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论讲记 下▪P30

  ..续本文上一页四、(返其过失)分三:一、说他宗有过失;二、说自宗无过失;三、广说回遮他宗之过。

  癸一、(说他宗有过失)分二:一、毁坏一切因缘之过;二、毁坏一切万法之过。

  子一、(毁坏一切因缘之过):

  若汝见诸法,决定有性者。

  即为见诸法,无因亦无缘。

  如果你们见诸法决定有自性,即为见到诸法无因无缘而生。

  如果你们有实宗的见解是一切诸法决定有自性,那就等于承认一切诸法是无因无缘而生,但这样的见解就与常见外道无有任何差别了。比如,正是因为苗芽和种子没有自性,所以依靠地水火风等助缘,苗芽首先可以产生,中间可以安住,最后可以毁灭;如果种子和苗芽有自性,那么苗芽也就不需观待种子之因以及地水火风等缘了,这样一来,苗芽就成了无因无缘而生。所以,见到万法本体实有,就等于见到万法不从因缘而生。

  中观的道理比较深,希望大家要再三听辅导。我讲一次,堪布堪姆讲一次,辅导员再辅导一次……有些人感觉听得太多了,但按他们的智慧和根基来看,听七次辅导可能还不够。因此,希望大家对闻思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否则只是自欺欺人而已。大家听法的方式也应该如理如法,《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讲:“在闻法期间,甚至包括诵经、念咒等一切善行也要放下来而集中精力恭听。”否则,听法的时候不如法,反而会依靠佛法造下恶业。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一个问题,有的道友总是用自己的分别念来理解中观,这是不合理的,应该按照我的讲解方式来理解中观。虽然我自己没有中观的证悟,但我是依靠月称论师、清辩论师、果仁巴大师等大圣者们的观点和推理来传讲的,所以能对每堂课所讲授的内容负责。所以,希望大家要摆脱这种自以为是的增上慢的束缚,否则很难明白中观的甚深奥义。

  子二、(毁坏一切万法之过):

  即为破因果,作作者作法,

  亦复坏一切,万物之生灭。

  也就破坏了因果、作业作者作法,还毁坏了一切万物的生灭。

  前面已经观察过,一切诸法并非自性存在。如果自性存在那就不需要观待因缘,而没有因缘就不会有因生果,这就破坏了春种秋收等因果法。没有春种秋收等因果,也就破坏了作者(农民)、作法(农具)以及作业(庄稼)。如是则破坏了万事万物的产生和毁灭。

  《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和《显句论》都以瓶子的比喻说明了这个道理:如果诸法决定有自性,那么也就破坏了从因法(泥土)产生果法(瓶子)的因果法则;并且也破坏了作者(陶师)、作法(轮等工具)以及作业(瓶子)。这样一来,世间一切万物的生灭也都被破坏了。

  但这些现量所见的法是不能被否认的,不要说学过宗派的人,即使最愚笨的众生也不会否认这些现量所见的法。因此,承许诸法实有的观点不合理。

  癸二、(说自宗无过失)分二:一、抉择中观正见;二、宣说缘起空性。

  子一、(抉择中观正见):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众因缘所生的法,我说就是空性,也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我”在藏文中不是很明显,“我”指龙猛菩萨也可以,因为龙猛菩萨是根据佛的经典才宣说一切万法是空性的;“我”指佛陀也可以,因为佛陀在《楞伽经》、《大般若经》、《宝积经》等经典中都有“我说一切法空”等的词句。

  对于人们所看到的名言中的显现法,现代科学也试图分析其现象和本质,并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说法,但在佛教看来,名言诸法的现象是由因缘所生,它的本质就是空性,唯有假名。《显句论》说:由各种器具、零件组成的马车,除了种种支分法以外并没有实体,所以“马车”只是假名。同样,因缘所生的法无有自性,只是假名,这就是所谓的中观道。

  很多人不懂什么是中观,认为既不是上也不是下的中间就是中观,但这并不是中观。那什么是中观呢?《宝积经》云:“有是一边,无是一边,离二中间,则无色无受想行识,如是中道名为得证实相方便。”有是一个边,无是一个边,智者不住二边,也不住中间,了达无色受想行识,这样的中观道就是证得实相的最胜方便。《般若经》云:“云何名中道?谓离有起无起及有无等边故,名为中道。”什么是中道呢?不是有生不是无生,超离有无等一切边就是中道。或者说,名言中有如梦如幻的显现故不堕入断边,胜义中没有丝毫本体成立故不堕入常边,远离常断二边就是中观。

  缘起、空性和中道只不过是名字不同而已,实际是一个意思。《般若灯论释》中引用《楞伽经》云:“自体无起,体无起者。”“佛告大慧:“我说一切法空,若言从缘生者,亦是空之异名。何以故?因施设故。世间出世间法,并是世谛所作,如是施设名字即是中道。””《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说:“所谓的“中观”、“空性”与“缘起”三者,本来就是同一含义,只不过名称不同而已。”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以水月的比喻对缘起空性做了说明:“……在现见了如水月般的世俗实相之时,从月影之现分而言是世俗谛,从月轮无实空性分而言是胜义谛。”全知无垢光尊者在《胜乘宝藏论》中说:本来清净和任运自成是大圆满最重要的修行,本来清净就是彻却、直断,任运自成就是托嘎、顿超,这二者分别是胜义和世俗。荣素班智达在《入大乘论》中说:就像一个人既是婆罗门又是持戒者一样,法和法性是一个本体上的两个反体,如果证悟了法和法性也就证悟了二谛。

