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相同,谁也无法真实证悟呢?与不可思议的我有天壤之别,这样一种境界,实际依, 靠上师窍诀、指点等方便方法,有成千上万的人已经获得了证悟。
因以无垢理观察,所引各别之自证,
后得智慧定解灯,遣除疑暗现量见。
为什么说与不可思议的我有很大差别呢?虽然以语言文字难以表达,但通过无垢教证理证的观察,根据诸传承上师的窍诀而入定,此时所产生的智慧如同可以驱除无边黑暗的明灯一般,能够遣除一切有无是非之无明痴暗,现量见到诸法的本来面目。
显宗有许多诸如此类的殊胜论典,关键问题就在于自己是否下苦功研究,是否能够潜心修行。密宗当中,像无垢光尊者的《上师心滴》、麦彭仁波切的《直指心性》以及法王如意宝的《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当中都蕴含了非常殊胜的窍诀,对于这些论典没有生起信心而专心阅读研究的话,那确实太可惜了!尤其在座诸位,非常有幸遇到了如此殊胜的教法,遇到了如此善妙的窍诀论典,如若仍然对其不闻不问,那就很难对其他法生起信心了。
这些论典都是圣者高僧大德们的金刚语,与凡夫分别念写出来的文字完全不同。以前,克主华桑年轻时经常讲经说法,并且造了许多论典,后来到晚年时,发现根本没有人看他的书,于是生起强烈厌离心,他说:现在末法时代已是接近油尽灯枯之时,若依吾之善说,尚有重燃正法明灯的希望,然而业力深重的无缘分之人,将如此殊胜的论典如同深埋地下的宝藏一般不予理睬,对其废弃一旁、置之不理。又说:人的寿命原本即是无常的本性,我的人生就如秋天的白云,四处飘散,现今大多数人已经不再具足殊胜缘分,故而如我这般广闻多学的人,应该前往寂静深幽的密林当中,独自思维佛法的奥妙深义。他留下这样的教言之后,即前往等净山独自修行,再也没有造论。
因此,希望大家对于这些善妙论典一定要倍加重视,尤其得过大圆满灌顶、修完五十万加行的人,像《上师心滴》、《直指心性》等,它的功德与加持力都是不可思议的,一定要认认真真地看。就如克主华桑所说,人生的寿命如同秋天的白云一般,因缘聚集时显现出形形色色的种种景观,然而因缘消散时,纵然如何美妙的云朵也会随风逝去,不复存在,现在能够转为人身并且值遇佛法是非常幸运的,若仍然每天执著于戏论之中实在太可惜了!
如此殊胜的境界,通过后得妙慧、依靠教证理证等窍诀,善妙无比的智慧明灯在自相续中会自然而然获得,这时,相续中的一切疑惑痴暗会随之销迹无余,心性的本来面目可以现量得见,这就是最为殊胜的无垢窍诀。因而自相续中的智慧宝灯应使其尽情地盛燃起来,以此方能遣除所有的愚痴执著。
癸三、摄义:
显宗方便与智慧,相辅相成互印持,
密宗方便与智慧,证悟无离无合修。
显宗的方便与智慧实际是相辅相成的,密宗所说的方便与智慧则以证悟的方式无离无合而修持。在密宗,依靠上师不共的窍诀,对于心性可以轻而易举了达证悟,就如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所讲:“因乘承许如种芽,方便智慧生二身,果乘承许身二障,遣除依缘悲方便,实一空性大悲藏,因果二乘同实修。”空性与大悲是一切佛陀之精华,是显宗、密宗都需要共同修持的唯一法门。《四百论》中说:“如来所说法,略言唯二种,不害生人天,观空证涅槃。”佛陀教法简而言之唯有两种,即不害众生的大悲心和观修空性,通过这两种途径可以获得真实涅槃。
显宗密宗最究竟的法要即是大悲心与空性。二者不同之处,即显宗需要通过种种观察推理,观修一切众生皆做过自己的父母,以此方式生起悲心,而依靠胜义量的观察将一切万法抉择为空性,此空性、悲心二者以相辅相成的方式相互印持;密宗在显宗基础上具足尤为殊胜的窍诀,如以本来清净观察心性本来面目,使大悲心与光明以无二无别的方式现前。虽然究竟意义上显密完全相同,但暂时来讲,显宗根本未能涉及的诸多问题,在密宗已经通过窍诀方式做出了指点,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以太阳与乌云、种子与果芽的比喻,宣说了显密之间的种种差别,这一点通过教证、理证以及实修实证皆可得以证实。
远离戏论大中观,自性光明大圆满,
义同名称不相同,此外无有更胜见,
显宗不论哪一个宗派,其最高见解可以说为中观,密宗最高见解则是光明大圆满。此处说,远离一切戏论的大中观与自性光明大圆满,名称虽然不同但究竟意义完全相同,除此大中观、大圆满以外,再没有较此更为殊胜的见解了。
在前一问题中,麦彭仁波切说:从基道果的角度,大中观与大圆满有所不同,前者实际仅是心部、界部零散的一种分类而已。分析此种说法时一定要注意,其实真正通达大中观、大圆满的境界时,二者于究竟意义上确实无有丝毫差别,然而在抉择方法或窍诀的修持上,大圆满的确具足非常殊胜的不共特点,比如通过大圆满的修行力,可以实现即生虹身成就,获得普贤如来的果位,这在显宗是根本没有的。
