种说法,但自己的见解还没有达到一定层次,甚至中观应成派的见解也不具足,那最好不要行持上述行为。即使已经获得事续、行续的见解,行持此类行为也是不应理的。
真正你在见解上已经证得了自他平等,在降伏他人时已经有决定性的把握,绝对可以将其超度到清净刹土,这时做降伏行为才是被允许的;双运法也是如此,自身明点已经堪能,完全可以运用自如,世间男女的贪欲于自相续中一点一滴也不存在时方可行持。除此之外,以密宗作为借口,以自相的贪嗔烦恼引发从而行持上述行为,则已经玷污了密宗的殊胜性,这在任何一个续部当中都是不被开许的!
密宗确实十分殊胜,但有些人在见解上根本没有达到这一层次,于是出现了许多疯狂的行为。不论藏地汉地,这种现象还是非常多的,有些人只获得了一个开许灌顶,只言片语地听到了有关密宗的一些不共行为,然后就开始修双运、降伏。实际有些人修降伏法唯一是损害自己的,比如认为自己身上有附体,对它生起极大嗔恨心,于是整天对着它修降伏;或者自己对某某人生起强烈的贪心,之后以密宗修法为借口,开始修持双运……诸如此类的行为应该完全禁止。
根登群佩说:密宗享用五肉五甘露等行为,主要是为了断除凡夫人对净垢的执著。比如凡夫人认为狗肉等是不清净的、鲜花是清净的,这方面的执著非常严重,为了断除此类执著相,密宗特殊宣说了享用五肉五甘露等行为。
有些人作会供时,认为“虽然我是吃素的,但空行、本尊等没有酒和肉肯定是不行的”,其实这只是凡夫的一种执著而已,真正来讲,并不是诸佛菩萨、护法空行等特别喜欢喝酒吃肉,根本不是这样的,只是为了断除凡夫的分别执著,才如此享用。见解未达到很高的境界,却去行持如此疯狂的行为,必定会成为诸佛菩萨及经典论典严厉呵斥的对境。
己三(说自宗无垢观点)分二:一、真实宣说;二、遣除他宗怀疑。
庚一、真实宣说:
如实现见实相义,彼之定解称见解,
见解如何而断定,如是以修行护持。
对于实相意义如理如实见到时的定解可称之为见解。麦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网》中说:所谓的见解即是决定性的一种智慧。那入定时存不存在一种见解呢?麦彭仁波切说入定时也可以说存在一种见解,但决定性的智慧是没有的,真正的见解如同双目,修行、行为则如同双足。《真实名经》中也说:见解如目,行修如足。因此,修持胜义空性也好,因果不虚也好,首先应该将见解决定下来,之后,修行跟随自己的见解从而如理如法地行持。比如一切万法本自清净,对于这一点,首先通过上师窍诀、自己的智慧做出抉择,对于万法为什么清净生起一种定解,这种决定性的智慧生起来之后,按照此种见解如法修持,自己的行为也如是跟随。
现在很多人,根本不具足见解的眼目,而行为却行持双运、降伏,这样的行持完全是由自相的贪嗔烦恼所指使,根本不具足等净无二的见解,这只是外道或者世间人的一种“降伏法”,密宗根本没有这种以烦恼心驱使而行持的降伏法。因此,见解没有打好稳固基础的话,修行绝对不会圆满究竟的。
“因果不虚”的见解也是如此,首先认真地抉择,究竟为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见解决定之后,行为也跟随这种见解行持。不然见解上连空性都未如理如实地抉择,行为却已经是无上密宗最高的行为了,那是绝对不合理的。
庚二(遣除他宗怀疑)分二:一、他宗示疑;二、释彼疑难。
辛一、他宗示疑:
若谓乘以见高低,区分九乘不一定,
有人说:你们宁玛巴以见解的高低分为九乘次第,这样根本不合理。
辛二、释彼疑难:
内道宗派从最低,直至究竟金刚顶,
此九种乘之数量,具有安立理由故,
如高低乘有多种,然需安立三乘等。
内道所有宗派,从最低声闻乘到究竟金刚顶乘阿底约嘎之间分为九乘,这是具足一定理由的。
什么理由呢?佛在《楞严经》中说:心性无边故,乘数亦无边。众生的分别心无量无边之故,乘的数量也无量无边,但归纳而言,有声闻、缘觉、大乘,此三乘汝宗也如是承认。以何理由如此承许呢?因众生有上、中、下三种根基,由此可以分为三种乘。同样的道理,众生根基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种,此三者又各自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种,如此共有九种,从而建立九乘次第无有任何不合理之处。
