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解寶燈論講記 下冊▪P12

  ..續本文上一頁區別,那修習無上瑜伽的行者也應如事續、行續般精進行持,不應行持無上瑜伽當中常人難以想象的禁行行爲。如果無上瑜伽在見解上與下續部完全相同,具有一切貪執取舍——好不好、清淨不清淨等一切都未抉擇爲等性,而行爲上卻行持等性無取舍的行爲,如雙運、降伏、享用五肉五甘露等等,如此豈不是一種瘋狂行爲!

  一般來說,薩迦派、格魯派等修持到一定階段,都會有雙運、降伏等修法,尤其《時輪金剛》、《密集金剛》當中講得相當多。若說各續部的見解相同,則如上所述的密宗行爲絕對不合理。因事續、行續中對清淨不清淨分析得非常清楚,他們只會將清淨的供品供養諸佛菩薩。如果見解上認爲五肉五甘露等都是清淨的,與鮮花等沒有絲毫差別,沒有垢染、清淨的分別,那享用五肉五甘露也是可以開許的。但是,你們說見解與下續部相同,認爲五肉五甘露不清淨,卻仍然將它們作爲供品供養,這種行爲不是完全顛倒了嘛!

  現在有很多人,不要說無上瑜伽續的見解,甚至連事續的見解也不具足,卻享用五肉五甘露,做雙運、降伏等種種瘋狂行爲。這在密宗任何一個續部當中也沒有開許,曆代高僧大德及諸佛菩薩都會對此種行爲嚴厲譴責。

  諸如雙運、降伏、享用五肉五甘露等無上行爲,在密宗的最高境界中,不論誓言還是行爲上確實有此種說法,但自己的見解還沒有達到一定層次,甚至中觀應成派的見解也不具足,那最好不要行持上述行爲。即使已經獲得事續、行續的見解,行持此類行爲也是不應理的。

  真正你在見解上已經證得了自他平等,在降伏他人時已經有決定性的把握,絕對可以將其超度到清淨刹土,這時做降伏行爲才是被允許的;雙運法也是如此,自身明點已經堪能,完全可以運用自如,世間男女的貪欲于自相續中一點一滴也不存在時方可行持。除此之外,以密宗作爲借口,以自相的貪嗔煩惱引發從而行持上述行爲,則已經玷汙了密宗的殊勝性,這在任何一個續部當中都是不被開許的!

  密宗確實十分殊勝,但有些人在見解上根本沒有達到這一層次,于是出現了許多瘋狂的行爲。不論藏地漢地,這種現象還是非常多的,有些人只獲得了一個開許灌頂,只言片語地聽到了有關密宗的一些不共行爲,然後就開始修雙運、降伏。實際有些人修降伏法唯一是損害自己的,比如認爲自己身上有附體,對它生起極大嗔恨心,于是整天對著它修降伏;或者自己對某某人生起強烈的貪心,之後以密宗修法爲借口,開始修持雙運……諸如此類的行爲應該完全禁止。

  根登群佩說:密宗享用五肉五甘露等行爲,主要是爲了斷除凡夫人對淨垢的執著。比如凡夫人認爲狗肉等是不清淨的、鮮花是清淨的,這方面的執著非常嚴重,爲了斷除此類執著相,密宗特殊宣說了享用五肉五甘露等行爲。

  有些人作會供時,認爲“雖然我是吃素的,但空行、本尊等沒有酒和肉肯定是不行的”,其實這只是凡夫的一種執著而已,真正來講,並不是諸佛菩薩、護法空行等特別喜歡喝酒吃肉,根本不是這樣的,只是爲了斷除凡夫的分別執著,才如此享用。見解未達到很高的境界,卻去行持如此瘋狂的行爲,必定會成爲諸佛菩薩及經典論典嚴厲呵斥的對境。

  己叁(說自宗無垢觀點)分二:一、真實宣說;二、遣除他宗懷疑。

  庚一、真實宣說:

  如實現見實相義,彼之定解稱見解,

  見解如何而斷定,如是以修行護持。

  對于實相意義如理如實見到時的定解可稱之爲見解。麥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網》中說:所謂的見解即是決定性的一種智慧。那入定時存不存在一種見解呢?麥彭仁波切說入定時也可以說存在一種見解,但決定性的智慧是沒有的,真正的見解如同雙目,修行、行爲則如同雙足。《真實名經》中也說:見解如目,行修如足。因此,修持勝義空性也好,因果不虛也好,首先應該將見解決定下來,之後,修行跟隨自己的見解從而如理如法地行持。比如一切萬法本自清淨,對于這一點,首先通過上師竅訣、自己的智慧做出抉擇,對于萬法爲什麼清淨生起一種定解,這種決定性的智慧生起來之後,按照此種見解如法修持,自己的行爲也如是跟隨。

  現在很多人,根本不具足見解的眼目,而行爲卻行持雙運、降伏,這樣的行持完全是由自相的貪嗔煩惱所指使,根本不具足等淨無二的見解,這只是外道或者世間人的一種“降伏法”,密宗根本沒有這種以煩惱心驅使而行持的降伏法。因此,見解沒有打好穩固基礎的話,修行絕對不會圓滿究竟的。

  “因果不虛”的見解也是如此,首先認真地抉擇,究竟爲什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見解決定之後,行爲也跟隨這種見解行持。不然見解上連空性都未如理如實地抉擇,行爲卻已經是無上密宗最高的行爲了,那是絕對不合理的。

  庚二(遣除他宗懷疑)分二:一、他宗示疑;二、釋彼疑難。

  辛一、他宗示疑:

