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解寶燈論講記 下冊▪P38

  ..續本文上一頁相同,誰也無法真實證悟呢?與不可思議的我有天壤之別,這樣一種境界,實際依, 靠上師竅訣、指點等方便方法,有成千上萬的人已經獲得了證悟。

  因以無垢理觀察,所引各別之自證,

  後得智慧定解燈,遣除疑暗現量見。

  爲什麼說與不可思議的我有很大差別呢?雖然以語言文字難以表達,但通過無垢教證理證的觀察,根據諸傳承上師的竅訣而入定,此時所産生的智慧如同可以驅除無邊黑暗的明燈一般,能夠遣除一切有無是非之無明癡暗,現量見到諸法的本來面目。

  顯宗有許多諸如此類的殊勝論典,關鍵問題就在于自己是否下苦功研究,是否能夠潛心修行。密宗當中,像無垢光尊者的《上師心滴》、麥彭仁波切的《直指心性》以及法王如意寶的《大圓滿直指心性注疏·竅訣寶藏庫》當中都蘊含了非常殊勝的竅訣,對于這些論典沒有生起信心而專心閱讀研究的話,那確實太可惜了!尤其在座諸位,非常有幸遇到了如此殊勝的教法,遇到了如此善妙的竅訣論典,如若仍然對其不聞不問,那就很難對其他法生起信心了。

  這些論典都是聖者高僧大德們的金剛語,與凡夫分別念寫出來的文字完全不同。以前,克主華桑年輕時經常講經說法,並且造了許多論典,後來到晚年時,發現根本沒有人看他的書,于是生起強烈厭離心,他說:現在末法時代已是接近油盡燈枯之時,若依吾之善說,尚有重燃正法明燈的希望,然而業力深重的無緣分之人,將如此殊勝的論典如同深埋地下的寶藏一般不予理睬,對其廢棄一旁、置之不理。又說:人的壽命原本即是無常的本性,我的人生就如秋天的白雲,四處飄散,現今大多數人已經不再具足殊勝緣分,故而如我這般廣聞多學的人,應該前往寂靜深幽的密林當中,獨自思維佛法的奧妙深義。他留下這樣的教言之後,即前往等淨山獨自修行,再也沒有造論。

  因此,希望大家對于這些善妙論典一定要倍加重視,尤其得過大圓滿灌頂、修完五十萬加行的人,像《上師心滴》、《直指心性》等,它的功德與加持力都是不可思議的,一定要認認真真地看。就如克主華桑所說,人生的壽命如同秋天的白雲一般,因緣聚集時顯現出形形色色的種種景觀,然而因緣消散時,縱然如何美妙的雲朵也會隨風逝去,不複存在,現在能夠轉爲人身並且值遇佛法是非常幸運的,若仍然每天執著于戲論之中實在太可惜了!

  如此殊勝的境界,通過後得妙慧、依靠教證理證等竅訣,善妙無比的智慧明燈在自相續中會自然而然獲得,這時,相續中的一切疑惑癡暗會隨之銷迹無余,心性的本來面目可以現量得見,這就是最爲殊勝的無垢竅訣。因而自相續中的智慧寶燈應使其盡情地盛燃起來,以此方能遣除所有的愚癡執著。

  癸叁、攝義:

  顯宗方便與智慧,相輔相成互印持,

  密宗方便與智慧,證悟無離無合修。

  顯宗的方便與智慧實際是相輔相成的,密宗所說的方便與智慧則以證悟的方式無離無合而修持。在密宗,依靠上師不共的竅訣,對于心性可以輕而易舉了達證悟,就如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中所講:“因乘承許如種芽,方便智慧生二身,果乘承許身二障,遣除依緣悲方便,實一空性大悲藏,因果二乘同實修。”空性與大悲是一切佛陀之精華,是顯宗、密宗都需要共同修持的唯一法門。《四百論》中說:“如來所說法,略言唯二種,不害生人天,觀空證涅槃。”佛陀教法簡而言之唯有兩種,即不害衆生的大悲心和觀修空性,通過這兩種途徑可以獲得真實涅槃。

  顯宗密宗最究竟的法要即是大悲心與空性。二者不同之處,即顯宗需要通過種種觀察推理,觀修一切衆生皆做過自己的父母,以此方式生起悲心,而依靠勝義量的觀察將一切萬法抉擇爲空性,此空性、悲心二者以相輔相成的方式相互印持;密宗在顯宗基礎上具足尤爲殊勝的竅訣,如以本來清淨觀察心性本來面目,使大悲心與光明以無二無別的方式現前。雖然究竟意義上顯密完全相同,但暫時來講,顯宗根本未能涉及的諸多問題,在密宗已經通過竅訣方式做出了指點,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中以太陽與烏雲、種子與果芽的比喻,宣說了顯密之間的種種差別,這一點通過教證、理證以及實修實證皆可得以證實。

  遠離戲論大中觀,自性光明大圓滿,

  義同名稱不相同,此外無有更勝見,

  顯宗不論哪一個宗派,其最高見解可以說爲中觀,密宗最高見解則是光明大圓滿。此處說,遠離一切戲論的大中觀與自性光明大圓滿,名稱雖然不同但究竟意義完全相同,除此大中觀、大圓滿以外,再沒有較此更爲殊勝的見解了。

  在前一問題中,麥彭仁波切說:從基道果的角度,大中觀與大圓滿有所不同,前者實際僅是心部、界部零散的一種分類而已。分析此種說法時一定要注意,其實真正通達大中觀、大圓滿的境界時,二者于究竟意義上確實無有絲毫差別,然而在抉擇方法或竅訣的修持上,大圓滿的確具足非常殊勝的不共特點,比如通過大圓滿的修行力,可以實現即生虹身成就,獲得普賢如來的果位,這在顯宗是根本沒有的。