这些问题非常关键,大家一定要善加分析。有时说显宗密宗相同,有时说二者不相同,它们的不同之处,即密宗具足零散的窍诀,尤其龙钦宁提心滴派有非常甚深的窍诀,但显密二者在所抉择的究竟意义上实际是完全相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密宗所证悟的境界可以包括显宗所说的一切教义,比如佛陀第二转*轮,也即龙猛菩萨、月称菩萨有关中观方面离戏论的空性境界,在证悟大圆满时一点一滴也不会舍弃;释迦牟尼佛第三转*轮以及龙猛菩萨《赞法界颂》、弥勒菩萨《宝性论》等有关光明方面的境界,于证悟大圆满时也必定会无碍通达。
修持大圆满的过程中,对于空性、光明以及积累资粮等绝对不会舍弃,比如供养佛陀、布施、持戒等都会无有偏颇而行持。应了知,显宗密宗于究竟意义上绝对不相违。
很多对密宗一知半解的修行人认为密宗修法是一种歧途,这样的话,应该请他指出,密宗哪一种词句不正确?哪一种修行、境界,与显宗的修行、境界相违?现在许多人都对密宗抱有偏见,密宗个别修行人也认为显宗非常低劣,实际诸如此类的说法、想法都是不对的,不论宁玛巴还是格鲁派,其实根本不区分显密,因为周遍整个大地,根本不修显宗仅修持密宗的人是绝对找不到的。究巴根样尊者说: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对智者来说完全不相违,于愚者不但相违且会妄加排斥。此处的颂词在《略说佛教各派互不相违》一文中也引用过,而且运用许多前辈祖师大德的金刚语说明了这一问题。还有些人认为,莲花生大士仅仅是密宗祖师,对此,阿底峡尊者说:莲花生大士虽于藏地个别众生前显现密宗祖师的形象,但他在印度弘传佛法的历史也有非常明确的记载。因此,对于佛教认识极其粗浅的个别人,对佛教教义以及佛教祖师轻易诽谤诋毁,这种过失其实非常大。
显宗有中观、唯识等很多宗派,对于唯识所许的实有明清之心识,不仅密宗,即使显宗中观应成派也是不承认的,除诸如此类的宗派说法之外,荣索班智达、麦彭仁波切等任何一个密宗祖师在有关大圆满中都未舍弃显宗教法。全知无垢光尊者不论宣讲哪一部论典,都会将《般若经》、《宝性论》以及《如来藏经》等全部结合起来引用,麦彭仁波切于前文中说:“有说自宗大圆满,超胜大手印等法,未证无有道名言;倘若真实已证悟,则于同一之密意,无有合理之分类。”显宗对个别问题只是没有直接明显地宣说,实际与密宗观点无有差别。
因无现空轮番执,远离四边之戏论,
除此之外其他法,则成具有戏论故。
大中观与大圆满仅名称不同,实际意义无有任何不同,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更为甚深的见解了。因为不论大中观还是大圆满,在真正现前如此殊胜的境界时,对于轮番修行的有、无、显现、空性等一切戏论执著全部都会远离,如若认为除此以外仍然存在其他更加殊胜的法,则已成为具有戏论之法了。
因此,证悟大圆满之后是否需要舍弃般若见呢?根本不需舍弃,如果存在不具足般若见的一种大圆满见解,可能唯是邪知邪见,是根本不合理的。《涅槃经》、《如来藏经》中所讲到的光明见解是否需要舍弃呢?也是不能舍弃的。那么,除此空性、光明二者,哪里还有更高的见解呢?故而说,如若舍弃此二见,认为还有其他更高的一种见解,那已经成为具有戏论了,绝对不合理。
藏传佛教略说有四大教派,格鲁、噶举、萨迦以及宁玛巴,广一点则有八大教派,再广则有十八大教派,实际十八大教派所抉择的全部是如来的究竟密意;汉传佛教也有十派、八派之说,不论分多少教派,其实抉择的都是如来教法。
以前哲哲国王梦见十八个人争夺一匹布,后来每人都拿到了一块,而且都完整无缺 。国王祈问佛陀为何如此,佛陀回答说:未来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将会分成十八大教派,他们之间虽然互有争论,但每人所得之布皆为完整的原因,他们所宣说的都是如来的真正教法。对此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后,教法尚未结集,此时声闻内部互相争论,从而形成声闻十八部;另一种说法认为,藏传佛教虽然分为十八大教派,但所抉择的全部是如来教法,也有这种解释方法。
无论如何,有些大德确实对其他教派有所排斥,这是度化个别众生的一种必要显现,但有些人根本无有佛教基础,认为这个法清净、那个法不清净,这是绝对不合理的,莲花生大士曾对后学者留下教言说:“于佛无偏教,应生净信心,三门谨慎行,时刻不放逸。”诸位对佛陀的无边教法,都应以无有偏颇的清净心与恭敬心对待,由于所度化众生的根基各不相同,佛陀会显示种种不同的法门加以调化,因此不应产生此法殊胜、彼法低劣等各种各样的说法。
庚二(别说显密要点与见解之差别)分二:一、宣说显密要点之别;二、宣说因果中观之别。
…
《定解宝灯论讲记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