  若謂乘以見高低,區分九乘不一定,

  有人說:你們甯瑪巴以見解的高低分爲九乘次第,這樣根本不合理。

  辛二、釋彼疑難:

  內道宗派從最低,直至究竟金剛頂,

  此九種乘之數量,具有安立理由故,

  如高低乘有多種,然需安立叁乘等。

  內道所有宗派,從最低聲聞乘到究竟金剛頂乘阿底約嘎之間分爲九乘,這是具足一定理由的。

  什麼理由呢?佛在《楞嚴經》中說:心性無邊故,乘數亦無邊。衆生的分別心無量無邊之故,乘的數量也無量無邊,但歸納而言,有聲聞、緣覺、大乘,此叁乘汝宗也如是承認。以何理由如此承許呢?因衆生有上、中、下叁種根基,由此可以分爲叁種乘。同樣的道理,衆生根基可以分爲上、中、下叁種,此叁者又各自可以分爲上、中、下叁種,如此共有九種,從而建立九乘次第無有任何不合理之處。

  以前瓦蒙格西確實有這種說法,認爲甯瑪巴分九乘的觀點不太合理。實際上,他們承許分爲叁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其中菩薩乘分爲顯乘和密乘。既然如此,甯瑪派也可以分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密乘根據次第不同分爲六乘也是可以的。

  對方的這種觀點,有一位索多瓦論師也做過回答:原本乘是無量無邊的,但根據衆生不同可以分爲九乘,你們在分析時根據根基不同分爲叁乘,其中菩薩乘可以包括在密乘中,因此,可以概括地說爲叁乘,其中大乘可以包括顯乘和密乘,如此分析非常合理。

  戊四、攝義:

  故依內在之智力,愈來愈增之程度,

  分別現見諸器情,清淨以及不清淨。

  總的來說,雖然有人說勝義谛很重要、有人說世俗谛很重要,但甯瑪巴自宗認爲,對這一問題不應片面理解,二谛一定要雙運,否則,將二谛分開,如此根本無法對基道果進行安立。

  隨著內在智力的不同,比如勝義中萬法空性和世俗諸法清淨,這兩種力量越來越增上時,會對二谛産生相應的證悟;反之,如果對平等、清淨根本沒有認識,那如何區分二谛也沒有辦法了達萬法的真正實相。根據自己的智慧不同,會見到器情世界清淨或不清淨,依據自己所見可以安立宗派,也即所見越來越清淨時,對于空性證悟的智慧也會越來越高。

  此處講到清淨、平等雙運,實際也即現空雙運,而真正世俗當中顯現的萬法如何清淨,只有密宗作了詳細抉擇,顯宗根本未能提及,尤其在名言中,顯宗只說到“如幻如夢”,這就是最高的見解了。若以密宗竅訣抉擇清淨、顯宗的中觀推理抉擇空性,如此一來,對于清淨、平等的證悟會逐漸增上,由此可見,二谛雙運的道理非常重要。

  總之,萬法的本性即是顯現與空性雙運,欲對此真正有所認識,即應依靠勝義、世俗二谛,不能偏袒執著勝義重要或世俗重要,不然,僅僅了知空性,顯現部分無法抉擇;或者,抉擇了顯現的清淨分,卻將之執爲實有,不了知其爲空性本體,如此偏倚之論絕對無有立足之地。

  故以二谛無別式,證悟現空無二基,

  如實而修彼道中,獲得二身雙運智。

  通過聞思修行,了達勝義谛與世俗谛無二無別的道理,依靠這種方式可以證悟現空無二的本基——萬法于顯現、空性上圓融一味。如理如實通達這一道理之後,即應真正實地去修持,如此一來,最後可以獲得色身、法身雙運的究竟果位。

  有些從未學過顯密教理的人,認爲雙運就是男女雙運、佛父佛母雙運,其實並非如此,如最後獲得色身、法身雙運,意思就是說,色身不離法身,法身不離色身,就像天月與水月一樣。實際上,現在所具有的分別念全部是色身之因,觀空方面均爲法身之因,這之間存在一定的因果聯系。如果偏執爲勝義重要,最後證果時就得不到色身;若說世俗重要,最後則無法獲得法身。然而通過二谛雙運的方式,證悟現空無二之萬法本基,最後即可獲得色身、法身無別的雙運智慧果。

  

  六、異境何爲共所見

  何爲共同所見?天人、人、地獄、餓鬼等,他們面對同一對境時,所見均一模一樣,即爲共同所見。以在座諸位爲例,對于面前所顯現的紅色柱子,每個人所見均爲紅色柱子,這就是在座諸位的共同所見境;若有人見爲紅色柱子,有人見爲白色柱子,則此非共同所見境。

  不論任何外境,不同業力的衆生所見各有不同,那究竟有沒有一個共同所見呢?

  衆生業感不可思議,由此,每一個衆生面前也會出現不可思議的對境。在麥彭仁波切、無垢光尊者的教言中,對共同對境的觀察非常重視,通過觀察不同衆生的不同所見,可以清晰了知前文所講清淨見的道理,因此,這一問題對甯瑪巴來講尤其重要,麥彭仁波切于此問題中,將這一道理作了細致入微的分析,榮索班智達也曾造過一部專門闡述此理的論典。

  通常而言,只要衆生面前出現一種對境,就會隨之産生相當大的執著,如具眼翳者執著的黃色海螺,和不具眼翳者所見的白色海螺,雖然顯現不同,但海螺其實就是他們的對境;修習不淨觀的瑜伽士見到美女時,認爲她十分肮髒醜陋,而貪心強烈的人見到悅意對境則會認爲非常美…

《定解寶燈論講記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