  這些問題非常關鍵,大家一定要善加分析。有時說顯宗密宗相同,有時說二者不相同,它們的不同之處,即密宗具足零散的竅訣,尤其龍欽甯提心滴派有非常甚深的竅訣,但顯密二者在所抉擇的究竟意義上實際是完全相同的。爲什麼這樣說呢?密宗所證悟的境界可以包括顯宗所說的一切教義,比如佛陀第二轉*輪,也即龍猛菩薩、月稱菩薩有關中觀方面離戲論的空性境界,在證悟大圓滿時一點一滴也不會舍棄;釋迦牟尼佛第叁轉*輪以及龍猛菩薩《贊法界頌》、彌勒菩薩《寶性論》等有關光明方面的境界,于證悟大圓滿時也必定會無礙通達。

  修持大圓滿的過程中,對于空性、光明以及積累資糧等絕對不會舍棄,比如供養佛陀、布施、持戒等都會無有偏頗而行持。應了知,顯宗密宗于究竟意義上絕對不相違。

  很多對密宗一知半解的修行人認爲密宗修法是一種歧途,這樣的話,應該請他指出,密宗哪一種詞句不正確?哪一種修行、境界,與顯宗的修行、境界相違?現在許多人都對密宗抱有偏見,密宗個別修行人也認爲顯宗非常低劣,實際諸如此類的說法、想法都是不對的,不論甯瑪巴還是格魯派,其實根本不區分顯密,因爲周遍整個大地,根本不修顯宗僅修持密宗的人是絕對找不到的。究巴根樣尊者說:大中觀、大手印、大圓滿對智者來說完全不相違,于愚者不但相違且會妄加排斥。此處的頌詞在《略說佛教各派互不相違》一文中也引用過,而且運用許多前輩祖師大德的金剛語說明了這一問題。還有些人認爲,蓮花生大士僅僅是密宗祖師,對此,阿底峽尊者說:蓮花生大士雖于藏地個別衆生前顯現密宗祖師的形象,但他在印度弘傳佛法的曆史也有非常明確的記載。因此,對于佛教認識極其粗淺的個別人,對佛教教義以及佛教祖師輕易誹謗诋毀,這種過失其實非常大。

  顯宗有中觀、唯識等很多宗派,對于唯識所許的實有明清之心識,不僅密宗,即使顯宗中觀應成派也是不承認的,除諸如此類的宗派說法之外,榮索班智達、麥彭仁波切等任何一個密宗祖師在有關大圓滿中都未舍棄顯宗教法。全知無垢光尊者不論宣講哪一部論典,都會將《般若經》、《寶性論》以及《如來藏經》等全部結合起來引用,麥彭仁波切于前文中說:“有說自宗大圓滿,超勝大手印等法,未證無有道名言;倘若真實已證悟,則于同一之密意,無有合理之分類。”顯宗對個別問題只是沒有直接明顯地宣說,實際與密宗觀點無有差別。

  因無現空輪番執,遠離四邊之戲論,

  除此之外其他法,則成具有戲論故。

  大中觀與大圓滿僅名稱不同,實際意義無有任何不同,除此之外,再也沒有更爲甚深的見解了。因爲不論大中觀還是大圓滿,在真正現前如此殊勝的境界時,對于輪番修行的有、無、顯現、空性等一切戲論執著全部都會遠離,如若認爲除此以外仍然存在其他更加殊勝的法,則已成爲具有戲論之法了。

  因此,證悟大圓滿之後是否需要舍棄般若見呢?根本不需舍棄,如果存在不具足般若見的一種大圓滿見解,可能唯是邪知邪見,是根本不合理的。《涅槃經》、《如來藏經》中所講到的光明見解是否需要舍棄呢?也是不能舍棄的。那麼,除此空性、光明二者,哪裏還有更高的見解呢?故而說,如若舍棄此二見,認爲還有其他更高的一種見解,那已經成爲具有戲論了,絕對不合理。

  藏傳佛教略說有四大教派,格魯、噶舉、薩迦以及甯瑪巴,廣一點則有八大教派,再廣則有十八大教派,實際十八大教派所抉擇的全部是如來的究竟密意;漢傳佛教也有十派、八派之說,不論分多少教派,其實抉擇的都是如來教法。

  以前哲哲國王夢見十八個人爭奪一匹布,後來每人都拿到了一塊,而且都完整無缺 。國王祈問佛陀爲何如此,佛陀回答說:未來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將會分成十八大教派,他們之間雖然互有爭論,但每人所得之布皆爲完整的原因,他們所宣說的都是如來的真正教法。對此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釋迦牟尼佛涅槃之後,教法尚未結集,此時聲聞內部互相爭論,從而形成聲聞十八部;另一種說法認爲,藏傳佛教雖然分爲十八大教派,但所抉擇的全部是如來教法,也有這種解釋方法。

  無論如何,有些大德確實對其他教派有所排斥,這是度化個別衆生的一種必要顯現,但有些人根本無有佛教基礎,認爲這個法清淨、那個法不清淨,這是絕對不合理的,蓮花生大士曾對後學者留下教言說:“于佛無偏教,應生淨信心,叁門謹慎行,時刻不放逸。”諸位對佛陀的無邊教法,都應以無有偏頗的清淨心與恭敬心對待,由于所度化衆生的根基各不相同,佛陀會顯示種種不同的法門加以調化,因此不應産生此法殊勝、彼法低劣等各種各樣的說法。

  庚二(別說顯密要點與見解之差別)分二:一、宣說顯密要點之別;二、宣說因果中觀之別。

  …

《定解寶燈論講記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