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旅途脚印▪P21

  ..续本文上一页却未修无偏清净心,终会成为地狱的因,您知道吗?

  6.口中时常念叨这是魔法时代,自己行持着浊世的恶劣行径,即使当地国法森严,因果也不能改变,您知道吗?

  7.有人说一切皆为空性,从而轻视因果。轮涅虽空,缘起显现却真切不虚,您知道吗?

  8.在没有证得等净无二境界之前,若以密法为借口,轻易违越戒律,自己极易坠入深渊,您知道吗?

  9.自己尚未证悟境界,却肆意享用信财、亡财。在阎罗殿里,就必将会用自己的血肉偿还,您知道吗?

  10.可怜的人死后,浊世毫无境界的修行人整日筹划着超度仪式,这样的超度实为毁坏自他的象征,真正的超度是需要具足智慧和方便的,您知道吗?

  11.有人口口声声地宣称:我现在已皈依佛法,并自认为超胜他人。但是,在傲慢的铁球上,是不可能萌生功德果实的,您知道吗?

  

  12.我们是具相上师摄受的道友,轮回中所感受的痛苦快乐,必须在自己所了悟的境界中平等行持对待,您知道吗?

  13.以上所说的问题并非观察别人过失的眼睛,而是照见自己善恶的镜子,您知道吗?”

  壬午年四月三十日  

  2002年6月10日  

  静  住

  如今科学领域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在尽情享受现代化所赐予的各种方便的同时,却从未抽出一丝闲暇,思考如何让自己如狂象般飞驰的心得以休憩。人们的希求越来越高,总是为永不满足的欲望而奔波于仕途经济。许许多多的修行人,也为外境所转,为了自我安慰、自我陶醉,整日忙于一些毫无意义的散乱之事。

  作为修行人,应甘于寂寞,远离喧哗场所,调柔三门,时常安住一处。

  记得阿底峡尊者曾说:“如今五浊之恶世,非为装模作样时,乃为策励精进时;非为寻求

  

  

  高位时,乃为置于卑位时;非为摄受眷仆时,乃为依止静处时;非为调化弟子时,乃为调服自心时;非为随持词句时,乃为思维意义时;非为到处游逛时,乃为安住一处时。”意为在五浊猖獗之今日,那些自心尚未调服,仅仅背诵了一些事相名词,根本没有理解其深刻含义,为了寻求高位,却装模作样,打着度化众生的旗号,到处游逛、摄受弟子、眷仆的行为必须舍弃。

  《楞严经》指出:“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不应做这样的邪师,而应当如噶当派前辈大德一样不依外缘,依止静处,策励精进,自视低微,反复思维佛法的深刻含义,一心一意调服自心。只有这样,才能使正法真正融入自相续。

  在许多人乐于栖身的城市,到处充满了蛊惑的能量。若没有修持到一定境界,就应到旷野无人之境,“身体恒时应有心,床榻恒时应有身”,直至证得真如境界。如果身为一名修行人,却乐于在人山人海的大城市中毫无意义地闲逛,那就完蛋了!

  壬午年五月初一  

  2002年6月11日  

  

  

  尊  者

  上师如意宝晋美彭措法王,在成都363医院内科13床住院已一个多月了。今天,来自锡金的多竹钦仁波切前来看望上师。

  仁波切未到之前,上师特意嘱咐,一定要给仁波切安排法座。

  不一会儿,在一位侍者的陪同下,八十多岁的仁波切步履蹒跚地走了进来。他婉辞了为他预备的法座,只坐在一张小凳子上,便与上师拉开了家常。他首先祈祷上师长久住世,又谈到了印度、中国的佛教发展状况。天南地北、教内教外,谈话的主题不断翻新,他们却始终兴趣盎然,不见疲惫之相。

  上师问仁波切从国外回来带了多少侍者,仁波切回答说:“一个也没带,我单独一人回来的。”“那太简单了,一路上谁照顾您呢?”“走时有人送,到了有人接,人多太麻烦,别看我年纪不轻,照顾自己还是足够了。”看到这位藏地公认的大德如此不讲排场,与一些没有修证,却侍者眷属如云的所谓“成就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两位伟大的精神导师进行了倾心的交谈,并发愿住世度众。离开时,仁波切为我们一一加持,然后由我陪同他回到了蜀都大厦宾馆26层的房间,里面已经有很多来自各地的眷属在恭候他。

  即将分手时,他特意入定片刻并嘱咐我,为祈祷上师长久住世,消除上师弟子们的违缘障碍,应念“十八罗汉祈请文”一万遍、“狮面佛母心咒”一亿遍、“无垢忏悔续”十万遍。我将他的话牢牢地记了下来,希望与道友们共同努力,为上师及各位成就者长久住世,消除各种违缘障碍而认真祈祷。

  壬午年五月初二  

  2002年6月12日  

  忍  辱

  今天在一家星级宾馆看到了一幕令人难忘的情景。一位顾客暴跳如雷、怒发冲冠,硬硬的拳头几乎挥到了女服务员的身上,但女服务员却始终保持着职业性的微笑,令我钦佩不已。

  在六度中最难守持的即是忍辱,作为佛教徒时时熏习的也是要对一切众生修习安忍,佛经云:“持戒及修定,安忍为主因,一切诸善法,因安忍增长。”然而,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佛教徒却比不上这位服务员。世间的服务员为了前途和饭碗可以将忍辱修到如此地步,作为大乘佛子,为了自他的究竟安乐,却为什么在修持忍辱方面反而不如一位服务员呢?这不能不令我生大惭愧。