以前瓦蒙格西确实有这种说法,认为宁玛巴分九乘的观点不太合理。实际上,他们承许分为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其中菩萨乘分为显乘和密乘。既然如此,宁玛派也可以分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密乘根据次第不同分为六乘也是可以的。
对方的这种观点,有一位索多瓦论师也做过回答:原本乘是无量无边的,但根据众生不同可以分为九乘,你们在分析时根据根基不同分为三乘,其中菩萨乘可以包括在密乘中,因此,可以概括地说为三乘,其中大乘可以包括显乘和密乘,如此分析非常合理。
戊四、摄义:
故依内在之智力,愈来愈增之程度,
分别现见诸器情,清净以及不清净。
总的来说,虽然有人说胜义谛很重要、有人说世俗谛很重要,但宁玛巴自宗认为,对这一问题不应片面理解,二谛一定要双运,否则,将二谛分开,如此根本无法对基道果进行安立。
随着内在智力的不同,比如胜义中万法空性和世俗诸法清净,这两种力量越来越增上时,会对二谛产生相应的证悟;反之,如果对平等、清净根本没有认识,那如何区分二谛也没有办法了达万法的真正实相。根据自己的智慧不同,会见到器情世界清净或不清净,依据自己所见可以安立宗派,也即所见越来越清净时,对于空性证悟的智慧也会越来越高。
此处讲到清净、平等双运,实际也即现空双运,而真正世俗当中显现的万法如何清净,只有密宗作了详细抉择,显宗根本未能提及,尤其在名言中,显宗只说到“如幻如梦”,这就是最高的见解了。若以密宗窍诀抉择清净、显宗的中观推理抉择空性,如此一来,对于清净、平等的证悟会逐渐增上,由此可见,二谛双运的道理非常重要。
总之,万法的本性即是显现与空性双运,欲对此真正有所认识,即应依靠胜义、世俗二谛,不能偏袒执著胜义重要或世俗重要,不然,仅仅了知空性,显现部分无法抉择;或者,抉择了显现的清净分,却将之执为实有,不了知其为空性本体,如此偏倚之论绝对无有立足之地。
故以二谛无别式,证悟现空无二基,
如实而修彼道中,获得二身双运智。
通过闻思修行,了达胜义谛与世俗谛无二无别的道理,依靠这种方式可以证悟现空无二的本基——万法于显现、空性上圆融一味。如理如实通达这一道理之后,即应真正实地去修持,如此一来,最后可以获得色身、法身双运的究竟果位。
有些从未学过显密教理的人,认为双运就是男女双运、佛父佛母双运,其实并非如此,如最后获得色身、法身双运,意思就是说,色身不离法身,法身不离色身,就像天月与水月一样。实际上,现在所具有的分别念全部是色身之因,观空方面均为法身之因,这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联系。如果偏执为胜义重要,最后证果时就得不到色身;若说世俗重要,最后则无法获得法身。然而通过二谛双运的方式,证悟现空无二之万法本基,最后即可获得色身、法身无别的双运智慧果。
六、异境何为共所见
何为共同所见?天人、人、地狱、饿鬼等,他们面对同一对境时,所见均一模一样,即为共同所见。以在座诸位为例,对于面前所显现的红色柱子,每个人所见均为红色柱子,这就是在座诸位的共同所见境;若有人见为红色柱子,有人见为白色柱子,则此非共同所见境。
不论任何外境,不同业力的众生所见各有不同,那究竟有没有一个共同所见呢?
众生业感不可思议,由此,每一个众生面前也会出现不可思议的对境。在麦彭仁波切、无垢光尊者的教言中,对共同对境的观察非常重视,通过观察不同众生的不同所见,可以清晰了知前文所讲清净见的道理,因此,这一问题对宁玛巴来讲尤其重要,麦彭仁波切于此问题中,将这一道理作了细致入微的分析,荣索班智达也曾造过一部专门阐述此理的论典。
通常而言,只要众生面前出现一种对境,就会随之产生相当大的执著,如具眼翳者执著的黄色海螺,和不具眼翳者所见的白色海螺,虽然显现不同,但海螺其实就是他们的对境;修习不净观的瑜伽士见到美女时,认为她十分肮脏丑陋,而贪心强烈的人见到悦意对境则会认为非常美…
《定解宝灯论讲记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