  世间的智者们难以领会缘起空性的道理,这唯是佛陀的不共特法。许多论师在撰著中观论典时都对这一不共特法以及宣讲者佛陀进行了赞叹。《回诤论》云:“空自体因缘,三一中道说,我皈命礼彼,无上大智慧。”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说:“宣说稀有缘起道,无与伦比殊胜者,令解三有之束缚,佛陀释迦狮前礼。”《中论》云:“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世间曾出现了无数名人,他们的学说都被后人一一推翻,但谁能指出佛陀所说的缘起空性的半点过失呢?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也不可能有。世间虽然有种种诱惑人的花言巧语的学说,但它们终究不能引导众生获得解脱,而只有佛陀宣说的缘起性空才能使众生摆脱轮回的苦海。因此,学习缘起空性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对佛陀生起坚定的信心。

  一般来说,对世尊生起信心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钝根者的方式,一种是利根者的方式。钝根者通过阅读《释迦牟尼佛广传》等经论,在了知佛陀所具有的布施、持戒、安忍等功德后对佛陀生起信心;而利根者是在修学并通达佛陀所宣讲的缘起空性后,知道整个世间唯有佛陀才真正通达了万法的究竟实相,从而对佛陀生起不退转的信心,这时的信心绝不是肤浅的恭敬膜拜。如果不学中观,可能只会人云亦云:“佛陀非常了不起,佛陀的功德第一……”而要对佛陀生起真正随法的诚信,只有以智慧通达缘起空性。

  当然,佛法的精要——缘起空性并不是那么容易通达。为了通达甚深的空性,大家要经常祈祷佛陀。法王如意宝从印度回来后要求五明佛学院展开辩论,法王让大家在辩论之前念诵《回诤论》和《中观庄严论释》中的顶礼句,以此祈祷佛陀。上师在讲中观的时候也是先把本论的顶礼句念一遍,之后才开始宣讲。因此,大家在学习中观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祈祷。

  这个颂词相当重要,希望大家详加分析,不能仅停留在字面上。虽然字面上的理解也是必需的,但最关键的是要看颂词的内容能不能令心产生触动?如果没有触动,那即使天天闻思修行也没有很大的利益。所以,一定要让最关键、最重要的颂词在心中扎下根。如果能这样,那对自己的修行将有非常大的利益,退一步讲,不要说真正通达这里所讲的空性,哪怕只是在阿赖耶上种下空性的种子也非常有意义。

  子二、(宣说缘起空性):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没有一个法不从因缘中产生,所以一切法没有不是空性的。

  人们所见的各种色法、所闻的各种声音等以及能见闻的眼识、耳识等,这些内外所摄的一切万法全部由因缘而生,并非像外道所说的那样万法由常有的自在天、微尘等产生或者无因而生。《中观四百论》云:“一切为果生,所以无常性。”意思是任何法的产生注定要成为它的果法的因缘,而任何果法又无不依靠它的因缘,所以任何法都不可能存在常有、实有的体性。佛经亦云:“智者通达缘起法,不依一切边执见,了知诸法因缘生,不得无因无缘法。”由此可知,一切见闻觉知的法没有一个不是从因缘而生,既然都是从因缘而生,那么就不可能有一个法不是空性。

  癸三、(广说回遮他宗之过)分四:一、无有四谛之过;二、无有三宝之过;三、无有因果之过;四、无有世出世间名言之过。

  子一、(无有四谛之过)分二:一、无有外境四谛之过;二、无有有境智慧之过。

  丑一、(无有外境四谛之过)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寅一、(略说):

  若一切不空,则无有生灭。

  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

  如果一切法不空就无有生灭,这样也就没有四圣谛之法。

  有实宗认为中观宗的空性毁坏了生灭,毁坏了四谛法:“若一切皆空,不生亦不灭,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针对这一责难,中观宗以同等理反驳说:这些过失完全属于你们:如果一切法有自性,则不应该有生灭,这样也不应该有四圣谛法。

  寅二、(广说)分四:一、无有苦谛之过;二、无有集谛之过;三、无有灭谛之过;四、无有道谛之过。

  卯一、(无有苦谛之过):

  苦不从缘生,云何当有苦?

  无常是苦义,定性无无常。

  如果痛苦不从因缘而生,那怎么会有痛苦呢?佛陀说过无常是痛苦之义,如果万法有决定自性就没有无常。

  对方认为一切万法不应该空,否则苦谛就不能成立。而中观宗认为一切法从因缘而生,所以是空性,否则苦谛不能安立。

  如果像有实宗所认为的那样痛苦是…

《中论讲记 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智慧宝灯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