  

  

  从理论上我们都知道,众生因各自业力而感受苦乐,遭遇嗔恨对境,应归咎于往昔之恶业,而不应抱怨外境。无垢光尊者曾讲:“众生感受各自之业力,为了父母等亲友、眷属不应生嗔,甚至为了堪布、阿阇黎、上师、三宝等也不应嗔恨他众,如果有受害的宿债,是无法避免的,如果没有宿债,则不会受害。并且,仅由他人的赞毁,也不能造成重大利害。”

  对于打骂我们的人,我们不应像世间人一样视其为冤家,而应将彼视为善知识,世间的人不明因果,但依眼前是非,而为恩怨友敌。这位服务员能将安忍修到如此境界,实在难能可贵,将来也一定能感受安忍所带来的乐果。

  佛经云:“安忍能断除,一切诸恶根,亦名能断除,责难诤讼者。”若能在菩提心的摄持下修持安忍,将打骂视为消除宿债的良方,就一定能彻底根除恶根,得到究竟安乐。

  壬午年五月初三  

  2002年6月13日  

  加  持

  和很多人一样,我比较执著于加持品,也有几件十分珍爱的宝贝时常带在身上,如果不是十分亲密的好友,绝不轻易示人。

  有人认为这种执著大可不必,万法皆如梦幻泡影,何为如此尘劳牵绊?的确,从究竟实相来说,一切皆为平等清净,但从缘起显现而言,加持品的力量也是不可思议的。

  记得90年在不丹拜见顶果钦则仁波切,当时天气异常闷热。仁波切虽然赤裸着上身,却带着嘎乌盒和一些加持品,显得特别引人注目。他将嘎乌盒示于我们,并告诉我们在这只嘎乌盒里装着的文殊菩萨像,就是当年麦彭仁波切造论时,时常放光融入尊者心间的文殊像,说完就用嘎乌盒为我们一一加持,使在场的人和我都感到无上荣幸。

  法王如意宝也是一样,他那装满宝物的嘎乌盒总是不离身,即使在沐浴时暂时取下,沐浴完毕也会立即带上。另外,像黑帽噶举派的那只著名的黑帽,也成为万人敬仰的无价之宝。连不着相的禅宗也有一件祖师传下的法衣。

  既然这些成就者们都要向我们示现加持品的珍贵,可见加持品的不可思议缘起力,绝非我们普通凡夫所能了达。

  

  佛陀在示现涅槃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佛像、

  

  

  

  

  

  

  

  舍利等加持品,令我们顶礼供奉。许多佛经中也有将加持品、佛像、佛经带于身上,邪魔外道不能侵害的记载。所以,在没有证得等净无二境界之前,千万不要轻视加持品的力量。

  壬午年五月初四  

  2002年6月14日  

  面  条

  今天与一位十分投缘的朋友一起聊天,从佛法到人生,从分前别后到大江南北,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谈。不知不觉,午饭的时间到了,服务员送来了面条。一看汤色,便令人垂涎欲滴,一品味道,更令人叫绝。世人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没想到,遇到好朋友,连面条也变得可口起来。心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议。

  记得在我几岁时,一次父亲带我去炉霍,途经真都小镇,在镇上一间破烂不堪的小面馆,吃了一碗面。哎呀!实在是太好吃了!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在那以后,我品尝了许多人们所公认的世间美味,却再也品不到那碗面的滋味了。其实我也清楚,一碗小镇上的面,不可能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味道。一切皆由心情所致。当时也许是因为难得出门,兴致很高,或者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实在没有什么美味可尝。同小时候的那碗面一样,今天的这碗面,也会成为我终身难忘的记忆。

  记得古代的一位皇帝,在流亡途中,偶尔尝得一种豆腐,感觉如天界甘露。流亡完毕回到皇宫,令御厨仿制,却怎么也做不出当时的美味。仅仅因为对豆腐美味的强烈贪执,便促使他令众多厨师平白蒙冤、身首异处。如果那位皇帝知道境由心造的道理,也不至于屠杀无辜了。然而,世间又有几人能明白此理呢?

  壬午年五月初五  

  2002年6月15日  

  血  施

  站在窗口,望着往来的人流,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不禁思绪纷纭。

  一阵“嗡嗡”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一只花白的蚊子落在了我的手臂上,原来是你这个家伙!

  

  

  只见它伸出吸管,插入了我的手臂。我一边念着观音心咒,希望它能早日解脱,一边欣赏它吸血的憨态。可能是怕一不留神丢失了这份难得的食物,它始终目不斜视并纹丝不动。不一会儿,细细的肚子变得滚圆。它满意地抽出吸管,可能是吃得太多的缘故吧,笨重的它飞飞停停,在我身上驻留了好几次,才颤颤巍巍地离开了,空气中又响起了“嗡嗡”的声音,与刚才不同的是,欢乐的成分更重了。没想到,心情快乐的时候,连蚊子也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我赶紧将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布施血肉时所诵的偈子背诵出来以作回向:“此福愿获遍知果,摧毁…

《旅途脚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中论讲记 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